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周恩来在《群众》周刊的战斗檄文

2022-08-05 03:46:44张珊珊
世纪风采 2022年8期
关键词:国统区抗战国民党

张珊珊

今年,是《群众》周刊创刊85周年。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1937 年12 月11 日,按照党中央的决定和指示,在周恩来的亲自领导和筹划下,《群众》周刊在武汉正式创刊。《群众》周刊从创刊,至1949 年10 月20 日在香港停刊,前后历经11 年10 个月零9 天,总计出版405 期。无论《群众》周刊筹办创刊,还是迁址渝沪港,它所走过的每一步、取得的每一个成绩,都浸透了周恩来的心血。经查阅,周恩来在领导中共中央长江局、南方局、南京局期间,结合时事政治,在《群众》周刊上发表战斗檄文36篇,使之成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指导战争实践、抢占政治斗争先机,凝心聚气、鼓舞全民抗战,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夺取舆论战场主导权的一把亮剑。

亮持久抗战战略之“快剑”

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过去、看清事由。抗战初期,日本帝国主义气焰极其嚣张,妄图3 个月内灭亡中国。国民党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出发,力图使抗战不致损害它的统治地位,因而实行片面抗战路线。保定、太原、上海相继失守,最终首都南京陷落。

此时,对抗战失去信心者大肆宣扬悲观失望的中国“亡国论”,国内弥漫着悲观失望情绪。同时,盲目自信,认为日本不值一打、中国的抗战可以速胜的“速胜论”观点也时隐时现。中国的抗战之路应该走向何方,当时社会上一片迷茫。正值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周恩来在1937 年12 月18 日出版的第2 期《群众》周刊上发表了《目前抗战危机与坚持华北抗战的任务》,指出国内外妥协调停的空气相当抬头,由此导致了投降主义和失败主义危机,提出了在华北地区进行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

随着抗战形势的持续变化,周恩来又在《怎样进行持久抗战》《论保卫武汉及其发展前途》《二期抗战的重心》等文中,再次阐明了中国长期抗战的任务,辩证地论述了为什么抗战能持久,以及实行持久抗战和夺取抗战胜利的条件、方法等问题。认为“坚决反对投降主义、失败主义是争取持久战的先决条件”,对“幸胜论”“妥协论”和“速胜论”“亡国论”等错误观点进行了驳斥和批判,有效抵制了民族失败主义的扩散,进一步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决心和信心。这在抗战形势尚不明朗、国家民族命运前途未卜的时候,可以说起到了拨云见日、统一思想的作用。

与此同时,针对国民党当局把希望寄托于国际形势变化上,周恩来基于对中国国情、中日综合实力对比、国际形势的研判,多次通过《群众》发表文章,强调持久抗战重在“团结人民”,呼吁号召“全民众起来抗战”,并提出巩固前线和后方、建设新的军备、发展敌占区游击战争等具体措施,为争取全国抗战胜利提供了方向指引、方法指南,使之成为射向敌人的一支快剑。

亮统一战线法宝之“重剑”

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抗战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加强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迫在眉睫。诞生于国统区的《群众》周刊,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唯一公开出版的理论刊物,全面抗战时期主要侧重于宣传以国共两党“合作”为主的抗日统一战线,为促成国共合作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一周年之际,周恩来亲赴西安与社会各团体代表举行座谈会,并作“目前抗战形势与坚持长期抗战的任务”报告。1937 年12 月25 日,周恩来又在《群众》周刊发表了《目前抗战形势与坚持长期抗战的任务》一文,提出应巩固与扩大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国民党政府基础上加强统一的国防政府,在现有的国民革命军基础上加强与扩大统一的国防军,并肯定了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向国民党当局持续释放合作善意,为巩固和加强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营造了积极的舆论氛围。

周恩来不仅重视巩固与国民党当局在抗日上的合作,也积极争取国统区内其他一切可以争取的革命组织、团体,力图扩大统一战线阵营。1938 年3 月12 日,周恩来出席在武汉举行的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13 周年纪念大会上高度肯定“三民主义”。他说,目前中国在困难中奋斗前进的时候,需要全中国同胞认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学习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伟大遗志,以驱逐日寇出中国,建立独立、自由、幸福之民主的新中国。

