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旅游联盟协调发展研究
——基于旅游区域品牌价值视角

2022-08-01 08:42朱向梅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22年8期
关键词:品牌价值黄河流域区域

朱向梅,张 彬,张 静

(中北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0 引言

旅游业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是衡量人们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被列为“五大幸福产业”之首。我国高度重视旅游联盟的建立和协作。2015 年,“长江旅游推广联盟”与“‘一带一路’城市旅游联盟”先后在湖北、河南成立;2020年,“长三角旅游推广联盟”在上海成立。旅游联盟的兴起体现了旅游市场的竞争已由单个景点转变为多个优势主体间的协作。因此,建立以“区域”为对象的旅游目的地品牌,通过旅游资源的优化整合、互动共享,塑造旅游区域品牌整体形象,可以加快旅游联盟协调发展。

黄河流域9 省区横跨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沿线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全国七大古都占其四,四大石窟占其三,五岳占其四[1]。近年来,国家对黄河流域发展作出了一系列的战略部署。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四五”规划纲要强调,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沿线省区在国家战略的指导下,通过政府推介、企业投入、游客口碑、公众参与,逐渐形成了以行政区命名的旅游区域品牌,如“大美青海”“神奇宁夏”“老家河南”“好客山东”等,在游客心目中树立了区域旅游独特的形象,形成了一定的品牌价值,跨省区的旅游协作也在不断尝试。2020年9 月,黄河流域的19 个市州共同签署了“黄河流域旅游联盟”协议,提出“陆海同游,东西共赏”品牌价值主张,意味着旅游品牌正“穿透”行政边界,逐步形成旅游区域品牌价值网。2020 年,流域内除山东、四川的旅游区域品牌收入突破万亿元人民币,其他省份的旅游品牌水平依旧处于我国的中游或下游水平,缺乏全域旅游品牌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局面。各地区由于品牌定位缺乏或不准确,在资源整合、市场营销、整体形象打造、线路设计方面也存在“主题雷同、重复建设”等不协调问题[2]。因此,从联盟内部视角厘清沿线省份旅游区域品牌价值地位及其在价值网络中的关系连接和角色,处理好全域品牌和省域品牌的关系,对联盟参与者共赢和联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网络分析法作为解决该类问题的最优方法,已在多学科得到广泛应用[3]。该方法不仅能够清晰地抓住网络的整体形态,还能够反映每个节点的联结关系。鉴于此,本文拟从3 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融入区域的宏观指标,构建旅游区域品牌价值评估模型,测度沿线9 省区旅游区域品牌价值大小;二是以区域品牌价值引力作为省域之间的关系数值,构建旅游区域品牌价值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旅游区域品牌价值的关联关系和网络结构进行分析;三是利用块模型对旅游区域品牌价值网络功能板块进行划分,辨识节点的“核心”或“枢纽”角色,进而分析其空间传导关联机制,为黄河流域旅游联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文献综述

1.1 旅游联盟相关研究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市场的竞争已由单个旅游景点或单一旅游经济体之间的竞争转变为集众多资源优势的多个旅游经济体之间的合作和联盟[4]。联盟是两个及以上主体间的紧密、长期和互利的协议,通过资源、能力等的共享和整合,实现增强彼此竞争力的目标[5]。旅游联盟是旅游产业内部间的合作关系,是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间的合作关系,是跨区域的旅游协作。国外主要聚焦于联盟的动机[6,7]、联盟合 作 伙 伴 选 择[8]、联 盟 绩 效 的 影 响 因素[9,10]。国内研究起步较晚,主要从一般性理论层面入手,探讨联盟的概念[11]、联盟成立的必要性和条件[12]、联盟利益分配等问题[13],缺乏特定区域联盟的深入研究。

