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婷婷
摘要:小说教学的关键是带领学生进入作者所描绘的小说世界,正确适当的解读方式是帮助学生进入小说世界,提升学生小说阅读欣赏能力的有效路径。由此可见,小说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对小说解读方式的把握上。文章从将“文本解读方式”作为小说教学主要内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入手,对“文本解读”视角下的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的《孔乙己》课例进行研讨,并阐明通过研习黄厚江老师的《孔乙己》课例给小说教学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小说教学;文本解读方式;黄厚江;《孔乙己》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19-0117-04
文本解读指的是将文本中的某一句话、某一件事或某一个人用语言记录下来,并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文本解读的价值在于实现作者、文本与读者的交流,即读者可以通过自己的解读走进文本,走近作者,以形成自己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小说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要求语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仔细阅读小说,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主题思想,领会语言精妙,并初步形成对小说的鉴赏能力。黄厚江老师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全国中学语文教学首批学术领军人物,他对语文课堂教学有着系统、深入的研究,《孔乙己》这一课例就体现他鲜明的教学风格和系统的语文教学主张。黄老师注重教给学生解读小说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展开学习。下面,笔者从“文本解读”视角对黄厚江老师的《孔乙己》课例进行研究分析,探究课例里包含的学理依据和教学理念,以期为今后的小说教学带来启示。
1.阅读教学本身的要求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也是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最经常、最广泛、最具体的训练过程。然而,“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意味着不同人对同一篇文章的理解和体验会各不相同,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心态、时间和环境影响下,对同一篇文章的理解和体验也会不一致,因此阅读又属于一种极具个性化的行为。这就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认认真真地钻研文本,促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作者流淌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和匠心独具的行文安排,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主观意识,用心聆听学生对作者、对文本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2.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需要
从目前学生实际阅读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很少能够真正进入小说世界,通常只停留在对故事的表层理解上,并没有充分挖掘出小说的内涵及其内里隐藏的思想深意。因此,当前小说阅读教学首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帮助学生真正走进作者笔下的小说世界。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写作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李冲锋教授提出,“解读方式是小说阅读的基础和关键,小说教学的重点应该在学生对小说解读方式的把握上”。他认为,教给学生解读方式应该成为小说教学的主要内容。小说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合适的解读方式读懂文本的过程,而解读方式正是连接学生与文本世界的中介和桥梁,是学生进入小说世界的关键。教师要引导学生随着作者的思路剥开故事表层,拨开眼前的知识迷雾,促使学生真正进入小说世界,逐渐掌握小说的正确阅读方法,进而挖掘出小说的内涵及其内里隐藏的思想深意,从而有效达成小说阅读学习目标。
1.以“文本解读方式”为小说教学主要内容的理解框架
李冲锋教授指出,文本世界是由三个方面构成的,分别是表达方式、表达对象和表达意图。而与之相对应的文本解读方式也包括三个层面,即同表达方式相关的解读方式、同作品自身相关的解读方式,以及作品之外的解讀方式。由李冲锋教授的观点可知,在教学中,教师一旦确定了解读方式,就确定了教学内容,而后便可借助一定的教学载体和教学方法有序展开教学活动。在小说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掌握的是同表达方式相关的解读方式。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从对文本结构的分析、修辞的赏析、视角的掌握、细节的赏析、语词的品味、句式的解析、语气的体会和手法的把握等方面入手,找出正确的教学落脚点,以引导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世界。
2.以“文本解读方式”为小说教学主要内容的课堂思路
黄厚江老师的教学课例为以“文本解读方式”为小说教学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提供了以下几种思路。第一,教师在教学生“品味语词”的解读方式时,要将教学内容定位为“品味作者用词所表达的特殊情感”,确定这一方式的依据是“语词选择与运用是作者表情达意的重要方式”。第二,教师在教学生“解析句式”的解读方式时,要将教学内容定位为“分析句式的妙用和表达的贴切”,确定这一方式的依据是“句式的表达是作者笔法的体现”。第三,教师在教学生“体会语气”的解读方式时,要将教学内容定位为“通过‘语气体会对话人的心情和心理”,确定这一方式的依据是“人物言语是内心思想状态的反映”。第四,教师在教学生“赏析修辞”的解读方式时,要将教学内容定位为“鉴赏和分析文中采用的修辞手法”,确定这一方式的依据是“修辞是以多种语言手段获取一定表达效果的语言活动”。以上课堂思路能为其他教师观摩和学习名师课堂的教学模式提供指导和依据,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在语文教学界,不少专家和学者对黄厚江老师的《孔乙己》课例都给予较高的评价。黄厚江老师的《孔乙己》课例之所以广受好评,主要得益于其运用恰当的教学技巧,教给学生正确的解读方式,并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解读文本,从而真正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有生命力的对话。
1.通过“赏析细节”解读文本