同日,《群众》周刊发表了《纪念孙中山先生》社论,对周恩来的讲话精神进行了再度宣传。社论强调,团结一切革命力量,扩大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继承中山先生革命精神、完成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必需条件,试图借助孙中山的影响力,争取国统区更多认同“三民主义”的各界人士加入到抗日统一战线中来。周恩来的统一战线主张,通过《群众》周刊在国统区宣传,极大鼓舞了全民族的抗战热情,凝聚起了全民族团结抗日的力量和斗志,使之成为刺向敌人的一支重剑。

亮突破新闻封锁之“利剑”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自正式形成至合作破裂,蒋介石不断制造摩擦,将矛头转向共产党。在国统区内发行的《群众》周刊的时事政治宣传也愈加困难,出版和发行遭到严密封锁。面对国统区内层层设防、重重禁锢的局面,周恩来带领和指导《群众》周刊采用多种形式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周旋,灵活机智地同国民党的报刊审查制度和其他限制手段进行坚决斗争,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继续公开出版发行,保住了我党在国统区的思想宣传阵地,牢牢掌握了党在理论宣传、舆论引导和新闻传播上的主动权。

同时,针对国民党暗中污蔑、抹黑我党的言论,周恩来持续在《群众》周刊上发文,以笔为武器,采取耐心、细心解释的回应方式,同国民党的反共行为进行斗争,努力维系国共合作成果。1938 年5 月7 日,周恩来在《群众》周刊连续发表了《关于所谓〈中国共产党的策略路线〉一书问题的公开信》和《答复子健先生的一封公开信》,用相当多的篇幅,有理有据地对造谣者的破绽进行了一一揭露,有力回击了破坏国共合作和团结抗日的荒谬言论,维护了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战的政治形象。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当局表现出很大的妥协倒退倾向,逐渐失去抗战初期的抗日积极性,反共活动迅速扩大。周恩来以其高超的政治智慧,既针锋相对又有理有节,有效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如针对《大公报》发表社论,配合蒋介石造谣污蔑八路军在中条山战役中坐视敌军进攻,不配合友军作战,导致国民党军队大败的不实之言,1941 年6 月10日,周恩来在《群众》周刊发《致大公报张季鸾、王芸生两先生书》一文,强调在《大公报》社论发表一周前,晋南白晋公路一段即为第十八集团军袭占,停止通车,其它地区战事正在发展。只因远在敌后,电讯联络困难,此间遂不得按时报道。只要和日寇打仗,十八集团军永远不会放弃配合友军作战的任务,并且会给敌人致命打击。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不再掩饰反共本质,企图再次挑起内战,国内反战和平运动高涨。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镇压,周恩来通过《群众》周刊持续发声,谴责国民党当局倒行逆施。1946年,在著名爱国人士李公朴、闻一多接连遭到政治暗杀后,1946 年7 月21 日,《群众》周刊及时刊出《周恩来将军谈三大问题》一文。文章指出:听说李、闻两先生被暗杀,我们非常愤慨。全国人民要一起来控诉、声讨和制止这种卑鄙无耻的暴行。并明确指出这是和平民主运动中的一种反动的逆流,是敌人想吓退民主人士的最卑鄙的手段,直击国民党反动派发动暴行的险恶用心。文章进一步掀起了国统区乃至全国民众反对暴行及争取和平民主运动的热潮,并成为刺破敌人谎言的一支利剑。

在烽火连天的岁月,周恩来利用《群众》周刊,一次次地宣传共产党的主张、政策,击破对共产党的不实谣言,《群众》周刊发挥了重要的舆论阵地作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群众》将传承红色基因,一如既往地发挥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光荣使命,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书写锦秀华章。

猜你喜欢
国统区抗战国民党
快过关了
环球时报(2021-01-25)2021-01-25 04:17:46
中共在国统区掀起的两次宪政运动高潮
文史春秋(2019年12期)2019-04-13 13:49:36
我们家的抗战
湘潮(2018年8期)2018-12-04 18:08:12
抗战后期国统区的经济危机及其连锁反应*——基于国民党高层个人记述的观察
民国后期国统区选举诉讼程序研究
法律史评论(2016年0期)2016-11-08 01:42:47
忆·抗战
连环画报(2015年10期)2015-12-24 08:52:04
抗战音画
连环画报(2015年8期)2015-12-04 11:27:31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齐鲁周刊(2015年31期)2015-08-19 09:42:18
抗战时期中共国统区组织发展研究
忆和平改编国民党第16军第94师
军事历史(2000年2期)2000-11-22 07: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