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社会参与度“微信调查”研究

2022-08-05 06:40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课题组
上海地方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志书年鉴参与度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课题组

为认真贯彻《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上海市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全方位、系统性了解社会各方面对地方志的知晓度、需求度、使用度和参与度等,有的放矢地开展地方志工作,提高地方志工作的科学性,2016年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利用网站和微信开展“地方志知晓度调查”,2017年利用微信开展“地方志需求度调查”,2020利用微信开展“地方志使用度调查”。2021年利用微信开展“地方志参与度调查”,希望通过参与情况的调查,更加具体了解和梳理社会不同群体对地方志的参与及其特点,为地方志更好地发挥“存史、育人、资政”作用提供参考。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通过中国知网网站检索,有大量文章涉及参与度调查的主题,其中有网络动态组织用户参与度的调查研究,榆中县精准扶贫过程中农民参与度调查研究等,但没有发现有关地方志参与度调查方面的研究论文。

一、调查概况

为尽可能保证调查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本次调查题目设计了两套调查问卷,即A卷、B卷,分别针对参与过地方志和未参与过地方志的用户进行调查。为避免参与调查者错答、误答及随意答题等情况的出现,专门在题目的设置和答案选择上体现差异性和矛盾性,对不同题目答案前后矛盾的样本判定为无效样本。

1.地方志参与度调查题目

A套为参与过地方志工作的问卷,共11道题目,内容分别为:(1)您参与地方志工作的原因,(2)参与志书工作方式,(3)参与年鉴工作方式,(4)参与地方史工作方式,(5)参与地情书工作方式,(6)参与方志馆工作方式,(7)参与地方志理论研究工作方式,(8)参与地方志信息化工作方式,(9)参与地方志宣传工作方式,(10)参与地方志其他工作方式,(11)过去三年参与地方志工作的频次。

B套为未参与过地方志工作的问卷,共5道题目,内容分别为:(1)您未参与地方志工作的原因是什么?(2)您身边的人参与地方志工作吗?(3)您是否愿意参与地方志工作?(4)您愿意参与哪类地方志工作?(5)您对扩大社会公众参与地方志工作有何建议?

2.有效样本

A卷累计答题人数为19868人,其中有效数据为18108人,有效数据中上海地区有效样本调查问卷1347个,上海以外地区有效样本调查问卷16761个。B卷累计答题人数为14747人,都为有效样本,其中上海地区有效样本调查问卷456个,上海以外地区有效样本调查问卷14291个。有效样本的分布体现出微信调查的跨地域性。

二、调查主要结果

1.工作需要是参与地方志工作的主要原因。从调查结果的数据分布来看,参与地方志工作的原因排在第一位的是工作需要,比例近一半,为49.30%;排在第二位的是对个人有利,将近三分之一,比例为30.11%;出于个人兴趣参与地方志工作的比例最低,只有五分之一,比例为20.59%(见图1)。这与目前地方志工作的实际情况比较吻合。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第八条规定以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分别由本级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按照规划组织编纂,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编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开展的一轮、二轮大规模修志工作实践,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地方志编修体制。这表明个人不能私自编修地方志,只能参加党委、政府领导主持的地方志编修工作。因此,个人参与地方志工作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工作需要。

图1.参与地方志工作的原因

2.参与志书工作比例最高的方式是提供资料。从参与志书工作的数据来看,提供资料的比例最高,达到近半数,比例为46.09%;排在第二位的是撰写志稿,达到36.25%;参加审读的比例为10.60%;而从事主编的比例仅为3.79%(见图2)。这个比例分布与当前二轮修志参与志书编纂不同环节人数分布规律是基本吻合的。如《上海市志·交通运输·港口卷》设主编、执行主编各1人,设编辑室11人、中港集团编纂室16人和中国船级社上海分社编纂室4人,审读16人,资料收集和供稿人员196人,体现了众手成志的社会参与规律。

