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拜迪比迈。”4 月14 日11 时20 分,昆明南开往西双版纳C301次列车上茶香阵阵,傣语问好声此起彼伏。旅客陈先生接过列车长韩笑递来的热茶,起身双手合十以傣族“合十礼”表示感谢,韩笑也向旅客回礼并用傣语致谢。
今年4 月15 日是“傣历1384 年新年节”,也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为落实疫情防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严防外传”的工作要求,避免人群大规模聚集,确保全州各族群众过一个安全、有序、欢乐、祥和的傣历新年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将以“线上”方式举办“云上泼水节”活动。
作为贯穿西双版纳州的铁路线,中老铁路列车也准备为旅客们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云上泼水节”,以独特的方式送出诚挚的祝福。出乘前,餐吧长冯俊就忙活开来,提前准备好新鲜花束、藤蔓植物装饰、傣族纸伞、亚洲象摆台,准备在列车友谊超市搭建一个“热带雨林”主题的微景观。还为小朋友旅客搭建了手工游戏专区,动植物折纸、图书画册等,用拍立得为旅客定格乘车的温馨亲子瞬间。
列车上线放客前,结合始发站环境气温,提前调试好洗脸间水龙头出水水温,确保舒适度符合体感温度;开车后身着少数民族服饰的列车员们为全列乘车旅客送上热茶,每一杯热茶上都插有一个小小的傣族纸伞,让旅客感受到浓浓的民族风情和宾至如归的服务热情;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对车门扶手、马桶、地面等重点位置及时喷洒消毒,保证旅客乘车安全。一系列和水有关的服务举措,凝聚着列车的别样心意。
“童童,水龙头上的水是热的哦,快来,好好洗手。”旅客刘琪招呼着四岁女儿童童来到列车洗脸间洗手。
“您好,卫生间马桶已消毒,请放心使用。”列车长韩笑协同乘服员进行重点部位消毒,提醒着周围旅客。
“撒拜迪比迈,祝您身体健康、阖家幸福。”列车员苏婷婷推着小推车,循着值乘车厢座席挨个给旅客们送上热水。
音乐声响起,身着傣族筒裙的韩笑来到车厢中,为旅客献上傣族舞蹈,欢迎四方宾客乘坐中老铁路列车。随后,手持盛满清水的傣族银碗和柚子叶,以傣族泼水节习俗向旅客们传递平安顺遂、幸福健康的美好祝愿。
同时,为做好泼水节期间乘车旅客的疫情防控工作,韩笑不仅督促乘服员定时消毒,自己也随身携带便携酒精凝胶和消毒湿巾,提供给有需要的旅客使用。“泼水节是傣族同胞最盛大的节日,承载着傣家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我们用特殊的方式,在‘云上’过泼水节,也祈祷疫情早日散去,让更多的旅客来看看中老铁路上那么多美丽的地方,这是我们发自内心的祝愿和祈福。”韩笑说道。
旅客们打趣道:“列车上的泼水节真不一样,‘水’洒得越多大家越幸福呀!”
(通讯员/李苑 王小娟)
记者从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昆明局集团”)获悉,4 月份以来,云南地区货物运输需求旺盛,昆明局集团切实践行“大运输”理念,实现货物运输“快装快卸、大进大出”。4 月17 日完成准轨装车4005 车,4 月11 日完成卸车6131 车,双双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深入开展货运上量攻坚,根据次日请求车、施工维修计划、各线路能力精准确定货车开行计划,加大日班计划及阶段计划编制质量分析,有效提升货物运输效率。抓住国内春耕用肥需求旺盛时机,对接云天化、祥丰等化肥企业,加大远距离化肥发运。
坚持“以卸保装、以装促卸”,克服沪昆线集中修影响,精准调度指挥,全力做好空车、空箱保障工作,按照订车需求和车种、车型,强化就近、就快配空组织,做到有请必装、应装尽装。动态掌握各站装卸车进度,落实莲池站每日卸车160 车以上、雨过铺站磷矿石每日换装48 车、龙津沟站磷矿石每日卸车60 车、温泉站大龙山专用线每日卸车200 车等措施,以昆东为支点,强化车流集运和组织“菜单式”输送拉运,充分挖掘铁路运输潜力。
加强中老铁路货源组织和口岸通关组织。4 月10 日至16 日中老铁路共计开行列车48 列1129 车,运输货物3.4万吨。其中,出境20 列454 车,运输货物9000 吨;入境28 列675 车,运输货物2.5 万吨。抓好磨憨口岸通关效率分析,加强与万象运营中心联系,掌握磨丁通关及万象南作业情况,提升口岸通行效率,4 月10 日实现磨憨口岸交5 列接5 列。协调海关做好入境重车报关、查验、放行工作。安排技术人员到野象谷、宁洱站,对车站卸车及配送组织等情况进行现场帮促,全力做好卸车组织。4 月份,野象谷、磨憨站发送的食糖项目增量明显,新增发运1 万吨。
