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良,张连贵,张毅,彭争会,叶明,邹锦,王娜
(驻马店市中医院 a.急诊科;b.消化内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黏膜的一种慢性炎症反应过程,常因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引起,往往迁延不愈,如不及时有效干预有发展为胃癌的风险。我国慢性萎缩性胃炎人群患病率高,单纯应用西药治疗副作用大、易反复,因此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仍是医学研究的热点,合理有效干预显得尤为重要[1]。临床已初步验证了自拟胃康合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本研究采用胃康合剂联合常规西药治疗Hp阳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驻马店市中医院收治的100例Hp阳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诊治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18~65(43.50±16.10)岁;病程1~5(2.60±0.80)a。观察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18~65(43.70±16.00)岁;病程1~5(2.50±0.90)a。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1.2.1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符合《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2]有关脾胃虚弱、湿热瘀阻证的诊断标准:胃脘部疼痛,常伴痞闷、嗳气、反酸、嘈杂、恶心、呕吐等。
1.2.2西医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按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3]诊断标准进行,并经胃镜和病理组织活检确诊。
1.3 纳入标准(1)符合诊断标准,Hp阳性,经胃镜和病理组织活检确诊;(2)年龄18~65岁;(3)自愿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1)合并消化道溃疡、占位性疾病;(2)合并其他器官严重疾病;(3)合并精神疾病。
1.5 治疗方法
1.5.1对照组 参考《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3],对照组接受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常州四药制药公司,国药准字H20023053)20 mg、阿莫西林胶囊(香港联邦制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C20090016)10 g、克拉霉素分散片(江苏海岸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376)0.5 g治疗,均每日2次,口服用药。
1.5.2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胃康合剂,药物组成:马勃10 g,柴胡12 g,黄芪30 g,焦白术12 g,党参15 g,土茯苓20 g,白花蛇舌草15 g,丹参20 g,三七粉5 g,炙甘草10 g。单味中药配方颗粒,每日1剂,开水冲化为300 mL,分2次口服。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
1.6 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2)中医证候积分:参照《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2]进行评价,中医主症为胃脘部疼痛、胃胀,次症为痞闷、嗳气、反酸、嘈杂、恶心呕吐、纳差,按照无、轻、中、重度,主症依次为0、2、4、6分,次症依次为0、1、2、3分,各项之和即为总分。(3)Hp清除率。(4)胃肠激素指标:血清促胃液素及血浆胃动素水平。(5)血清炎症因子指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6)安全性。
1.7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2]以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确定临床疗效判断标准。临床痊愈,即疼痛、反酸等症状消失,胃镜示胃黏膜基本正常,炎症消退,无充血、水肿等;显效,即疼痛、反酸等症状明显好转,胃镜示胃黏膜病变范围缩小到原来的50%左右,充血、水肿等明显好转;有效,即疼痛、反酸等症状减轻,胃镜示胃黏膜病变范围有所缩小,充血、水肿等有所好转;无效,即未达到上述标准或恶化。有效率为临床痊愈、显效、有效例数之和占总例数的百分比。
2.1 临床疗效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2.3 Hp根除率治疗后复查显示,观察组Hp转阴根除率为82.00%(41/50),高于对照组的62.00%(3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胃肠激素水平治疗后,两组促胃液素、胃动素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水平比较
2.5 血清炎症因子治疗后,两组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比较
2.6 安全性治疗期间患者均未见出现严重过敏及心、肝、肾功能异常情况,个别较轻微的恶心、腹泻等症状未经特殊处理自行缓解。
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主要表现为胃壁细胞和胃腺体的减少甚至消失,常伴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又称为胃癌前病变,因此积极干预十分必要。Hp主要是通过诱导胃黏膜炎症反应、参与肠上皮化生、异常增生、削弱免疫力发挥作用;胃肠激素和血清炎症因子可反映胃黏膜的功能和组织状态,因此调节Hp、胃肠激素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可阻止炎症反应,延缓胃腺体萎缩进展,阻断肠上皮化生[5-6]。
传统医学认为,胃为仓廪之官,横卧于隔膜下,位属中焦,为水谷汇聚之所,上为贲门,承于食管,下端为幽门,启于小肠;亦为气机升降之枢机;又为营卫之始,故又以“汇”而言之[7-8]。胃之所禀,莫过于化水谷为精微,血气全赖于经络、三焦、腠理而能得以化气、生津、生血、养神。十二经脉之中有手太阴、足太阴、足阳明、手太阳、足厥阴经同胃相连,故每因风寒暑湿之侵袭、阴虚不荣之变故、因瘀凝气滞不通、因郁五脏不和之血气神机不用、水饮痰浊之内伏,或有饮食之贪图爽口,风餐露宿、劳心费力之而不节,亦有居于污浊晦暗之不洁之地,以致中土受败,发为脘腹胀痛、食欲不振、嗳气、嘈杂、反酸、胃灼热等,诸症繁多,宏观来看,此诸症同现代医学慢性萎缩性胃炎诸症有不谋而合之处[9-10]。因其反复难愈,以致病久多虚,虚多夹瘀,气血瘀滞,致脾胃气机升降逆乱,谷不得运化,气滞湿阻,湿不得布散,郁而发热,热瘀互结,络阻膜损,而成脾胃虚弱、湿热瘀阻证之脾胃病,胃康合剂则在此病理基础上得以成型。
胃康合剂由黄芪、党参、焦白术、柴胡、丹参、马勃、白花蛇舌草、三七粉、土茯苓、炙甘草等组成,方中黄芪味甘,微温,为君药,可益元气而补三焦,可益脾胃之气,又可敛疮生肌,凡胃中因虚生疮疡之人,可取其益气生疮之功。黄芪含有多糖、黄酮类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等诸多化学成分,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抗肿瘤、保护内脏、调节机体代谢等作用,促进胃黏膜修复[11-12]。党参、焦白术、炙甘草均为健脾、益气、和中之品,助黄芪实现中焦脾胃运化之用,共为臣药。土茯苓一味,《本经》有云气味甘、淡、平,无毒,主治食之当谷不饥,调中止泄,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土茯苓可调节炎症反应,作用于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相关疾病[13-14]。白花蛇舌草,可去阳明湿热。丹参既能通养血脉,又能养神定志。三七能补血化瘀,治疗部分胃病所致的腹痛。丹参素、丹参酮、三七总皂苷、三七素等有效成分具有免疫、抗炎作用,动物实验证实其可有效保护损伤的胃黏膜[15]。柴胡为足少阳引经药,少阳胆气可协助中焦化谷升清。李东垣立补中益气汤,借柴胡升少阳胆气之功以复脾胃之纳运。方中用柴胡功用有二:一则复脾胃的健运,一则助黄芪以壮三焦之元气。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小柴胡含有的柴胡皂苷、α-香附酮、阿魏酸等有效成分对保护胃黏膜、治疗Hp感染有一定效果[16-17]。以上四味活血化瘀养血,理气利湿解毒,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兼为使药。上十味,共奏益气健脾、清热化湿、理气和胃之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表明胃康合剂可缓解症状,提高临床疗效。观察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胃肠激素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表明胃康合剂可提高Hp根除率,改善胃肠激素,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控制炎症。上述结果进一步说明,胃康合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胃康合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确切,可缓解临床症状,并可提高Hp根除率,改善患者胃肠激素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安全可靠,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