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不愧天 俯不愧地
——纪念蓝天野先生

2022-08-02 09:23宋宝珍李一赓
传记文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蓝天野北京人艺话剧

宋宝珍 李一赓

蓝天野(1927—2022),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书画家。原名王润森,又名王皇,1927年出生于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大官亭乡。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导演、演员、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青年时期曾入学国立北平艺专油画系,抗日战争期间开始从事话剧事业。20世纪60年代师从李苦禅、许麟庐学画,艺渐精进。他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先后塑造了《北京人》中的曾文清、《茶馆》中的秦仲义、《蔡文姬》中的董祀、《王昭君》中的呼韩邪单于、《冬之旅》中的老金等众多戏剧形象;在《钦差大臣》《罗密欧与朱丽叶》《小市民》等名著中担任主要角色;导演过话剧《吴王金戈越王剑》《针锋相对》《贵妇还乡》《家》等;还出演过电视剧《渴望》《封神榜》等。他的文人风骨和表演境界“令人拍案叫绝”,被誉为“真正有艺术品质和高级趣味的艺术家”。

蓝天野先生不喜欢人们叫他艺术家、表演大师,他说自己就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一名演员。演员,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塑造人物,以自己的身体注入角色的灵魂,以真实生动的艺术形象感染观众,启人智慧,给人美育,这是了不起的职业。蓝先生是个有性格的人,也是个幽默风趣的人,他说等到不能登台演戏了,他就养两条狗:一条叫“大师”,一条叫“泰斗”。

走上人生新路

蓝天野先生祖籍河北,祖父一代来到北京安家。他自己曾经讲过,童年时期他特别内向,见了生人说不出话,躲到一边,从来没想过当演员。在他读中学的时候,大他3岁的三姐石梅突然从家中出走,一家小饭店的伙计给家中送来一个小包袱,是石梅托人转送的,说她已离家去了外地。直到后来,家里人得到信息,才知道她去了解放区,在晋察冀挺进剧社工作。

1944年冬,蓝先生在国立北平艺专油画系学画,心里有一个当画家的梦想。好友苏民邀请他一起演话剧,他觉得这也是值得尝试的事情,何况可以和一群年轻朋友在一起。以此为契机,他加入了沙龙剧团,开始演话剧。

1945年年初,石梅从解放区潜回北平,住在家中。她带回一个短波收音机,白天把它拆开,晚上组装起来,在特定时间收听解放区电台的播音,做好速记,这些内容由蓝先生迅速刻成蜡板,印好传单,在北平城内各处散发。蓝先生的家,实际上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组织的秘密交通站。在姐姐的影响下,蓝先生成为了一名地下交通员。他骑上自行车,把解放区急需的一些物资送出城外,再把一些党的秘密指示带回城里,他还曾经把一些需要转移到解放区的同志护送出去。蓝先生的翩翩佳公子的形象和从容不迫的态度,让他得以顺利通过沿途盘查。由于表现出色,1945年9月23日,蓝先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一年,他18 岁。

青年时期的蓝天野

有一天,一个身穿粗布衣衫的汉子拉着洋车来到蓝先生家,那一副苦力模样,跟街上任何一个洋车夫别无二致,其实他是晋察冀城市工作部部长武光同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曾担任北京航空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在蓝先生眼里,他看到了共产党员为了工作需要而进行的扮演;作为地下交通员,他自己也开始扮演生活中的角色。

在此时期,北平每个学校都有学生剧团,剧团成员大多是学校骨干。中共地下党组织决定以校园剧社为单位,以演戏为重点,将北平的进步青年学生组织起来。在姐夫石岚的领导下,蓝先生和同学们开展戏剧活动,团结进步青年。他的美术学业也就此放下,直到晚年,才又重新开始与奇石、丹青相伴。1946年,北平各校进步青年发起成立北平戏剧团体联合会,把专业与业余的戏剧演出团体联合在一起,成立了剧联党支部,把刘景毅、苏民等人发展成为共产党员。他们还取得了在北平社会局备案的祖国剧团的执照,以“合法”的身份开展进步演剧活动。

