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2021年科技成果登记情况分析与对策建议

2022-08-03 13:46合肥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
安徽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技术类院所合肥市

文/吴 倩(合肥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

2021 年合肥市依托安徽省科技成果在线登记系统,完成科技成果登记4005 项,较上年增长36.22%,占全省登记总量的22.56%,登记数量创历史新高,位居全省第一。现将全市登记总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总体情况

1.完成主体

企业登记3608 项,占成果登记总数的90.09%;高校院所登记342 项,占成果登记总数的8.54%;医疗机构登记37 项,占成果登记总数的0.92%;其他单位登记16 项,占成果登记总数的0.40%;个人登记2 项,占成果登记总数的0.05%。

2.成果类别

应用技术类成果3916 项,占成果登记总数的97.78%;基础理论类成果32 项,软科学类成果57 项,分别占登记总数的0.80%和1.42%。

3.成果来源

自选项目登记成果3607 项,占成果登记总数的90.06%。计划内项目(包括国家、部门和地方计划项目、部门、地方和民间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登记成果398 项,占成果登记总数的9.94%。

4.分布区域

肥东县246 项、肥西县401 项、长丰县246 项、庐江县100 项、巢湖市153 项、瑶海区205 项、庐阳区270 项、包河区766 项、蜀山区367 项、高新区584 项、经开区374 项、新站区181 项、安巢经开区112 项。

5.应用技术成果产业化

2021 年登记的3916 项应用技术成果中,实现产业化应用的有1150 项,小范围小批量应用的有1786项,分别占应用类成果总数的29.37%和45.61%。试用367 项,未应用603 项,应用后停用10 项,分别占应用类成果总数的9.37%、15.40%和0.25%。

6.应用技术成果水平

2021 年登记的3916 项应用技术成果中,经第三方机构评价,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领先水平和国内先进水平的分别是15、13、57 和26项,分别占应用类成果总数的0.38%、0.33%、1.46%和0.66%;其余未评价的共有3805 项,占应用类成果总数的97.17%。

二、主要特点

1.以应用技术类成果为主

全市共登记4005 项,其中应用技术类成果3916项,占比97.78%。企业类登记3608 项,其中应用技术类成果3602 项,占比99.83%。高校类登记342 项,其中应用技术类成果285 项,占比83.33%。其他类登记55 项,其中应用技术类成果29 项,占比52.73%。见表1。

表1 2021 年合肥市企业、高校院所登记情况表

2.企业是科技成果登记的主力军

2019—2021 年,全市登记科技成果分别为1616项、2940 项、4005 项,其中企业科技成果分别为1443项、2647 项、3608 项,占比分别为89.29%、90.03%、90.09%;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分别为115 项、237 项、342项,占比分别为7.12%、8.06%、8.54%;其他主体(包括医疗机构、事业单位等)科技成果分别为58 项、56 项、55 项,占比分别为3.59%、1.91%、1.37%。企业登记以知识产权类为主。在企业登记的3602 项应用技术类成果中,知识产权类成果为3470 项,占企业登记应用技术类成果的96.34%,计划内项目成果为132 项,占企业登记应用技术类成果的3.66%。见表2。

表2 2019—2021 年合肥市登记科技成果情况表

3.应用情况保持基本稳定

2019—2021 年,全市登记的应用技术类成果分别为1586 项、2879 项、3916 项。其中,实现产业化应用的分别为664 项、1125 项、1150 项;小范围小批量应用的分别为543 项、1223 项、1786 项;试用的成果分别为209 项、313 项、367 项,未应用的成果分别为168项、217 项、603 项;应用后停用的成果分别为2 项、1项、10 项。三年来,实现产业化应用的占比稍有下降,小范围小批量应用占比稍有上涨,总体上看,成果应用情况较为稳定。见表3。

4.高新技术领域的科技成果占应用技术类成果的一半以上

在2021 年的3916 项应用技术类成果中,高新技术领域的科技成果有2641 项,占应用技术类成果的67.44%。其中,现代农业201 项,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154 项,新材料218 项,先进制造871 项,电子信息841 项,环境保护154 项,现代交通32 项,地球、空间与海洋9 项,新能源与节能144 项,航空航天16 项,核应用技术1 项。

三、存在的问题

1.登记范围不够全面

2021 年,全市成果登记以项目验收、知识产权和课题类登记为主,成果评价、鉴定等其他形式很少。目前,省市科技部门已经将项目结题验收类的成果登记,作为项目最终验收的必要环节,但其他部门如教育、经信、发改委等管理的科研项目登记很少。知识产权类登记也仅是专利和软著中的小部分。成果登记未能完全囊括所有科技成果的形态,很多高质量的科技成果未登记到系统中,统计分析结果不能全面反映整体科技成果的发展情况。

2.高校院所登记积极性不高

高校科院所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成果的重要供给侧。成果登记系统中,2019—2021 年,高校院所登记占全市总量的7.12%、8.06%、8.54%,占比远低于企业。除了计划内项目要求必须登记外,高校院所在系统中其他类成果登记较少,登记积极性不高。2021 年,高校院所登记的285 项应用技术类成果中,知识产权类成果为125 项,占高校院所登记应用技术类成果的43.86%;计划内项目成果为160 项,占高校院所登记应用技术类成果的56.14%。

3.成果内容填报质量不高

科技成果登记是科技成果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填报系统较为复杂,涉及成果项目的内容很多。有些申报人缺乏科研素养和业务知识,对成果项目并不了解,填写成果简介和项目情况时,尤其是知识产权类的登记,大多数为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登记,成果本身质量不高,很多是为了完成登记任务,因此影响了数据填报质量。有的项目单位不了解成果登记的相关要求和规定,填报不出高质量的成果登记材料。

四、对策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做到应登尽登

进一步完善成果捕捉机制,对于全市相关部门管理的国家、省、市级计划项目明确任务和要求,将成果登记融合到各级项目归口管理环节中。尤其是对重大科技成果重点跟踪,掌握发展情况,确保科技成果登记能够涵盖全市各行业领域,体现出全市科技成果的整体水平。

2.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成果转化积极性

加大对科技成果登记工作的宣传和支持,面向高校院所建立有效对接渠道,重点摸排梳理大院大所具有产业化潜力的科研成果,积极开展成果对接、转化和服务工作。深挖高校院所等源头,融合全要素,实现广覆盖,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地方政策激励效应,积极支持高校院所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成果信息登记发布。

3.加强学习培训,提升业务水平

成果登记工作涉及归口管理部门、项目推进单位和项目负责人等三方面,建议在这三方面之间建立交流互动渠道,增进高校院所与科技部门之间的了解和沟通,推进项目单位与审核推荐部门之间的交流,以更好地促进科技成果与成果登记有机结合。另外,从事成果登记的人员也需要加强管理政策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登记水平和效率,这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基本要求。

猜你喜欢
技术类院所合肥市
调查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高中技术类课程教学探讨
合肥市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合肥市包河区语文老师书法作品选登
合肥市美术教师优秀作品选登
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职位设置、职务升降规定出台
高职院校农业技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研究
我国机械工业转制院所产业化进程中的困境与对策若干思考
合肥市雕塑院雕塑作品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