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实现路径研究

2022-08-03 02:24林艳红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学术数字化空间

林艳红

(厦门医学院图书馆,福建 厦门 361000)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5G通信等技术的深入发展,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数据成为推动科技及产业革命的新力量。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促使海量数据产生,基础数据的利用和创新催生了新的业态和治理结构,并逐渐成为各个领域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学术数据是国家的创新性战略资源之一,国务院在2018年出台了《科学数据管理办法》,对学术数据的规范管理和长期保存给出了指导意见。数据是科研的核心动力,在密集型研究范式下,高校图书馆应以人才为核心、以空间为载体、以资源为基础,为前沿学术研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助力实现立体化、可视化的科研成果,延展自身知识服务功能。

1 数字学术服务概述

1.1 数字学术的内涵

数字学术(Digital Scholarship)概念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末,是在电子学术(e-Scholarship)、网络基础设施(Cyber Infrastructure)、电子科学(e-Science)等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般利用数字证据、循证方法、数字研究、数字出版与保存方法达成科研团队的研究目的。数字学术使用数字化工具作为研究媒介,并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在数字学术空间(Digital Scholarship Spaces)内进行信息交流和成果展示。数字学术空间是为了便于学术服务而创建的空间和服务的总称,当前部分研究机构将其命名为数字学术中心、数字学术共享空间等。数字学术空间是高校师生进行数字学术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为科研团队提供专业化的数字资源、技术支撑和便利化服务。与传统图书馆的学术服务相比,数字学术服务具有服务形式多样、全过程参与、跨学科融合服务、个性化特征突出等明显优势,更契合高校科研团队的研究工作。

1.2 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的主要内容

数字学术服务的内容以科研数据的存储、获取、处理、交流与共享为主,以计算机为主要支撑技术,是传统学术服务的延伸扩展,也是新时期驱动科研成果高效转化的新范式。当前,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的主要内容涵盖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转换传统资源的利用形式,即将科研过程中产生的原始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储存在计算机中,以便后期据此进行可视化分析、价值挖掘,便于学术数据的管理。二是丰富科研成果的展现形式,将团队的科研成果以数字化的形式展示出来,使最终成果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如形成数字论文、数字专著或数字报告便于知识平台收录。三是便于学术交流。数字化的科研成果便于不同科研团队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学术交流,形成新的科研成果,而数字科学空间在高校科研团队的信息共享和学术交流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1.3 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的支撑性要素

团队、资源、空间是高校图书馆进行数字学术服务的三个核心要素,三者共同组成了现代数字学术发展的核心驱动力。ACRL发布的学术报告显示,图书馆员在数字学术服务中承担了大量工作,学术数据的创建、管理、出版等均由馆员承担。数字学术资源是进行学术研究的基础,高校科研团队中用到的文献数据库、统计数据库等均属于数字学术资源,其在提升馆藏资源利用率、辅助科研团队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数字学术空间在数字学术服务中发挥了支撑作用,其主要包含物理空间、环境设施和虚拟空间,见图1。

图1 数字学术空间要素

2 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实施规划

2.1 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功能定位

从目前的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成效看,虽然不同图书馆的学术服务特色有所不同,但整体均是以实现数字学术共享服务为主要目的,即学术研究过程中数据的数字化管理,由此可以推断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学术服务是“数字学术中心”(Center for Digital Scholarship)。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空间的构建和服务功能的实现也应充分体现数字化、合作、共享等属性,同时应注重数字软件的研发与创新,为科研团队提供新兴技术的实验平台,提供数字文献的创作工具。当前,国外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构建及服务功能实现能够为我国数字学术空间的功能定位提供启发,在数字学术空间命名上体现共享、创新等特性,空间或服务以“数字”“数据”等核心词汇命名,通过资源配置、技术优化、服务输出等,向用户显示数字学术服务是一个以数字为基础的学术交流、培养提升和成果共享的综合服务。

2.2 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资源配置

数字学术服务与传统学术服务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现代技术的深度应用,软硬件配置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外著名高校图书馆为用户提供学术服务时为用户配置了Adobe Creative Cloud、Android Studio等软件资源和笔记本电脑、Mac Pro等硬件设备。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的实现可以充分参考国外图书馆的软硬件配置,为用户提供充足的科研应用基础设施,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用户喜好提供个性化设施,提供多样化的资源传输渠道,吸引更多团队参与学术讨论和研究活动。

2.3 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团队配置

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一般都要由专业的学术服务团队专门负责数字学术空间的协调管理、技术运维等工作,该团队一般由高校馆员组成,也包含部分外聘专家。数字学术服务中的专业团队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学术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文本研读、项目管理、文献可视化分析、数据管理、网络映射等环节均需要该团队提供专业服务。我国高校图书馆在进行数字学术服务规划时还要重视专业团队的培训与配置,团队人员应拥有广博的知识背景和丰富的数字管理经验,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保障服务的可持续性。