祖国剧团接受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1946年3月演出了李健吾的话剧《青春》,蓝先生在其中扮演一个没有名字的老农民。为了演好这一角色,他跑到京郊一个村口,坐在井台上和老乡们闲聊,观察体会他们的言谈举止。他在舞台上尝试体现这个角色的动作姿态、语气声调、性格特点。很多人来看演出,有朋友称赞,认为他还真演出了农民的“土味儿”。这也让蓝先生找到了表演的乐趣。

1946年秋,蓝先生加入了在北平的抗敌演剧二队。在演剧二队,他参演了郭沫若的《孔雀胆》、田汉的《丽人行》等剧。当时只有19 岁的蓝先生在《孔雀胆》里扮演男主人公段功。这一时期,他接触了两个重要戏剧人物:一个是著名演员刁光覃,另一个是著名导演焦菊隐。当时,刁光覃正在北平探亲,他来到排练场,对蓝先生塑造人物、刻画性格给予了耐心指教。刁光覃还客串了两场演出,演剧中的梁王。这个戏在北平演出后引起轰动。焦菊隐先生则为演剧二队导演了师陀根据高尔基《底层》改编的剧本《夜店》,他对戏剧一丝不苟的认真精神,让蓝先生印象颇深。待到1952年6月12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时,曹禺、焦菊隐、欧阳山尊、于是之、刁光覃、苏民、叶子、朱琳、舒绣文、蓝天野等知名演员一同站在共和国的文艺旗帜下,成为同一座剧院朝夕相处的艺术伙伴,这是后话。

平津战役打响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攻克天津,对北平围而不打,政治形势危急,演剧二队接到党组织命令,离开北平进入沧州解放区。到了那里,接待他们的人说:“现在进了解放区,开启了新的阶段,每个人都要改名字。”由于没时间细想,或许是出于奔向新生的欣喜,蓝先生随口说出“蓝天野”三个字。他说名字没有什么寓意,就是个符号而已。其实,这个名字很有气象,蓝天苍苍,原野茫茫,高天厚土,以翱以翔。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当天晚上,蓝先生和解放区文工团的战友们坐着卡车从西直门进入北平城。1949年9月,中央戏剧学院成立。文工团随之转制,成为中央戏剧学院话剧团。1949年10月1日,他们参加了一个隆重的终生难忘的盛大活动,那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当天早上,男队员们一律穿上新发的灰色棉制服,女队员们穿上了“列宁装”,一早从东棉花胡同步行出发,旗帜和锣鼓在前边引导,大家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迈着整齐的步伐,奔向天安门广场。

当他们来到金水桥附近时,这里已经聚集了很多参加庆典的队伍。他们在天安门城楼东侧待命。大约是下午两点多钟,城楼上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激动地翘首观望,那是毛主席!毛主席来了!于是,欢呼声、口号声响成一片。等大家静下来,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接着升国旗、奏国歌,礼炮响起,天安门广场变成欢乐的海洋……直到晚年,蓝先生还时常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创造典型人物形象

1951年秋,文化部根据国家文化发展需要,提出文艺团体专业化的要求。1952年,文化部与北京市委协商,由北京市市长彭真亲自批示,正式建立了话剧演出专业机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简称“北京人艺”),并聘请剧作家曹禺担任院长、焦菊隐担任总导演、欧阳山尊担任副院长,赵起扬先是担任秘书长,后来成为党委书记。

