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薇薇
伟大的音乐作品往往诞生于深厚的民族文化背景下,民族文化为音乐的发展提供了能够持久创新以及经久不衰的土壤。钢琴音乐在欧洲已经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传到中国约有200年,但是形成一定规模是在19世纪中叶。钢琴音乐在传入中国后,迅速与中国文化以及传统音乐体系相结合,形成富有特色的中国钢琴音乐,能够在中国钢琴音乐中找到鲜明的东方特色,在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的过程中,打击乐始终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打击乐元素的融入对于丰富钢琴音乐的艺术语言,推进打击乐与钢琴乐的共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在当前的发展阶段,我国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研究中国钢琴音乐的打击乐特征能够进一步促进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创新,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从中国钢琴音乐的特征来看,其往往具有鲜明的东方文化特征以及西方音乐普遍特征,这种特征与钢琴音乐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密不可分。20世纪30年代,音乐家贺绿汀曾说,我们的音乐决不能为固有的、落后的乐器所束缚。许多极其精巧的极具价值的西洋乐器,我们都应该采用。这一说法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中国音乐家兼收并蓄的学习态度。钢琴音乐在中国音乐土壤中发展的过程中,中国音乐家积极尝试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融入钢琴音乐中,使进入中国的钢琴音乐表现出更为多元的音乐语言以及音乐风格。从音乐家对中国音乐元素的应用手法上来看,其主要是利用民歌曲调或者民族乐器来丰富钢琴音乐的旋律,此外音乐家还善于应用民族器乐特征来构成钢琴音乐的整体框架。相关创作思想以及创作手法在不断应用的过程中也愈加成熟,逐渐向更加多元、复杂的方向发展,其中利用民族打击乐的节奏以及织体,是传统音乐在钢琴音乐中融合的有效形式。传统民族音乐元素在钢琴音乐中的融合发展历程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钢琴音乐的中国化历程,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方向。
钢琴隶属于键盘乐器,但是从本质上来看,钢琴发声的过程并不是手指按动琴键的过程,而是琴锤击打琴弦的过程,从这个层面上来看,钢琴本身是具有一定的打击乐属性的,应用打击乐乐器演奏原理来演奏钢琴存在理论上的可能性,这为打击乐元素在钢琴音乐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从钢琴音乐的发展历史来看,不仅很多中国的音乐家热衷于将打击乐元素与钢琴音乐进行融合,20世纪初俄罗斯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就已经提出打击乐元素应用于钢琴音乐的设想,而此时钢琴音乐刚传入中国。在20世纪,作为一种传入不久的西洋乐器,很多中国人甚至没有听过钢琴的声音,但是音乐家们却已经意识到打击乐元素融入钢琴音乐中的可能性,并做出积极大胆的尝试。尽管早期钢琴音乐中对于打击乐元素的应用较为直白,却为打击乐元素在钢琴音乐中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实践基础。中国钢琴音乐百年的发展史,也伴随着打击乐元素在钢琴演奏以及钢琴曲作品中的不断创新与尝试,使中国本土的钢琴音乐有了更多的民族特色以及传播民族文化的内涵。
中国民族音乐在类型以及形式方面十分多元。在民间的婚丧嫁娶中往往会应用大量的打击音乐,其中主要包括锣鼓钹板,相关乐器在节奏上富于变化,特色鲜明,在不同的场合中用于渲染不同的气氛,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听到民族打击乐,便能感受到独特的民俗风情。
1915年赵元任创作的《和平进行曲》拉开了中国钢琴音乐的序幕。从中国早期钢琴音乐的发展来看,在演奏以及创作的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民族音乐元素的融入,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单纯地演奏,以及对国外钢琴曲目的模仿,因此很少有独立创作的曲目能流传至今。直至1934年“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活动的举办,钢琴音乐开始真正与民族器乐进行融合,在活动举办期间产生多部具有中国音乐元素的优秀钢琴音乐作品,包括头奖《牧童之笛》以及其余四部二等级作品,相关作品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当时中国钢琴音乐的最高水平。从获奖作品的题材以及内容来看往往引用当时的民歌旋律,或者对民族乐器曲目进行改编,打击乐相关元素较少。
目前可考证的应用打击乐结构和音型创造的钢琴曲目为《小素描》《五首素描》等作品,而相关作品均出自作曲家江文也之手。江文也创作相关作品的初衷是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在曲风上有中国传统曲风也有日本曲风,因此东方特色较为鲜明,在相关作品中使用大量的打击乐节奏以及音型,应用和声以及节奏的变化,使钢琴作品在演奏的过程中能够产生较为独特的效果。
《小素描》是最早将打击乐元素应用于钢琴演奏中的作品,诞生于1935年,在这部作品中,中国特色并不突出,具有较为明显的日本音乐特征。但是从作品对于节奏以及音色的处理来看,巧妙地应用打击音型让键盘乐器能够呈现出一种东方小型庆典的氛围。在作品的前四小节以及第九到第十三小节,连续应用音高无明显变化的节奏音型,将音乐的变化集中于节奏以及和声方面,通过改变主调音部的一个音符来体现音乐的变化,在一种较为平稳的打击乐节奏处理手法下,实现对钢琴音乐的创新,同时也不至于曲调枯燥。