图2.参与志书工作的形式

3.参与年鉴工作比例最高的方式是提供资料。从参与年鉴工作的数据来看,提供资料的比例最高,达到近半数,比例为50.56%;排在第二、三位的是审读和主编,比例分别为10.68%和10.44%;撰写稿件反而最低,仅有8.68%(见图3)。与实际情况有所差异,如区域综合年鉴《静安年鉴(2020)》设主编、副主编、执行副主编3人,相当于撰写稿件的编辑5人,提供资料120人,审读6人。行业年鉴《上海经济年鉴》设主编、副主编、总编辑3人,审读6人,编辑6人,相当于提供资料的特约组稿36人。单位年鉴《上海交通大学年鉴》设主编2人,编辑部主任、副主任4人,编辑5人,相当于提供资料的编辑工作单位负责人81人,考虑到编纂年鉴的种类及参与年鉴编纂的单位组成,社会公众的参与度与单本年鉴编纂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

图3.参与年鉴工作的形式

4.参与地方史工作比例最高的方式是撰写稿件。参与地方史工作方式的比例从高到低分别为撰写稿件、提供资料、审读与总编,比例分别为52.30%、13.18%、11.06%、6.92%(见图4)。这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地方史工作主要是由撰写团队负责稿件撰写、资料收集等,由撰写团队的负责人担任总编,与志书众手成志和年鉴工作依赖基层单位提供资料有所不同。

图4.参与地方史工作方式

5.参与地情书工作比例最高的方式是撰写稿件。参与地情书工作方式中撰写稿件比例超过半数,达到54.64%;提供资料的比例排在第二位,为11.43%,审读和主编的比例分别为8.72%和5.22%(见图5)。不同参与方式所占比例排序情况与地方史参与工作形式的类似,但审读和总编比例都有所下降,这可能与实际工作中地情书选题宽泛、作者多元等有关。

图5.参与地情书工作方式

6.参与方志馆工作比例最高的方式是捐赠资料或展品。方志馆建设及运行过程中向社会征集资料和展品是通行做法和需要长期开展的工作,也是社会参与方志馆建设的主要方式。调查结果中捐赠资料或展品的比例最高,为53.08%;参与展厅设计建设的比例为28.59%,排在第二位(见图6)。

图6.参与方志馆工作方式

7.参与地方志理论研究工作比例最高的方式是参加理论研讨活动。地方志理论研究工作包括课题研究、撰写论文、审校论文、参与理论研讨活动等内容,从参与的比例来看,参与理论研讨活动的比例最高,为56.25%;其次为撰写论文,16.98%;排在第三、四位的是课题研究和审校论文,分别为11.82%和10.64%(见图7)。从理论研究活动的难度或专业要求水平来说,由低到高排序为参与理论研讨活动、撰写论文、课题研究和审校论文,参与比例与难度基本成反比。

图7.参与地方志理论研究工作方式

8.参与地方志信息化工作比例最高的方式是系统开发。参与地方志网站、微信公众号、办公自动化等管理系统的开发比例最高,为37.93%;参与地方志书数字化加工比例为20.97%,参与地方志网站、微信公众号、办公自动化等管理系统的运行和维护的比例为15.20%,给地方志网站提供内容或给微信公众号投稿等比例为14.64%(见图8)。值得注意的是没有参与的比例高达11.26%,是地方志工作种类中未参与比例较高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地方志信息化工作的专业性较强,参与比例相对较低。

图8.参与地方志信息化工作方式

9.参与地方志宣传工作比例最高的方式是“七进”活动。参与策划、组织或参与地方志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军营、进网络活动的比例过半,达到52.20%;这与实际工作吻合度较高,就地方志宣传活动而言,“七进”活动覆盖范围广、吸引社会各种群体参与程度大。策划、制作地方志宣传品比例为27.58%;撰写地方志宣传文章的比例不高,只有13.89%;报道地方志宣传信息等比例更低,只有5.70%(见图9)。

图9.参与地方志宣传工作方式

10.参与地方志其他工作比例最高的方式是协调推动。参与地方志其他工作方式参与比例按从大到小顺序分别为协调推动37.34%、组织领导26.57%、业务管理15.39%、立法规划10.07%、建言献策9.65%(见图10)。可以看出其他方式中对地方志具体业务涉及较少的参与程度较高。

图10.参与地方志其他工作方式

11.过去三年参与地方志工作的频次比例最高的是经常参与。在参与地方志工作的调查者中,经常参与的比例高达到55.00%,偶尔参与的比例为24.49%,一直参与的比例为20.50%(见图11)。这可能与当前二轮修志的大环境有关,参与者参与的频率较高。

