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副理事长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岳文彦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京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公司党委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以党建促业务、以业务促党建,坚持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团结带领全体员工,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保障企业高技术高质量创新发展。
中冶京诚党委在上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第一议题及时学+中心组研讨学+班子成员个人自学”三合一方式做好党委政治学习工作,持续增强党委班子成员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确保党委站稳政治立场,提升政治觉悟,履行政治责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五大核心要义”同落实集团公司打造“五大行动计划”“五型五矿”“五个专项行动”要求结合起来,深度融合中冶京诚设计院的特色,发挥党建引领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的关键作用。
一是政治立根,发挥党委领导向心力。中冶京诚党委以高度的政治使命感,贯彻落实“两个一以贯之”。作为冶金建设国家队排头兵,中冶京诚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坚持党建引领促发展。近年来,公司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本行业、本领域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以实际行动着重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调研时的讲话精神以及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要求,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积极筹建中国中冶低碳技术研究院,承担科技部、中国五矿科技专项和中冶集团“181”计划重点研发项目。
二是思想铸魂,发挥党建引领凝聚力。中冶京诚党委以百年党史和企业70余年历史交汇为切入点,充分融聚各种优势资源,扎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筑牢红色党建根脉。积极邀请了几十位离退休老同志返回公司讲党课和召开座谈会,为员工讲述公司改革发展历史,通过挖掘员工“师傅辈、老前辈”忠党报国的奋斗故事,作为“身边”红色资源,汲取历史力量,接续奋斗奋进,凝聚思想意识,注能红色引擎。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制度,组织党员干部参观革命遗址遗迹、革命博物馆、纪念场馆等,通过实地实物、鲜活讲解、互动体验等开展现场教学,加强思想理论武装。通过专家宣讲和“智慧党建”平台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广大党员积极参加党史学习教育培训,把以培促学、以培促干的干事创业精气神,熔铸到公司生产经营工作一线。
三是组织强基,发挥基层堡垒战斗力。中冶京诚党委聚焦“三基建设”,持续深化落实党组织机构分级全覆盖、党建队伍分级全覆盖、党建制度分级全覆盖、管理范围分级全覆盖、党建考核分级全覆盖等“五个分级全覆盖”。切实筑牢基层党建组织基础。目前,中冶京诚党委拥有直管党委4个、直管党总支2个、直管党支部3个,全级次党组织共计78个(含中冶京诚党委),“1+2+N”直管机构党组织分级全覆盖体系已建立到位;切实筑牢基层党建队伍基础。目前,已建立了210余人的党务工作者队伍,实现了党建队伍分级全覆盖;切实筑牢基层党建制度基础。按照上级党组织“五化”工作法和公司党委分级管理要求,修订完善了全部党建管理制度,编制完成了中冶京诚党建工作手册,确保该管的管到位、该放的放下去,为“制度化”党建提供基础保障。
四是宣传树标,发挥企业舆论影响力。中冶京诚党委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宣传工作持续发挥内聚人心、外树品牌的重要作用。在宣传工作中不断融入党中央、国务院相关决策部署内容,使对内宣传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先后与央视、北京卫视等主流媒体开展广泛联系沟通,积极拓展外媒资源。全面梳理公司22个专业方向的业务发展历程,挖掘重要工程,在行业媒体陆续发布,从文化和技术两个维度立体式建设公司品牌。
中冶京诚党委高度重视国企改革工作,充分发挥党委统筹领导作用,立足冶金报国、冶金强国,以做世界一流冶金建设国家队为方向,传承党赋予的红色基因和红色使命,引领中国冶金走向世界。自2020年4月中冶京诚入选国务院国资委首批“科改示范企业”以来,公司党委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国资委和集团关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部署和要求,把科技型企业开展深化市场化改革与公司业务各领域科研攻关结合起来,实现“科改+科研”深度融合。
一是以中央政策为指引,为科技创新营造新环境。中冶京诚党委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为改革核心指南,聚焦公司“十四五”规划发展目标,在转变体制机制、提升创新能力方面狠下功夫,分类推进国企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和改进党对国企的领导,为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环境。