旅游联盟的协调发展是旅游经济的客观发展趋势[14]。国内外学者在旅游规划和发展中多涉及“协调”“合作”等术语,缺乏旅游联盟协调发展论述。学术研究上将旅游合作视为旅游协调发展和实现更高形态一体化的重要途径。如:王恒[15]、杨成方等[16]对大连与符拉迪沃斯托克、豫北地区旅游合作的必要性、合作模式和合作机制展开了分析;刘德谦[17]主要分析了区域旅游合作的难点和发力点。但这些均是基于区域合作和协调整体视角提出的相关对策。目前仅陈银娥等[18]对“一带一路”旅游联盟33个城市的旅游规模差异和位序规模分布规律进行了定量分析。陈银娥等的研究成果为本文从联盟内部结构视角审视联盟协调发展提供了思路和启示。此外,大部分学者认为构建区域旅游品牌和打造全域品牌示范是解决旅游发展不均衡和不协调的关键措施[19]。近年,南水北调中线“5 +13”区域旅游合作联盟、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旅游合作联盟、伏牛山旅游合作区域联盟都强调互惠合作,打造知名旅游品牌,说明旅游区域品牌视角探索联盟协调发展已进入高层视野,这将极大地推进该领域的研究进程。

综上,随着实践热情的高涨,旅游联盟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是旅游大发展、区域协同发展的新课题,但理论研究尚显滞后,定量研究匮乏。联盟内部成员旅游发展的异质性水平对联盟的整体协调发展极其重要,成员之间的旅游结构关系也对联盟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鉴于旅游区域品牌体现了全域旅游特色,反映了多元主体价值主张,是区域旅游产业整体实力的外在表现,基于旅游区域品牌价值视角,量化评价各成员旅游区域品牌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程度,既能弥补旅游联盟量化研究的不足,又能揭示旅游联盟成员之间的内在结构关系,可为旅游联盟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指引和理论依据。

1.2 区域品牌价值评估指标体系综述

早期的学术界认为品牌资产是一种无形资产,且这种资产是由品牌带来的,因此将品牌价值等同于品牌资产,并使用企业有形资产来量化。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一部分学者将市场份额纳入品牌价值评价中[20]。但也有学者认为,品牌价值的产生更多基于品牌为消费者带来的功能利益和心理意义的满足[21],应将消费者感知评价纳入品牌价值评价体系。由此,品牌资产评价模型包含了财务视角、市场视角和消费者视角。国际著名的品牌资产评估机构Interbrand、Financial World所使用的品牌资产评估方法是建立在财务会计概念模型(Financial - Based Brand Equity,FBBE)基础上的[22]。在FBBE 模型中,品牌价值由品牌带给企业的平均利润和品牌强度决定,事实上该模型包含了财务视角和市场视角。Keller等[23]认为品牌价值是品牌随着时间的推移存在于消费者心目中的所有体验的总和,因此创建了基于消费者视角的品牌资产评价模型(Customer -Based Brand Equity,CBBE)。该模型包括品牌识别、品牌含义、品牌反应、品牌关系4 个重要部分,在品牌资产研究领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和地位[24]。其他重要成果还包括Aaker[25]提出的品牌资产测评指标体系,即由品牌忠诚度、认知质量或领导能力、品牌联想或差异化、品牌认知与市场行为5 个维度构成。显然,Aaker模型主要是从消费者视角和市场视角提出。纵观产品品牌、企业品牌的价值评价方法,无论是理论模型还是指标体系都相对聚焦与成熟,这为区域品牌价值评价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借鉴。

区域品牌是近十年来涌现出的一个新概念。“区域”可大至全球,也可小至乡村和社区,涵盖国家品牌、城市品牌、集群品牌、旅游目的地品牌、地理标志品牌、社区品牌等多种类型[26]。有关区域品牌价值评价,国内影响最大的是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创建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模型(CARD)”,该模型主要用于评估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价值,由品牌收益、品牌忠诚度因子、品牌强度乘数三维指标衡量[27]。此外,还包括《“区域品牌价值评价地理标志产品”国家标准(GB/T 36678—2018)》。该标准形成了以毛利率为核心的溢价法测算模型,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由地理标志产品单位超额收益、地理标志产品年销售量、品牌强度系数计算[28]。国外则多基于消费者视角评估旅游区域品牌。如:Konecnik等[29]通过访谈法和专家咨询法,认为旅游目的地品牌权益应从知晓度、形象、品牌质量和顾客忠诚度4 方面入手;Horng 等[30]以我国台湾地区旅游目的地为研究对象,得出了相似的结论;Tasci[31]基于CBBE和FBBE 对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其中,FBBE采用区域游客数量、市场份额、旅游消费、旅游就业等宏观指标来衡量),该研究将宏观区域收益与微观消费者评价有机结合在一起,为旅游区域品牌价值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1.3 品牌价值网络相关研究