图11.过去三年参与地方志工作的频次

12.未参与地方志工作比例最高的原因是能力不够。被调查群体未参与地方志工作的原因排名第一位的是知道地方志工作,但能力不够,比例为37.00%;排在第二位的是知道地方志工作,但不感兴趣,比例为34.42%,与第一位相差不大;没有参与地方志工作的机会的为24.76%,真正不知道地方志工作的只有3.82%(见图12)。

图12.未参与地方志工作的原因

13.知道身边人参与地方志工作情况比例较高。选择知道身边人参与地方志工作的比例较高,达到71.14%(即有人参与,但为数很少;有人参与,且为数众多两个选项比例之和);明确表示没有人参与的比例约十分之一,为9.63%;选择不知道身边人是否参与地方志工作的比例约为五分之一,为19.24%(见图13)。

图13.身边的人参与地方志工作情况

14.参与地方志工作的意愿较强。选择对本人有好处的情况下愿意和有感兴趣的内容和形式的情况下愿意的比例较高且接近,分别为31.61%和31.04%;有机会的情况下愿意比例也达到24.41%,不愿意的只有12.93%(见图14)。

图14.参与地方志工作的意愿

15.愿意参与地方志工作比例最高的种类是地方史地情书。愿意参与地方史、地情书工作的比例最高,达到30.73%;愿意参与地方志理论研究工作、方志馆工作的比例分别为24.97%和23.29%;愿意从事志书、年鉴工作,地方志信息化工作,地方志宣传工作的意愿都不高,分别为7.99%、6.67%、6.35%(见图15)。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未参加者对志书、年鉴等专业性较强工作的“畏难”心理。

图15.参与地方志工作的种类

16.扩大社会公众参与比例最高的举措建议是多提供机会。被调查群体对扩大社会公众参与地方志工作有何建议中比例最高的是多提供社会公众参与地方志工作的机会,达到44.48%;多举办社会公众喜闻乐见的地方志活动的比例为24.74%,排在第二;加大地方志工作宣传力度、建立社会公众参与地方志的体制机制比例接近,分别为15.48%和15.30%(见图16)。

图16.扩大社会公众参与的举措

三、主要结论

通过以上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从参与地方志工作的被调查者选择来看,工作需要是参与地方志工作的主要原因,参与志书和年鉴工作方式主要是提供资料,参与地方史和地情书工作方式主要是撰写稿件,参与方志馆工作方式主要是捐赠资料或展品,参与地方志理论研究工作方式主要是参与理论研讨活动,参与信息化工作方式主要是系统开发,参与地方志宣传工作方式以“七进”活动为主,参与其他地方志工作方式以协调推动为主,参与地方志工作的频率较高。从未参与地方志工作的被调查者选择来看,未参与的主要原因是感觉自身能力不够,但知道身边人参与地方志工作,表达参加地方志工作的意愿比较强烈,最愿意从事地方史和地情书工作,建议多提供社会公众参与地方志工作的机会。

从参与地方志工作的调查结果来看,浅层次、专业含量相对较低的工作或环节参与度相对较高,如为修志编鉴提供资料、为方志馆捐赠资料或展品、参与地方志理论研讨活动、参与“七进”活动等;高层次、专业含量较高的工作或环节参与度相对较低,如志书、年鉴的撰稿,地方志理论研究论文的撰写等。

四、重要启示

结合地方志参与度调查结果和实际工作情况,可以为扩大地方志参与度得出如下启示:

1.以提供工作需求进一步扩大地方志参与度。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了地方志的工作范围,主要有编纂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搜集、保存地方志文献和资料,整理旧志,研究方志理论;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等。《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提出:重视军事、武警及其他各类专业志鉴、民族地区地方志、乡镇村志和地方史编纂工作。具备条件的,可将地方史编写纳入地方志工作范畴,统一规范管理。可以预见,在“十四五”期间,随着二轮修志任务的完成,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在做好二轮修志总结、筹备三轮修志的基础上,将会进一步推动各类专业志鉴、民族地区地方志、乡镇村志和地方史编纂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编纂专业志鉴;指导有条件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做好志鉴编纂工作。社会基层单位将会主动开展修志编鉴著史活动,不同社会群体也会开展专志、年鉴、史书编写,工作需求的扩大会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地方志的参与度。

