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名静, 熊 鑫, 景 琳, 郭树蕻, 姜俊坡
(1.东华理工大学 理学院,南昌 330013; 2.海军工程大学 教研保障中心,武汉 430033;3.江西应用科技学院 国际商务分院,南昌 330013)
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高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教育部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1]。《纲要》要求高校要根据不同学科课程的专业特点和育人要求,按照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实践类课程3种课程类型,分别明确每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实践类课程是对教学内容“内化”程度的促进和检验。虽然在知识传授作用上不如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但是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知识讲授是相辅相成的,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不可替代。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阵地之一,实践类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更值得探究。
目前,围绕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 实验教学模式创新,以项目案例驱动式为主[2-3],有产教融合[4-5]和多实践环节联合教学模式[6],还有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翻转课堂模式[7]。② 实验教学环境优化,比如实验设备的研发[8-10]、实验技术的改进和实验中心建设[11-12]等。③ 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比如实验课程设置[13]、人才培养体系研究[14]和实践教学体系设计[14]等,其他还有实验考核方法和实验室管理[15]等研究方向。虽然专业实验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具有较为久远的历史,但建设成果基本都停留在课程本身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层面,较少深入课程的育人根源,存在剥离价值塑造这个人才培养根本任务的现象,没能较好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因此,大多数实践类改革建设成果在建设完成后容易暴露出持续效应不强、学生积极性不高,学生对教学的配合呈现消极倦怠的现象。
要提高实践类课程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好是让学生形成内在的学习动力。因为单纯的专业知识灌输和专业技能指导只能在短期内以求知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一旦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激发效果就会呈现衰减趋势,很难再推动学生去创新思维。因此,有必要探寻一种更具持续效应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实现思想启迪和价值引领的作用。课程思政建设,就是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通过梳理专业实践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类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结合专业课程的自身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实践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实践课程教学,以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实现不断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的专业实践课教学改革的目标。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主干专业课和学位课,课程基于学生对MIS的认识,以让学生掌握MIS开发的工具和方法为主要教学目标。因此,一直以来实验课对MIS课程的整体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课时数占据课程总课时数的1/3以上。2019年MIS课程作为首批“校级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之一,开始引领本单位系统开发类课程思政改革实践。虽然MIS课程的理论课堂教学的课程思政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实验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专业实验实践课程以学生的操作训练为主,以教师指导为辅。学生在实验课上与老师的交流主要围绕对实验操作的疑问,教师在实验课的理论讲授也基本是对实验任务的解释和对实验要求的说明。相比较传统理论课堂的知识讲解,实验课更多是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接收效果以及应用知识的能力。因此,从利用课堂这个主战场将思想政治元素结合专业知识进行讲授的效果来看,实验课堂不如理论课堂。
实验课堂是检验学生对理论课堂所学知识的领悟理解程度的重要阵地。按照实验任务的不同,学生会被要求进行单独操作或多人协作完成实验任务。相比较传统理论课堂的课堂纪律管理,实验课更多需要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和效果。因此,从课堂管理内容和管理工作量来看,实验课堂的管理难度都要大于理论课堂。
专业实验课一直以来被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环节。相比较传统理论课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研究成果丰硕,实践类课程,特别是专业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法仍停留在“任务+操作+指导”的单一教学方法上,更少将实践教学与新的信息技术相结合,甚至存在部分专业实验课教学手段受制于老旧的物理实验场所和特殊实验设备的现象。因此,从实验教学方法上,实验课的教学改革步伐要落后于理论课堂。
实验课的教学需要完备的实验教学条件和实验环境支撑。相比较传统理论课堂教学的教学场所和教学设备,专业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更多受制于高校现有实验室条件制约。而且专业差异性也会造成实验设备和实验室的普适性较差。作为非盈利性机构的高等院校,要完全满足各学科专业所需的实验室建设需求,只能是捉襟见肘。因此,从实验教学条件上,实验课的课程思政建设改革热度远不如理论课堂。