北京人艺建院那年,蓝先生25岁,踌躇满志。他在苏联戏剧《非这样生活不可》里扮演工程师,在曹禺先生的剧作《明朗的天》里扮演反面角色江道宗。焦菊隐先生为蓝先生安排了这个角色,要求他的声音要有造型感,必须又高又尖,而蓝先生本人的声线低沉浑厚,对又高又尖的发声非常不适应,也找不到表演的内在动机,这是他戏剧生涯中的“走麦城”。戏路再宽的演员,也会遇上不适合的角色,比如公认的好演员于是之,在扮演《雷雨》中的周萍时,就感觉怎么也抓不住特点。奸诈阴险的特务蓝先生演不来,后来他改演解放军政委。

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专家来到中央戏剧学院开办导演训练班、表演训练班。蓝先生参加了这两个班的学习,学成后还在北京人艺开起学员培训班,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演剧方法训练演员。他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毫无保留地教给学员,帮助他们掌握斯氏体系的艺术创作方法。

1956年12月,老舍先生来到北京人艺朗读他的剧本《茶馆》,剧院决定排演,鼓励演员们申请角色。蓝先生一时不知自己该演什么,还是导演焦菊隐和剧院决定,让他出演秦仲义秦二爷,这个角色虽然戏份不多,却成为让人过目不忘的经典角色。

《茶馆》的主人公是王利发,秦二爷的戏只有两段:一段是年轻时他容光焕发、精神抖擞地来到茶馆,查看自家这处房产,遇到了别扭茶客常四爷、暗中较劲的庞太监,他想着宏图大展的实业救国之梦,根本不把这些人放在眼中;另一段是年老时的秦二爷实业救国梦想完全破灭,苦心建起的工厂被拆,他的精神支柱没了,身体垮了,变得像一棵枯朽的老树。三个老头撒纸钱的场景成为经典场面,多少委屈心酸、多少痛苦无奈、多少悲凉感慨借着街巷中传来出殡的凄清的叫魂声,借着飘飘摇摇的纸钱,表现出一代人的衰亡、一个旧的时代的消逝。

1979年,蓝天野在话剧《茶馆》中饰演秦二爷

为了演好秦二爷这个角色,蓝先生收集了1000 多张照片来揣摩人物。为了演好秦二爷的出场,他努力熟悉旧式茶馆的样子、街道的情形,把这个人物的前世今生了解透彻。比如这个人是骑骡子还是骑马来茶馆的,他是走过了什么样的胡同才到达茶馆的,等等。“演老舍先生的戏,你不熟悉生活不行,一般地熟悉生活也不行,必须很熟悉老舍先生笔下的这些人物,按照作者自己的话说,他都是给他们看过相,批过八字的,对他们非常熟悉。焦菊隐先生当年拍这个戏也不是单纯地运用一些技巧,首先也是抓对生活的认识和再现的问题。后来,我找了一些做买卖的又爱玩的,玩花草的、玩虫鸟的,玩得都非常专业。其实秦二爷这个人物根本对这个没兴趣,他心思都在开发实业上,但家里的环境就这样,一个世家出身的人,自己就算再不喜欢,只要有的东西就不能是次品。到后来明白了,这种新兴资本家都是从封建大家族走出来的,这样我就把一个人物从完全陌生体验到了感同身受,这就是体验生活,当然这怎么用到戏里面也是个问题。”把这个人物的家世背景、脾气秉性、个人爱好、心理情绪捉摸透了,创造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蓝先生还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为人物塑造积累素材。比如他在街上看到一个老人由于中过风,走路颤颤微微,手不停地抖,嘴不停地颤,他觉得晚年潦倒的秦二爷就该是这副样子。第一幕中,他表现秦仲义作为新兴商业资本家、暴发户的盛气凌人。当卖孩子的妇人向他乞讨时,他摸了摸衣襟,原打算施舍一点钱,但突然就不耐烦,挥手驱赶。常四爷出于怜悯,施舍给这对母女两碗烂肉面,并大声吩咐“出去吃去”。常四爷的这一行动,显然不合秦二爷的心思,还有一种挑衅的故意,秦二爷不好发作,却拉下脸子,心想:一个没落的八旗子弟还敢忤逆自己,实在自不量力。在这场戏中,蓝先生为秦二爷设计了一个漫不经心地淡然地端详茶盅的动作,这是情绪波动的自我掩饰,还表现出自尊自傲的一面:古玩珍奇,我家里有的是,谁把你的一碗烂肉面放在眼里!在第三幕里,秦二爷一出场便是老态龙钟,与第一幕相比判若两人,他事业的衰败、人生的无奈全都借助一股与身俱来的悲凉之气显现出来。年轻时,他眼神凌厉,贵人语迟;而在第三幕中,他浑身颤抖,气恨难消,半生坎坷、沉浮、劫难、不平,压抑在心中许久,有一种对着一个人非说出不可的冲动,满目疮痍,心如死灰,自己给自己撒纸钱。从1958年《茶馆》首演,到1992年老一辈艺术家告别演出,蓝先生共演出了374 场《茶馆》。

