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技术创新能够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吗?
——兼论环境政策的选择效应

2022-08-03 06:49郑江淮
当代经济科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规制专利高质量

陈 喆,郑江淮,2

1.南京大学 经济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 2.南京大学 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 210093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长期以要素投入和投资驱动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模式实现了经济的超高速增长,但也伴随着越来越严重的资源与环境制约,导致要素的边际供给增量难以支撑传统的经济发展道路。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聚焦创新引领、突出绿色导向成为迫切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因此,在中国经济增长转换的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解决经济与生态之间的不平衡问题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绿色技术创新作为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的一种新兴技术,具有实现经济效率与环境保护的双重优势,在提高企业绿色竞争力、缓解资源环境压力以及创造市场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19年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深入贯彻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这一要求,并明确指出绿色技术创新是绿色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那么,绿色技术创新能否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作用机制是什么,以及如何进行绿色技术创新的环境政策选择?这些问题的回答对于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如何加快推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已成为学术领域关注的热门话题。遗憾的是,已有研究更多侧重于如何提高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缺乏对绿色技术创新经济贡献度的考察。根据《关于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绿色技术是指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改善生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兴技术,包括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保护与修复、城乡绿色基础设施、生态农业等领域,涵盖产品设计、生产、消费、回收利用等环节的技术”。目前,关于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影响的国内外文献较为丰富。环境规制作为解决环境外部性的有效手段,在影响企业绿色创新方面一直存在争议。部分学者认为环境规制的“遵循成本效应”将增加企业治污成本,减少企业可供创新投入的资金。但随着波特假说的不断验证,大量研究得到了更谨慎乐观的结论。齐绍洲等以中国排污权交易试点政策为例,研究发现环境权益交易市场能有效诱发试点地区污染行业内企业的绿色创新活动,且主要针对绿色发明专利,而非绿色实用新型专利。郭进指出,相比于环境行政处罚和颁布地方性法规,收缴排污费和增加环境保护财政支出在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方面更有效。进一步地,李青原等从微观视角出发,发现排污收费能“倒逼”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且“倒逼”效应主要体现在外部压力和内部激励两个方面。为此,现有研究普遍发现,环境规制工具的选择是能否诱发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的关键。

与直接参与环境治理和环保投资不同,企业实施绿色技术创新不仅能有效减少污染排放与能源消耗,更重要的是,能通过生产绿色产品来激发新的市场需求、满足消费者绿色偏好,切实提高自身竞争力水平。Hart研究发现,绿色技术创新有利于降低企业环境成本,获取独特的供应商和客户信任,进而抢占绿色竞争优势。Ghisetti等也指出,绿色技术创新显著推动了绿色经济发展。因此,作为实现企业竞争力和环境保护“共赢”的创新方式,绿色技术创新在加快推动我国新旧动能转化,实现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过程中也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现有文献缺乏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研究。

目前,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测度方法和助推机制两个方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度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不同视角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另一类是从生产率角度来刻画经济增长质量。而关于如何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创新驱动视角。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破解当前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抓手。王慧艳等运用网络基于加权松弛的测量(weighted slacks-based measure,WSBM)模型测度了中国30个省份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绩效水平,研究发现目前中国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整体绩效水平偏低且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性。师博研究发现,人工智能能够围绕社会再生产,通过革新生产模式、改进分配效率、优化交换模式、驱动消费升级,实现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等新发展理念相契合,进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上述研究主要围绕如何加快推动绿色技术创新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不同视角的分析和探讨,而忽视了绿色技术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为此,针对已有文献的局限性,本文的主要边际贡献包括:(1)深入探讨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否实现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问题,为现有绿色技术创新的研究提供补充。(2)厘清了目前中国绿色技术创新的分布特征,并结合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和GDP增速三个指标,对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时空演化进行分析。(3)结合节能减排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市场需求效应,深入考察了绿色技术创新影响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作用机制。(4)从绿色技术创新的环境政策选择视角出发,分析和检验了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利用市场”和“建立市场”的激励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具体影响,为政府制定环境政策提供依据。