在江文也的另一部作品《萤火之舞》中应用了与《小素描》类似的音乐处理手法,在该部作品中,通过应用打击乐节奏来呈现萤火虫飞舞的场景,尽管在表达上有些许夸张,却较好地表现出热烈的舞蹈氛围。在这部作品中中国打击乐元素广泛应用,通过应用短小的节奏来表现萤火虫的灵动与跳跃,在音乐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交接处,锣鼓的节奏音型开始出现,首先应用后十六的组合来体现锣鼓音型,随后应用连续的十六音符,保证音乐节奏张弛有度,在音乐的结尾部分大量应用打击乐音型,通过应用连续二度音来制造一种不协调的音乐特性以此来突出萤火虫在舞动过程中的躁动之感。
无论是《小素描》还是《萤火之舞》对于打击乐音型的应用都较为直白,具有很强的可模仿性。在江文也后期的艺术创作中也倾向于应用打击乐音型创作钢琴音乐作品,但是对于打击乐音型的应用更加复杂多样,使锣鼓节奏能够与钢琴旋律以及和声变化有机地结合,进一步提升音乐元素的一体性与多元化。比较典型的作品有《北京万华集》《第一镰刀舞曲》的左手声部等。
尽管江文也在后期的创作中已经很少采用较为简单的打击乐音型应用方法,但是由于这套模式具有较强的可模仿性,因此很多作曲家也继承了这套模式,往往应用锣鼓节奏作为钢琴曲的过渡或引子。比如儿童钢琴曲《庆翻身》在前四小节中就是应用简单的锣鼓节奏作为引导,使曲子本身具有很强的节奏感,能够吸引儿童欣赏音乐。此外在音乐的衔接部分也应用了锣鼓节奏,比如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交接处就引用了锣鼓节奏,在音乐的后半部分也应用了这样的节奏,使音乐在热烈的节奏氛围下结束,这种节奏明快的音乐十分符合儿童的审美志趣。
中国地域辽阔,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地都诞生了富有特色的地方音乐,如地方戏曲以及曲艺等。尤其在打击乐的使用方面各地都形成了不同的风格特征。上文在对音乐家应用打击乐节奏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很多音乐家对于打击乐的节奏应用都较为直白。但是在钢琴音乐民族化的过程中,简单化以及大众化的民族音乐元素应用,很难让中国钢琴音乐有质的发展。钢琴音乐民族化既需要重视音乐本身的大众化,同时也需要不断丰富音乐语言,提升民族文化语境下钢琴音乐的表现力,从民族语言中获得启发,尊重民族传统,从而赋予钢琴音乐民族特征。因此在创作钢琴音乐作品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时代的变化,以及不同地域的音乐特色,合理地将某一类打击乐器应用到钢琴音乐创作中,结合民间音乐主题不断丰富钢琴音乐的内涵。在这一创作理念下,1946年诞生了《花鼓》这一作品。该作品由瞿维创作,将花鼓作为音乐的主题,从作品的特点来看,鼓点节奏的变换贯穿整部作品,同时鼓点元素的应用并不张扬,整部作品呈现出一种平和喜悦的氛围。在作品的开头部分应用了大段的鼓元素,有14个小节,主要由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三连音组成节奏变换,整体上呈现由快到慢、由缓到急的节奏特点,同时整部作品民歌风格十分明显,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主旋律的烘托,以及情感的酝酿。尽管整部作品节奏的变化十分丰富,但是在变化节奏的过程也始终保持着鼓的节奏,进一步突出了主题。
另一部比较典型的作品便是马聪于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鼓舞》,从该作品的主题来看,主要包括“鼓”和“舞”两个主题。在这部作品中,鼓的节奏通过贯穿始终,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兼具节奏速度以及和声的变化。在作品的第一段落中就点明了主题,在第五小节第三拍中更是突出了主题,整部作品采用急促的鼓点节奏,能够体现出热烈的舞蹈氛围。从该部作品鼓点节奏的变换时机来看,往往集中于段落的衔接处,通过倚音和重音实现变奏,通过这样的处理能够进一步增加鼓点节奏的丰富性,同时也让节奏的变化能够体现出舞蹈艺术的特征。在作品的结束部分,应用强劲的双手八度连续八分音符之后,用一串渐强震音结束用以模仿细密的鼓点。这部作品通过鼓元素的应用,有力地加强作品的特色,同时通过节奏和声的变换,也表现出舞蹈艺术的特点,使得“鼓”与“舞”的音乐主题更加突出。
在民族音乐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在钢琴音乐领域有越来越多的作品以打击乐器为题材进行创作,且很多作品都实现了音乐元素应用形式的创新,使得钢琴能够呈现独特的音响效果以及更加鲜明的民族特征。作曲家在创作的过程中,会依据创作的需求来选取多种打击乐元素融入作品中,确保能够让作用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器乐效果。比较典型的作品有黎海英的《夕阳箫鼓》、林戈尔的《峨眉晚钟》以及夏良的《铓与锣》。相关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都大量应用了民族打击乐元素,甚至将打击乐作为音乐的核心成分,相关尝试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思路,也为中国民族打击乐与钢琴音乐的融合提供更为广阔的道路。陈怡于1984年创作的《多耶》应用传统打击乐中“鱼合八”“金橄榄”的结构形式,实现对作品节奏组合以及节拍变化的优化处理,一方面能够凸显作品中的民族音乐风味,另一方面使作品在逻辑上更为严谨。
中国音乐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更多的音乐形式,而打击乐是其中具有较强生命力的一种器乐形式,具有独特的风格与创作逻辑,中国打击乐独立于西方打击乐,特色鲜明,能够引发中国人的普遍共情。在钢琴音乐中融入中国民族打击乐的元素,能够让钢琴音乐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风格。通过对中国文化背景下西方钢琴音乐与中国民族打击乐的融合进行研究分析,能够在探究钢琴音乐打击乐特征的基础上,促进中国文化语境下西洋乐器的中国化,并对音乐创作者起到启示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之间做好取舍,实现音乐形式与内容上的创新,无论对于钢琴音乐的发展还是对民族打击乐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