《茶馆》是北京人艺的经典保留剧目,这与老舍先生的优秀剧本有关,与焦菊隐先生的成功导演有关,更与北京人艺演员示范性的艺术表演有关。1980年《茶馆》访欧演出大获成功,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迄今,《茶馆》已完成新老演员的交替,此剧创造了演出700 多场的纪录。

1957年,蓝先生在《北京人》里饰演曾文清,可总感觉这个人物的角色设定不够精彩,就反复研读剧本,自己思索,最后悟出《北京人》其实是一个很“冷”的戏:在那样一个大家庭里,一群有文化、有天分的人,无所事事,烦闷厌倦,却又不能分开,只能“朽”在一起,如果还想吸一口新鲜空气,只有走出去。可是曾文清是一只折翅的鸽子,他飞不动了,这个世界在他眼里已经无动于衷,一种颓败文化的“霉”气包围了他,他在鸦片的烟雾里麻醉自己,当他彻底厌烦时,就再也找不到人生的支点了,只有走向服毒的结局。

为了演好这个人物,蓝先生甚至专门找人去学养鸽子的方法。他说:“演员对角色的塑造,绝不能从拿到剧本后才开始,应该从决心做演员的那一天就开始。对自己塑造的人物,要像生活中最熟悉的人那样,一听到窗外的脚步声,就清楚地知道这是谁。”蓝先生特别强调文化修养对于演员的重要性。他本人精通书画,雅好奇石,喜欢诗词,对古典文学和传统戏曲颇为熟悉,尤其喜欢裘派,因此,他能够创造有情感张力、有鲜明个性、有丰富内蕴的儒雅大气的人物。正如《文心雕龙》所言:“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创造的背后,是生活积累的结晶,是人文素养的支撑,是艺术经验的积淀。

1957年,蓝天野在话剧《北京人》中饰演曾文清

1959年,北京人艺排演《蔡文姬》,蓝先生饰演董祀。此人在全剧中的使命,就是在蔡文姬沉溺于悲伤的时候,说了两段大道理,促使蔡文姬由哀伤变得开朗起来。这个人物几乎没有一点特色,甚至也没有略有色彩的心理情绪。蓝先生充实了人物语言背后的性格心理,硬是让一个没有戏的角色有了站得住的形象感。

艺术之树长青

1959年,蓝天野在话剧《蔡文姬》中饰演董祀

1979年,蓝天野与妻子狄辛在话剧《王昭君》中分别饰演呼韩邪单于、王昭君

蓝先生年轻时身体不好,在同龄人当中被认为体质差。他常常失眠,气力不足,常被表扬“带病坚持工作”,这让他觉得很难为情。演出《蔡文姬》时,戏已演了大半,他在后台突然晕倒,焦菊隐先生看到,便不让他继续演了。因此,中青年时期由他担纲的大戏并不多,一个热爱舞台艺术的演员却无法上台,无论如何都有点遗憾。后来,蓝先生转型成为导演,执导过《关汉卿》《山村新人》《故都春晓》《针锋相对》《家》《吴王金戈越王剑》《贵妇还乡》等十余部话剧。