黄厚江老师在《由虚构故事走向生活世界———谈谈小说教学》一文中指出,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命运、弱点,以及人性的美丽都是小说要表现的内容,在小说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细节把对人物性格特点的概括变为对人物内心世界的解读。黄老师在讲授《孔乙己》一课时,就采用“赏析细节”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解读文本。课堂刚一开始,黄老师就抓住鲁迅先生的细节描写,提出人物性格、人物命运以及小说的主旨都藏在这双不同寻常的“手”里这一观点。然后,黄老师又紧紧围绕着孔乙己的“手”设计四个教学环节:1)“找手”———作者一共描写了几次孔乙己的“手”?2)“圈手”———哪些地方最能体现出孔乙己的人物性格和命运?3)“画手”———你认为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写手呢?4)“论手”———为什么孔乙己的这双手能看出隐藏的悲惨命运?是否有办法避免悲剧发生?以此让学生关注小说的每一处细节描写,有效引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主动分析人物性格,并对文本展开细致解读。
2.通过“品味词语”解读文本
黄厚江老师认为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是小说教学的重点,他指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往往只是内心世界的一种表征,没有内心体验、没有真正走进小说人物内心世界的小说阅读只能是隔空互望,而所谓的性格特点概括也只能是贴个标签而已”。因此,在小说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通过找出课文中描写人物性格特点的词语来一步步走进小说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小说人物形象。在《孔乙己》一课的教学中,黄老师就通过巧妙抓住描写人物心理词语的方式,引导学生体味和感受人物形象。第一处,黄老师引导学生将目光移至孔乙己喝酒拿钱时的模样上。鲁迅先生写了孔乙己的两种掏钱姿势,黄老师让学生留心他手上的动作。学生很快在文中搜索出“便排出九文大钱”和“摸出四文大钱”两处描写,并对“排”和“摸”分别进行语词赏析。“排”放在语境里,表明他不欠账,显示没偷盗,借以摆脱尴尬,想证明自己光明磊落,所以举止炫耀。而“摸”则体现当时的他身上钱粮所剩无几。第二处,即品味语词最精彩的一处,黄老师从“走”字着手,启发学生揣摩孔乙己的内心活动,对孔乙己的讨论上升到人格的高度。对于原文中“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这一句,黄老师用“换词法”,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用“走”而不是“爬”?为此,他分别画了“走”和“爬”的简笔画,让学生发现“走”和“爬”的四个不同:1)爬是弯着腰,走是直着腰。2)爬是低着头,走是抬著头。3)爬显得更矮一点,走显得更高一点。4)爬是四肢着地,走是两肢用力。作者用“走”不用“爬”,一方面体现作者用词的贴切、形象,另一方面体现人物的真实面貌。学生在黄老师的启发下,推理得出“孔乙己选择‘走而不是‘爬是一种内心尊严的体现,更是一种生命姿态的选择”的结论。通过这样的教学引导,学生对孔乙己不再只是简单的嘲笑和批判,而是真正走进孔乙己的精神世界,明白孔乙己这一个畸形动作是当时畸形社会造成的。
3.通过“体会语气”解读文本
小说人物语言中隐藏着很多信息和线索,也融入作者的创作意图。教师把品读人物语言作为小说教学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实现学生对人物的深度解读。语气是语言所要表达的气氛,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人物语言语气,可以帮助学生更精准地把握人物语言,进而更深刻地理解人物。黄厚江老师在教学《孔乙己》一课时就引导学生通过“体会语气”来解读文本,其教学落脚点是孔乙己的一句“名言”:“窃书不能算偷……”在孔乙己看来,读书人的事不能算偷。黄老师让学生想象孔乙己说这句话时所采用的语气,并以此为基点去解读孔乙己骨子里所特有的清高,以及他因盲目清高而不愿意劳动的心理。在孔乙己说话的语气里,学生感受到孔乙己的处境,感受他的艰难、他的无奈,以及他的凄惨。通过这样的教学引导,学生很自然地会对当时社会的冷漠表示愤慨,对孔乙己的悲惨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和惋惜。这样一来,孔乙己的形象更鲜明突出,学生与孔乙己的内心世界也更近一步,学生也就更容易把握孔乙己的人物性格特点,也更能充分认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带给孔乙己的束缚。
4.通过“赏析修辞”解读文本
小说语言是经过修辞加工、进入叙述结构的自然语言。修辞加工过的自然语言会有特定的叙述结构,可以释放出别具一格的艺术能量。黄厚江老师在教学《孔乙己》一课时就牢牢抓住鲁迅先生善用修辞这一特点,对文本中的典型修辞展开讨论和分析。黄老师带领学生对比了“便排出九文大钱”的“排”和“摸出四文大钱”的“摸”,重点赏析这里的对比手法。他认为将“排”和“摸”二者联系起来,互相比较表意会更丰富。这一组动词的对比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有钱与没钱的对比,另一层是前后性格的对比。前者出手阔绰,彰显读书人的自命清高,后者贫困潦倒,流露穷书生的自卑落魄。这一处分析将孔乙己内心的复杂思绪体现得淋漓尽致。黄老师通过“赏析修辞”的方式引导学生解读文本,体现他精湛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技巧。
笔者从“文本解读方式”的视角对黄厚江老师的《孔乙己》课例进行分析后,发现黄老师这堂课的教学设计非常精妙,教学方式匠心独具,他的语言引导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把握人物性格,他的循循善诱促使学生对文本的认知从朦胧逐渐走向开朗,他精湛的教学艺术让这堂课充满活力。下面笔者分别从“解读方式”“解读对象”“表达意图”及“表达技巧”四个方面就黄老师的《孔乙己》课例给小说教学带来的启示进行分析。
1.解读方式
从表面上看,黄厚江老师似乎只是从“手”出发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但经过仔细分析,笔者发现他采用“赏析细节”“品味语词”“体会语气”以及“赏析修辞”这四种解读方式对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引导,帮助学生真正走进小说世界、走进人物内心,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作者写作笔法的精湛和中心人物的复杂思想。这样构思精巧的小说教学让学生收获颇丰,也让观课的教师受益匪浅。
2.解读对象
小说的生命力因人物塑造的成功而确立。因此,在进行小学教学时,教师必须从揣摩人物形象这一角度出发,抓住作者表现人物的手法,即“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是指直接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和肖像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如: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等等。“侧面描写”是指间接地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举止间接地写小说的主人公,如:用有关人物的相关对话、事件叙述和心理活动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也可以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或者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人物的性格特征。
