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婷 陶雨风 张娜 刘文清
(1.北京赛西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100007;2.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3.北京智云达科技有限公司)
目前,开展食品安全抽检和监测的部门主要有市场监管局、农业部和海关等,各部门通常会将抽检和监测信息通过网络直报或上传到各自的数据平台,用于查询和分析。但是,由于各部门的职能分工和监测重点不同,采用的食品分类系统不同,各信息平台之间存在信息共享不便的问题。
当前,部分承检机构的监督抽检工作存在处置不到位、召回流于形式、信息公布不规范等问题[1]。为主动发现食品安全问题,排查隐患,增强食品抽检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系统性,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牵头编制了《食品安全实验室监督检验质量控制评价技术规范》[2](以下简称“技术规范”)。本文依据技术规范的质控要求,研发食品安全实验室监督检验质量控制模型,以实时在线监控检测流程的关键环节,实现对承检机构检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3],为监管部门提供有效的监管技术手段,确保食品安全抽检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高质量治理能力,随着“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创新了监管理念和方式,强化以市场为主体、依托大数据技术提升信息化监管的新型监管方式[4]。在大数据时代,挖掘数据是关键工作,大数据的挖掘是从海量、不完全、随机的大型数据库中发现有潜在价值的信息和知识的决策支持过程[5]。国家每年都会开展多部门、多层级、全链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6],运用大数据能有效提升抽检的质量和效果,使有限的监管资源能够满足新兴市场的监管需求[7]。
新型市场监管按照“以服务换取数据,用科技创新监管”的思路,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8],建立涵盖公开公示、主体信用、风险预警、质量安全追溯、隐患治理和应急处置的食品监管体系,打造“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四维共治”监管新格局[9],形成有利于创业创新、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良性食品安全市场环境。
食品检测质量的提升需要以严格的技术规范为指导,使检测流程更加规范,使操作步骤更加严谨。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应结合市场变化与科技发展,不断跟进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检测技术,以高标准、高质量严格要求,保障检测流程的规范化,真正提高食品检测质量,推动行业进步[10]。
我国检测机构通常按照ISO 17025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以加强对食品检测过程的控制。《食品安全实验室监督检验质量控制评价技术规范》是以ISO/IEC 17025:2017《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11]、RB/T 214-2017《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 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12]、RB/T 215-2017《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 食品检验机构要求》[13]和CNAS-CL01: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14]为依据,对筛选出的要素提出质量控制要求,根据质量控制关键指标的固有属性,利用标准化手段,研究制定质量控制关键数据信息的采集规范,将其与平台其他数据资源有效结合,实现互联互通,为评价模型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食品安全检测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15],应合理地选择检测方法、检测环境、检测质控手段,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基于新型市场监管机制下,以食品安全检测机构为研究对象,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监督抽查和企业自检”的特点,针对“人、机、料、法、环”等关键环节,按照“抽样、储运、制备、检测、出具报告”的全过程,逐条筛选出影响检测准确性和可追溯性的关键因素,形成食品安全实验室监督检验质量控制关键指标体系,详见表1。
表1 食品安全实验室监督抽检质控评价指标体系表
本模型评价指标由监管部门和承检部门构成,可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描述性指标和评价性指标、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通过将对评价项目的价值判断转化为对其构成要素的价值判断,形成指标体系[16],是综合评价食品安全抽检系统的结构框架,是综合反应检测全过程内在联系的指标体。
4.2.1 承检机构的选定及核查处置及信息发布指标
承检机构应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具备CMA[12]资质认定/CNAS[11]认可资质,并考察其是否在有效期内、抽样人员与任务是否匹配、其检测能力是否满足要求。公布抽检结果应做到措辞严谨,主要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生产企业、产品批号及存在问题等。
4.2.2 抽样流程关键环节指标
食品安全抽检监测任务应满足抽样、检验流程的质控、评价要求,并注意一些特殊要求:抽样环节至少应有2名抽样人员同时在现场随机抽取样品,不得由被抽检机构自行提供样品,并留存相关证据;若有对贮存条件存在特殊要求的食品样品,储运环节应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样品运输过程符合标准或样品标识要求;接收环节应确定样品细类,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样品,应及时处理,并根据检测任务的细则要求出具任务单。
4.2.3 检测流程质控指标
检测实验室在接收样品后,应根据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和技术要求,规范开展检验工作,保证检测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检测流程分为抽样制备和抽样检测,应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充分发挥质量判定优势,根据不同类别制定检测指标和项目,若出现不合格/问题样品,需要对抽样过程、抽样单、抽样照片、检测过程、数据填报、结果判定、样品储存等全过程进行再次核查[17]。
4.2.4 抽检结果的信息报送质控指标
在报送检测结果时,应注意时限要求和上报方式,数据汇总和统计分析工作应做到科学严谨,一旦发现存在指标不合格的问题,应立即启动核查处置工作,对该批次食品进行封存和扣留,查找出现问题的原因。
本文以食品质量安全的各项技术指标与标准为指导,建立食品安全实验室监督检验质控评价指标体系,以检测全过程为研究对象,并充分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来对检测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形成一套合适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实验室监督检验质控指标评价体系,研发以“互联网+”和大数据存储为技术支撑的新型监管模式,详见图1。
图1 食品安全实验室监督抽检在线质控分析评价模型图
5.2.1 基本建设的实现
建立标准规范体系,应包括数据信息采集标准、技术参数标准、配置标准、质量控制标准、效果评价标准,以实现在线质量控制标准体系,实现对检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实现智能审核和质控动态数据的实时获取与统计分析,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溯源性,建立数据横向流动机制。
5.2.2 引入到大数据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理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智能化发展,应将食品行业的各类信息上传至终端存储,并实现数据的可视化显示[3],对检测过程中的各类数据进行搜集,通过大数据技术平台的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一旦发现食品安全事故,能够以食品数据流向数据为基础[20],及时召回存在安全问题的食品,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尽可能避免负面影响。
该模型的主要功能包括:(1)能够以规范评价关键技术点为线索,对食品分类、检测方法、检测项目、检测依据等信息进行管理,针对不同过程关键点,选择相应的指标信息。(2)能够将项目信息以信息列表的形式进行展示,可以对食品种类信息管理、检测方法信息管理、检测项目信息管理这3个模块进行分类信息管理,便于后续对指标进行增加或删除。(3)能够实现对质控指标要求信息的采集和检索,根据要求自定义质量控制内容,通过选择食品分类,检验类别,过程关键点及其对应信息进行记录。(4)能够全方位监控食品检测系统的运行状态,运用可视化链条展示技术,实现对抽检机构及食品批次的直观显示。(5)能够构建统一食品数据库,在合理范围内实现实验数据的共享,提高监管的效率与水平[20]。
综上所述,本文研究建立了食品安全实验室监督检验质控分析评价模型,覆盖食品安全抽检的全过程,未来将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食品安全大数据,开展标准体系试点,不断完善该模型的内容,尤其是评价数据采集、指标数据预处理及参数确定、统计及计算方法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建立该模型,食品监管部门可对食品承检机构抽检活动进行质量控制,形成信息互联互通、互惠互利、共治共生[19]的食品安全监管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