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蕾,武志娟,,张建伟
(1.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2.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生殖与遗传中心,山东 济南 250011)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不孕和不育将是21 世纪仅次于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全球第三大疾病,我国15%~20%的育龄期妇女患有不孕症[1],且近年来有逐渐上升的趋势[2]。在我国,很多不孕症患者寻求中医的帮助,随着中药的广泛应用,其优势和特色也越来越凸显。本文以循证医学为指导,探讨中药复方对肾虚证不孕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并进行客观评价,从而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
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PubMed、EMBASE、Ovid;中文数据库检索词:(1)“不孕”(2)“中药”OR“方”OR“散”OR“汤”(3)“肾虚”OR“肾阳虚”OR“肾阴虚”OR“肾气虚”;英文检索词有:“kidney deficiency”、“shen deficiency”、“kidney qi deficiency”、“kidney yang deficiency”、“kidney yin deficiency”、“infertilit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ormula”、“recipe”。检 索 日 期 从 建 库 起 至2021 年7 月31 日。
研究对象:不孕症患者,有明确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和西医诊断标准;干预措施:实验组为中药复方或中药复方联合西药,对照组为西药治疗;研究类型:临床随机对照实验,限制语种中英文,不论是否使用盲法;报告中含有必要的疗效评价指标及结果,如:临床妊娠率、临床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等。
非随机对照实验;动物实验;个案报道、经验总结;研究进展报道及综述;实验组合并中医外治法,如穴位贴敷、针刺、艾灸等;无法获取全文或实验数据。
文献资料由2 名研究生独立进行提取,建立Excel2019 数据库,主要包括题目、研究者、研究时间、样本量、治疗措施、观察结局指标、退出和失访等信息。由2 名评价员根据Cochrane 手册质量评价标准(随机序列产生、分配隐藏、盲法、结果数据的完整性、选择性报告和其他偏倚)独立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出现意见分歧时邀请第3 位专家进行讨论解决。
采用Rev Man5.3 软件进行数据合成和meta 分析,二分类变量数据选比值比(odds ratio,OR),连续型变量选择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或标准均数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两者均以95%CI表示;采用χ²检验对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若I²<50%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若I²>50%对可能导致异质性因素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 分析。最后绘制森林图和漏斗图。使用GRADE profiler 3.6 软件对主要结局指标证据质量进行分级评价,分为高质量(high)、中质量(moderate)、低质量(low)、极低质量(very low)4 个等级。
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共检索文献2 371 篇,剔除重复发表的文献501 篇,逐篇阅读题目与摘要,剔除绝对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剩余157 篇文献阅读全文,根据纳入标准剔除干预措施不符合、非随机对照实验、数据不全以及重复发表的文献,最终共32 篇纳入本次分析,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见图1。
图1 文献筛选流程Fig 1 Literature screening process
纳 入 的32 篇 研 究[3-34],其 中 实 验 组1 427 例 患者,对照组1 288 例患者,所有实验组运用中药复方或中药复方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仅用西药治疗。如表1 所示,大部分研究给出了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仅有5 项研究[3,10,23,25,29]给出了年龄范围。
表1 纳入文献基本信息Tab 1 Basic inforamtion of included literature
续表
由2 位研究者独立根据Cochrane 手册对32 项研究[3-34]进行偏倚风险评估:随机方法评估,纳入的研 究 均 是RCT 实 验,17 项 研 究[4,5,12-14,16,17,19-21,26-28,31-34]应 用 随 机 数 字 表,2 项 研 究[10,22]应 用 抽 签 法,1 项 研究[9]应 用 区 组 随 机 方 法,余12 项[3,6-8,11,15,18,23-25,29,30]未提及随机方法,因此判定偏倚风险不明,仅有2 项研究[9,21]运用信封进行分配隐藏;盲法评估,仅有1 项研 究[26]对 受 试 者 进 行 单 盲;随 访 评 估,15 项 研究[6,10-13,15,16,18,21-27]进 行 了 为 期3 个 月~1 年 不 等 的 随访,观察患者的妊娠和流产情况;失访和脱落评估,5 项 研 究[4,14,19,26,28]因 个 人 因 素 或 不 良 反 应 有 病 例 失访、脱落;关于安全性报告,5 项研究[16,23,30-32]记录了服药胃肠道反应、异常子宫出血以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不良事件的发生。因此本项研究所纳入文献的偏倚来源较多,偏倚风险较大,见图2。
图2 纳入研究风险偏倚评估图Fig 2 Risk bias assessment chart of included studies
