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寰
谈起儒家五经之一的《诗经》,其中的很多诗句至今依旧为我们所使用,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句子。
《诗经》收集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内容主要是民间的歌谣,部分由贵族文人创作,由采诗官每年春天搜集回来,配乐演奏给君王,作为他为政的参考。《诗经》共有311 篇,其中305 篇有完整内容,其余6篇有目无辞。这305 篇诗,按照音乐不同而被归类为《国风》《小雅》《大雅》《颂》四个部分。其中《国风》主要描写各地风土民情;《小雅》是宴飨的音乐;《大雅》是会朝之时朝拜君王陈述劝谏的音乐;《颂》是用于歌舞并作宗庙祭祀的音乐。《诗经》中主要使用了三种表现手法,分别是赋、比、兴。赋是铺陈直叙,比是托物拟况,兴是托物起兴。
在《诗经》当中描述了很多周代的思想、政治、礼训、风俗、民情、农业、物产等,其中有很多是表现五伦关系的诗篇:有写夫妻关系的《郑风·女曰鸡鸣》;有写孝念父母之情的《小雅·蓼莪》;有写兄弟关系的《小雅·常棣》;有写君臣关系的《邶风·柏舟》;有写朋友关系的《小雅·伐木》。而《中庸》云:“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意思是说我们修行的大道,是从夫妇关系开始的。明朝李贽又云:“夫妇正,然后万事无不出于正。”一旦夫妻关系和谐,则万事万物都会导归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所以两性关系的和谐对我们当下社会的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诗经》中反映周朝男女爱情婚姻的作品有很多,正面的有类似《周南·关雎》这样的追求淑女的诗,也有类似《鄘风·柏舟》这样描写对爱忠贞的诗,还有类似《郑风·女曰鸡鸣》这样描写夫妻甜蜜生活的诗。同时也不乏类似《卫风·氓》《邶风·谷风》这样描写夫妻反目、女子被抛弃的诗,以及《周南·卷耳》这样描写妇人思念远行丈夫的诗篇。而在众多爱情诗篇中,《周南·桃夭》 与《郑风·出其东门》较为特殊。《周南·桃夭》 描写了女子对婚姻生活的期望,而《郑风·出其东门》则描写了男子路遇佳人而不为所动的忠贞心志。本文拟从这两首诗入手,探究其对当下两性关系中男女双方的启发。
《桃夭》一诗出自《周南》,文章分为三章,原文如下: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根据《诗序》记载:“《桃夭》,后妃之所致也。不妒忌,则男女以正,婚姻以时,国无鳏民也。” 屈万里、糜文开、裴普贤三位学者都认为这首诗就是一首单纯祝贺女子出嫁的诗。
第一章,“夭夭”指花朵茂盛美丽的样子,“灼灼”指花朵光彩明亮的样子,“华”是“花”的通假字,“之子”表示这位姑娘,“于归”代表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因此称“归”),“宜”是和顺、亲善的意思。此章意思是说:阳春三月,所谓“二月风光起,三春桃李华”,院中火红的桃花朵朵盛开。这位两颊绯红、面带娇羞的姑娘就要出嫁了,从今往后,她将要温良贤淑,好好辅佐她的爱人。
第二章,“有蕡”就是蕡蕡然,即硕果累累的样子。此章大意是说,院中的桃树长得非常茂盛,结出的桃子又大又多。现在这位美丽的姑娘就要出嫁了,从今往后,她会生儿育女,勤俭持家,相夫教子。
第三章,“蓁蓁”指树叶茂盛的样子。此章描绘院中的桃树长得非常茁壮,一层层绿叶浓浓密密。这家可爱的姑娘就要出嫁了,从今往后,她一定可以开枝散叶,兴旺夫家,和睦团结全家人。
在《桃夭》中,作者借着“桃之夭夭”起兴,同时也用桃花比喻经过精心梳洗打扮的新娘,粉红娇羞。也是从这首诗开始,桃花被文人多用来指代美丽的女子,正如曹植写的“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唐代崔护写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等。接着作者通过“灼灼其华”“有蕡其实”和“其叶蓁蓁”作为局部意象,将桃花、桃子、桃叶比喻为女子婚嫁后三个不同的人生阶段,此即《诗经》中“比”的表现手法。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将情感寄托在具体的物象上,情景交融,贴切地烘托出女子出嫁之时那种热闹喜庆的氛围。
桃树在树木中非常特别,它先开花结果,最后才长出叶子。作者正是抓住了桃树的这个特点,明着写桃树的生长过程,实际描写了女子由美若桃花的新娘到生儿育女的慈母,再由慈母写到勤俭持家、团结家族的女主人的变化。在表达对女子祝福的同时,也让女子明白自己到了夫家之后身上所承担的责任。由此可知,在那个时代,婚嫁不仅看女子的容貌,更看重她们能够宜家、宜室、宜人的可贵品德。
《出其东门》出自《郑风》,是一首忠贞男子的自白诗。原文如下: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 阇,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第一章,“东门”指的是东城门,是郑国游人云集的地方;“如云”比喻女子众多,也描写女子体态轻盈如云;“匪”是没有的意思;“思存”即思之所存,在意的意思;“缟”是白色,“綦”是深青色;“聊”是且的意思;“员”是无实意的语气助词。此章的意思是说诗人出了东城门,一眼望去,到处都是体态轻盈的女子,然而曼妙女子虽多,却都不是我心中的那个她。我的那个她,穿着白衣,披着绿色丝巾,只有她才能让我快乐。
第二章,“ 阇”,古代城门外层的环墙,又称为城曲城门;“荼”是荼菜,一种苦菜;“且”,语气词;“茹藘”是一种茜草,可用来做暗红色颜料;“娱”是娱乐的意思。此章的意思是说诗人徘徊在外城门,人群熙熙攘攘,女子就好像荼菜一样多,然而眼前如此多的佳人却都不是我所思念的,只有那个穿着白衣红腰带的女子,才是可跟我相爱娱乐的人。