今年以来,截至4 月18 日,昆明局集团累计完成装车37.49 万车,卸车55.95 万车,累计完成货物发送2010.4万吨,同比增加164.6 万吨,增幅8.8%,其中集装箱累计发送827.2 万吨,同比增加216.7 万吨,增幅达35.5%。
(文图/谢一可 王永文 陈翔)
记者从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昆明局集团”)获悉,2022年“五一”小长假运输期间(4 月28 日至5 月5 日),昆明局集团累计发送旅客81.8 万人次,铁路部门多举措为旅客打造平稳有序的出行环境。
为贴合疫情下客流的出行变化,满足旅客出行需求,昆明局集团成立“五一”小长假运能调整专班,专人关注全国各地疫情态势,各车站根据客流情况,每日提报运能调整建议,及时安排列车开行调整。小长假期间,日均开行客车114 对,其中最高开行达到124.5 对,最低开行108.5 对,实现运能精准投入、客车开行快速响应。
假日期间,各车站加强疫情防控,严格做好旅客健康码及行程码核验、测温、通风消毒、佩戴口罩宣传、健康码或行程码异常旅客移交处置等防控措施。同时,统筹抓好站车客运安全管理和旅客服务保障,合理安排安检、售票、验证通道(窗口)开启数量,严格落实服务标准,加强重点旅客服务,认真、耐心解答旅客问询,帮助解决旅客急难问题,确保了“五一”小长假旅客运输平稳有序。
(文/邓瑜)
4 月19 日上午,中缅国际大通道重要组成部分,云南大(理)至瑞(丽)铁路保山至瑞丽段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由中铁五局承建的全长16 公里的保山隧道安全贯通。至此,大瑞铁路全线44座隧道仅剩2 座,10 公里以上仅剩1 座,为全线按期建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保山隧道位于云南省保山市境内,地处横断山脉怒山深大断裂纵谷区,四周山高坡陡,垂直高差达4000 米以上,具有极为壮观的雄、奇、险、秀垂直自然景观和立体气候。在风光旖旎的背后,却是铁路建设的异常艰难。
保山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和富水不良地质,自2015 年12 月开工建设以来,先后发生软岩大变形17 次、涌水突泥6 次,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属于I 级高风险隧道。
“隧道施工穿越生态水环境敏感区,裂隙水丰富,施工中稍有不慎,极易造成地表水源点失水风险,是全线唯一一座地下水排放采取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隧道。”中铁五局大瑞铁路项目部经理夏俊勇说。
施工过程中,铁路部门多次组织权威专家和参建各方、环保部门研究隧道堵水施工方案,实施最严格的隧道堵排水措施,全过程挖前必探、有水必堵,同时采用隧道液压凿岩台车配合超前注浆堵水,不断优化注浆堵水方案,安全通过了地表的36 处68 个水源点,6 年堵回8400 万立方米水,相当于6 个西湖的储水量,最大限度降低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施工污水处理方面,施工单位优化抽排水施工方案,在隧道内实现了清水、污水分流,投入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确保污水排放达标,切实保护绿水青山。
针对软岩大变形、单线铁路隧道空间小、施工作业慢等问题,中铁五局等参建单位开展科技攻关和新技术运用,变更台阶法施工为全断面法施工,快开挖、快支护、快封闭,减少隧道初期支护变形。
每隔150 至200 米间距设置综合洞作为混凝土泵送站,不占道施工,增加有效作业空间,以空间换时间,每月争取了3 天的有效施工时间,大幅加快了施工进度。
作为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保山隧道先后攻克“软岩大变形、斜井大坡度反坡抽水、长大隧道施工物流运输、控制测量、施工通风、地下水封堵、单线铁路快速施工”等七大技术难题。
