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敏(渤海大学 美术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传统中国画主要的绘画材料是毛笔、墨、各色颜料等,绘画的载体主要是宣纸、绢。画家将笔墨关系视为艺术语言的根本核心。一直以来,中国画家都十分注重个体的主观作用,按照自身的写意精神美学、价值观去处理画面。中国画创作重视人的内心世界对外部事物的感受,强调人品与画品的统一。用笔的讲究、水墨语言的变化,加上国画颜料的使用,三者形成了墨色互补交融的生动画面。
工业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艺术观念的革新,物质材料伴随着技术的进步不断发展,打破了原有的传统艺术创作形式。艺术家们为了丰富传统中国画的表现形式,突破固有的艺术观念和艺术语言,更加直接、全面地表现自我的思想情感和创作理念,迎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开始积极地探索中国画创作中新材料和新技法形式的多样性。
对新材料与技法的探索和运用不是对传统的背叛与否定,而是基于传统的创新和开拓。绘画材料不再作为色彩和造型的物质载体,它承载着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可以是情绪性、观念性的表达,也可以是纯视觉性的呈现。
把艺术观念融入材料语言,能使艺术作品传达的意境得到升华。传统中国画单一的材料技法无法满足当代画家对画面视觉形式感的追求,而新材料的使用给中国画带来了新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随着外来西方艺术的冲击,中国画创作者开始使用新材料,并融入西方写实主义的表达手法和绘画理念,变革中国画传统材料。
新材料的运用丰富了美术语言,具有了形式感、肌理感、材料感、观念性、材质特性、非描绘性、独立性与偶然性等艺术特征。艺术家在熟练掌握美术语言和新材料艺术特征的基础上,以个人的生活经验和艺术修养的积累为条件,创作美术作品。
新材料在画面塑造中的使用突破了固有的艺术表现手法,表现形式多样。早期的中国画作品画面多干净、平整,色彩搭配优雅,倾向于对客观事物的再现。新材料的出现打破了这些固有的画面创作形式。通过拼贴、堆砌、喷洒、拓印、沥粉等手法,画面由传统的平面化逐步走向立体感和肌理感。新材料在作品中的使用使得作品形式不再局限于具象的表达,开始重视表象的创作。但在使用新材料的同时要注意画面本身意象和意境的协调性。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现代画家重视表现现代绘画的意识和追求,把逍遥自在而自然的精神用到创作中。中国画在继承传统艺术语言和材料艺术特征的基础上,开始借鉴西方的平面构成、黄金比例和焦点透视等法则。有些作品还通过分割、叠加的手法,营造空间和纵深感。用现代美术的视角和思考方式去营造画面空间和形式,突破了传统的中国画构图形式,以全新的艺术视角和观念,解构、发展画面的形式感。
新材料具有文化承载性,是精神的载体。艺术家将抽象的艺术语言通过物质材料具体化。把艺术家的情感和观念融入艺术创作,按照艺术的创作规律和表现手法,运用新材料进行艺术创作,使用不同的材料来表现画面,表达创新内容和情感。这类新材料带有一定的精神内涵和艺术思维。
胡伟的作品使用了拼贴、冲水、拓印、画面切割等技法,根据画面形式的需要重组材料。从发现材料在画面中独特的形式美到根据创作意图主观重组、转化材料,他的作品《海礁》(图1)明显地体现了格物致知这一中国传统精神。此外,其作品还使用了土质颜料、金属渣、木质构造、麻纸等新材料。把中国传统的宇宙观、自然观、人生观,落实到具体的物质材料中去,赋予了作品坚实的人文精神基调。他的作品以中国传统绘画的美术语言和笔墨关系为基础,在作品中使用新材料表达了现代艺术家的精神追求和创作意图。新材料中国画展现的面貌是对传统中国画的有序继承和与新时代、新思想的融合。
一些拼贴、肌理以及塑形膏的使用增加了画面的肌理感和厚度,将抽象的艺术语言通过物质材料具体化。艺术家通过拼贴、堆积、揉纸、喷洒、用矾、沥粉、拓印等新的绘画表现技法形成各种肌理效果。他们还利用各种水剂,例如松节油、酒精、矾水、豆浆、牛奶、洗洁精、洗衣液、增白剂等,在画面未干时滴洒、喷涂、点画,制作不同的肌理效果,或者使用有肌理、纹理的各种实物蘸墨或蘸各种颜色在宣纸上拓印、点簇,还可以制作拓包拓印实物肌理。
肌理创作需要根据画面肌理属性寻找适合的材料,比如牛仔裤的纹理就是使用尼龙布或者灯芯绒布,在控制好墨干湿浓淡的情况下顺着衣服的走向拓印纹理。拓印和绘画相结合,要先根据画面纹理的需要拓印,然后刷洗、用笔提线勾涂,弥补拓印的不足。通过主观处理把肌理融入主体之中,与画面融合是较为常见的做法。这些新材料的使用增加了单纯靠笔墨达不到的艺术效果,丰富了新材料的艺术特征和画家的表现手法,使绘画语言更加多样化。