随着多种类型的旅游联系在城市间交汇,旅游网络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可。已有研究主要采用GIS空间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旅游经济 关 联[32]、旅 游 效 率 空 间 关 联[33]、旅 游 流 时 空 行为[34]展开研究,研究范围从地市、省区到全国。近年来,随着利益相关者理论、品牌关系理论的深入发展,品牌网络也开始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但相关文献仍然匮乏。张伟峰等[35]运用网络方法分析了同一行业企业品牌价值的差异,认为企业品牌价值的差异与企业在行业网络中所处的位置密切相关;唐玉生等[36]基于企业价值网络的方法,探索了关联企业品牌价值的网络化传递路径与影响因素。仅有的这两篇文献都是在企业网络的基础上探讨企业品牌价值的影响因素,并非品牌价值之间的关系,因此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品牌价值网络研究。由于区域品牌以区域名称命名,天然呈现出空间关联。除此以外,还可能由于品牌的相互作用,使区域间关系发生变化。因此,构建区域品牌价值网络,反映区域品牌之间的价值关系,探索区域品牌价值关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解决区域协调发展的一种新尝试和一种新思路。

2 模型构建、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旅游区域品牌价值评价模型

由文献回顾可知,一般产品品牌与企业品牌价值评价有3 种评价视角和2 种主流方法。其中:FBBE品牌价值评估方法包含了财务视角和市场视角,以世界品牌实验室的Interbrand 品牌评价模型为代表;CBBE品牌价值评估方法从消费者视角和市场视角提出,以Aaker 五星模型为代表。各模型指标选取见表1。

表1 一般品牌价值评价指标及模型Table 1 The value evaluation index and model of general brand

区别于一般产品品牌,区域品牌除了具有一般品牌的特征外,还具有“区域”特性。目前有关区域品牌价值评价模型主要有“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模型”和“区域品牌价值评价地理标志产品”国家标准,各模型指标选取结果见表2。

表2 区域品牌价值评价指标及模型Table 2 The value evaluation index and model of place brand

区域品牌是区域的核心价值和声誉的载体,区域品牌价值是区域经济实力的重要反映。然而,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地理标志区域品牌价值评价模型借鉴的是一般产品品牌价值评价的思路方法,未能反映“区域”的属性特征,因此无法准确地评估品牌价值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因此,本文借鉴Tasci[31]的研究,将地区游客数量、地区旅游收入、地区旅游就业人数等宏观指标融入传统的品牌价值评价模型,构建了由3 个一级指标、7 个二级指标组成的旅游区域品牌价值评价指标体系(表3)。

表3 旅游区域品牌价值评价指标体系Table 3 The valu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o urism place brand

各指标的含义及测量分述如下:

基于财务视角的旅游区域品牌权益反映了品牌对地方财政的贡献,采用地区旅游收入、地区游客数量和地区旅游就业人数表示。其中,地区旅游就业人数以地区生产总值、旅游业总收入、当地就业人数和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调节系数综合计算得出。计算公式为:

式中:TEPi表示i 省旅游就业人数;k 表示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调节系数;TTIi表示i 省旅游业总收入;GDPi表示地区生产总值;EPi表示当地就业人数;PIEi、SIEi、TIEi分别表示i 省第一、二、三产业吸纳的就业人数。

