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吉祥, 崔长彩, 姜 峰, 黄 辉, 黄国钦, 黄身桂
(华侨大学 制造工程研究院, 福建 厦门 361021)
研究生是科研实验室的主要成员,是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力量。科研实验存在化学、机械、生物等多学科交叉融合[1]、人员流动性大、实验持续时间长,涉及高温高压、危化品、特种设备等众多危险源,导致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的诱因通常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因素3个方面,其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其主要诱因。实验室安全教育是提升实验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2],减少不安全行为最常见也是最有效方法之一,但我国高校的安全教育水平普遍滞后[3-4],因此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尤为紧迫和重要[5-7]。
制造工程研究院有包括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在内的多个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平台。研究院根据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相关制度,组成由院领导、科研教师、实验管理人员构成的一支实验室安全工作小组,负责实验室安全管理,组织实验室安全教育,落实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做好实验室安全隐患识别及整改等工作。实验室安全教育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基础,进入研究院所属实验室开展实验的研究生需要参加由学校组织的安全教育和安全考试、研究院级实验室安全教育、实验室层级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主要包括基础知识、消防安全、机械安全、危化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等理论知识的教育;以及个人安全防护、安全隐患辨识及整改、消防应急演练等实践教育。同时,针对寒暑假、节假日留校开展实验的人员开展专项安全教育;利用事故案例进行专项安全教育等。通过上述一系列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后,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仍时常出现设备运行无人看守、机械轻微伤害、违规操作导致设备损坏等安全事故。为厘清事故发生的原因,检验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效果,进一步对安全教育内容进行改进,提升安全教育效果,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设计了一套问卷调查,内容主要为实验室安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情况的调查。
2020年10月通过网络发布了一份机械专业研究生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机械专业研究生,通过问卷星发放,本次调查匿名,自愿参与,共回收有效问卷157份。
问卷主要包括基本信息、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安全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部分。除“您是否参与过应急预案演练?”选项设置为1~2正向评分外,其余均设置为1~4分正向评分,如表1所示。问卷结果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表1 问卷结果统计分析表
“您认为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是否有必要?”选项的分值最高为3.611,由此可知,研究生基本上都认识到了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必要性。“您已参加过几次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选项的分值较低为2.401分,表明机械专业研究生参加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次数偏少。值得注意的是“您是否熟悉所在实验室的应急预案?”的分值相对较低,为2.692分,44.0%的同学不熟悉实验室应急预案;以及“您是否参与过应急演练?”平均分分值为1.350分,65.0%的同学未曾参加过应急演练,因此,加强实验室应急预案的学习和实战演练工作还任重而道远。
不同年级研究生差异性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结果如表2所示。p值为拒绝原假设(无差异)的最低显著水平,F值越大,差异越显著。从表2可以发现:在参与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次数、是否熟悉实验室的安全规章制度、是否正确使用灭火器、是否会进行安全评估,并做好防范措施、是否参与了应急演练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室安全教育是否有必要、是否已经掌握了进入实验室的安全知识、是否已经掌握了进入实验室的安全技能、开设实验室安全课程是否会参加、是否熟悉实验室应急预案、是否有必要组织应急演练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表2 不同年级数据差异性统计分析表
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究上述问题之间的相关密切程度,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在0.01水平上,是否已经掌握了进入实验室的安全知识和是否已经掌握了实验室的安全技能相关密切程度最高(0.818**);其次为是否已经掌握了实验室的安全技能和是否熟悉所在实验室应急预案的相关密切程度较高(0.723**)。参加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的次数与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的必要性、是否愿意参加实验安全教育课程、组织应急演练的必要性之间不存在相互关系;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的必要性与是否掌握进入实验室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规章制度不存在相互关系。
表3 相关性分析统计表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年级的增加,参加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次数呈增长的趋势,可以初步判断,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基本已经达到定期化、常态化的水平。大部分研究生都认为实验室安全教育是有必要的,表明研究生在实验室安全意识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基本上已经从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一年级研究生在是否会参加实验室安全课程的得分最高,三年级研究生得分最低,主要是因为一年级参与安全教育较少,需通过安全教育学习安全知识和技能,三年级研究生即将完成科研实验工作,重心开始向工作和论文撰写倾斜,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程度有所降低,但此时仍应加强三年级研究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走好“最后1公里”,以防最后时刻“掉链子”发生安全事故。一年级研究生由于参加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次数较少,在实验室安全知识掌握方面较为欠缺,因此在以后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中应按全面普及性教育和定制化针对性教育两个方面进行,提升研究生参与1次安全教育后掌握实验室安全知识的水平。
安全技能的掌握情况、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的熟悉程度、是否会正确使用灭火器、是否会安全评估并做好防护措施、是否熟悉应急预案、是否参与应急演练等方面均随着年级的增加呈增长的趋势,结合其参加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的次数可以判断,通过不断的安全教育培训,研究生的安全实践技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实验室安全理论教育是提升实验人员安全意识的主要途径。理论教育除了传统的安全教育课程、知识讲座、知识竞赛[8-9]等方式外,还要主动利用互联网、微信平台等新技术新手段,建立实验室安全教育考核系统[10]、微信小程序学习平台[11-13],让理论教育不再受时间、地点和内容的局限,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学习,达到常态化教育[14]的目标。
简单分散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需要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才能达到良好的安全教育效果[15]。实践教育是通过理论教育提升研究生安全意识,从“要我安全”的被动管理向“我要安全”的主动管理的基础上开展的教育,达到“我会安全”的管理状态,提升研究生的实验室安全技能。实践教育是安全教育的重要环节,要加大该环节的教育力度。① 实验现场演示个人防护的设备选择和使用,设置酸碱化学试剂、旋转机械、高温高压设备、激光加工设备、噪声与粉尘等实验场景,根据不同的实验场景正确选择防护设备及使用,并对错误选择或不规范使用可能带来的隐患和风险进行解释,提高研究生自我防护的技能。② 组织研究生参与实验室安全检查熟悉实验室存在的危险源、识别实验室安全隐患,及时提出整改防范措施。③ 组织研究生参与编制或修订实验分室安全管理细则及大型仪器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实行网格化管理,将安全实践教育落实到实验分室和设备。④ 组织研究生参与编制或修订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开展消防逃生、危化品泄漏、机械伤害、触电等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的演练,提升安全事故发生时研究生的应急反应能力。⑤ 根据安全事故处理“四不放过”中相关责任人没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原则,将每次发生的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制作成简报,组织研究生进行专题学习,避免再发生同类的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