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金 南平市延平区农业农村局 福建南平 353000
水禽主要是以水面活动为生活环境的禽类动物,包括鸭、鹅等。传统的水禽养殖大致可分为两类,水域放牧养殖和池塘等半放牧养殖,主要生活在水环境中,不仅养殖的量小,饲养环境简陋,还会对水域造成严重污染,水体大环境受污染,使水禽面临感染以水为媒介的疾病的风险也增大。近年来,我国已在各地推广水禽旱养模式,主要用来代替传统的水养,该离水旱养模式主要是把鸭、鹅集中在全室内饲养。根据水禽养殖品种特性,选择适合的旱养模式:地面平养、发酵床养殖、网床养殖以及发酵床加网床养殖等,水禽旱养有利于粪便收集,减少水体污染和降低疾病发生率。
水禽旱养应符合动物防疫法的规定,最好选在山上平整、安静、干燥、通风、光照良好的地方建舍。
2.1 地面平养模式 就是采取厚垫料饲养方式,水禽舍平铺上大量的稻壳、木屑等,垫料的吸水性良好,能够为水禽活动提供舒适良好的生活环境。饲养员要定期巡查,如发现舍内养殖环境比较潮湿,应及时增添稻壳、木屑等,保持场地干燥,同时能预防疾病的发生。该饲养模式下水禽需要全进全出,出栏后全面清理同一批次养殖舍的垫料,及时对养殖场地进行全面彻底消杀,以有效地消灭病原微生物[1]。
2.2 发酵床养殖 是在地面上铺上一定厚度的垫料与微生物菌剂,两者按一定配比混合制作成发酵床。随着养殖技术不断发展,微生物以垫料为载体,通过活性菌来分解水禽产生的粪便,无臭味,基本上不产生明显的有毒气体。同时微生物活性菌还能够将粪便分解成菌体蛋白,水禽可以进食这些菌体蛋白来补充营养物质。从而发酵床养殖既达到免冲洗水禽栏舍,又实现粪便零排放,还可以适当减少饲料的饲喂量。
2.3 网床养殖 就是将水禽放在网床上饲养,它们的饮水、采食、自主活动等全部在网床上完成,粪便通过网格落到地面上,粪便定期被清理掉,保持水禽舍干净清洁。网床养殖湿度小,空气流通性好,水禽饲养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中,能够有效控制疾病发生。
2.4 发酵床加网床养殖 是发酵床养殖与网床养殖相互结合的模式,是基于家禽粪便排放与污染控制的一种新型的生态环保养殖模式[2]。网床可由钢架、竹木等建造,一般饮水设备安装在网床的外缘一侧,发酵床内安放投喂器,便于水禽的饲养,还可以保持发酵床的干湿度,有利于微生物的分解。
1)水禽旱养能够减少病原微生物在水环境中的生长繁殖,粪便能够及时被清理或被发酵分解,减少了污水排放、水体污染,可有效控制大肠杆菌病、巴氏杆菌病等细菌性疾病的发生及水体与水禽的交叉感染。
2)水禽旱养可对禽流感、新城疫进行防御。水禽是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等的储存库,传统的水禽养殖对水域污染严重,生态环境也被破坏。被污染的水环境是禽流感病毒等的温床,从粪便中能排出高滴度的禽流感病毒,从而污染水体,污染的水体不经过浓缩即可分离出禽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在22℃水中的感染活性可保持4 d以上,在0℃水中可保持30 d以上[2]。水禽旱养减少对水体的污染,可降低禽流感的发生概率,有效阻断禽流感、新城疫等病毒病在水中的传播方式。
3)水禽旱养技术有利于控制蠕虫病等寄生虫病。对于鸭来说,存在不少体内寄生虫,尤其是吸虫。吸虫的中间宿主主要是一种或多种水生小动物,吸虫在中间宿主体内完成其幼虫生长发育后才能进到终末宿主鸭体内寄生[3]。水禽旱养有效拦截了吸虫在水体中间宿主内的生长发育,水禽不会因误食水生小动物感染蠕虫病,因此,水禽旱养降低了鸭感染蠕虫病等寄生虫病的发生概率。
4)水禽旱养技术可制定实施规范的消毒制度和消毒程序,而传统的水禽养殖很难做到对产地进行彻底消毒。由于传统养殖水禽主要在水上运动场活动,尽管一些水禽场已经定期对水体进行消毒,但由于水域环境广、水的流动性大,在消毒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实际消毒效果并不理想,消毒药品也可能造成水体中某些金属元素超标等问题。水禽旱养完全解决了产地难消毒的困扰,根据饲养要求制定消毒方案,定时、定期对产地和器具进行消毒,能够有效消灭病原菌,预防疾病发生和传播。
5)水禽旱养技术规范了免疫程序,减少疾病发生,还可以降低疾病防控的费用。水禽旱养可根据当地疾病的流行情况、水禽的品种属性、日龄、免疫抗体高低等因素制定一套科学的免疫程序和免疫制度[4],一般情况下能较好地控制病毒性疾病的发生。而传统的水禽养殖,由于处于放养状态,免疫成本高、难度大,防疫体系不健全,疾病的发生始终是传统水禽养殖业发展的严重威胁;若有鸭、鹅发病,病原即可通过水源传播给群体,水源中长期存有病原体会给病情控制带来难度,导致病情反复,严重影响群体健康状况。相对而言水禽旱养免疫程序完善,严格执行防疫程序,疾病发生率低,也易于对水禽个体的观察,便于对患禽隔离治疗,群体健康率更高,疾病防治费用也就比传统水禽养殖低。
6)科学的生产管理有利于水禽的生长。水禽旱养可根据不同的水禽日龄采取分阶段式饲喂;可制定科学的生产环境管理措施,根据水禽养殖方式、栏舍的不同,投入相应的养殖设施设备,便于保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加强通风、环境消毒等。科学的饲养管理有益于水禽的生长发育,减短生长周期,节约饲料[5]。水禽旱养便于将水禽与粪便隔离,有效减少水禽感染疾病,发酵床养殖方式还能够让微生物对粪便进行分解,既不产生臭气又便于日常打扫和粪便收集,减少粪便污染。
水禽旱养的全室内密闭饲养方式,推广了“五节一循环”,促进畜牧业健康高质量发展。2020年,福建省金华龙饲料有限公司旗下在樟湖镇的5家养殖户、2家池塘半放牧散养户均饲养中种白羽番鸭,饲喂75 d出栏,分别对不同养殖户的生产数据进行统计、整理,结果见表1-表2。
表1 不同养殖户及养殖模式的白羽番鸭生产数据汇总
表2 不同养殖模式的白羽番鸭生产效益
由表2数据可知,水禽旱养每666.7 m2土地利用率由传统养殖的小于250羽提高至3 000羽以上;肉料比由传统养殖的3.0~3.3减少到2.7~3.0,用药成本也大大缩减。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水禽旱养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减少了饲料的饲喂量,能够降低发病率、减少药物成本,提高成活率和养殖效率。因此,成熟的水禽旱养技术,室内的环境指标能够满足水禽生长的需要,使鸭群的健康水平得到提高,降低疾病发生率,实现了集约化、自动化及节约土地、节约水、节约饲料、节约成本等高效可持续养殖生产。
水禽旱养具有一定的优势,它实现了水禽养殖的高质量发展。它可以集中、大规模多批次饲养,通过科学的生产管理,减少污水排放,做好环境消毒、卫生管理,规范的免疫程序、药物保健等对疾病的发生起到防控作用。水禽旱养技术对疾病的预防控制有着积极的影响,能够在源头控制水禽的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