3.表达意图
《孔乙己》这篇小说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在分析孔乙己的悲惨性格及悲剧命运的缘由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学着有深度地去解读人物,品读文本的悲剧美,同时能够深入感受科举文化给当时的读书人带来的巨大伤害。
4.表达技巧
教师要善于抓住作者采用的刻画人物的基本技巧,并引导学生体会这些描写手法的作用。第一,肖像描写可以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第二,语言描写能看出人物的思想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作者通过描摹人物的语态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第三,心理描写可以表现出人物的思想和内在情感。内在情感包括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也可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因为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动交织在一起,所以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能很好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第四,细节描写能够更细腻地展示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征。细节往往是文学作品中细腻描绘的最小环节。作品里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是由诸多细节组成的。典型的细节不但可以刻画人物性格和爱好,还可以深化主题、推动情节发展、营造氛围、烘托人物心理。如《孔乙己》这篇文章就采用动作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场景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和语言细节描写这五种细节描写手法。成功的细节描写是可以增强艺术感染力的,是文学创作里不可忽视的技巧。教师尤其要学习黄厚江老师对小说细节描写之处的分析,要明确细节描写的作用。
王安忆教授说,小说是心灵的历史。在小说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让学生真正走进这一段“心灵的历史”,去捕捉小说世界的悲欢离合,体会作者酝酿的丰富情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品读小说文本的技巧和知识,教给学生正确合适的小说阅读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文本解读突破小说阅读障碍,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和体悟,让学生在解读中层层剥开小说的神秘外衣,去体会和感受更丰富的人生、更广阔的世界。
参考文献:
[1]刘玲芝,冯雪花.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热点研究———基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J].伊犁师范大学学报,2021(04).
[2]吴亮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指向分析———以《好的故事》的教学设计为例[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1(01).
[3]李施雅.《皇帝的新装》文本解读与教学研究[D].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20.
[4]宋琳.基于文本解读的小学高年级语文对话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0.
[5]陈东方.深入解读文本提高核心素养———“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适切性运用”研究例谈[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06).
[6]姚娟玲.精选切入点,助力文本解读[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04).
[7]陈琳.童年悲欢记忆的生命吟唱———林海音《冬阳·童年·骆驼队》文本解读与教学建议[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2(05).
[8]王瑜.鼓勵质疑求异培养创新能力———对“文本解读个性化”的几点探索[J].青海师专学报,2007(S1).
Exploration of Taking "Text Interpretation Method" as the Main Content of Novel Teaching
———Enlightenment from the Study of the Famous Course of Kong Yiji by Huang Houjiang
Wei Tingting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 Ganzhou 341000, China)
Abstract: The key of novel teaching is to lead students into the novel world described by the author. Correct and appropriate interpret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help students enter the novel world and improve students novel reading and appreciation ability.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focus of novel teaching should be on students grasp of the way of novel interpretation. Starting with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taking "text interpretation method" as the main content of novel teach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lass example of Kong Yiji by Huang Houjiang, a special teach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xt interpretation", and expounds the enlightenment brought to novel teaching by studying the class example of Kong Yiji by Huang Houjiang.
Key words: novelteaching;thewayoftextinterpretation;HuangHoujiang; KongYi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