2.4.1 临 床 妊 娠 率 29 项 研 究[4-24,26-31,33,34]报 告 了 临床妊娠率结局指标,见图3,纳入文献同质性较高(Chi²= 21.00,P= 0.83,I²= 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表明在临床妊娠率上,实验组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29,OR(95%CI):2.47(2.07,2.96),P<0.000 01]。
图3 临床妊娠率森林图Fig 3 Forest plot of clinical pregnancy rate
因纳入研究数量足够,可做漏斗图分析,漏斗图呈不对称趋势,表明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具体见图4。
图4 临床妊娠率漏斗图Fig 4 Funnel plot of clinical pregnancy rate
2.4.2 总有效率 纳入文献中有 20 项研究[3-5,8,11,12,14-17,19,21,22,24-27,30,32,34]报告了临床总有效率,见图5,同质性较高(Chi²=15.21,P=0.71,I²=0%),结果表明在提高临床疗效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n=20,OR(95%CI):3.77(2.83,5.03),P<0.000 01]。
图5 总有效率森林图Fig 5 Forest plot of total effetive rate
2.4.3 中医证候积分 14项研究[6,9,11,17-24,26,27,30]报告了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见图6,纳入研究具有异质性(Chi²=113.02,P<0.000 01,I²=88%),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表明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实验组有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n=14,MD(95%CI):4.34(3.08,5.61),P<0.000 01]。
图6 中医证候积分森林图Fig 6 Forest plot of TCM syndrome sco
2.4.4 排 卵 率 20 项 研究[4,5,7,10-14,16-19,21,22,24,25,27-29,31]报 告 了排卵率,见图7,纳入研究同质性较好(Chi²= 44.01,P=0.000 9,I²= 57%),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表明中药治疗后周期排卵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n=20,OR(95%CI):2.21(1.85,2.63),P<0.000 01]。
图7 排卵率森林图Fig 7 Forest plot of ovulation rate
2.4.5 基础体温(BBT)双向型出现率 11 项研究[9,11,14,17,18,20-22,24,27,29]报告了BBT双向型出现率,见图8,纳入研究异质性低(Chi²= 17.86,P=0.06,I²= 44%),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表明BBT双向型出现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n=11,OR(95%CI):2.65(2.02,3.48),P<0.000 01]。
图8 BBT 双向型出现率森林图Fig 8 Forest plot of the occurrence rate of BBT bidirectional pattern
对5 个主要结局指标进行证据质量GRADE 评分,其中临床妊娠率、总有效率、BBT 双向型出现率为低质量等级,中医证候积分、排卵率为极低质量等级,见表2。
表2 GRADE 证据评价Tab 2 Evidence evaluation GRADE
在“肾主生殖”理论指导下,研究肾气虚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不孕症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较多,由于辨证的复杂性,这部分证型可统属为肾虚证,而中药复方对肾虚证不孕症临床疗效的meta 分析较少。因此本项研究立足肾虚证不孕症,共纳入32 篇文献,从meta 分析结果显示,采用中药复方或中药联合西药治疗,可以有效提高BBT 双向型出现率、排卵率,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提高临床妊娠率、总有效率。
综合分析,方从法出,法随证立,中药均是在补肾立法下组方,32 篇研究中应用中药时机略有不同,大体可以分为3 种情况:根据月经周期分期调整用药;经期同促排卵用药同时应用中药;仅在卵泡期应用中药。中药组方大多为自拟方或经验方,如补肾促排汤、补肾毓麟汤、补肾助孕汤、毓麟助孕方、朱氏调经促孕方等等,中药剂型有颗粒或汤剂,有一项研究[13]观察了《刘奉五妇科经验》所载“四二五合方”的临床疗效,其他自拟方剂方名不尽相同,但药物组成却有相似之处,如当归、熟地黄、菟丝子、枸杞子、牛膝、鹿角胶,所用中药起到补肾益气、填精养血之效,寓“阴中求阳”之意,《格致余论·受胎论》中记载:“阳精之施也,阴血能摄之。精成其子,血成其胞,胎孕乃成……然欲得子者,必须补其阴血。”其次立法组方时顺应月经周期的特殊性,根据女性特殊的周期性,月经期、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气血阴阳在不同分期的消长变化不同,顺势而补泻,使得冲任气血充足,受孕成胎,四期调周法对月经周期规律的患者来说比较适用,另有学者[21,23]按经前期和经后期分期用药,经前期温补肾阳,经后期滋肾养阴。
本研究存在以下不足及局限性:评估不孕症中药治疗前后客观评价指标,很多研究中均提及“中医证候积分”这一观察指标,但未明确分级量化标准,未给出积分计算公式,因此不同研究异质性较大;研究记录了BBT 体温单,但基础体温测量方法未进行质量控制统一规范,评价较为主观;研究结果显示有偏倚风险和异质性,因此,研究结果的内部真实性受到影响,GRADE 证据等级降低。总的来说,本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为临床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未来,也希望有更多中心大规模随机对照双盲的实验,对中医药的临床疗效评价提供更高等级的循证医学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