云桂铁路云南公司大瑞铁路项目部工程师桂林岗介绍,大瑞铁路全线采取大理至保山、保山至瑞丽分段建设模式,目前大理至保山段路基、桥梁工程完成100%,站房建设基本完成,正线累计铺轨100 多公里,有望今年内开通运营,届时大理至保山仅需1 小时左右,云南保山将结束不通火车的历史。保山至瑞丽段重点控制性工程有序推进,保山隧道贯通后,23 座隧道仅剩2 座尚未贯通,铁路部门正统筹疫情防控和重难点项目攻坚,扩大有效投资,多完成实物工作量。大瑞铁路全长330 公里,桥隧比76.5%,是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完善路网布局和西部开发重要项目,全线建成通车后,云南昆明至保山仅需3 小时,至瑞丽6 小时左右,对促进沿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进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文图/何增旺 陈畅 何吕鹏 罗健)
4 月11 日,记者从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11 日6 时30 分,经过1000 多名施工人员连续8 小时的深夜鏖战,云南新建弥(勒)至蒙(自)高铁接入南(宁)至昆(明)高铁(客专)的道岔顺利完成施工,标志着弥蒙高铁成功接入南昆高铁(客专),连通全国高铁网。至此,弥蒙高铁所有轨道施工全部完成,为年内开通运营创造了条件。
此次在弥勒站插入的42 号道岔,全长157.2 米,重262 吨,列车直向通过时速350 公里,侧向通过时速160 公里,能够大幅压缩列车转换线路的时间,提高通行效率。
“这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高铁枢纽型号最大、长度最长的有砟高速道岔。”中铁三局弥蒙高铁现场施工负责人王志军说,南昆高铁是西南地区客运最为繁忙的线路之一,为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对正常运输的影响,铁路部门提前调整列车运行图,选择在深夜高铁停轮检修的时机进行。
多次参与国内高速道岔施工的王志军介绍,施工采取道岔先横移7 米至邻线,再纵移130 米,最后横移6.5 米至对应位置,这种在既有铁路两次横移、一次纵移的施工工艺为国内首创。
为了在规定的8 小时内完成,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组织中铁三局、中铁电气化局等多家单位的1000多名施工人员,多次进行现场演练,反复优化施工方案,调集挖掘机、道岔台车等专业设备300 多台,组建了9 个专业班组,分工协作,避免了多单位、多工种、多工序交叉作业可能引发的问题。
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滇南铁路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赵前进介绍,此次施工完成后,全线的轨道工程顺利完成,下一步的重点就是按既定安排,进入到静态验收和联调联试阶段,确保年内具备开通运营条件。
弥蒙高铁是我国30 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内的首条城际高铁,于2018 年12月开工,北起南昆高铁弥勒站,向南途经弥勒市、开远市,止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府蒙自市,正线长约107 公里,设计开行旅客列车时速目标值为250 公里,与中越国际通道昆(明)至河(口)铁路相衔接,是连接南昆高铁、昆玉河铁路的重要铁路干线。
弥蒙高铁建成通车后,昆明至蒙自2 小时内可到达,通过换乘,将压缩滇南城市群至南宁、广州等城市的时空距离,对加快沿线城镇化进程、旅游资源开发、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我国与东盟国家间的交流和互联互通。
(文/孙宏伟 谭振龙 张伟明)
记者从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昆明局集团”)获悉,今年一季度,云南铁路货物发送量完成1571万吨,同比增加110 万吨,增长7.5%,其中发送金属矿石90 万吨,同比增加37 万吨,增长69%。准轨单日装车17次打破纪录,最高达3826 车。
昆明局集团积极拓展货运业务,抓住节日物资运输需求增加,春季农用物资、蔬菜运输量加大等市场变化,加大运能投入,铁路运能得到较大释放。针对云南地区到达货物较多的实际,积极提升卸车组织,消除卸车拥堵点,卸车能力持续上升。3 月份以来,准轨卸车日均5494 车,同比增加8%,极大提升了货运最后一公里的运输效率,货物发送和准轨装车、卸车等指标均实现同比增长。
随着中老铁路开通运营,在中国和东盟间运输时间和物流成本大幅压缩,发运货物通过中老铁路已覆盖泰国、缅甸、老挝、马来西亚、柬埔寨、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有力促进了沿线各国的经贸往来。一季度,中老铁路开行跨境货物列车371列,发送货物超过27万吨,中老铁路运输货物品类从开通初期的化肥、百货扩展至电子、光伏、通信、汽车、纺织、蔬菜、鲜花等产品,达100 多种。