二、特征事实与理论解释

(一)特征事实

1.绿色技术创新的分布特征

为直观地反映绿色技术创新活动的产出,本文采用绿色专利申请数来表征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目前,我国绿色专利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显著的不平衡特征,整体表现为东部向西部、沿海向内陆递减的梯度分布态势。1998年,以北京、辽宁、湖北和广东等为主要绿色创新地区,但绿色专利数较少,最多为6件。2008年,北京、广东、江苏、辽宁成为高绿色创新地区,专利数不断增加。2016年,北京、广东和江苏仍是主要的绿色技术创新地区,且绿色专利数表现出大幅度的上升,江苏最高,达到6 824件。值得注意的是,1998—2016年,北京和广东的绿色专利数一直处于领先水平,有效凸显了两地较高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另外,绿色专利的空间分布也逐渐从分散向集聚转变,尤其是2016年,江苏省绿色创新水平显著提升,其周边地区,包括山东、安徽、浙江和上海等地的绿色专利数也明显提高,这与地区间的知识溢出以及人才互动存在密切联系。

进一步地,本文从分区域视角出发,考察绿色专利的变化趋势,具体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全国和分地区的绿色专利数均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从全国层面来看,绿色专利从1998年的273件增加到2016年的47 853件,且上升速度较快,有效凸显了地区绿色创新活动的不断增加。从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的绿色专利数显著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具有明显的领先地位,而中部地区略高于西部地区,但差距不大。以2016年为例,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绿色专利份额分别为71.06%、16.90%和12.04%,说明东部地区是我国目前绿色技术创新活动的主要地区。

图1 中国分地区绿色专利数变化趋势

2.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时空演化特征

本文依据中国GDP增速变化将1998—2016年划分为三个时期,具体如图2所示。第一段时期为经济高速增长时期(1998—2007年),此时GDP增速呈现持续走高趋势,且在2003年后均在10%以上。第二段时期为经济调整时期(2008—2011年),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GDP增速开始放缓,但在政府经济刺激政策的影响下仍保持在9%左右。第三段时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时期(2012—2016年),经济由高速增长迈入中高速增长时期,GDP增速纷纷下降到了7%左右,并有持续下调趋势。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开始进入新常态,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发展动力要从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图2 1998—2016年中国GDP增速变化

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中国各地区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经济调整时期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时期的GDP增速和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算,以有效揭示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动态过程。考虑到不同区域在自然特征、社会人文以及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差异,采用多指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测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为此,本文借鉴李江龙等的研究方法,采用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对各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通过构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指标()作为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代理指标。测算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呈现显著上升趋势、逐渐突破1、GDP增速呈现稳步下降趋势,初步揭示了我国经济从追求GDP增速向绿色经济增长转变。以=1和GDP增速=10%作为临界点,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到经济高质量发展时期,高、低GDP增速地区显著增多,尤其是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时期,大部分省份的均大于1,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明显高于同期的GDP增速,说明地区经济发展开始从过度追求“量”向注重“质”的方向转变。

图3 中国东、中、西部地区GTFP、Ggr和GDP增速变化趋势

结合上述特征事实发现,我国近几年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显著提升,在地区技术创新活动和经济发展中占据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其中,东部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最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和GDP增速下调最快,且明显领先于中西部地区。这初步表明,绿色技术创新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中具有有效性。接下来,本文将从理论机制角度深入探讨绿色技术创新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作用。

(二)理论解释

相比于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在经济增长动能、经济增长结构以及经济增长成果方面均实现改进和提升,以有效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考虑到绿色技术创新在实现环境保护与企业竞争力协调发展上的优势,本文认为绿色技术创新能通过节能减排效应、产业结构效应以及市场需求效应三个方面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影响。同时,环境规制作为现阶段政府干预环境治理的重要政策手段,是影响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活动开展的重要因素,且异质性环境规制所产生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本文将从以上两个视角进行全面的理论分析,作用机制如图4所示。

