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轰烈烈大包干,时代发展大托管”,时隔40年,从凤阳到凤台,两个相距百公里的安徽县域,在农业改革上勇于探索,创造出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新路。
大包干改革40年后,随着时代变迁,全国各地涌现出多种多样的新探索。2019年以来,从安徽凤台县开始,围绕解决农村土地“零碎化”、农业生产“低效化”、农村“空心化”、土地抛荒等问题,充分发挥村集体“统”的功能,推进小田并大田,组建“农管家”服务公司,创造性实施“两委托两跟进一托底”的农业大托管模式,不仅解决了“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难题,更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集体增益的多赢效应。
农业生产大托管引发各界强烈关注。农业农村部多次到安徽淮南现场指导,2021年9月,以正式文件向全国推广,并给予“全国托管看安徽,安徽托管看淮南”的评价;10月,写入安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进入2022年,安徽一产“两强一增”行动深入推进,安徽向21个产粮大县推广淮南农业大托管的先进经验,并登上了中央改革办的专报。2022年7月,在安徽这十年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小田并大田激发市场活力,农业生产大托管改革推向全国,农村‘三变’进一步增强群众获得感”,被列入安徽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实践证明,从大包干到大托管,两次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改革,都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创新实践,对“三农”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当黄连提取物浓度为1 g/mL时,不同溶剂提取物对2种试验菌均有抑菌效果,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明显优于大肠杆菌,具体结果见表1。不同溶剂提取物分别对2种菌的抑制趋势一致,其活性强弱从大到小均为100%醇提物>50%醇提物>水提物。水提物对大肠杆菌没有抗菌活性。
粮食安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小田并大田、农业生产大托管,都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生动实践。
4.地势高危,道路险要。因王罕岭山体三面腾空而起,而剩下的一面又是连接大湖山主峰,山势坡度大,悬崖峭壁分布众多,从而形成了古诗文所述的“高崖万沓,邃涧千回”“乔峰迥峭,擘汉分星”“其险如崩,其耸如腾”和“白云生石壁”等自然特征。如人要上王罕岭,必须沿腾空的山岩攀登,路途之艰险就不难想象了。
40年后,农业农村改革探索出的新路,怎样走好走稳?《决策》杂志派出多路记者,走进大托管改革最早试点地安徽淮南市,深入安庆市的小田并大田改革试点村,从“三农”发展的大趋势中,梳理剖析安徽改革实践的样本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