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
周品旺
龙泉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
近年来,龙泉市科技局紧紧围绕加快推进“创新强省”建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统筹推进,提升强基魄力、开拓共赢格局、深化创新境界,汇聚形成了全市上下勠力同心、锐意创新的磅礴力量。目前,龙泉获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考核“四连优”;规上工业R&D 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本级财政科技拨款占本级财政经常性支出比重连续多年居于全省前列;技术创新指数多次位居全省前列。
研发投入强度不断提升。龙泉市坚定自主创新理念,牢牢抓住面临的改革机遇与挑战,通过科技新政的出台以及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项目管理等激励政策的不断完善和落实,敢于在关键问题、“卡脖子”问题上加大投入、集中攻关、寻求突破,有效增强了创新动能,进一步激发了研发主体的投入热情。一是加大研发费用投入补助。通过奖补政策以“真金白银”推动科研实力发展,2021 年共下达规上工业企业和科研机构研发后补助1203.24 万元,2020 年所属期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6 亿元。二是加大创新券推广力度。2021 年创新券兑付资金173.89 万元,使用范围涵盖汽车空调、青瓷宝剑、竹木产品、农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
综合体建设提质增速。根据省里提出的2022 年实现“块状经济、现代产业集群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全覆盖”的目标,龙泉着眼于补齐产业链、做强产业链、优化产业链,按照扶持发展本地特色产业的思路,努力把浙江龙泉汽车空调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成地方优势产业、特色产业、主导产业裂变发展的“反应堆”。通过三年创建,全面建成了研发设计、检验检测、人才交流服务、科技公共服务、品牌营销、国际合作、科技金融、大数据云服务“八大中心”。曾先后两次在全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现场推进会和全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培训班作典型交流发言。2021 年共接待336 批5361 人次参观考察指导;出具检验检测报告650 余份,为企业节省设备投入、检验检测费用1000 余万元;提供汽车空调产品研发设计、标准咨询等服务1.5 万余次;发挥科创基金“杠杆作用”,投资4 个项目共计5520 万元。
创新主体队伍持续壮大。龙泉立足“小县城大科技”的发展定位,通过加大帮扶力度,落实落细“惠企”科技专项政策等举措,做大做实新动能“底盘”,实现创新主体队伍的持续壮大。一是通过税收优惠引导。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提质增效奖励,按产业增加值和增长率综合计算年度排名,对排名前列的给予政策奖励;以前三年企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部分)年度最高值为基数,当年企业所得税增幅达到15%以上的,按超基数部分给予奖励。二是加大财政投入。提高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专项资金奖励,对新认定和重新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市外引进(迁入)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政策奖励。三是建立完善培育机制。健全“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的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的全链条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推动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质量全面提升。截至2021 年,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7 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75 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0 家(其中省级重点1 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26 家、省级众创空间3 家、国家级星创天地1 家、省级星创天地2 家,创新主体培育总量居丽水市前列。
加强市校合作,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不拒众流,方为江海,龙泉深入实施“背靠浙大、联姻高校、发展龙泉”战略,积极拓展与国内外科研院校(所)的联姻合作,为龙泉借智发展、高校服务地方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捷径。累计合作高校院所94 家,组织实施市校合作项目539 项,项目投入资金约2.96 亿元。与浙江大学等六所高校开展全面合作,共建浙江大学龙泉创新中心、浙江工业大学龙泉创新中心、中国计量大学龙泉科创中心、浙江农林大学龙泉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龙泉创新中心、丽水学院龙泉研究院等创新载体,并依托这些平台积极探索“人事关系、研发设计在高校,成果转化、生产服务在龙泉”的柔性引才模式,在龙泉开展服务的专家教授达383 位,龙泉变成科创人才的洼地,柔性引才成为助推企业发展的“硬核”。
