王玎羽,谢 翔,赵东英,肖雅文,薛晓燕
(1.航天中心医院教育处,北京 100049;2.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乌鲁木齐 830011;3.清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国税总局门诊部,北京100040;4.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麻醉科,北京 100038;5.航天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北京 100049)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冠心病(CHD)患者行PCI干预后可以获得有效医治及血运重建[1]。然而,在临床应用中发现,部分患者行PCI干预后显示出不良的长期预后结局,易出现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2]。血小板(PLT)与总胆红素(TBIL)的比值对预测CHD患者行PCI术后短期预后结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PLT/TBIL在预测CHD患者PCI干预后长期预后结局方面的价值。
回顾性分析2008-2017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且行PCI干预的6 050例CHD患者的临床资料,因失访等原因,最终纳入5 825例,年龄50~70岁,平均(59.48±10.65)岁。纳入标准[3]:(1)经临床充分证实由心肌缺血引发的各型心绞痛;(2)在三支关键心外膜动脉内狭窄程度在75%以上(重度狭窄)或完全闭塞的部位≥1;(3)有尚未给予治疗的狭窄斑块存在于冠状动脉;(4)已确定存在右冠状动脉发育障碍无后降支,或回旋支或前降支处狭窄程度在75%以上(重度狭窄)或为完全闭塞;(5)定期随访,同时具备完善的临床资料。排除标准:(1)曾接受过PCI干预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2)存在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原发瓣膜性心脏病、甲状腺疾病、恶性肿瘤、颅内出血患病史;(3)没有定期随访,缺乏完善的影像数据;(4)存在重度血液系统疾病;(5)近期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史;(6)对造影剂过敏;(7)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8)存在严重机械并发症,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本研究经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140212-50)。
1.2.1临床资料收集
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术前检查,包括心脏彩超、心电图、凝血功能、血生化和血常规等。PCI术前半天服用抗凝药物拜阿司匹林300 mg 和氯吡格雷300 mg。由经验丰富的医生使用德国西门子公司大型C臂DSA机按照标准技术行CAG,术中根据患者血管狭窄程度行PCI。术后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等一般临床资料。
1.2.2生物指标检测
所有患者于空腹状态,晨起时采集肘静脉血,采用罗氏cobas 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罗氏公司配套试剂产品及透光率比浊法(LTA)测定PCI术后PLT、TBIL、血脂、尿酸、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
通过就诊记录、电话与门诊途径对所纳入的患者进行随访,记录随访期间发生终点事件[MACCE及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CM)及全因性死亡(ACM)、卒中、再梗、心衰、再入院情况。依据是否发生MACCE、MACE计算并确定PLT/TBIL临界值(cut-off值)为19.625,将患者分为<19.625组和≥19.625组。比较两组PLT/TBIL、LDL-C、性别、HDL-C、年龄、TC、TG、空腹血糖、糖尿病、吸烟、饮酒与高血压比例等。
本研究的随访时间为(28.47±7.45)个月。两组患者的年龄、饮酒比例、糖尿病比例、高血压比例、尿酸、血糖、TC、HDL-C及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TBIL<19.625组的男性比例和吸烟比例高于PLT/TBIL≥19.625组,TG水平低于PLT/TBIL≥19.62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表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PLT/TBIL预测CHD患者PCI术后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532(95%CI:0.514~0.557,P<0.05),cut-off值为19.625,灵敏度52.90%,特异度54.55%,见图1。两组患者的ACM、CM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LT/TBIL<19.625组的MACCE、MACE、再入院、再梗、卒中、心衰的发生率均低于PLT/TBIL≥19.625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图1 PLT/TBIL预测CHD患者PCI术后预后的ROC曲线
表2 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患者长期随访结果比较
多因素分析显示,PLT/TBIL、性别、糖尿病及高血压是MACCE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4。
表4 各项指标的COX回归分析
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PLT/TBIL<19.625组患者的生存率要高于PLT/TBIL≥19.625组,见图2。两组MAC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3。
图2 两组患者Kaplan-Meier生存曲线
图3 两组患者Kaplan-Meier MACCE危险度曲线
既往CHD患者的临床治疗通常推荐CABG,受到介入技术发展的影响,PCI适应证变得愈加宽泛,在临床治疗冠状动脉复杂病变方面PCI的应用率也日渐提升[4-5]。但是,目前对于CHD患者接受PCI干预的血运重建风险依然未达成共识。故治疗前对患者病情与预后展开科学评估,从而对适宜术式做出选择,已成为临床研究心血管病的一大关键内容[6-7]。在评估CHD患者血运重建风险方面,临床主要采取2类评估系统:第1类是基于CAG结果,完成患者的危险分层[8-10]及第2类为着重于临床特征的分析,以此评估患者手术危险[11]。在评估心脏手术风险方面,第2类虽有较好表现,但其未涉及冠状动脉解剖与病变分布状况,因此在指导临床血运重建途径选择方面缺乏理想表现[12-14]。因此上述2类系统虽可完成对CHD患者的危险分层,然而均有较为明显的不足,在选择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方式与评估预后方面缺乏应用价值。
近年,临床实践中开始应用脂蛋白B、血清胆红素、血小板功能参数、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等生物指标对CHD危险分层展开分析[15-16]。胆红素属于一类内源性抗氧化物,直接胆红素(DBIL)与间接胆红素(IBIL)皆具备抗氧化活性,能够使脂质过氧化减弱,由此降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展速度[17],对CHD患者开展精准量化的危险分层工具,在客观性与可重复性上有所保障,诸多研究与临床应用皆已证实其具备预测价值,同时在临床实践中有较好表现[18]。临床中发现,PLT在AS及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这也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的重要触发因素,有研究证实PLT与ACS 的发生及预后密切相关[19]。然而,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主要聚焦在对患者的短期临床疗效评估,而对CHD患者PCI术后长期预后价值的预测尚缺乏有说服力的临床报道[20-21]。鉴于此,本研究对PLT/TBIL临床评估CHD患者PCI术后长期预后结局的价值展开分析。
本研究显示,PLT/TBIL<19.625组的男性比例和吸烟比例高于PLT/TBIL≥19.625组,TG水平低于PLT/TBIL≥19.62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PLT/TBIL对患者PCI术后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可能与吸烟史、性别、TG等因素存在关联。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PLT/TBIL、性别、糖尿病及高血压是MACCE发生的风险因子。ROC曲线分析发现,当PLT/TBIL≥19.625时,患者发生MACCE、MACE、再入院、再梗、卒中、心衰的概率会明显高于PLT/TBIL<19.625,这也证明了PLT/TBIL是否超过临界值对于CHD患者PCI术后临床结局的影响有明显区别。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PLT/TBIL<19.625组生存率高于PLT/TBIL≥19.625组,且MACCE的发生危险度低于PLT/TBIL≥19.625组。提示对多支病变患者出院后的长期预后结局进行预测方面具备有效性,故此项指标具备较高临床价值,同时在应用方面具备简捷性。
本研究的不足:(1)研究属于单中心、观察性、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涉及CHD不同亚型,存在较大异质性;(2)血脂水平、胆红素、血小板功能仅开展了1次测定,于入院1 d内完成,而患者发病时间及采集样本的时间并不统一,有可能对研究结果造成一定影响;(3)本研究PLT/TBIL是一种较新的生物指标,与预后的关系需要临床实践中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