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之一,不容忽视。但是,要让实践类课程承担好育人责任,就要将显性的能力教育和与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才有可能解决专业实践教育和思政教育的“两张皮”问题。
MIS实验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等重点优化实践类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MIS实验课程思政建设要围绕全面提高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要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完善实验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和实验内容体系。要围绕国家对信息类和管理类人才需求和本地区信息产业发展现状,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实验与实践相结合、个人操作与团队协作相结合、操作训练与综合实战相结合的MIS实践课程,形成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MIS实验课程思政体系。要深入挖掘MIS实践课程和实践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让学生通过课程实践学习,一方面掌握信息系统的发展规律,丰富MIS设计、开发和管理的学识,另一方面塑造信息人才的职业品格,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专业实验课程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要注重让学生“敢闯会创”,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对于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要注重教育和引导学生弘扬劳动精神,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在实践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MIS实验课程要有针对性地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类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要坚持学生中心、信息人才产出导向、实践内容持续改进,不断提升学生的MIS课程学习体验、学习效果。要根据信息学科特色和信息管理技术优势,深度挖掘提炼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地拓展MIS实验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增加MIS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要深入梳理MIS的教学内容,结合实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
MIS作为一门管理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帮助学生了解信息管理专业和管理决策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作为一门实践类课程,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企业的现实管理问题,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
MIS作为一门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在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重管理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信息科学伦理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特别是要注重强化学生的软件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MIS实验教学对象是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实践类课程思政教学要积极适应当代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实验课堂中的应用,创新实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和尝试创新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针对网络时代学习的两大挑战,信息超载和知识碎片化,借鉴移动学习模式的自由高效特点和泛在学习模式的交互性、场景性和适应性特点,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采用自下而上延伸学生认知需求,拓展基础实践技能的有效范围,将实验任务与现实问题相适配,实现学习者与现实问题之间的双向会话效果,使学生在对知识碎片的个性化改写中重构创造力。
实验指导教师是实践教学的主体,负责学习的规划和指导,设计实践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学习空间。推进MIS实验课程思政建设,实验指导教师是关键,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师参与实践类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践类课程对实验条件和实验环境有着特殊要求,理工类课程更是如此。要保障实验课程思政建设效果,一方面可以根据学校或学院实验室建设整体计划,分阶段分批次完善实验条件建设。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各级教育教学改革专项等资源,推出实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设立MIS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争取学校对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支持。
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我校MIS实验课程思政建设改革工作是利用“超星”网络学习平台和实体课堂两个渠道,立足后疫情时期MIS的应用和学科发展,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方式,通过深入挖掘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推进实验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使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形成协同效应,实现能力培养与育人目标的有机融合。MIS实验课程思政建设最终建设方案经过了2轮教学实践检验,具体实施路线如图1所示。
图1 MIS实验课程思政建设实施路线