图4 绿色技术创新影响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

1.绿色技术创新与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1)节能减排效应。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国,面对经济发展所需的高能源需求与低碳转型的双重挑战,如何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而绿色技术创新是在保证企业经济绩效下实现节能减排的关键方式,企业不仅可以通过绿色工艺和流程创新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还能利用绿色产品创新来满足消费者的绿色偏好,引导消费者绿色消费。一方面,绿色工艺创新通过改进或更新后的新设备提高了企业的绿色制造能力,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环境成本,实现了节能减排。王旭等也指出,工艺视角下的绿色技术创新是以工艺改造、技术升级等为主要途径,提高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并减少环境外部性。另一方面,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开始从传统消费向绿色消费、可持续消费转变,消费者更加关注企业行为。为保证竞争优势与市场份额,企业纷纷开展绿色产品创新活动,有效减少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降低了资源的利用成本。另外,消费者的绿色偏好为企业营造了良好的绿色竞争环境,促使企业改变“高投入—低产出—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生产模式,有效传播了清洁技术治理与保护环境信号。因此,节能减排是绿色技术创新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最直接的中介路径。

(3)市场需求效应。合理平衡内需和外需之间的内在关系,实现在稳定外需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内需,形成两者的良性互动,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加快融入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我国不仅被动承接了部分发达国家高污染产业以及低附加值生产环节的转移,也形成了较高的外贸依存度,导致我国面对国内市场需求动力不足、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风险等一系列问题。而绿色技术创新作为后进国家向创新型国家蛙跳转换、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的重要路径,是我国现阶段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的重要方式。首先,绿色技术创新的实施推动了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的绿色化,不仅通过生产环境友好型产品扩展了国内绿色消费市场,也有利于打破绿色贸易壁垒,通过出口来迎合国际市场上的绿色消费需求。其次,以绿色产品、绿色服务等为主的绿色技术创新一方面能加快推动消费者践行绿色消费行为、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有效推动了我国全球价值链的攀升,通过生态品牌战略,使国家市场愿意为这些中间产品或服务支付价格溢价,创造市场需求。另外,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有助于向市场释放其在环境治理以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正面信息,增加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进而建立良好的社会声誉并引领市场需求。因此,绿色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促使我国从被动的“迎合市场需求”向主动的“创造市场需求”和“引领市场需求”迈进,进而通过获得“先动优势”与大规模市场效应来加快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基于上述理论,本文提出以下假说:

假说1:绿色技术创新的实施,可以通过发挥节能减排效应、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引领市场需求来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2.绿色技术创新的环境政策选择

面对绿色技术创新在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积极作用,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如何进一步加快促进企业开展绿色创新活动、进行绿色技术革新已成为关键。波特假说指出,环境规制能有效倒逼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形成超过环境成本的“创新补偿”效应。为此,环境规制是现阶段政府干预环境治理的重要政策手段。在现行体制下,我国环境规制政策仍呈现“命令控制型为主、市场激励型为辅”的特征。其中,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是指通过制定明确的技术标准以及严格的减排目标来限定企业的污染排放,施行行政手段关停并转污染重、产能落后的厂房。虽然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最为严格,但容易通过逐级分解的方式进行目标下放,通过增加污染治理来倒逼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升级,以达到环境排放标准。Tang等也指出,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对中国整体环境效率的促进作用更强。

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相较于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更为灵活,主要通过税费、补贴、排污许可证等市场化手段来为企业提供创新激励,推进环境污染外部成本内部化。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政策又可以分为“利用市场”和“建立市场”两大类,前者包括排污税(费)、补贴等,后者主要是指建立排污许可证以及排污权交易制度等。一方面,李青原等指出以排污收费为代表的“利用市场”环境规制会通过外部压力和内部激励两方面的倒逼效应来促进企业进行绿色创新。Grossman等指出排污收费虽然增加了企业成本,并减少了直接实现的利润,但能够有效促使管理者反省自身绿色发展存在的不足,进而通过内部激励制度来推进企业进行绿色创新。另一方面,“建立市场”的环境规制政策强调在产权明确的情况下,资源通过市场化交易均能实现最优配置。为此,以排污权交易制度为代表的“建立市场”的环境规制能够通过优化资源分配、研发行为等激发企业以绿色发明专利为标志的绿色创新活动。具体而言,由于企业之间的污染排放情况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具有较低污染排放以及较高资源利用效率的企业能够通过出售多余的排污权配额来获取收益,进而提高以绿色创新为抓手的污染减排投入动力,同时也增加了治污成本相对较高企业的减排压力,倒逼该类企业进行绿色创新以实现节能减排。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科学技术部于2019年联合颁布的《关于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并计划在2022年基本建成。为此,相比于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能充分发挥企业在协调经济绩效和环境治理二者均衡发展上的能动性,更有助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