浙江龙泉汽车空调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抓好科技特派员队伍,汇贤能之士而用之。龙泉在上级部门的精心指导和派出高校院所的大力支持下,着力在选准、管好、用活上下功夫,实现了产业提质、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科技特派员获利的多赢局面,形成了“三选择”确保精准选派、“三坚持”注重作用发挥、“三到位”强化服务保障的工作做法,促进科学技术的加速扩散应用和转移转化,努力打通城乡共同富裕的“最后一公里”。全市现有农业科技特派员19 名,覆盖了农业五大主导产业,累计争取项目150 多项,投入资金1300 余万元;工业科技特派员21 名,帮助企业申报省级企业研究院、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等各类高层次人才平台12 个,与企业合作实施科技项目50 余项,破解各类技术难题41 项,累计投入资金3813 万元;还拥有中草药、果蔬、茶叶和汽车空调产业4 个省派科技特派员团队。
“引”“育”并举,集杰出精英而用之。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为解决产业“卡脖子”问题提供人才技术保障。多措并举,做好“引”的工作。由科技局主要负责人重点负责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申报工作,带队赴其他县市学习经验;走访企业摸排海外人才情况,重点梳理申报省重点引才计划;持续跟进引进外国专家智力,切实提高企业人才集聚指数。搭建平台,做好“育”的工作。龙泉市汽车空调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是被列入全省首批、丽水唯一的产业工程师平台试点,整合集聚了龙泉全市近200 家汽车空调企业的优质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人才培育、技术创新、业态创新等创新服务。依托创新中心,龙泉着力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大企业研发中心的领军型人才及创新团队,坚持内育与外引并举,千方百计吸引、留住和用好人才,为人才营造安心安业的良好环境,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为龙泉发展注入人才“活水”。
实行“揭榜挂帅”,打造招才引智“赛马场”。龙泉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2021 年3 月首次以“揭榜挂帅”方式组织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不拘一格用人才。大兴攻坚克难之风,知难而进、迎难而上,通过面向各行业、各部门征集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及“卡脖子”技术,组织专家进行需求评审,遴选出一批高质量、具有代表性的产业需求,向社会各界公开发榜,由需求申报方和揭榜方自主申请和揭榜,分类施策、精准破解。通过双向对接、专家评审,优中选优评选出最终的“揭榜挂帅”项目,共收集51 个技术难题,梳理整合并立项财政补助类科技项目15 项。以282万元财政补助资金,预计撬动企业资金2000 余万元研发投入,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树立产学研合作“新标杆”。牢牢把握住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积极主动吸收优秀科技文明成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各方面取得新突破。近年来,龙泉以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强化市场主体培育为抓手,着力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环境,激发创造活力和创新热情。相继出台《龙泉市关于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全面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计划(2021-2025 年)》《关于加强“天下龙泉·匠心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龙泉市精准服务企业“365”专项行动3.0 版方案》《关于助力市场主体提质增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二十一条意见》等,形成全面加快科技创新、产学研深度合作的政策组合拳,鼓励企业“机器换人”,实现低端换高端、手动换自动、人工换智能,通过有针对性的设备投入和技术创新,推动主导产业由“制造”向“智造”转变。持续加强科技大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展示、交易、共享、服务、交流“五位一体”的功能,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全年利用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发布技术难题51 条,技术成果登记15 条,签订技术合同62 项,网上技术交易额达15565.28 万元,“面向龙泉青瓷柔性生产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龙泉市全景图
打造浙西南科创基地,构建产业发展“新生态”。加快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平台、检验检测平台、市校合作平台、工匠培育平台、创业创新平台创建,进一步整合科技创新资源,优化“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设立龙泉市科技创新基金,对从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龙泉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建立金额各1 亿元的科创基金、主导产业基金、文化产业基金,设立担保转贷基金9500 万元。通过认真筛选企业和项目,普惠龙泉科技小微企业,营造龙泉创业创新良好氛围。2021 年四大基金已累计使用1.99亿元。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龙泉由于区位因素、交通因素等条件的限制,在高端人才、原创能力、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还有许多短板和弱项。接下来,龙泉将进一步坚定创新自信,奋力攻坚克难,勇攀科技高峰,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建设科技强国的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取得新成就,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