地方志系统在“十三五”期间提出了由“一本书主义”向“十业并举”转变,即推进志书、年鉴、地方史、方志馆、数据库、地情网、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地方志学会、地方史志期刊、地方志理论研究十个方面业务工作的开展。地方志工作范围的扩大,必然会扩展与社会各方面群体的联系,加强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协同,客观上扩大了地方志的社会参与度。随着“十业并举”的推进,仅仅依靠地方志专职人员来做,力量明显不足,需要借助长中短期兼职人员来补充力量。长期、体制性的兼职人员如年鉴编撰过程中形成的各供稿单位的撰稿员、审稿员队伍,相对稳定;还有地方志学会类社会团体中的团体会员单位代表、个人代表;地方史志期刊作者、审稿人员,地方志理论研究人员等。中期的兼职人员如为完成志书、地方综合史编纂而组建的临时性机构人员,各志书、地方综合史内容涉及供稿单位的撰稿员、审稿员等,在志书、地方综合史编纂期间相对稳定;还有方志馆、数据库、地情网建设及运行维护涉及的有关人员,在建设及运行维护期间相对稳定。短期的如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旧志整理,搜集、保存地方志文献和资料等,需要临时组织相关人员、成立项目化团队,完成单项具体任务,完成任务后人员即解散。

2.以细化工作环节进一步扩大地方志参与度。地方志虽然具有自身的专业性和特殊性,但其工作环节经细分、规范后仍然具有普遍性和通识性。如志书的编纂分为资料收集、资料长编整理、按志书体例初稿撰写、按志书规范进行部类或篇分纂、全书总纂、审稿、编校、出版等环节,与普通书籍的撰写出版有类似的环节和流程。比较特殊的是资料长编整理和初稿撰写的志书体裁要求、按志书体例规范的分纂、总纂,如果能够对每个工作环节进行认真研究,形成相对完善的理论指导和提出细化的具体工作要求,形成每个工作环节的相对统一的标准,做到可推广、可复制,就可以改善人们对地方志工作“枯燥、乏味,要求高、规矩多、难度大”的印象,降低人们参与地方志工作的“畏难”心理,吸引更多人参与地方志工作。

当然,从事地方志工作对人员素质确实是有一定要求的,如修志编鉴著史、地情资料开发等,从专业技能角度需要具有较好文字表达能力,最好是从事过文字工作的人员,如果是参与过书籍撰写、编校的人员就更好。从所学专业来看,历史、中文、法律、编辑、出版等方面的人才都是优先选择的范围。上述专业及技能的人员都可以作为参与相关地方志工作的预备人选,对预备人员开展针对性的地方志培训,并提供机会进行务实操作,引导预备人员由专业含量较低的提供资料、收集资料环节,向整理资料长编、按志书体例撰写初稿等专业含量较高的环节逐步推进,最终成为合格的地方志编纂人员。对参与地方志信息化工作、宣传工作、方志馆建设等工作的人员,从专业技能要求角度可以吸收信息化、宣传、图书馆等相关专业及技能的人员参与,需要事先、事中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地方志基础知识的普及培训。以上方式可以吸引更多人参与地方志工作,进一步扩大地方志参与度。

3.以提供工作平台进一步扩大地方志参与度。提高地方志工作参与度还需要提供尽可能多的工作平台,以此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地方志工作。如建设社会化地方志工作机构、发挥地方志社团组织作用、设立地方志研究课题、建立地方志工作项目社会化平台等。目前的地方志工作机构基本只设置国家、省、市、县四级,国务院工作条例规定编写的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只到县一级。随着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对乡镇村志、企业志、专业志的编纂需求开始不断增加,地方志机构力量有限,无法面面俱到。社会化的需求必然会催生社会化的企业与机构。近年来,河南、安徽、贵州等地相继出现社会化志书编撰出版公司,积极参与编撰面广、量大的乡镇村志、企业志、专业志等,对提高地方志工作社会化参与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地方志社团组织作用,不断发展与地方志工作有关联的党政机关、研究机构、相关企事业单位作为团体会员,注意发展对地方志有研究、有兴趣、有成果的个人会员,举办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联谊活动等,扩大地方志的影响,吸引更多人参与。设立地方志研究课题,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动员社会研究力量关注地方志工作、研究地方志理论、探索地方志工作方式方法、提出对策建议、为地方志学科建设贡献力量。探索建立地方志工作项目社会化平台,将涉及地方志工作内容项目化,以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对社会公开招标,吸引企事业单位、社会公益组织等承担项目,以经费等形式支持项目实施,帮助地方志工作一方面开拓新领域、应用新技术、采取新举措,另一方面下沉基层、扩大范围、提高效率、提升影响。