一季度,中越米轨铁路河口口岸化肥、硫黄、焦炭对流运输市场回暖,山腰国境站日均常态化开行国际联运货物列车6 列。3 月份山腰国境站累计开行中越米轨国际联运列车160 列,完成国际联运5.63 万吨,同比增长22.7%,跨境运输回升态势明显。
据了解,铁路部门结合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和中老铁路开通带来的路网变化,4 月8 日零时起,昆明局集团执行新的列车运行图新增4 列中老铁路国内段直通货物列车和新增2 列陆海新通道班列,按照货物运输需求,按“一日一图”开行,满足运输需求。
(文图/何思远 王潘博 刘昊亮)
记者从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5 月5 日上午,经过1000 多名建设者的昼夜奋战,滇藏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丽江至香格里拉铁路玉龙雪山隧道安全贯通。至此,全线20座隧道已贯通19 座,仅1 座尚未贯通,为年内开通运营奠定了基础。隧道攻克多项技术难题,为我国高原铁路建设积累了经验。
在“沙堆里打洞”。玉龙雪山隧道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境内,全长14.7 公里,是全线最长隧道,地处横断山脉纵谷地带,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接触带前沿,是我国地壳构造运动最为强烈的地区之一,共穿越6 条断层,深埋于玉龙雪山腹地,出口是金沙江虎跳峡。受断层破碎带、高温富水、高地应力等高风险不良地质影响,自2014 年开工建设以来,先后发生突泥、涌水、溜坍 238 次,单个作业面最大涌水量3.7 万方,围岩大变形段落长7719 米,最大单侧变形2.3米,每前进一步都异常艰辛。
突泥涌水险象环生。2016 年发生两次大规模突泥涌水,其中一次涌水量达每小时3000 多立方,巨大的突泥涌水更是把车辆和设备冲出去300 多米远,抢险6 个月后才恢复正常掘进施工。针对富水区段,设计单位开展超前地质预测预报,采取“防、排、截、堵”措施,减小施工风险,保证安全施工。
围岩变形肉眼可见。“隧道最大埋深为1240 米,受地质构造运动和高地应力影响,围岩大变形段落长7719 米,最大单侧变形2.3 米,变形几乎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侵入,在国内外也极为罕见。”中铁隧道局丽香铁路项目部经理许永发说,每一处变形情况都不同,处理过程中不能使用大型机械,每个地方都必须依靠人工处理,施工作业面需要150 人左右才能完成开挖支护,人工、材料、机械设备都需要成倍的投入,最多的时候开设15 个作业面,我们安排1200 多名施工人员24 小时三班倒循环作业。
为此,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滇西铁路建设指挥部组织设计、监理、施工等部门,成立高地应力工作组,多次邀请国内隧道领域及相关专家到现场会诊,就变形原因、控制措施进行分析研讨,通过优化断面、调整支护参数、采用双层拱架、优化工艺工法等措施,进行大量的方案研究与探索实验,最终形成一套大变形控制技术措施,大大提升了施工进度,获得16 项国家实用性发明专利和一大批省级科研工法。
高温高湿惊心动魄。隧道内温度长期达36℃左右、湿度75%以上,加上隧道地处高原、独头掘进长达5635 米,洞内空气稀薄,通风排烟困难。中铁隧道局购置制冰机,每天往洞内运送冰块降温,优化隧道通风条件,改善作业环境,施工人员才艰难向前推进。
滇西铁路建设指挥部丽香铁路总工程师肖毅介绍,目前丽香铁路桥梁、路基、站房工程全部完成,剩余铺轨架梁、四电工程正按施工组织计划有序推进,有望年内开通运营,届时迪庆藏族自治州将结束不通铁路的历史。
丽香铁路全长139 公里,设计时速120公里,南起丽江市,向北跨越金沙江,经小中甸至香格里拉,全线设13个车站,新建桥梁34 座、隧道20 座,桥隧占比达73.4%,连接丽江古城、拉市海、玉龙雪山、虎跳峡、哈巴雪山、香格里拉等著名景区,穿越我国藏族、彝族、白族等数十个少数民族聚集地,被誉为“最美进藏天路”,建成通车后,云南丽江至香格里拉仅需一个半小时,昆明到香格里拉5 小时左右,对补齐滇西北地区铁路网络,助推沿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文图/孟祥东 何吕鹏 郝亚凡 张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