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力,扣紧人心的钩环

2022-08-06 13:23蔡淇华
读者 2022年16期
关键词:近景远景特写

☉蔡淇华

在一次写作课上,学生M 想写空难,我觉得他可以用电影的镜头给读者展现具体的画面。

“啊?老师,我是写文章,又不是拍电影!”

“你看你的描写——飞机开始失速,对准河水,撞进死亡,河上漂着回不了家的乘客,许多家庭破碎了——都是远景,看起来干巴巴的,若你能用上中景、近景,甚至是特写,会更动人!”

“老师,我听不懂。”

“你想一想,河上除了乘客和飞机残骸,还有什么?”

“还……还有行李!”

“比行李更小的还有什么?”

“……还有皮包!”

“皮包里会有什么?”

“钱!”

“除了钱,还有什么小东西会令人伤感?”

“伤感?家人的相片吗?”

“对了,物愈小,愈动人。就这样从远景、近景,拉到特写,明天改好再让我看。”

M听进去我的提示,隔天交来作品:“窗外的天空冲进来,把我压进河底。头上漂着皮夹中的全家福,照片中的笑声想唤醒我,我却无力抬头。”

从窗外天空的“远景”,到“把我压进河底”的“中景”,到“头上漂着皮夹”的“近景”,再拉到全家福照片的“特写”,已经够动人了,M 竟然还能举一反三,用前几堂课教的“虚实转换”,将“实体的相片”转为“虚的笑声”,愈转愈细微,快把读者的眼泪转出来了。

其实每个好的书写者都擅长运用镜头。例如,唐朝柳宗元的作品《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就从“千山”的远景,拉到“万径”的全景,再拉到“孤舟”的中景,最后镜头落在“寒江独钓”的老翁近景,甚至是江上钓线的特写。

镜头愈拉愈近,也愈能扣住读者的心。当然,体物入微的柳宗元也了解,最后一个镜头就是全文之“眼”,所以最后他钓的不是鱼,而是雪。冰清寒凉之雪,尽诉作者的幽愤之情。

L每次都坐M隔壁旁听,过几日也交来他改了几遍的作品。这次“皮夹”似乎给了他灵感,他写2015年年初,新屋保龄球馆大火,26岁的消防员陈凤翔走进火场,却再没走出来,那时他差6天就满月的小孩还在熟睡。

熟睡——

这次爸爸没办法回去了(任务结束,收队)

焦味的消防衣仍穿在身上

口袋里的钥匙已焦黑

钩环却还紧紧扣着

你熟睡时的模样……

L 的镜头从“焦味的消防衣”到“口袋”,再到里头的“钥匙”,最后竟然小到“钥匙的钩环”,但那个特写小到揪住我的心,因为它扣住了一张小小的照片,照片上是小孩熟睡时的模样。

当我们知道这个未曾与父亲谋面的孩子也正熟睡时,那烧焦钩环的小镜头变得无限巨大,将所有人的心紧紧地扣着……

猜你喜欢
近景远景特写
近景摄影测量在大型边坡变形监测的应用研究
海边遐思
大红斑的特写
宏观分析卢卡契对现代主义批判的原因
阿克苏地区招商引资分析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
近景摄影测量在边坡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花卉摄影“三段论”
印度军人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