基于上述理论,本文提出以下假说:

假说2:在加快推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能有效促进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且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的作用效果更强。

三、研究设计

(一)模型设定

为检验绿色技术创新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影响,本文基准模型设定如下:

=+++++

(1)

其中,和分别代表省份和年份;代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代表绿色技术创新指标;是一组最可能影响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控制变量,包括所有制结构()、人均GDP()、政府研发投入()、外商直接投资()、能源结构();为时间固定效应,为地区固定效应,为随机误差项。

进一步地,为深入考察节能减排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市场需求效应是否为绿色技术创新影响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介路径,本文构建如下的中介效应模型:

=+++++

(2)

=++++++

(3)

其中,式(2)(3)结合式(1)即为本文的中介效应模型。表示中介变量,包括节能减排指标、产业结构指标以及市场需求指标。式(1)中的表示对的总效应,是经过中介变量传输的中介效应,为直接效应。

(二)研究变量

1.被解释变量

本文运用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NDDF)对各省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按照李江龙等对绿色经济增长指标的构建方法,采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来反映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距离函数分为谢泼德距离函数(SDF)和方向距离函数(DDF)两类。相比于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同方向变动的SDF模型,DDF模型可以实现期望产出的增加和非期望产出的减少,但扩张或缩减是严格等比例的,会导致“松弛偏误”。为此,Zhang等对DDF模型进行了改进,放松了等比例变化的假设条件,提出NDDF模型。具体方法如下:

假设在生产系统里存在个决策单元(DMU),每个决策单元都由投入、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三个要素组成,且∈,∈,∈,其中上标、和分别表示投入、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的种类。这种生产技术集可以表示成

={(,,):生产,并产生}

(4)

根据Färe等的研究,生产技术集是一个闭集,强调有限的投入只能生产出有限的产出。并且,生产技术集需要满足零交集和弱可处置性两个条件:(1)如果(,,)∈且=0,则=0;(2)如果(,,)∈且0≤≤1,则(,,)∈。

其中,零交集意味着生产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污染物的排放,而弱可处置性则表明,期望产出减少的同时,非期望产出是同比例减少的。

本文的投入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和能源,期望产出为地区生产总值,非期望产出包括废水和二氧化硫。其中,资本存量采用永续盘存法,具体公式为:=+(1-)-1,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以1984年为基期,折旧率为9.6%;劳动投入采用就业人数进行衡量;能源投入采用能源消耗总量进行衡量。对于非期望产出,采用工业废水和二氧化硫排放量进行衡量。

那么,规模报酬不变(CRS)的非参数生产技术集可以表示为

(5)

其中,代表每个决策单位观察值的权重。

借鉴Chambers等的研究,将本文的方向距离函数定义为

(6)

(7)

(8)

(9)

其中,绿色全要素生产率∈[0,1]。进一步地,通过构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作为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代理变量:

=(+1)

(10)

2.解释变量

本文依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在2010年推出的“国际专利绿色分类清单”对省份层面每年申请、授权的绿色专利数进行匹配,并借鉴齐绍洲等的研究,将替代能源生产类(alternative energy production)、废弃物管理类(waste management)、能源节约类(energy conservation)专利作为本文绿色专利的具体项目。考虑到专利申请耗时较长,很有可能在申请过程中就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所以相比于专利授权,专利申请更加具有时效性和可靠性。因此,本文采用专利申请数作为主要解释变量,专利授权数用作稳健性检验,并对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加1后取自然对数,该值越大,表明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越高。