读到这首诗不禁会让人疑惑,古代女子都是待字闺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为什么在郑国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呢?根据《周礼·地官·媒氏》中的记载:“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不用令者,罚之。”由此可知,每年的仲春二月,青年男女是可以私下自由见面的。在《郑风·溱洧》里就描写了青年男女在明媚春日里相聚在溱水、洧水边赠物言情的热烈场面,足见在当时,这样的情形是存在的。
我们常说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出其东门》的诗人真就是这样一位专一的好男人。在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中,描写了郑卫女子的美丽多情:“此郊之姝,华色含光,体美容冶,不待饰装。”然而在众多美艳照人、体态曼妙、面容姣好的郑国女子面前,诗人形单影只却毫不动摇。他并不孤单,因为心中还装着自己喜爱的她。根据朱熹对“缟衣綦巾”和“缟衣茹藘”的注解,他认为这样的服装都是贫穷人家女子穿的衣服,可见诗人有自己的择偶标准,并非只是看重容貌家世,而是女子的高尚品德让人倾心。所以一旦真命天女出现,便从此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不再朝三暮四、见异思迁。这种看重一个人内在品质的纯美爱情,放射着闪耀古今的动人光彩,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与美感。而那些盛装而来、如云的女子,更是衬托出这位情深义重、对爱忠贞的诗人形象。正如元稹所写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所以真正的爱情,是如果世界上曾经有那个人出现过,其他人都会变成将就。
这首诗使用了在《国风》中较少出现的“赋”的表现手法,直书其事,少了委婉含蓄,然而正是因为如此,却更加表现出诗人的坦诚、专一,有着一种朴实无华的韵味。诗文特殊的表现手法,展现了男子忠贞的形象。无怪乎朱熹赞叹道:“此诗却是个识道理人做。郑诗虽淫乱,然此诗却如此好。”
《桃夭》这首诗告诉我们,婚姻不单单是你侬我侬的二人世界,婚姻是作为女子,要宜室宜家,更要“宜其家人”。女子嫁入夫家之后,要辅佐自己的丈夫,培育下一代,照顾公婆,而且要和谐地与兄弟妯娌相处,让一家人团结和睦。所谓家和万事兴,家庭是社会最小,也是最基础的组成单元,如果每一个家庭都能够和睦,那么整个社会就可以安宁稳定,正所谓“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所以中国古代是非常尊重和重视女子的。周朝之所以能够有八百年国运,与它建国之初的几位圣贤君王有很大关系,而圣贤君王又离不开圣贤母亲的言传身教。在《大雅·思齐》篇的首章六句,便赞美了周室三母:“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周文王的母亲太任雍容端庄,文王祖母太姜贤淑美好,文王妃子太姒能继承前两位长辈的美德,生了很多孩子,其中的周武王、周公旦都是圣贤。足见母亲的角色非常重要。而在《大雅·瞻卬》中,那个倾城的“哲妇”“妇有长舌,维厉之阶!……鞫人忮忒,谮始竟背。岂曰不极,伊胡为慝?如贾三倍,君子是识。妇无公事,休其蚕织”。这样的女子嫁给周天子,巧言令色、谎话连篇、罗织罪名、残害忠良、出尔反尔、穷凶极恶,让天子成为像追求利益的奸商一般。这样的女子,完全不安本分,反而还要涉猎朝政,如此一来,不仅没有宜室宜家,更谈不上“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恐怕百姓只能长叹:“瞻卬昊天,则不我惠?孔填不宁,降此大厉!”叹息老天无情,让灾祸降临。所以女子教育不可不重视。
《出其东门》这首诗的主人公的爱情很纯粹,无关地位、无关家世、无关容貌,他自始至终爱的就是那个穿着朴素衣裳的窈窕女子。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很多人禁不住诱惑,迷失了方向。在这样的情况下,《出其东门》的诗人重德轻貌、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可贵精神就更值得我们学习。具有类似精神的,还有《鄘风·柏舟》中遭到母亲反对,发誓不嫁他人的女子。她向天发出“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的感叹,表示她至死都不会有二心,更不会变心。所以无论男女,都应该学着对爱情忠贞,守护好珍贵的爱情。
当然,我们也切莫忘记以古为鉴。《卫风·氓》里那个被负心汉所抛弃的女子,还在幽幽地控诉呢!他们曾经多么的甜蜜,以为爱了就是一辈子,“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那女子成家后多么辛苦:“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然而“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这个负心汉甚至还家暴。这样的境遇让女子劝谏后人:“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在《邶风·谷风》里,那个在丈夫二婚之日被赶出家门的女子,也在痛诉心中的委屈和悲愤,如泣如诉,宛若子规啼血,让人心痛。
两性关系向来都是一个很大的社会议题。爱情是纯真美好的,它本应是两个陌生人成为一生伴侣的催化剂,它是两个人在经过相识相知相惜之后自然形成的一种情感。所以爱情是什么?爱情不是见色忘义的怦然心动,而是相知相惜的日久生情;不是海枯石烂的甜言蜜语,而是不离不弃的同甘共苦;不是只争朝夕的干柴烈火,而是细水长流的天长地久。
《诗经》中描绘的两性关系着实生动。这些诗以及诗中的主人公,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告诉了我们感情双方忠贞的可贵,告诉了我们女子在婚姻爱情中的重要性,告诉了我们如何更好地相互扶持。愿我们以古为鉴,以诗为鉴,构建和谐的两性关系,各尽其职,敦伦尽分。每一个小家和谐了,整个社会就会安定祥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