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钙素原、N-末端脑钠肽前体检测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分析

2022-08-03 03:59翟进诚郑建明闵家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12期
关键词:前体降钙素呼吸衰竭

翟进诚 郑建明 闵家星

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通常是由于多种因素综合影响,致使患者的肺部通气和换气受到阻碍,机体很难得到充足的血氧供应,由此也诱发了一系列严重的临床症状[1]。因为很多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自身的通气功能受限,再加上二氧化碳很难及时清除,所以时常发生高碳酸血症,进一步诱发酸碱平衡紊乱,对其生命安全影响极大。从当前临床实践来看,呼吸衰竭患者由于并发症较多,重症发作时具有极高的病死率[2]。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首先应当第一时间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然后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这对于挽救患者生命十分重要,也能够改善预后[3]。本文研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应用降钙素原、N-末端脑钠肽前体检测对其预后的评估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1 月~2022 年1 月本院60 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56~89 岁,平均年龄(65.31±2.47)岁。根据预后不同将患者分为存活组(45 例)和死亡组(15 例)。

1.2 方法 首先采集所有患者的血液标本,降钙素原应用免疫荧光定量法进行检测,仪器选择为mini 荧光免疫分析仪;N-末端脑钠肽前体选择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仪器为西门子全自动化学免疫分析系统。在检测过程中均选择原装原配的试剂以及试剂盒,要求进行检测的人员严格按照仪器所标的流程进行操作。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降钙素原、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存活组患者降钙素原、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显著低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降钙素原、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对比()

表1 两组患者降钙素原、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对比()

注:与死亡组对比,aP<0.05

3 讨论

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病因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例如自身性疾病,或由于急性肺部损伤、吸入有毒气体以及药物中毒等,实际的发病原因相对较多,但主要集中于患者呼吸道或肺部出现病变,尤其在呼吸道出现病变时,例如异物阻塞、气道支气管炎症等会直接引起患者的通气不足,导致气体分布不均,通气和血流比例失调,引起二氧化碳潴留[4]。肺部病变包含肺炎、肺气肿、肺结核等,发病后患者的肺通气量减小,通气以及血流比例失调,致使肺动脉-静脉样分流诱发二氧化碳潴留。另外肺梗死、肺血管栓塞症、脑血管病变也可能诱发呼吸系统衰竭[5]。重症呼吸衰竭是上述病因的突发性疾病,诱发患者通气或换气功能损害,如果在临床中不进行及时抢救,将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在以往大量的数据研究中表示,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死率高达80%,而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最典型的表现为缺氧,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主要以改善氧合为主要目的,常规治疗以抗感染、营养支持、纠正酸碱失衡为主,并给予患者呼吸支持[6]。当前临床常用的呼吸支持技术主要包括机械通气、体外支气管肺泡灌洗等,其目的在于改善患者的氧合,从而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能够促进患者病情改善,降低临床病死率,进一步提升生活质量水平。而针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而言,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有助于改善病情,但是有效的检测是进行预后评估的关键所在[7]。

一般呼吸衰竭在诊断过程中其主要依据为原发性疾病与低氧血症导致的临床表现,更主要依靠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很多呼吸衰竭的临床标准在标准大气压下呼吸新鲜空气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60 mm Hg(1 mm Hg=0.133 kPa),则被称之为Ⅰ型呼吸衰竭。一般对于肺功能测定和肺部影像学检测能够有效鉴别患者的原发性疾病,同时也能在临床中根据患者的原发疾病制定呼吸衰竭的治疗方案[8]。在某种程度上进行肺功能测定时,在情况允许时可以进行肺弥散功能检测。一般患者肺部影像学检测包含胸部CT 和X 线,很多呼吸衰竭患者可以按照发病的缓、急将其分为慢性与急性两种,一般慢性主要是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发展成呼吸衰竭[9]。而重症呼吸衰竭在临床中属于十分严重的疾病,很多患者的病情起病较急,所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医师需要对患者予以准确诊断,首先对其进行化验检测,观察患者的呼吸衰竭程度,并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为合理的机械通气参数,有效纠正电解质紊乱[10]。一般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由于呼吸功能本来处于正常状态,但是因为诸多原因诱发患者出现换气、通气功能障碍,促使患者的通气、换气功能严重损伤,对患者造成较大伤害;而突发性患者主要表现为脑血管出现药物中毒,所以对患者的呼吸中枢也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致使其循环发生障碍,因此如果临床未能对患者进行及时治疗、全面检测,患者容易发生死亡。