3.中介变量

本文的中介变量包括节能减排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市场需求效应。

(1)节能减排指标(),采用工业SO排放强度进行衡量,该值越小,表明节能减排效果越明显。

(3)市场需求指标,本文从国外市场需求()和国内市场需求()两个方面进行全面度量。一方面,采用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来衡量国外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借鉴段文斌等对国内市场需求的研究与测度,采用生产需求和消费需求之和作为国内市场需求()的代理变量。具体方法如下:

(11)

(12)

(13)

4.控制变量

本文选取以下控制变量。所有制结构():以国有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进行衡量。人均GDP()。政府研发投入():采用政府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进行衡量。外商直接投资():不仅有利于地区经济发展,也对地区环境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能有效通过引进先进技术降低环境治理成本,减少污染排放;另一方面,也会由于国外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导致中国成为“污染避难所”,增加环境污染。能源结构():以煤炭消耗量占能源消耗总量的比重来表示。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三)数据来源

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与一致性,本文研究样本为1997—2016年中国2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由于西藏、海南的专利数远少于其他省份,且其他变量的统计值也存在比较严重的缺失问题,为了保证实证结果的稳健性剔除这两个地区的数据。另外,重庆市从1997年开始设立直辖市,为了便于指标测度、不产生歧义,本文的实证部分将1997年以后的重庆市数据与四川省数据合并,与1997年之前的统计口径保持一致。本文的专利数据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相关数据库,其他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同时,基于研究样本科学性原则,本文利用GDP平减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等,以1997年为基期将所有货币量平减为可比价格。

四、实证结果与讨论

(一)基准回归结果分析

依据上述构建的基准模型,本部分检验绿色技术创新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体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第(1)(4)列为随机效应模型,第(2)(5)列为没有时间效应的固定效应模型,第(3)(6)列为双固定效应模型。本文通过Hausman检验,确定选择时间地区双固定模型作为主要的基准回归结果。因此,从第(3)(6)列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是否加入控制变量,对的回归系数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为正,说明绿色技术创新的实施显著提高了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表3 绿色技术创新影响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回归估计结果

在控制变量上,对的影响也显著为负,表明国有企业占比较高并不利于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与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有效凸显了研发投入在提高地区经济发展上的关键作用。对的回归结果显著为负,意味着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负向作用要大于正向作用,体现为国外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导致中国成为“污染避难所”,不利于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另外,与的回归系数为正,对的影响为负,但并不显著。

2.() 内为省份层面的稳健标准误。

(二)内生性问题

为处理绿色技术创新与随机扰动项的相关性以及绿色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逆向因果关系可能导致的内生性,采用对解释变量取滞后项以及工具变量法来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分别对解释变量取滞后1期和滞后2期,结果如表4第(1)(2)列所示,可以看出,的滞后1期和滞后2期对的影响均显著为正,与基准回归结果一致,表明绿色技术创新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具有持续性。另一方面,尝试构建一个外生变量作为绿色技术创新的工具变量,保证该工具变量与绿色技术创新高度相关,但与随机扰动项不相关,并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进行回归分析。从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数据可知,国外申请人提交的专利申请占1997—2016年在华提交专利总数的近30%,大部分外国专利由跨国企业参与研发申请,而这些专利又从属于某个成型的专利族。通常,专利族的形成表示这一专利有着较高的质量,因为只有在一项专利价值足够高时,专利申请人才有动力在不同国家对同一专利提出申请,并形成专利族。高质量的外国专利可以产生知识溢出,国内研发人员通过研究外国专利获取新的知识并进行再创新,从而获取更多的专利。外国申请人的专利申请行为一般并不会受到特定省专利申请的影响。另外,外国专利的知识溢出是有偏向性的,地区更容易从与本地现有知识结构联系较为紧密的专利中获得知识溢出,即一个地区的知识结构越偏向于绿色技术,那么该地区从国外绿色专利中获取的知识溢出也就越明显。而且,加入地区知识结构变量也将会避免国外绿色专利在双向固定效应回归中被系统性忽略的现象。本文借鉴孔高文等的方法构建了如下的工具变量:

=×,-1

(14)

其中,表示外国在华申请绿色专利数的对数形式,表示地区绿色专利申请数在专利申请总数中的占比。表4第(3)(4)列为工具变量法的回归结果,第一阶段显示,工具变量对绿色专利的影响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正,表明外国专利对地区绿色技术存在知识溢出,且这种知识溢出受到地区知识结构的影响。第二阶段显示,绿色技术创新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显著为正,这与基准回归结果一致。而且,Kleibergen-Paap rk LM在1%的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Cragg-Donald Wald值和Kleibergen-Paap rk Wald值均大于10,说明不存在弱工具变量的问题。因此,上述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不受内生性问题的影响。

表4 内生性问题的回归估计结果

(三)稳健性检验

本文通过改变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以及时间序列的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具体如表5所示。

表5 稳健性检验回归估计结果

其中,第(1)列表示替换被解释变量的回归结果,本文采用Super-SBM模型对进行重新测算,生成新的被解释变量。可以看出,对的回归系数仍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正。第(2)(3)列表示替换解释变量的回归结果,考虑到专利申请数在反映企业实际技术提升上存在的偏差,本文进一步采用专利授权数进行稳健性检验。可以看出,无论被解释变量是还是,的增加均有利于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另外,考虑到企业绿色专利成果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本文通过改变时间序列,检验绿色专利申请数和绿色专利授权数的+1期对和的影响。从第(4)~(7)列结果可以看出,企业下一期的绿色创新水平均能显著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保证了本文回归结果的稳健性。

(四)机制检验

基于节能减排、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的机制检验结果分别见表6和7,从表6第(1)列可以看出,对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即绿色技术创新能有效促进企业节能减排;从第(2)列可以发现,的系数显著为负,这意味着污染排放量的增加将会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抑制作用。表6第(3)(4)列显示了产业结构的机制检验结果。从第(3)列可以看出,对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有效揭示了绿色技术创新在推动污染密集型产业向清洁型产业转型升级中的积极作用;从第(4)列可以发现,对的影响显著为正,表明产业结构升级能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表7第(1)~(4)列为市场需求的机制检验结果。第(1)(3)列的回归结果显示,和影响的回归系数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正,即绿色技术创新有利于扩大国内外市场需求;第(2)(4)列的回归结果显示,和的系数均显著为正,即市场需求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结合表6和7的回归结果得到,绿色技术创新能通过发挥节能减排、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引领市场需求来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表6 基于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的机制检验结果

表7 基于市场需求的机制检验结果

五、进一步分析:绿色技术创新的环境政策选择

上述分析表明绿色技术创新的实施能够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且存在节能减排、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三种有效的中介路径。那么,为加快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如何提高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成为关键。环境规制的“创新补偿”效应在推进企业绿色创新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考虑到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政策会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分别检验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利用市场”的激励型环境规制和“建立市场”的激励型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进而为绿色技术创新的环境政策选择提供依据。

考虑到“利用市场”和“建立市场”的激励型环境规制类型较多,本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排污收费来表征“利用市场”的激励型环境规制、排污权交易制度表征“建立市场”的激励型环境规制。首先,检验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和“利用市场”的激励型环境规制的绿色技术创新效应,构建如下模型:

=+++++

(15)

(16)

其中,代表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采用1982年以来各省份人大常委会、人民政府和环保机构颁布的限制污染排放的地方性累积有效的环保法规、行政规章和环境标准数的总量进行衡量。表示“利用市场”的激励型环境规制,采用排污费收入的对数值进行衡量。

进一步地,本文采用准自然实验法检验排污权交易制度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财政部、原环境保护部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7年批复了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江苏、浙江、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和陕西11个省区市开展排污权交易制度试点,并于同年11月份在浙江省嘉兴市正式挂牌第一家排污权交易中心。为此,本文以11个试点省份作为实验组,其余省份作为对照组。在试点期的划分上,将1997—2007年设置为非试点期,2008—2016年设置为试点期。同时,考虑到双重差分法(DID)是常用的政策效果评估方法,本文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排污权交易制度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具体影响,模型设定如下:

