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研究

2022-08-03 05:15韦燕
科技风 2022年18期
关键词:院校信息化培训

韦燕

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苏州 215104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信息化教学手段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主要是以计算机为主体的多媒体开展教学。另外,计算机宽带网络技术的应用也为信息化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基础,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与此同时,信息化教学能力逐渐成为教师能力发展的根本要求,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需要,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也成为教育工作者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重点。

那么如何在高职教育工作开展中有效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呢?下文也将以基础会计为例,探析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一、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内涵

在“信息技术+教育”深入发展的今天,我国诸多学者都投入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内涵的研究中,如有的学者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体现过程是研究重点;有的学者则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与传统教学能力的区别为重点。笔者在综合分析广大学者的研究重点中将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进行重新梳理,将其定义为:职业教师在基于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支持、以教学过程为依托、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活动的能力。

(一)以信息技术为支持

以信息技术为支持是指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包括课前——课中——课后,都以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性支持。

(二)以教学过程为依托

以教学过程为依托是指充分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包括资源的收集、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整个过程中,有效体现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三)利用信息化手段教学

利用信息化手段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如动画制作、图像处理、视频剪辑、系统仿真设计等支持教学;利用信息化手段搜集相应的教学资源,创建教学平台,以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手段。

二、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设现状

在迅速发展的信息化教育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建设与发展,在不断努力中获得了一些收获,但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这也是高职院校教师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切入点。

(一)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

1.思想意识

信息化技术时代已经到来,智能化、数字化教学是教育事业的必然趋势,具备多样化的教学能力则是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对于高职院校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局限性,在高职院校,很多教师无法及时将思想意识转变,大部分教师不能够充分认识信息化教学的内涵,对其认知仍然停留在简单地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的层面上,导致信息化教学和利用信息技术之间的概念混淆。教学活动的开展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也仅仅只是作为辅助性手段,片面地觉得PPT教学就是信息教学,很少会运用其信息技术完成教学任务,甚至会认为信息技术教学中一些内容的设计与制作反而是在浪费时间。与此同时缺乏一定的发展意识,对于教育信息化发展在认知上存在偏差,虽然很多教师在日常生活、教学中也能够感受到由现代化信息技术、平台带来的便利性,但是却对教育领域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前景持质疑态度,在此方面缺乏更加深层次的钻研。另外,也有部分教师个人发展要求相对低一些,对于现状比较满意,而这种安于现状、缺乏强烈发展的意识导致其职业生涯规划仅仅停留于当下,主动提高信息化教学意识非常薄弱。由此造成了给予学生发展引导意识不断削弱,不管是现代还是未来社会的发展,对于信息素质较高人才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也正是由于思想意识中存在如此大的偏差,进而导致高职院校教师在现代教育理念的学习意识、钻研意识较为薄弱,难以做到给予学生正确引导以及相应的指导,无法紧跟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中改革创新的步伐,对于学生未来发展同样也会带来消极的影响。

2.信息化能力不足

信息技术时代,教育领域教师是否具备信息化教学能力,主要还是依赖其是否具备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以及技能,而且可以灵活运用。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都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在课件制作、设计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多数教师不知道如何运用软件或者是工具制作视频、处理图片、动画展示等,这很大程度上与其学习以及经验密切相关。经验及运用能力的不足,导致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大幅度下降,对于学生学习效果同样也会带来不利影响。除此,信息化教学主要就是通过信息化手段的运用,采用合理的方法,将教学重难点突破,进而实现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将教学内容铭记在心中,准确把握软件、硬件特点,既懂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同时又具备较强的运用技巧,能够将信息平台同教学内容无缝衔接。但是当前很多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和教学内容融合方面不足,且部分教师自身水平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有效利用新设备、新平台,教学方法单一,更多地依赖多媒体进行授课,向学生展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文字、动画等。

(二)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虽然大部分高职学校能够积极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提供设施设备,但存在“重”硬件环境、“轻”软件环境的问题,很多学校没有对软件环境包括教学资源库、网络教学平台或者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等进行优化,无法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提供保障。

除此之外,由于信息化教学中需要应用一些新的知识以及技能,而很多教师并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这就需要借助后期培训来不断提高。但是很多学校缺乏相应的校内培训模式,没有积极响应职业教育学会牵头的校外统一培训模式,教师发展不均衡,培训工作开展“形式化”,不利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有效提升。虽然有些高校也在培训方面投入了较大精力,但是最终的培训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由于在培训安排方面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例如,人员集中培训时间较为仓促,无针对性,缺乏有效指导,很多教师在培训以后依然对诸多技术理解不够,进而产生了消极态度,影响到了培训效果与质量。

同时,高职院校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方面并没有设置相应的奖惩制度,而制度则是激发人不断改进、不断提升的一剂良药。教师同样也是如此,本身就非常繁杂的工作量,又要抽出时间来学习信息化教学手段,这无疑使教师面临较大的挑战,但学校当前奖惩制度的缺失,极易打消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

三、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途径

为有效提高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就应当发挥教师、学校双主体作用开展教育工作,探析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教师层面