4.以加强工作宣传进一步扩大地方志参与度。地方志给社会公众的印象是专业性强、门槛高,一般人对地方志存在敬畏心理。此次调查结果中,未参与地方志工作的主要原因是感觉自身能力不够,即使有机会参与地方志工作,也最愿意从事大众相对比较熟悉和了解的地方史和地情书工作。因此,加强宣传十分必要,其中“七进”活动是宣传地方志工作的有效手段。必须长期坚持不懈地宣传地方志,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式的宣传,不仅要提高地方志的知晓度,还要降低地方志的“神秘”性。地方志宣传还要注意宣传角度,从古代的名家修志、官府修志到今天的众手成志,地方志已经不是统治阶级、官绅大儒的“专利”,而是今天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环境下的大众产品,是人民方志人民修、人民方志为人民。要让社会大众能够了解到,具有一定文化素质的人,稍加培训或学习,即可参与地方志工作。丰富多彩的地方志产品和工作内容也为普通人参与地方志工作降低了门槛、提供了机遇、创造了可能。从地方志工作机构来说,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鼓励社会各方尝试了解、积极参与地方志工作。通过加强地方志工作宣传,让社会大众认识到地方志不仅可知、可亲,而且有可能、有机会亲手参与,参与的地方志工作也一样可以留存后世,做到“青史留名”。

5.以网络新媒体进一步扩大地方志参与度。今天的信息传播很大程度上依赖网络和新媒体,地方志工作要热起来、立起来、响起来,网络新媒体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利用网络,以新媒体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地方志调查活动,了解全社会对地方志的知晓度、需求度、使用度、参与度、满意度等情况,做到摸清情况、掌握需求、扩大知晓、检测成效。结合方志馆建设工作,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展地方志资料征集活动,长期征集与地方志有关的资料文献,建设资料齐全的地情资料库;建设数字方志馆,做好地方志数字化加工、入库、上网工作,以共建、共有、共享的理念,加强与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宫等专业场馆的协作,共享地方志数字资源。利用网络新媒体举办征求意见建议活动,动员全社会为地方志工作建言献策,吸引社会力量为地方志工作贡献聪明才智。探索开展网络修志编鉴著史活动,将志鉴史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按体例细化,如志书中的人物、重大事件、重点工程、重点建筑等,年鉴中的具体条目等;提出明确可具体操作撰写的要求,请社会各界有志之士起草、上网,接受不特定对象网民的阅读、修改和不断完善,实现网络上的众手成志;最后由地方志工作机构负责审查、总纂、整体把关质量和成书。探索开展数字方志、年鉴、地方史、地情资料的编纂,突破传统纸质地方志书籍只有图文照片表格的表现形式,加入音频、视频等内容,让数字地方志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立体多元。

盛世修志、志载盛世,地方志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与积极参与。地方志工作机构需要了解社会对地方志工作的参与程度,做到扩大优势、补足短板;采取积极有效的举措,进一步扩大地方志工作社会参与度;以优秀的地方志产品“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发挥地方志“存史、育人、资政”作用,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志书年鉴参与度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激活珠心算生命力
特色·可读·扩展《江苏年鉴(2020)》
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召开特色志书编纂专题会议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中国交通运输年鉴(2019)》征订单
《中国交通运输年鉴(2019)》征订单
《中国交通运输年鉴(2018)》征订单
鼓励自主安全活动 提升员工参与度
谈编译出版《西藏七大艺术集成志书》藏文版的必要性
浅谈提高第二轮志书的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