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昌乾 梁智伟 陈国军 符 敏
(中山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广东 中山 528400)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优质常规稻米在消费市场上赢得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然而,传统优质常规稻品种产量普遍偏低。但近几年经过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的持续攻关,成功选育出了一批优质且高产的水稻品 种;在育种过程中同时使用抗性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新选育的品种抗性颇佳。中山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2021 年选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台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3 家单位选育的9 个品种,以美香占2 号为对照,采用大区随机排列,于中山市开展引进种植试验,研究各品种的农艺性状和米质性状,筛选出适宜中山市种植的优良水稻品种。
试验地位于中山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民众基地内。该基地地势平坦,地力中上、均衡,前茬作物一致,排灌方便,无畜禽干扰,交通便利,具备开展品种引进试验的条件。
参试品种共9 个,均为常规水稻品种,对照品种为美香占2 号,品种信息如表1 所示。
试验设计参考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生产试验的方法,采用大区随机排列,大区面积为333.35 m, 不设重复。试验安排在同一田块进行,株行距 18 cm×30 cm。
表1 供试品种与提供单位
1.4.1 播、插、收时间。2021 年2 月26 日播种,3 月22 日插秧,7 月7 日统一收获,各品种生育期约132 d,相差不大,因此,该文不对比分析品种生育期。
1.4.2 育秧方法。667 m用种量3 kg,按本田面积的1/80 准备秧田。秧田667 m施复合肥50 kg 作为基肥;秧苗一叶一心期至二叶一心期施用断奶肥,667 m施尿素4 kg 和氯化钾5 kg;秧苗移栽前4 d 施送嫁肥,667 m施尿素6 kg。秧苗移栽前3 d 喷洒送嫁药,防治稻飞虱等。
1.4.3 本田水分管理。插秧后,稻田水层保持在3 cm 左右。秧苗返青后开始采用间歇灌溉,即一次灌5 cm 左右的水层,待自然落干,再灌5 cm 左右的水层,以此循环。当全田苗数达到目标穗数的80%时,排水晒田,重晒。水稻幼穗分化开始时,重新灌5 cm 左右的水层,并维持水层。水稻进入灌浆期后,采用间歇灌溉法。水稻即将收获时,排水晒田,以利于收割。
1.4.4 本田施肥方法。以水稻三控施肥技术为核心,根据稻田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667 m施普通复合肥25 kg 作为基肥;插秧后7 d,667 m施尿素3 kg 作为返青肥;返青肥施用后15 d 左右,667 m施复合肥10 kg 和钾肥10 kg 作为分蘖肥。
1.4.5 本田虫害防治方法。做好日常虫害发生情况观察工作,发现虫情即喷药防治,主要使用呋虫胺防治稻飞虱,使用甲氯虫酰胺防治二化螟、三化螟等。
福寿螺防治采用物理阻隔、人工诱杀、药物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其中,物理阻隔是在稻田主要进出水口设置拦截网,防止福寿螺进入稻田;人工诱杀是稻田淹水后,在稻田边插30 ~50 cm 长度的木桩或竹片等引诱福寿螺产卵并集中销毁;药物防治是在插秧前使用杀螺胺,用药时稻田水层约5 cm,用药后封闭稻田水层并保持7 d。
1.4.6 本田杂草防治方法。本田杂草防治主要做到“一封一杀”。“一封”指在插秧后7 d,选用五氟·氰氟草进行土壤封闭处理。“一杀”是指根据田间杂草发生情况喷洒除草剂,选用五氟·氰氟草灭杀稗草、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选用灭草松灭杀鸭舌草、异型莎草等杂草。