准备阶段工作任务主要是提取MIS实验教学内容中的思政育人要素,编制MIS实验课程思政教学案例。首先,围绕MIS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要求归纳提取每个实验任务的授课要点和课程思政要素。因此,选择课程教学大纲的知识单元和教学要求为基础,对MIS课程中每个知识单元对应的实验任务要求和思政育人要素进行了筛选和整理。通过多轮讨论细化,也补充和修订了课程教学大纲。其次,围绕思政育人要素收集整理思政教学案例,汇编课程思政教学案例集。接着,结合实验课授课要点编制学生实验任务网上预习任务书,细化学生网上自学任务和目标。最后,建设超星平台上的MIS网上课程,并挑选部分学生配合测试和平台完善。
主要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作为实施对象,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方式开展MIS实验课程思政建设工作。
(1) 线上自主学习。围绕课程知识点的思政要素,以超星网络教学平台为依托,下发网上实验任务书,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线上实验预习活动,同时以QQ或微信群为辅助方式组织学生开展线上小组讨论活动。线上学习是一个以主题和任务驱动的自主学习活动。一方面可以对网络上的碎片知识按照学生个体喜好进行选择性收集,另一方面可以方便学生按照实验任务分工进行有目的地预习。
(2) 线下技能训练。侧重MIS课程基础知识检验的训练主要以个人实验操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方式开展,一般安排在课程早期,主要是督促和检验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建立。学生可以按照网上预习任务书的要求,结合自己个人兴趣和技能专长,自主选择每个实验教学项目的具体任务。指导教师在讲授MIS课程实验要求、课程框架和实验要点的过程中穿插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实现思政教学有机融入课程教学。
(3) 线下综合实战。针对MIS课程中高级难度知识检验的训练主要以团队协作方式开展,限制性自主选题,要求学生根据网络自学知识进行综合性实战训练。这个过程是让学生逐步从被动接收转换到主动参与,是一个通过个性化改写和整合知识碎片实现对知识的创造性重构的重要环节。随着课程教学的进行和学习难度的加深,学生会意识到群组协作的必要性,愿意主动参与小组协作与交流。同时,指导教师要鼓励和有计划组织学生分享实战训练成果,发表自己的认识和感想,实现对课程思政要素的内化,同时也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对实验课学习过程的评价以实验指导教师为主体,贯穿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线上学习过程借助“超星”平台提供的课程管理功能和即时通信软件监督和指导学生的线上实验预习和讨论。线下技能训练以面对面沟通方式及时点评。
对实验课教学效果的评价采取学生、督导组专家和课程团队3方评价机制。在课程建设实施期间,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向授课学生收集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的学习效果。邀请学院或学校教学督导组专家随堂听课指导,收集意见建议。要求课程团队成员随堂听课,并定期组织开展教研讨论收集听课反馈,及时调整课程授课方式方法,提高MIS实验课程思政课教学质量。
在实践类课程思政教育元素选择上,MIS实验课以学生亲生经历且记忆犹新的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和“后疫情时代”常态化疫情防控为实验案例背景,让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深刻理解课程思政要素,发自内在的愿意接受思政教育。例如,以“健康码”为代表的各类MIS实现疫情信息互联互通,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资精准顺达,有效助力全国疫情防控工作的应用案例,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制度优越性;以各级疫情监测系统和数据分析处理系统为代表的MIS设计开发案例,拓展实践类课程深度和广度,提升引领性,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在实践类课的教育理念上,MIS实验课的思政建设改革遵循网络时代学习规律和特点,针对网络时代学习知识碎片化、信息超载的现实挑战,将思政教育元素整合入MIS课程知识碎片中,以课程实验教学大纲的知识点为主线贯穿全部实验任务。学生个人自主选择的单项操作练习、指定主题的复杂技能训练和团队协作的综合技能实战这3个实践环节可以形成逐层递进的关系,帮助学生实现从专业知识汲取,到技能个性化改写,再到专业能力创造性重构的逐步提升的培养效果。
在实践类课的教学模式上,MIS实验课的思政建设改革针对当前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特点,利用成熟的SPOC平台和信息技术手段,将线上学习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相比较传统以教师为单一传授主体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采取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自选实验任务的方式能够给予学生更多学习自主权,更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配合学生亲生经历和体验的MIS案例的熏陶,使学生在熟悉的MIS开发背景中,由被迫完成实验任务转变成发自内在的自发探索尝试。MIS实验课程思政建设实践效果评价反馈结果也反映出,该教学模式更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和思考创新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实践类课程是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3大主战场之一。要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就要针对不同类型课程特点,把握不同类型课程的建设重点,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建设。以MIS实验课为例的实践类课程,具有与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完全不同的课程特点和教学要求。理论讲授的弱化、实验课堂管理难度大、实验教学方法单一以及实验条件限制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实践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对MIS课程的实验课程思政建设的改革实践,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和增强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的建设效果。实践结果表明,学生内化的自主学习特质的形成,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汲取,更有助于学生对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的深入思考和认同。因此,实践类课的课程思政建设研究可以在抓好课堂教学管理、创新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