1979年,曹禺先生依照周恩来同志的嘱托,费尽心力创作了反映民族团结的历史剧《王昭君》。在马致远的元杂剧《汉宫秋》里,昭君出塞一唱三叹,甚是凄凉。汉元帝无奈和亲,不舍昭君:“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不思量,除是铁心肠;铁心肠也愁泪滴千行。”王昭君行至江边不肯跨过界河,哀哀哭泣:“大王,借一杯酒,望南浇奠,辞了汉家,长行去罢。(做奠酒科,云)汉朝皇帝,妾身今生已矣,尚待来生也。(做跳江科)(番王惊救不及,叹科,云)嗨! 可惜,可惜! 昭君不肯入番,投江而死。罢罢罢,就葬在此江边,号为青冢者。”这是一个忧伤的故事。在曹禺先生笔下,王昭君却是个坚定的行动者。在看到“白发宫女”孙美人的悲剧之后,她自请远嫁,毅然前行。她与匈奴呼韩邪单于两情相悦,同心永结。“长相思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长相知”,他们一起识破并击败了分裂主义者的阴谋,为止戈休战、民族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北京人艺1979年7月首演的《王昭君》中,蓝先生饰演呼韩邪单于,他的妻子狄辛女士饰演王昭君。此剧的表演吸纳戏曲的身段,追求民族艺术的风格化。大漠穹庐,雕鞍胡服,场面恢宏大气,情境诗意盎然。此剧在当年获得文化部建国30 周年戏剧汇演创作荣誉奖、演出一等奖。

2007年11月23日,张和平被任命为北京人艺院长,他特别尊重以蓝天野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演员,请他们出山,引领年轻人传承北京人艺的艺术传统和表演风格。他请蓝先生吃饭,蓝先生戏称这是“鸿门宴”,但是没想过逃脱,甘心进入彀中,一门心思开始了新的艺术创作。2011年,李六乙执导曹禺先生的剧本《家》,84 岁的蓝先生在剧中扮演冯乐山。

排练《家》的时候,蓝先生精神头十足,一丝不苟。有一天,因为布景没有搭好,他的表演过于专注,一脚踩空,跌下了80 多公分高的台面,他起身后第一句话是向演员们道歉。人们把他送进医院,才知他摔伤了手骨,可是为了不影响排练,第二天他拄着拐杖又早早来到了排练现场。在《家》的演出中,他不去刻意表现冯乐山虐待狂的一面,而是把他当成有身份的士绅来演,演出他慈眉善目、道貌岸然背后令人惊悚的阴狠来。他的表演更能表现人性的复杂,更有令人反思与探究的深度。

步入老龄以后,在同辈人中,蓝先生却被认为是身体最好的。2012年,他以85 岁高龄参演60年院庆大戏《甲子园》,北京人艺的老中青演员全部上阵。老一代人中除了蓝先生,还有朱琳、朱旭、郑榕等,中年一代有王姬、龚丽君等,青年人有金汉等。在演出结束后,所有参演人员在一件白色文化衫上签名题字,蓝先生提笔写下“告别”,一旁的朱旭先生说:“别写告别呀,写了告别又出来演,不就自食其言了吗?”蓝先生说:“告别就是为了复出。”可见他是留恋舞台的,他说每当剧院给他角色时,他心里想的是年纪大了,不演了,可是话到嘴边,却变成“我来演”。

2016年,蓝先生主演戏份很重的《冬之旅》,他把经历坎坷、命运多舛、放下一切、参透人生的老金塑造得鲜明生动,意蕴深厚。2018年,狄辛女士逝世,蓝先生写下深情款款的纪念文章,认为狄辛过得很值、很精彩、很有意义,并表示要代表她为剧院多做些事,以便对得起她所热爱的舞台。2020年,蓝先生以93 岁高龄再度上台扮演冯乐山。2022年年初,他到剧院排练场指导排练……2022年6月8日午时,95 岁的蓝先生因病不治,在京溘然仙逝。