二是以“科研”为根基,带动“科改示范行动”登上新高度。党委领导下的中冶京诚在各领域的科研攻关不断攀登新高度。“世界一流冶金建设国家队”排头兵地位进一步巩固,传统优势转化带动城市建设业务大踏步迈进,技术优先拉动环保工程业务异军突起,紧跟热点推动工程监理业务不断增长,跋涉海外助力MCC品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近年来,中冶京诚在新旧动能转换、大型沿海综合钢厂搬迁、绿色智能联合企业建设等领域参与了河钢唐钢新区、河北纵横、宝钢湛江、首钢京唐等千万吨联合钢企项目在内的40余项大型钢铁项目。承揽历史最大单体合同——临沂钢投特钢270万吨优特钢项目,是公司首个流程最为完整的特钢基地总承包项目。
科研攻关不仅带动了市场效益硕果累累,更推动了“科改”任务蟾宫折桂。2021年,中冶京诚新签合同额再创历史新高,利润增幅达到40%以上。其中,净利润增幅110.3%,净资产收益率从2019年3.29%提高到7.43%,在“科改示范企业”2021年专项考核中,被评为优秀。
三是以创新驱动为战略,拉动科研攻关开辟新业绩。中冶京诚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公司党委的领导和“长期坚持走高技术高质量创新发展之路”的战略引领下,中冶京诚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自主创新,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加快形成核心业务发展新动能,推动重点领域科技创新迈上新台阶。
中冶京诚新党员入党宣誓
中冶京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研讨
中冶京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北京市档案馆实地研学
中冶京诚作为“世界一流冶金建设国家队”排头兵,承担了炼钢、圆坯连铸、板坯连铸、中厚板和线材5个第一梯队建设任务,是8大部位19个工艺单元中参与第一梯队领域最多的单位之一。国家“十三五”规划发布后,绿色化、智能化成为钢铁行业产业升级的新方向,党委领导下的中冶京诚进一步紧跟中冶集团党委战略部署,凭借前瞻性行业发展分析预判性研发的节能减排和产业升级技术,在绿色化、智能化钢铁行业产能升级市场持续发力。
在智能化方面,率先在钢铁行业全面应用BIM技术进行工厂设计,率先打造机械设计数据管理平台、工程设计平台、大数据云平台,创新性提出了钢铁工业新一代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实现钢铁企业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2019年,中冶京诚打造的国内首套钢铁企业智能制造大数据质量分析系统在济源钢铁正式上线,并入选“工信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在绿色化方面,致力打造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全生命周期调控多重目标耦合的绿色钢厂,已累计完成各类绿色咨询评价1500余项,2019年以钢铁行业第一名的成绩中标“2019年绿色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绿色关键工艺系统集成应用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结合公司科技优势,中冶京诚党委带领全体员工集中资源和精力,实现70多年工业科技的优势转换。在市政业务方面,中冶京诚先后完成了广西百靖高速公路、广西梧州环城公路等一批基本建设示范项目;在水务业务方面,以技术带动市场,在工业废水零排放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在非冶金市场中取得福州水系综合治理项目等行业影响力强的项目。作为中国中冶管廊技术研究院的依托单位,中冶京诚以科技创新引领新兴产业,研发了国内第一代装配式钢制管廊成套技术,掀起城市建设“新革命”,引起行业广泛关注;主编国标《中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标准》已于2019年8月正式实施,在新兴行业积累了话语权和影响力。
四是以高质量高技术为路标,驱动科技创新收获新果实。在走高技术高质量创新发展之路的实践下,中冶京诚科技创新硕果累累。近10年来,党委领导下的中冶京诚新增各级科技平台13个,新获科技奖励79项,新获专利奖13项,新增104项科技成果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科技成果鉴定,新获各类科技资助8283.62万元,拥有授权专利1877件,新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400件,新获外部省市、开发区和中冶集团知识产权奖励596.301万元,新提出国内商标注册申请122件。
中冶京诚晋钢冷轧项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中冶京诚党委坚持发扬我党自我革命的优良传统,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始终坚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推动体系建设成为企业战胜困难、应对挑战、自我进步、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使中冶京诚勇立改革潮头。
一是稳步推进机构改革。公司党委遵循业务与资源配置相统一的原则,积极通过顶层设计进一步优化公司结构与框架,突出总部核心定位,持续调整机构设置组织架构,推动经营质量登上新高度。按照“聚焦、专业、一体化”的原则,对市政与交通业务进行资源整合,使其成为适应行业特点的市场化机制运作的经营主体。将具备发展潜力的下属子公司作为利润增长点进行重点培育,使其成为公司未来发展的有利支撑;根据分级管理的原则,为加快构建公司“一核两强N增长”的新发展格局,提高经营管理自主性,相继成立城建公司和冶金公司,完善内设机构,经营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将赛瑞斯调整为N系列首家公司,培育业务增长点,使其成为公司未来发展的有利支撑。
