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性主观评价在整车道路适应性试验中的应用

2022-08-06 03:34:56苏梦月孙战峰
汽车与新动力 2022年3期
关键词:商品性整车适应性

李 杨 徐 磊 刘 延 苏梦月 孙战峰

(1.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 404100;2.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西 柳州 545027)

0 前言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新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国民消费的日益升级,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产品能否得到广大用户的认可已经成为汽车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车辆工程是一个多系统交叉的复杂工程,整车性能的客观测试无法覆盖所有测试项目,同时也较难反映车辆的综合性能。对于消费者而言,很难进行专业性能测试来了解车辆的基本性能,一般是通过人体感官对车辆的各项性能进行体验了解。因此,立足用户视角、聚焦用户关注内容的商品性主观评价在车辆研发测试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1 基本概念

1.1 定义与特点

商品性主观评价是站在用户的角度,以用户眼光、常用场景、操作工况及驾驶习惯等,来评估车辆对用户需求满足程度的一种主观评价。执行商品性主观评价的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以相关的专业知识为基础,通过自身感官的敏感度,发现并捕捉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评价车辆在一些典型的工况及环境下的表现,依据细分的评价标准对车辆的表现进行综合判定并给出相应得分。

在以往的车辆研发理念中,将符合产品设计标准视为第一要素,而忽视了用户的体验。随着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已不再只满足于车辆的功能性使用,对车辆的驾驶感、操控感及体验感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产品不断更新与创新的过程中,用户需求也随之变化。商品性主观评价与常规试验中的性能评价有所不同,商品性主观评价更着力于用户的实际用车体验,评价项目覆盖广、程度不深。

1.2 评价条件

制定车辆商品性主观评价策略时,需要从以下几个因素进行考虑:

(1)样车条件。车况良好,满足车辆安全及车辆技术要求的样车,可选择相同或相近级别的车辆进行相对评价,也可对单一车辆进行绝对评价。

(2)路况条件。模拟常规用户的用车场景可以使用常规试验场测试高速工况、不同强化系数的比利时路工况、不同幅度的扭曲路工况、不同坡度的坡道工况、搓衣板路工况等,也可以利用社会道路中平坦的高速公路,路面较多样化的普通公路,如国道、省道、乡道等。

(3)环境及气候条件。主要考核车辆在极限环境下的性能表现,如超低温对车辆正常启动是否有影响,低温行驶过程中车辆的采暖性能、高温下的制冷性能是否达标等典型测评标准进行相关评价,一般冬季在黑河进行,夏季在吐鲁番进行。

(4)人员条件。商品性主观评价人员必须了解商品性主观评价标准或规程,具备一定的驾驶经验和应变能力,熟知如何感受车辆性能表现。

1.3 目标与意义

道路适应性试验的特点是立足客户角度,全方位模拟用车环境、用户驾驶习惯来综合评判车辆的实用性及驾驶性能;高效准确地测评车辆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的相关表现;全面梳理在不同地域、工况的社会公共道路上行驶一定里程期间暴露出的不同等级问题。其目的是提前应对潜在风险,为后续车型的提升与改善提供数据支撑。

不同于常规试验场的综合耐久试验,整车道路适应性试验采用多样的自然环境及多场景的社会道路工况,有效地补充了常规试验场固定工况的短板,并能为智能网联及车辆的主动安全系统进行整车级的功能测评。

作为汽车消费者,不仅关注车辆客观存在的问题,如部件损坏、功能失效、性能衰减等,而且更加注重驾驶体验、五官感知、操控响应等方面的性能,如座椅坐垫的支撑度是否适中,长途驾驶时座椅是否可以让驾驶员感到舒适,操控车辆时方向盘的响应及辅助是否符合人机工程,加速时车辆的平顺性是否线性等主观方面的问题。因此,商品性主观评价可以作为在客观评价中无法量化问题缺失的补充,因此将商品性主观评价积极推广并应用在整车道路适应性试验中是非常必要的。

2 评价方法

整车道路适应性试验中的商品性主观评价是指由受过专业训练的测评工程师按照拟定的评价策略或者评价规范,在整个试验周期中分别选取不同的试验节点(如试验前、试验中、试验后),通过对车辆进行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逐一对拟定好的测评项目进行主观评价,再对其进行打分和记录。

2.1 评分标准

商品性主观评价通常采用10分制评价法对样车各项指标进行评价打分,如表1所示。为了体现评价中的细微差距,将每个分值细分为4档,每个分档为0.25分。其中:6分代表用户接受的边界线;7分代表市场中的普通水平,既不是亮点也不是抱怨点;8分代表用户非常满意。低于6分的设计可能会引起普通用户的抱怨,需要改进;6~7分的设计不会引起普通用户抱怨,但表现并不好,可能会使挑剔用户感到不满意;如果不是评价车型主要打造的亮点,那么超过8分的设计被认为是过度设计。当商品性主观评价的差值为1.00分时,普通用户可以感受到区别;当商品性主观评价的差值为0.50分时,挑剔用户可以感受到区别;当商品性主观评价的差值为0.25分时,专业评价人员可以感受到区别。

表1 商品性主观评价评分基准

2.2 评价内容

整车道路适应性试验中的商品性主观评价包括12项静态级指标和7项动态级指标,细化的3级指标近100项。本文着重选取静态评价中的气候性能、动态评价中的动力性及驾驶性能作为重点评价项目,说明在评价过程中应覆盖的维度及具体评价内容,如表2所示。

表2 整车商品性主观评价项目表

3 试验应用

通过对标杆车辆、竞品车辆进行商品性主观评价,了解消费者的需求,确保产品的竞争优势。经过试验周期内的商品性主观评价和循环整改,可以避免发生重大研发失误,缩减后期整改费用和时间。另外,还可以确认开发目标值的达成状况,综合评估车辆的各项性能,为最后的产品上市提供销售决策、宣传策略,有效拦截问题产品流入市场,最大化减少用户抱怨或投诉。

以某车型为例,图1示出了A车在生产验证(PT)阶段道路适应性试验中的评价雷达图,以及B车在批量生产(SOP)阶段道路适应性试验中的评价雷达图。A车在前期阶段整车综合评分表现不佳,个别指标不能满足评价要求。相应指标经过调整优化后,B车评价得分提升较为明显,各个指标均在6~7分区间,基本满足设计要求。通过各阶段的系统评价及循环整改验证,每一阶段的问题均得到明显的改善,故障问题呈下降趋势。

图1 同车型绝对评价雷达评分对比

4 结语

随着汽车产品不断地迭代优化,汽车生产企业在开发过程中不再局限于整车成品级的品质把控,而更加注重将车辆的商品性评价融入到前瞻性设计的理念中。因此,商品性主观评价在整车试验中的应用愈发重要。通过对关键指标的校正和完善,让产品精确体现消费者的现实需求及潜在需求,是推动特色体系竞争的强劲动力。商品性主观评价的作用不仅能较好地反哺设计、优化等过程的边界条件,而且能提高产品可靠性,增强产品竞争力,从而有效地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商品性整车适应性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基于六自由度解耦分析的整车悬置设计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中国外汇(2019年23期)2019-05-25 07:06:20
工厂化栽培草菇适宜优质高产菌株的筛选与分析
独山县茄子引种比较试验
薄皮甜瓜品种比较试验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
整车低频加速噪声研究及改进
HFF6127G03EV纯电动客车整车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