1.激发信息化教学需求

信息技术与我国教育的深度融合发展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完善的外部环境和发展动力。教师应当将外在动力转化为内在动力,既要充分认识信息化教学的内涵,又要在了解本学科领域信息化教学的潜在需求中,将信息化教学充分应用到专业教学课堂。比如,会计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与信息技术相融合,该学科的信息化教学需求要求教师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

2.提升信息化教学意识

在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首先应该以教学意识作为内在驱动力。只有当教师具备较强的信息化教学意识时,才能通过各种渠道学习新的知识以及技能,自主提升信息化教学技能,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且要充分认识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自身角色的转变。教师的角色发生了三大转变:

(1)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指导者;

(2)课堂的导演者——信息化教学的实践者与应用者;

(3)教学者——信息化教学的学习者;要求教师根据学科背景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视频制作、资源整合等相关技能,在积极参与培训活动、不断学习中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3.创新教学活动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意味着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活动时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师应当积极应用诸多新式教学模式于教育教学课堂,包括微课教学、情境教学、小组合作教学法等。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平台,如职教云平台、钉钉、QQ群、腾讯课堂等开展网络授课或网上教学,满足信息化教学的需要。

(二)学校层面

学校应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环境支持、资源支持,通过积极开展培训活动、加大投入等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1.建设软件环境,丰富教学资源

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学校软硬件环境的支持,这也意味着学校必须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建设软硬件环境。上述我们也提到目前高职院校的硬件环境逐渐成熟,软件环境的建设更为重要,这里所说的软件环境包括数字化教学资源、网络教学平台、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等。

首先,高职学校应当确保学校计算机具有能够为教师线上教学提供支持的软件系统,包括网络课程开发工具、网络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等,教师可以依托网络平台来进行相关课件的制作、发布,也能够通过网络平台和学生进行“非面对面交流”。这就要求高职学校积极引进线上网络教学平台,包括国外的Web CT、Blackboard、Moodle以及国内自主研发的职教云、北大在线、MOOC平台等。其次,高职院校应当建立教学管理系统,将其作为支持教师进行线上教学管理和服务的支撑,从教学管理系统中确保教师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2.改革评价机制,激发教师动力

对于教师而言,本身工作负荷就较大,再加上当前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他们提出的高要求,具备较强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对教师非常重要的衡量标准,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使他们的压力越来越大。为调动教师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积极性,高职学校就应当深化教师的教学态度,通过改革评价机制,激活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能力发展的积极性。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融入学校发展战略方针中,构建相应的奖惩激励体系,主要可以由教学检查、评价以及考核等内容作为切入点,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考核作为其中一项重要指标,例如,教学检查中可以涵盖信息化教学资源投入、教学流程设计是否合理等;教学评价侧重点可以放在信息化教学资源、内容是否相符,线上线下教学融合效果、信息技术方法、工具操作是否灵活熟练;教学考核时可运用积分制度,得分越高,越有利于教师评职称,换言之,也就是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与教师的个人教学评估、职称评聘挂钩,也可以根据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给予物质奖励、精神奖励等,肯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价值,从而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自我。

3.优化培训模式,发挥平台作用

高职院校应当加大对专业教师的培训活动,要在行之有效的培训工作中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首先,在培训内容方面,可以将教学平台作为重要的载体,根据平台中海量的资源、软件以及技术,不断深化培训内容。高职学校应当确保培训工作理论联系实际,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活动。例如,针对教师制作课程资源这一问题作为培训重点,开展模块培训;将基础技能普及以及问题导向合作,开展针对培训,这都能够很好地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要将培训内容不断更新与优化,确保教师能够接触到最新的信息化知识以及技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

其次,在培训方式方面,高职院校也应当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开展多元化培训活动。单一的面授集中培训方式不能够满足所有教师的需求,应当在讲座形式、面授培训形式的线下培训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培训活动。高职院校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传优质的培训资源,也可以引导教师建立网络云空间上的调研小组,在克服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基础上,引导各个学校之间的教师进行专业技能的交流以及提升,从而在线上线下多元培训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再次,在培训时间方面,由于大多数教师日常工作较多且繁杂,针对此情况,培训时间的安排灵活性要更强一些,尽可能做到工作与培训两不误,确保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能够有更多的时间以及机会接触到新的信息知识,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

最后,在培训评价方面,要给予过程性考核较高的重视,确保评价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在教师每次培训结束以后,要及时进行实践性的考核,根据规定以及要求给予有效的评价,同时还要设计奖惩制度,督促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培训,提高培训的效果,使培训真正意义上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与此同时,还要构建培训跟踪以及互动平台,督促教师学习,通过此平台,教师间可以进行交流与沟通,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总结实践应用经验,弥补自身在信息化教学中的不足。

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发展中知识结构以及能力素质的重要部分。教师要想与时俱进,响应教育发展要求,就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实现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在充分认识信息技术、灵活应用信息技术中提高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从而实现专业提升与跨越,在发展自我中推动高职教育工作的发展。

猜你喜欢
院校信息化培训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