在分析呼吸衰竭发病原因时发现,其病理生理原因是由于呼吸系统在感染期间代偿能力下降,而且在病毒的影响下严重影响通气、换气功能,致使患者出现严重呼吸衰竭[11]。一般在出现通气障碍时由于阻塞性通气障碍十分常见,其特点为气道阻力相对较大,肺胸廓的顺应性并无明显改变,呼吸中枢受到极大限制,致使患者的呼呼吸幅度相对较小,造成通气量下降[12]。实验室检测方面,目前动脉血气分析是较为常见的检查措施,能够较为准确的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提供客观检测依据。另外还有血氧饱和度的检测,根据脉搏血氧计能够检测出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测得的血氧饱和度与动脉实际饱和度有一定相关性,且在临床中操作较为简便,因此能够广泛应用[13]。治疗方面可选择无创通气、糖皮质激素、氧疗、有创机械通气等多种措施进行干预,而很多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在选择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当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时,患者的昏迷状况会逐渐加深,出现一定的呼吸不规则现象,此时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而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较多时,其通液功能明显减弱,此时必须保证气道的通畅性。呼吸衰竭的原发疾病种类相对较多,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重症肺炎、支气管哮喘等。当此类疾病急性发作时容易导致患者呼吸系统障碍,对其正常通气功能产生较大影响,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酸碱平衡紊乱,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影响。目前针对此病选择科学系统的治疗至关重要。而在此次研究中,所有患者病情危重均接受有创通气治疗,但是仍有15 例患者死亡,由此也可以发现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预后相对较差。而在杜桂青等[14]的研究中也进一步指出,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大约为25%,且该研究中所纳入患者均为一般性呼吸衰竭,所以死亡率相对较低。

为了评估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以及预后,选择合适的生化指标极其重要。以往大量的临床研究中指出,针对呼吸衰竭患者而言,观察期6 h 乳酸清除率以及血清和肽素能够作为有效的检测指标,而且关于该研究的内容和报告相对较多,对于呼吸衰竭预后的评估有着较高的价值。而在本文研究中所纳入的降钙素原以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在以往的临床报道中相对较少,这其中降钙素原属于一种无激素活性功能蛋白质,其在体内的表达和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呈正比关系,而这一指标通常广泛应用于各类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和评估工作中,整体来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曾余丰等[15]的研究中也进一步指出,选择降钙素原作为重症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治疗预后评估指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此次研究中可以看出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存活组的降钙素原水平要远低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也进一步证实了降钙素原可以作为预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治疗预后的一项参考指标。N-末端脑钠肽前体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心力衰竭、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等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评估中,从本文研究中也能看出,存活组的 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要明显低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这一指标和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治疗预后间的密切关联。

就目前来看,临床中对于重症呼吸衰竭的治疗已取得了极为显著的进步,但是当前仍然有很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一定的并发症,尤其对于无创通气存在较多的并发症风险。目前临床上较为先进的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黏液纤毛清理功能,保障痰液处于流动状态,降低呼吸系统感染风险[16,17]。而随着呼吸支持技术的不断发展,并且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很多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治愈率、生存率得到显著提升。

综上所述,降钙素原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是重要的生化标志物,其对重症呼吸衰竭的预后评估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前体降钙素呼吸衰竭
正常血清降钙素和大肿块甲状腺髓样癌的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
降钙素原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指导使用抗生素的效果分析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俯卧位通气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展向压力分布可控的前体/压缩面气动设计方法及其流动特性
N-末端脑钠肽前体与糖尿病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呈负相关
降钙素原临床检测分析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