2.4 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内容设计

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应精准对接用户需求,并以此为设计基础。就目前我国高校的科研团队需求特征而言,数字学术服务应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数据密集型科研活动的嵌入式服务,即数字馆员深度参与团队的科研过程,为其提供智能化、专业化的数字化加工、处理、存储、共享、安全、可视化分析等服务。二是线上合作及出版等服务,即数字馆员利用专业软件为用户提供资源存取、出版、传输、成果转化等服务,促进科研效能的提升。三是为科研团队成员提供数字化素养培训服务,通过数字化学术工具的使用培训,提升成员的数字化技能水平及研究效率。

3 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实现路径

3.1 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构建前期调研

高校图书馆在构建数字学术服务前应开展各项准备工作,将其分成若干个不同的工作阶段和目标,并以此为指导进行资料的前期调研、资源收集、数据分析,形成初步方案并确定具体实施步骤。数据收集和需求评价是前期调研中的核心工作,可参考国外图书馆的调研实践,当前可以采取的调研方法有三种:一是采用焦点小组(Focus Groups)讨论方法。在图书馆内部,焦点小组联系较分散的学术科研团队进行集中讨论,在图书馆外部联系不同研究领域和功能的焦点小组。该方法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编码和分析,确定科研团队需求最多的数字学术服务类型。二是定标比超法(Bench-marking)。该方法是将先进组织中的基准目标与本组织对应目标进行比较、分析,最终用于本组织目标的优化改进,从而实现良性循环。三是环境扫描法(Environment Scan),通过环境扫描的方式收集优秀高校的数字学术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实现对当前标准化数字学术服务开展情况的整体把握。

3.2 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构建实施阶段

当前较有效的高校图书馆数学学术服务构建方案由DSST提出,共分为四个实施阶段,最终目标是建设一个实体数字学术服务中心。第一阶段是信息整合,将高校内使用频率较高的学术服务进行整合,通过加强沟通与协调提升现有学术服务的效率,需要整合的主要服务项目包含用户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分析、人文咨询、数据管理、设备利用、文献数字化等。第二阶段是满足现实需求,根据高校图书馆现有学术服务基础进行战略性拓展,大幅提升学术服务效率,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技术设备和智能分析软件的引入。第三阶段是建立数字学术中心。数字学术中心的建立标志着数字学术服务构建基本完成,该阶段需要一定数量的专业馆员或数字人文馆员介入管理。第四阶段是推动学术发展。在数字学术中心建成后,通过专业馆员、技术应用等推动科学研究的转型发展和创新,并向科研团队提供基于整个学术生命周期的全套服务,促进学术交流范围的不断延展。

3.3 重视数字学术空间建设

数字学术空间作为高校图书馆学术服务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需要合理规划布局,促进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的结合建设,采取集中管理或分项融合管理的方式实现空间创新。建成后的数字学术空间需要实现以下几项功能:一是为科研团队之间的交流提供信息交流和共享空间,实现学术交流功能。二是为科研团队提供能够供教研和科研所需的大数据、数字化资源等。三是为部分科研团队提供专业化数字学术服务。物理空间是数字学术服务开展的基础,当前高校图书馆建设较多的有共享信息研讨间、数位成像实验室、数字影音实验室等,其中共享信息研讨间除提供常规学术服务外,还能为学术活动提供信息交流、教学研究等服务;数位成像实验室主要用于数字化展示空间的构建,通过专业化的扫描设备实现学术资料的数字化处理,用于学术交流和跨领域研究;数字影音工作室主要发挥数字制作和编辑功能,丰富学术资料的资源形式,便于读者获取。高校图书馆虚拟空间建设包含数字资源建设、出版建设等,数字资源建设用于加强学术数据的管理服务,构建自动化、智慧化的数字学术空间;数字出版空间用于指导科研团队成果出版和后续版权管理问题,以促进学术交流。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应通过学术研究的可视化分析和价值挖掘等为其他研究提供新的知识参考,促进科研创新,更好地服务于科研团队。

4 结语

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应整合全馆的优质资源,以理念革新为内驱动力,以技术融合应用为主要支撑,强化资源处理、空间建设、信息沟通和专业服务,积极借鉴国内外优秀图书馆的数字学术服务经验,做好前期调研,科学合理规划,重视细节管控,最大限度地满足学术科研需求,优化用户体验。

猜你喜欢
学术数字化空间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空间是什么?
数字化起舞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创享空间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
董进霞 治的是学术 过的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