农艺性状调查参考广东省水稻品种审定试验调查标准。在水稻乳熟期随机取样10 株,测量自土面至最高穗尖(不连芒)的高度,取平均数;每品种选取5 株测量穗长,即测量每穗穗颈节至穗顶(不连芒)的长度,取平均数;结实率=(结实粒数/总粒数)×100%;去除空、秕谷,晒至含水率低于13.5%,随机数谷粒1 000 粒,3 次重复,分别称质量,取其相近两次的平均数即为千粒质量,以g 为单位;凡抽穗后结实10 粒以上的称有效穗(螟害白穗及穗颈瘟病穗作为有效穗),于收割前调查,每品种调查20 株,调查结果折算为667 m有效穗数;参考各品种的审定数据调查米质性状。
如表2 所示,参试品种株高为93.9 ~109.8 cm,平均株高为102.7 cm。其中,株高较高的品种有新泰丝苗(109.8 cm)和莉苗占(106.8 cm),最矮的品种为粤标5 号(93.9 cm)。所有参试品种中只有粤标5 号株高低于对照,其余品种株高均高于对照,但整体而言,参试品种株高均低于110.0 cm,抗倒伏能力较强。
如表2 所示,参试品种穗长为18.1 ~23.6 cm,平均穗长为21.9 cm。其中,穗长较长的品种有南晶香占(23.6 cm)、19 香(23.6 cm)、莉香占(22.9 cm)、象牙香占(22.8 cm)、新泰丝苗(22.8 cm)、莉苗占 (22.5 cm)、禅银丝苗(21.2 cm),均高于对照美香占2号(20.8 cm);粤美占(20.2 cm)和粤标5 号(18.1 cm)穗长低于对照。
如表2 所示,参试品种结实率为76.0%~89.0%,平均结实率为84.1%。其中,结实率较高的品种有禅银丝苗(89.0%)、莉香占(87.0%)、新泰丝苗(86.1%)、粤 美 占(85.8%)、粤 标5 号(85.6%)、南 晶 香 占(85.0%),均高于对照美香占2 号(84.8%);莉苗占(83.0%)、19 香(76.0%)、象牙香占(79.0%)结实率均低于对照,其中19 香、象牙香占结实率低于80%,结实率较低。
如表2 所示,参试品种千粒质量为18.3 ~22.6 g, 平均千粒质量为21.1 g,具有典型的广东省稻谷千粒质量特征,即千粒质量较低。其中,千粒质量较高的品种有粤美占(22.6 g)、粤标5 号(22.5 g)、莉苗占(22.4 g)、禅银丝苗(22.4 g)、南晶香占(21.5 g),所有参试品种千粒质量均高于对照品种美香占2 号(18.3 g),与美香占2 号千粒质量最接近的是象牙香占(18.8 g)。美香占2 号与象牙香占是广东省优质型稻米的典型代表,其典型特征就是月牙形的稻谷,千粒质量较低。
如表2 所,参试品种667 m有效穗数为17.0 万~ 25.0 万穗,平均667 m有效穗数为20.9 万穗。其中,667 m有效穗数较多的品种有粤标5 号(25.0 万穗)、新泰丝苗(23.9 万穗),均高于对照品种美香占2 号(23.5 万穗);其余品种667 m有效穗数均低于对照,667 m有效穗数最少的品种是粤美占(17.0 万穗),品种之间667 m有效穗数差距较大。
如图1 所示,参试品种667 m干谷产量为426.7 ~679.2 kg,平均667 m干谷 产 量为590.4 kg。其中, 667 m干谷产量最高的品种是禅银丝苗 (679.2 kg),最低的品种是19 香(426.7 kg),除19 香667 m干谷产量低于500.0 kg 外,其余品种均高于500 kg。整体而言,参试品种667 m干谷产量处于较高水平。
表2 参试品种农艺性状与米质等级
图1 参试品种667 m2 干谷产量
根据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所提供的米质鉴定情况,粤美占、粤标5 号、莉苗占、新泰丝苗、禅银丝苗米质达国优或部优1 级,南晶香占、莉香占、美香占2 号、象牙香占米质达国优或部优2 级。19香未达优质标准,但其香味浓郁、口味独特,可满足高档市场需求。
总体上,珠三角地区水稻种植业朝着高品质、高抗性、机械化方向快速发展,对水稻品种的要求是米质好、综合生产成本低、适合机械化栽培。该研究参试品种均为常规稻品种,种植成本较低,适合高用种量的机械插秧使用。同时,所有参试品种抗性均较好;除19 香外,所有品种的米质均达优质等级。通过该试验进一步筛选发现,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常规稻品种禅银丝苗结实率高、千粒质量高、株高适宜,667 m干谷产量达679.2 kg,比对照种美香占2 号多115.2 kg,米质鉴定为部标优质1 级,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常规稻品种粤标5 号穗粒结构均衡,产量性状优,667 m干谷产量 655.7 kg,比对照种美香占2 号多91.7 kg,米质鉴定为国优1 级,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