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能给观赏者带来直观的视觉感受。矿物质颜色、金箔、银箔、铜箔、金粉、蛤粉、云母、高温结晶颜料以及油画特有的丙烯材料、水粉、水彩等新的色彩材料拓宽了中国画色彩表现的空间,色彩层次更加丰富。使用新材料创作的作品更具有形式美感和视觉冲击力,能更加直观地让观者感悟艺术的魅力。
艺术家可以通过拓印、拼贴等方法,在宣纸上先贴后画,根据贴出来的形象继续创作。或者是先画后贴,通过材料堆积产生肌理美和形式美。贴金箔、用金粉,可以显得整个画面明亮耀眼。比起使用传统国画材料,如毛笔、颜料等,单纯描绘作品,利用这些色彩材料更容易表现画面的多样性。表现手法不再局限于传统绘画材料和技法,形式更加多样。当代国画新材料主要制作技法有:积水积色法、揉纸法、拓印法、加剂法、粘贴法、洗擦法、喷绘法、立粉法等。
材料本身就具有独特的材料形式和材料美感,不同质感和肌理的材料经过艺术家的加工制作,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审美感觉。艺术家通过画面形式艺术表达的需要,选择与主题相契合的材料。各种材料经过艺术家的主观处理被有序、有意识地组合、拼贴在一起,给观者带来直观的视觉感受。每种材料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形态特征,例如视觉作品就是通过人们直观的视觉体验来拉近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距离,使观赏者更好地置身其中,体会艺术家的艺术理念。画家在对各种绘画新材料的特点和属性有了深入的认识以后,再根据画面形式的需要去挑选、利用材料,进行拼贴、透叠、组合,可充分发挥材料本身的特点。材料经过艺术家的主观加工和创作,产生了不同于传统中国画的材料艺术美感和画面形式感。
图1 胡伟《海礁》 综合材料 2018年
材料语言具有观念性特征,艺术家用材料组合作画,将生活中的物品作为绘画材料媒介,拉近了艺术与生活的距离。材料语言具有观念性的艺术特征,是艺术家思想和时代精神的产物。材料被赋予了艺术家的精神情感,艺术家通过材料的使用传达艺术观念,根据画面表达情感观念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新材料,并主观进行重组、叠加、拼贴。
张卉在她的作品《红色摇篮·瑞金临时中央政府旧址》(图2)中使用矿物色颜料、金银铜箔、氧化铁颜料、珐琅彩颜料、茶粉等新的色彩颜料,使得画面整体风格柔和、凝重。新材料的使用赋予了作品强烈的概念性,年轻、纯粹、和谐、温暖的气息迸发出来。充分利用新材料的质感,发挥新材料的观念性艺术特征,用全新的表现手法深度挖掘艺术的表现力,有助于更好地表达思想情感。
图2 张卉《红色摇篮·瑞金临时中央政府旧址》 综合材料 2019年
新材料的加入和运用,为中国画的发展拓宽了空间,水墨和材料的邂逅,赋予了画面更加丰富的形式语言和细腻的明暗层次。拼贴材料的使用,营造出了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新材料的使用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的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多样。利用各种剂水在画面未干时滴洒、喷涂、点画,在制作过程中会呈现偶然性特征。墨与水的比例或者是各种剂水量的变化,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画面效果。通过新材料做出来的纹理形状各异,色、墨变化多端,产生了富有变化的运动肌理效果。
图3 刘国松《天池》 水墨设色 1982年
许多画家尝试用拓印、冲洗、喷色、水拓、拓墨和拼贴等特殊技法和材料丰富中国画新材料的形式。他们认为绘画的本质是创造美,追求天然、自然的肌理营造的自在境界。画家刘国松是中国画新材料创新的先行者,他的作品《天池》(图3)运用渍墨法,使两张打湿贴合的纸产生水泡,然后滴入墨和颜料。让墨色和颜料随着水泡随意流动,产生偶然的墨色相融的肌理效果。水墨、颜色自然流动于纸上,产生自然的效果。追求偶然性的材料特征,与传统的笔墨语言区分开来,变革了传统中国画的形式面貌。
贯穿全文,我们了解了新材料发展的过程以及艺术特征。新材料通过艺术家的主观组合和拼贴,创造出了丰富、独特的画面形式和艺术形象,表达了艺术家对绘画对象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情感,是艺术家创作个性的载体。新材料的使用可能会受到美术作品主题的限制,但是只要合理地使用新材料,就能生动、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内容。新材料的运用要根据题材和画面的需要而定,不能单纯地为了画面的丰富和质感而不加思考随意地运用新材料,也不能脱离主题范围。新材料在中国画创作中的使用拓宽了中国画的发展道路,促进了中国画进步,丰富了创作技法和表现形式,形成了新的材料艺术语言特征,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