旅游区域品牌的市场表现反映了品牌的市场现值和发展潜力,用地区旅游市场份额反映。市场份额采用绝对市场份额计算方法,以地区旅游收入占旅游联盟总收入的比例计算。旅游区域品牌强度反映的是游客对旅游区域品牌的价值评价,由旅游区域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综合表现。旅游区域品牌知名度是游客认知或回忆特定旅游目的地品牌的能力,有知名度的旅游品牌在旅游决策的信息搜集阶段会首先进入游客的激活域中,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展进一步的信息搜索,是旅游决策的首要环节。2020 年百度的市场份额为71.2%,占据国内搜索引擎市场首位,因此本文采用百度指数反映各省份旅游区域品牌知名度。旅游区域品牌美誉度反映了游客对目的地品牌的好感、接纳与欢迎程度,是一个态度指标。携程网是国内最大的在线旅游服务平台,相较于“去哪儿、大众点评、美团”等,需要注册且消费后才能点评,数据更加真实和准确,因此本文采用携程网上各省份TOP5 景点的游客评分均值来反映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信任与赞誉。旅游区域品牌忠诚是旅游者多次表现出来对某个目的地品牌有偏向性的(而非随意的)行为反应,既包括故地重游的行为过程,又包括对目的地的偏好与口碑的传播。网络游记代表行为与情感的高度统一,并较之于在线评论有更高的参与度和体验度,能更好地反映游客的忠诚度水平,因此本文采用网络游记数来表达旅游区域品牌的忠诚度。

综上,构建旅游区域品牌价值评估模型:

式中:PBVi、PBEi、PBMi、PBSi分别表示i 省旅游区域品牌价值、品牌权益,品牌市场表现和品牌强度;PBIi、PTi、PEi分别表示i 省旅游收入、地区游客数量、地区旅游就业人数;α1、α2、α3表示3 个指标对应的权重;PBAi、PBRi、PBLi分别表示i 省旅游区域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β1、β2、β3表示3个指标对应的权重。

旅游区域品牌权益和旅游区域品牌市场表现指标的数据来源于2019 年黄河流域9 省区地方统计年鉴,旅游区域品牌强度指标的数据来自于2019 年百度指数、携程在线评论。采用熵权法对旅游区域品牌价值各指标进行权重赋值,最终确定旅游区域品牌价值模型为:

2.2 旅游区域品牌价值引力模型

20世纪80年代,引力模型首次被应用于到旅游网络结构研究中。自此,涌现出大量以城市、旅游景点为对象,运用引力模型对旅游业进行实证研究的文献。本文采用旅游区域品牌价值反映旅游区域品牌价值网络节点的质量,建立旅游区域品牌价值引力模型:

式中:Fij表示两省旅游区域品牌价值引力;kij表示引力修正系数;TTIi、TTIj表示i 省和j 省的旅游总收入;PBVi、PBVj表示i 省和j 省的旅游区域品牌价值;D 表示省际间的地理距离,数据来源于高德地图中省际人民政府的距离。

2.3 研究方法

社会网络分析法是基于“关系”数据,研究整体网络与个体网络特征的一种前沿方法。本文主要运用网络密度、中心度和块模型指标揭示黄河旅游联盟内旅游区域品牌价值间的内在关系,具体指标解释见表4。

表4 社会网络指标释义Table 4 Interpretation of social network indi cators

3 结果及分析

3.1 旅游区域品牌价值评价

将标准化后的数据带入公式(6),得到旅游区域品牌价值评价结果(表5)。由表5 可知,黄河流域9省区的旅游区域品牌权益值相对较高,均值为5.338,反映了旅游业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较高的贡献。主要由游客口碑决定的品牌强度值也是较理想的指标,尤其是四川、山西和陕西3 省,说明黄河旅游联盟具有高品质的旅游资源、良好的旅游形象和优质的游客感知,发展潜力巨大。但品牌的市场表现不理想,各省区在旅游联盟中的市场份额不大,仅四川、山东两省的旅游收入占联盟旅游总收入的比例超过20%,其他省份的占比很低,排名最后的宁夏仅占有不足1%的市场份额。表5 也反映了黄河旅游联盟各省区旅游品牌价值差异巨大,内部发展极不均衡,旅游区域品牌价值最高的是四川(20.732),最低的是宁夏(0.002),两省相差了约1000多倍,整个联盟呈现出南部区域(川陕晋鲁豫)品牌价值高,而北部区域(蒙甘青宁)品牌价值低的现象。

表5 黄河流域9省区旅游区域品牌价值评价Table 5 The value assessment of tourism place brand of nine provinces in Yellow River Basin