二是不断推动职能改革。公司深刻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要求,积极响应集团公司“打造权威、高效、服务型总部机关”的要求,以明确总部职能定位、打造高效组织为目标,对总部职能部门进行调整。持续推进职能部门变革发展,优化管理职责,推进定岗定编,培养“一岗多能”人才,进一步加强职能部门管理与服务的能力建设。强化总部职能部门的引领、服务、监督作用,在保障总部职责到位、满足管控要求的基础上,大力破除“部门墙”和“谷仓效应”,构建职能机构统一运行的发展格局。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资源价值提升,加强生产运营统筹协调,推进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加强内控合规和制度体系建设协同,不断提升总部价值,使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效提升,为公司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深度促进流程改革。大力推进治理流程建设,规范权力运行。通过建立并动态完善“三清单一流程”“三重一大”决策事项清单、总部决策事项和决策流程清单、对子企业的核心管控事项清单,明确了各治理主体权责界面,进一步形成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在实效处充分提升了经营管理效能。充分压缩管理链条,精简审批流程,推行一类事项一个部门牵头办理,在保证关键环节有效管控的前提下,削减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为实现改革举措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全面梳理现行规章制度,修订了公司章程,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点要求纳入公司章程制度体系。补充制订各类制度办法,印发重要制度汇编手册,有效解决制度“打架”“盲区”和针对性、操作性不强等问题。
中冶京诚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面向科技前沿、业务主战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企战略。党委充分发挥干部人才工作的领导核心作用,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深化改革提供人才支撑,为未来发展打好人才基础。
一是全面调整职级体系。稳步推进岗位改革,着力打造工程师成才殿堂。全面调整职级体系,形成了多通道、多层次的岗位体系,进一步拓宽了技术人员的发展通道。员工职业发展目标更明确、路径更清晰,不把所有的人都吸引到“管理”一条路上,形成了崇尚技术的文化氛围。
二是严格落实市场化选人用人。人才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人才储备不断改善。按照“校招为主、社招为辅”的原则,主动加大应届毕业生招聘力度,校园招聘签约率稳步增长,双重点高校生源比例不断提升,培养具有京诚血脉的后继力量初见成效;高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公司总工程师曹建宁成功当选第十批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300余人分获“亦城杰出人才”“亦城领军人才”“亦城优秀人才”称号,在云集奔驰、京东等国际国内知名企业的北京经开区,被评选人才总量排名第一。
三是深入推进契约化管理。以契约化为手段,优化考核分配体系。构建了领导层薪酬与业绩联动的机制,通过聘任协议和业绩责任书,明确主要领导的任职周期、考核指标和权重、考核结果的应用等,强化责任担当,严格兑现奖惩,考核结果直接用于薪酬计算,提高经营层的活力。在全面实现公司经理层“一人一岗一表”差异化考核的基础上,将契约化管理进一步延伸至子公司经理层、总部职能部门和二级业务部门负责人,全面推行管理人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制定了《中层管理人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工作方案》,实现了经理层和中层管理人员签约户数和人数覆盖率均达到100%,考核与主要经营和管理指标直接挂钩,考核结果直接应用于薪酬分配、岗位调整、干部任用,进一步深化薪酬能增能减、干部能上能下、岗位能进能出的机制。
四是有序促进干部队伍年轻化、梯队化。公司党委坚持实行党组织书记和单位负责人“一肩挑”,选拔党组织书记必须过“政治关”“能力关”“责任关”“考核关”。依据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树立用人导向,通过组织选拔与述职竞聘相结合的方式,脱颖而出一批业务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综合考评优秀的年轻干部,极大地调动了年轻骨干员工积极向上、力争上游、干事创业的激情。2021年,共有35名年轻干部走上中层以上管理岗位,公司干部队伍正职平均年龄从49岁降到46岁,副职从46岁降至44岁,梯次更加合理。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唯担当。新时期,中冶京诚党委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做强做优做大主责主业,长期坚持走高技术高质量创新发展之路,在打造“世界一流冶金建设国家队”的实践中奋勇争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展现京诚担当、贡献京诚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