=+(×)++++

(17)

其中,代表时间分组变量,2008—2016年为1,1997—2007年为0;代表省份分组变量,排污权交易制度试点省份为1,非试点省份为0。

为了处理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可能存在的逆向因果关系以及随机扰动项与环境规制相关导致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广义矩估计法(GMM)对动态面板数据进行回归检验,以环境规制的滞后项作为工具变量,来消除内生变量对模型产生的有偏影响。基于系统GMM方法的回归结果见表9,可以看出,AR(1)检验显著而AR(2)检验不显著,且Hansen检验表明模型的总体矩条件是成立的,即本文采用系统GMM方法是合理的。

表9 异质性环境规制影响绿色技术创新的回归结果

在此基础上,基于表9异质性环境规制影响绿色技术创新的回归结果发现,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对绿色专利的影响为正,但不显著。而排污收费和排污权交易制度的绿色技术创新效应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这意味着相比于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利用市场”和“建立市场”的激励型环境规制在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方面具有有效性。值得注意的是,排污收费的回归系数为0.156,而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回归系数为2.296,表明“利用市场”的激励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是“建立市场”的激励型环境规制的14倍多。一方面,这表明“建立市场”的激励型环境规制在促进企业绿色创新上具有关键作用;另一方面,这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密切相关。另外,为保证结果的稳健性和可靠性,本文将被解释变量替换为专利授权量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的回归系数仍为正但不显著,“利用市场”和“建立市场”的激励型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均显著为正,且相比于“利用市场”的激励型环境规制,“建立市场”的激励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更强。

六、结论与建议

本文从绿色创新视角出发,探讨了绿色技术创新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影响及其环境政策选择,并基于1997—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主要结论如下:(1)特征事实表明,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呈现显著上升趋势;2012—2016年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低GDP增速地区明显增多,地区经济发展开始从过度追求“量”向注重“质”的方向转变。(2)绿色技术创新显著促进了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并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保证了结果的准确性。(3)基于节能减排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市场需求效应的机制检验发现,绿色技术创新能通过释放节能减排效应、促进产业结构清洁化、引领市场需求来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4)进一步对绿色技术创新的环境政策选择进行检验发现,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不显著,“利用市场”和“建立市场”的激励型环境规制是目前推动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的主要环境政策,且“建立市场”的激励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更强。基于研究结论,本文的政策建议如下:

第一,突出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作用,以绿色技术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聚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强化以绿色研发、绿色制造、绿色回收等关键技术为代表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积极促进绿色节能低碳技术大规模应用,淘汰低端落后产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积极引导消费者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鼓励绿色消费、绿色交通等绿色生活方式,实现消费观念从传统消费向绿色消费、可持续消费的转变。另外,消费偏好的转变也有利于推动企业开展绿色产品创新活动,提高企业绿色竞争力以扩大市场份额,形成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良性互动,进而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第二,强化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充分释放节能减排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市场需求效应。虽然我国目前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逐年递增,但在总体技术创新活动中的比重仍处于较低水平,亟需强化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首先,要大力培育企业环境治理意识,提高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自主性。其次,突出创新协同战略,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产业园区等合体,实现人力资本、技术资本以及金融资本的相互渗透和激励,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率。最后,政府应加大对绿色创新企业的投融资力度,扩大绿色采购范围,为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活动提供稳定健康的市场环境。

第三,坚持市场导向,积极实施排污权等“建立市场”的激励型环境规制。要充分发挥市场在绿色技术创新领域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企业在绿色技术设计、成果转化、示范应用以及产业化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原则。另外,积极推进排污权、碳排放等“建立市场”的激励型环境规制,通过提高交易主体的市场地位与配额买卖的积极性,调动企业节能减排的主动性,进而激励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活动。

猜你喜欢
规制专利高质量
专利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主动退市规制的德国经验与启示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发明与专利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保护与规制:关于文学的刑法
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制范畴
内容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