3.2 旅游区域品牌价值网络密度

将黄河流域旅游区域品牌价值引力的二值化矩阵作为数据源输入Ucinet6.0软件与ArcGIS10.7 软件中,得到2019 年黄河流域旅游区域品牌价值网络密度和引力强度图(图1)。2019 年,黄河流域旅游区域品牌价值网络密度为0.417,网络密度接近中等程度,流域内各省区之间的旅游区域品牌价值关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省际间的旅游关联、品牌的影响和溢出作用有待加强。此外,各省区旅游区域品牌引力强度存在显著差异。河南与山东两省的品牌引力最强,并和山西保持密切联系,形成强关联的晋豫鲁旅游金三角。其次,以陕西为中心,向山西、河南、四川呈星型辐射,形成另一个相互勾连的旅游小联盟。西北方向的甘肃、青海、宁夏和内蒙古之间连线稀疏,品牌引力弱。

图1 黄河流域旅游区域品牌价值引力强度Figure 1 Gravitational intensity of tourism place brand value in Yellow River Basin

3.3 旅游区域品牌价值网络核心—边缘

核心—边缘分析将黄河流域旅游联盟分为核心区和边缘区,核心区由川陕晋鲁豫5 省组成,边缘区为蒙甘青宁4省区。由表6可知,核心区内部网络密度为0.850,接近全联通特征,说明川陕晋鲁豫5省之间的联结充分、关系紧密,相互之间的旅游往来协作好,品牌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强。核心区对边缘区的辐射影响也比较好,网络密度值为0.650,说明川陕晋鲁豫5省对蒙甘青宁的影响是存在的,对旅游弱势发展省区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然而,由蒙甘青宁4个省区组成的边缘区,无论是内部省份之间的旅游关联,还是它们与核心区省份之间的旅游关联都为0,意味着这4个省区在黄河流域旅游联盟中几乎是独立的存在,且旅游业发展水平低,很难通过高质量的旅游业对外界产生吸引力。因此,黄河流域旅游联盟协调发展的关键在于蒙甘青宁4 省区旅游业水平的持续提升。

表6 核心—边缘密度矩阵Table 6 The matrix of core-edge density

3.4 旅游区域品牌价值网络节点特征

为了明确各节点在旅游区域品牌价值网络中的地位和功能,本文测度了9省旅游区域品牌价值的点度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表7),并进行了可视化呈现(图2)。

表7 黄河流域旅游区域品牌价值网络中心度Table 7 The centrality of the value network of tourism place brand in Yellow River Basin

图2 黄河流域旅游区域品牌价值网络中心度Figure 2 The centrality of the value network of tourism place brand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从表7和图2可见:①点度中心度反映的是节点在网络中的中心位置,除了受到节点自身质量的影响,还受到节点之间距离的影响。山西、陕西、四川的点度中心度最高,在黄河流域旅游区域品牌价值网络中处于中心位置,是黄河流域旅游联盟的主导区。山西和陕西凭借地处黄河中游的位置优势,与其他省份之间的旅游关联最多,旅游区域品牌的影响力、作用力和辐射力最大。值得注意的是,四川拥有最高的品牌价值,引力却小于山西。究其原因,四川大部分位于长江流域,受长江流域影响更为显著,与黄河流域内其他省区之间的旅游联系相对少[37]。其次是河南、山东和宁夏,对其他省份的影响力和关联度适中。最弱的是蒙甘青,原因可能是:3 省区自身的旅游发展不好,品牌价值低、吸引力小,在联盟中的位置劣势影响了它们与其他省份之间的合作交流。②中介中心度反映节点在网络中“桥”的作用,即经由某节点联结起来的节点数越多,该节点“桥”的作用越显著。黄河流域旅游联盟9省区中,山西省的中介中心度高居榜首(5.833),比第二名的陕西省(1.833)高出了3 倍多,说明该省以发展较好的旅游产业、高的旅游区域品牌价值和区位优势在黄河流域旅游联盟中发挥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中介优势。陕西、四川或以位置优势,或以高品牌价值引力发挥一定的中介桥梁作用,其他省份的中介影响力几乎全部为0。在缺乏区位优势的情况下,努力发展本省旅游产业,提高自身品牌价值成为这些省区更好融入黄河流域旅游联盟的关键举措。