蓝天野在电视剧《封神榜》中塑造了“永远的姜子牙”

2020年,蓝天野在话剧《家》中饰演冯乐山

人们熟悉的蓝先生,还有电视剧《渴望》里器宇轩昂的沪生爸:离家既久,劫后余生,物是人非,慨然面对,蓝先生只用一个回眸的眼神,就表现了诸多“欲说还休”的人生况味;他是电视剧《封神榜》中“永远的姜子牙”,拍摄时他已经60 多岁,剧组找了替身演员拍打斗动作,但是蓝先生却坚持自己演。只要他站在那里,就是姜太公。他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仙风道骨,参透轮回。这些是他所塑造的电视剧里的形象。人们感慨“世间再无姜太公”,“蓝爷爷升天归位了”。其实,他最热爱的还是话剧。

2016年,笔者曾经到蓝先生家中采访。蓝先生说:“对于演员来说,表演技巧固然很重要,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生活积累和文化修养。”“演员的表演更重要的是,要让观众从中获得一种艺术的享受和文化的熏陶。”“搞艺术不能将就,而要讲究。无论角色大小,戏份轻重,只要站在舞台上,演员就有责任和义务把角色塑造成功。”

蓝先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演员,而且是令人敬仰的戏剧前辈,他关心晚辈、提携后人的事迹在戏剧界传为佳话。2017年适逢中国话剧诞辰110 周年,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申报的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中国话剧110 周年纪念展”于7月28日在国家大剧院水下长廊东侧展厅举行:1200 平米的展墙、9 部影像播放器、8 个文献及实物展柜、10 个舞台模型、数十套戏剧服装、三处戏剧场景还原,形象地展现了110年中国话剧发展的历史成就。

2016年,本文作者宋宝珍在蓝天野先生家中采访时合影

让人没想到的是,90 岁高龄的蓝先生来到展览现场,他没有坐轮椅,而是一步一步拄杖前行。走进展厅,他看着满墙的老剧照、周边的话剧物件,脸上一直挂着欣慰的笑容,他甚至还在寻找哪些是北京人艺演过的剧目,哪些是他参加演出的剧目。笔者陪着他在展厅里边走边看,原以为他稍作停留就会离开,可是他很认真很仔细地看着一件件展品,兴味不减,步履稳健。后来有观众发现了他,一大群人围拢过来,要求拍照,蓝先生和蔼可亲,拄杖挺立,来者不拒,在展厅里停留了近一个小时。展厅里没有椅子,没办法让他坐下休息。他是在以他特有的方式,对后辈所做的关于话剧的事情,尽最大可能地予以鼓励和支持。

蓝天野先生参加过开国大典,当过导演,干过剧务,担任过舞台

监督,设计过舞台美术和人物造型,甚至在《虎符》里扮演过没有一句台词的群众角色……他获得过中国话剧金狮奖、中国戏剧终身成就奖、全国德艺双馨终身成就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奖项与称号。在建党百年之际,他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颁发的“七一勋章”……蓝先生的一生,是为话剧事业不断奋斗的一生,是有意义、有价值、了无遗憾的一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让我们向先生致敬,向先生学习,以其人格精神为典范,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注释:

[1][2]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编:《北京人艺演员谈表演》,中国文联出版社2022年版,第132 页,第132 页。

猜你喜欢
蓝天野北京人艺话剧
『七一勋章』获得者蓝天野的养生心得
北京人艺:“富二代”的财富和压力
浅谈文学性在话剧中的重要性
北京人艺是“一棵菜”
再见啦,秋天!
“少年”蓝天野
蓝天野的几次别离
过去的理想
话剧《惊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