3.5 旅游区域品牌价值网络空间聚类

块模型是一种把网络中的行动者按照一定标准分成几个离散的板块,并研究各个板块在空间网络中角色的方法。本文参考Wasserman 的网络板块聚类方法(表8),采取迭代分析,选取最大分割度为2,收敛标准为0.2,将黄河流域旅游区域品牌价值网络划分为三大板块(表9)。为了进一步考察板块内部、板块与板块之间的关联关系,绘制了黄河流域旅游区域品牌价值网络内部关联图(图3)。从表8、表9和图3可见:①山东、河南、山西作为净溢出板块的主要节点,对外部的影响(12条溢出关系)要远高于外部对他们的影响(2条溢入关系),且板块内的相互影响程度也很大(6条内部关系),反映了3 省旅游区域品牌价值高,内部协调性好,对联盟内其他省份的溢出作用强,是联盟协调发展的主动力。经纪人板块由陕西和四川组成,该板块内部关系数少(仅有2 条),外部的发出关系数(8 条)和接收关系数(6条)都较多,尤其是对蒙甘青宁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较大。蒙甘青宁4个省区组成了净溢入板块,该板块最主要特征是板块内旅游关联和旅游影响弱(1 条内部关系),对外也没有影响力(0条溢出关系),在整个联盟中作为受益者接收其他省份的影响和品牌溢价作用(12 条溢入关系)。

表8 块模型特征Table 8 The feature of block model

表9 黄河流域旅游区域品牌价值网络的块模型结构Table 9 Block model of the value network of tourism place brand in Yellow River Basin

图3 黄河流域旅游区域品牌价值网络内部关联Figure 3 Internal correlation of the value network of tourism place brand in Yellow River Basin

4 结论、建议与讨论

4.1 结论

主要结论如下:①黄河流域旅游联盟内各省区旅游品牌价值整体偏低,旅游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有限,但发展潜力大。此外,各省区旅游发展极不均衡,协调性差,品牌价值高值区聚集在联盟南部区域的川陕晋鲁豫,低值区为北部区域的蒙甘青宁。②联盟内各省区的旅游关联适中,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川陕晋鲁豫的联系多且关系强,成为联盟内的核心区;而蒙甘青宁的联系少且弱,成为联盟的边缘区。③山西、陕西、四川以联盟内的区位优势和高质量的旅游区域品牌价值成为联盟的核心和桥梁,是黄河旅游联盟协调发展的主导力量。④山东、河南、山西的旅游关联最充分,3 省结成联盟内的旅游金三角,并以高净值向其他省份溢出影响,带动了整个联盟的高水平发展。陕西和四川则作为中介桥梁,联结联盟内东西两个区域,尤其是作为进入蒙甘青宁旅游区域的重要桥梁通道正发挥积极作用,但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影响不足。蒙甘青宁无论是内部联结,还是对外影响抑或区位优势都不具备,与其他省区的差距很大,是价值低洼地。

4.2 建议

加快培育“黄河旅游”联盟品牌。景区景点品牌、旅游目的地品牌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旅游区域品牌[4]。为了更好地整合联盟内9省区的资源,保证联盟发展的持续性投入,防止联盟成员的无序竞争,统一形象、整体推介,打造和培育一个上位品牌是当务之急[38]。黄河作为中国的母亲河,以其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自然风貌闻名遐迩,将“黄河旅游”作为上位品牌,利用“黄河”已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能够为联盟成员的区域品牌提供背书保障、驱动唤醒的作用,同时与旅游区域品牌、著名的景区景点品牌、节事活动品牌、旅游产品品牌、旅游企业品牌等共同构成一个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的旅游区域品牌系统,通过与这些子品牌的相互关联来为“黄河旅游”提供丰富的内涵支持。

构建黄河旅游联盟“一带两区三板块”发展模式。“一带”即黄河旅游带;“两区”即核心区与边缘区;“三板块”即净溢出板块、经纪人板块和净溢入板块。黄河流域旅游区域品牌价值网络较稀疏,边缘区间的旅游关联及它们与核心区省份之间的旅游关联都为0,这种一边倒的网络结构不利于联盟协调发展。因此,要以“黄河旅游”联盟品牌为依托,大力发展黄河旅游带。重视和发挥核心区(川陕晋鲁豫)在黄河联旅游盟中的引领作用,投入更多资源加大与边缘区(蒙甘青宁)的旅游交流与互动,以此改变旅游联盟内东高西低、东强西弱的不均衡状态,实现全流域的协调发展。具体来讲,山东、河南、山西作为净溢出板块的主要节点,是联盟协调发展的主动力,可成长为火车头,加大对其他两个板块的价值辐射,并与关系紧密的经纪人板块(四川、陕西)一起,与边缘区的净溢入板块(蒙甘青宁)签署互换客源合作协议,发行旅游“一卡通”,加大优惠力度,相互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改善板块间的可访问性,促进旅游信息在板块之间的共享;开展联合推广活动,定期举办旅游展销会或推介会,联合推出系列旅游周边产品,塑造一致的旅游区域品牌形象等,进而实现全域旅游的多点开花和全面发展。经纪人板块作为串联东西、进入西北区域的重要通道,在承接净溢出板块的旅游联结外,尤其要注重融合发展,发挥西部地区生态旅游优势和中上游地区历史文化资源优势,通过开发生态游、民俗游等“一程多站”的旅游线路,将异质性资源巧妙整合,带动西北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边缘区省份即净溢入板块,其旅游产业竞争力和旅游区域品牌价值的提高是实现黄河流域旅游联盟协调发展的关键。因此,要着重内功打造,如增加旅游交通的通达性,尽快实现城景通、景景通;在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服务标准和品牌形象塑造上和其他省份做到统筹一致;挖掘旅游资源特色并进行准确的宣传定位,促进旅游区域名牌的早日形成。同时,要主动向核心区靠近,以自身旅游资源为基础,以黄河文化为主线,以一体化交通体系为纽带,在发挥自身资源和区位优势的同时,实现品牌共铸、合作互赢。

建立黄河旅游联盟高层协调发展机构。为了统筹全域旅游资源,实现更快更协调发展,亟需成立跨省文化旅游部门组成的黄河旅游联盟协调发展机构,确保从区域整体协调发展高度进行全域旅游的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使黄河旅游联盟体现出整体性,形成区域合力,促进区域旅游事业和旅游产业的共同发展。

构建内捷外畅的一体化旅游交通网络。一是增强联盟内各省区旅游交通的通达性建设,积极开发跨省域的旅游交通路线,增加公路、铁路和区域航空的投资建设,完善景区末端的交通通达性,通过跨省域的旅游交通线路规划与建设,为黄河9省区旅游一体化发展奠定出行基础。二是做好黄河旅游联盟向外通达性建设。基于对联盟内旅游目的地、旅游集散地和旅游中心城市的准确规划和定位,打造以旅游集散地和旅游中心城市为游客集散地的立体化交通枢纽[39]。

4.3 讨论

本文将区域宏观视角融入品牌价值评价中,创建了旅游区域品牌价值模型,实证分析了黄河流域旅游联盟9省区的旅游区域品牌价值,拓展了旅游区域品牌价值评估方法,并借助引力模型构建了旅游区域品牌价值网络,通过网络分析方法解构了黄河流域旅游联盟内部的关联关系,为寻求联盟的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未来,可通过测度不同的旅游目的地品牌价值,验证了旅游区域品牌价值模型的普遍适用性,并进行了追踪研究,使旅游区域品牌价值模型得以不断改进和完善,尤其是探索能够将宏观经济数据和微观企业、消费者数据有效结合的方法。同时,可借鉴旅游区域品牌价值模型的构建思路,尝试开发不同领域的区域品牌价值评价模型,以丰富和深化区域品牌管理研究;还可从区域品牌视角揭示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内在机理,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新思路。

猜你喜欢
品牌价值黄河流域区域
房地产品牌价值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分割区域
品牌价值
周大生 | 品牌价值达572.26亿元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展现陕西担当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青岛啤酒品牌价值1455.75亿元
区域发展篇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