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佳汝,李永明,李 璟,杨 超,刘焕军,成思哲,黄 荷,苗丹民
(1空军军医大学军事医学心理学系航空航天心理学教研室,陕西 西安 710032; 2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部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9; 3解放军第31695部队,山东 青岛 266000)
长期以来,童年虐待被认为是产生不良心理问题的潜在原因[1-3],其与抑郁障碍[4-6]、创伤后应激障碍[6-7]、人格障碍[8]等有显著相关性,故对童年虐待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对官兵心理健康建设具有一定意义。目前主要采用作答量表的方式测量童年虐待,通过分析童年虐待的相关量表发现,其题干涉及的均是抚养人对儿童的不良行为[9-10]。量表中语句的描述实际上是对受虐者既往童年受虐经历的描述,这种和自我相关的经历属于自传体记忆[11],且记忆的提取符合编码特异性原则,即记忆提取时的背景与记忆发生时的背景越相似,记忆提取效果越好[12-13]。故把量表语句作为特异性记忆提取线索呈现时,该线索可能会引发记忆提取。
眼动追踪技术(eye tracking technology,ETT)是处理视觉加工信息的有效方法[14],观察眼球对刺激的反应可推断出注意、记忆等认知过程[15]。故借助ETT可对刺激材料加工过程中的认知加工及心理过程因素进行数据捕捉与分析。综上,本文将儿童期创伤量表(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CTQ)视作有童年虐待经历者的特异性自传体记忆提取线索,结合ETT,探索被试在量表刺激下的眼动模式与认知加工过程。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利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对某部青年群体(1 154名)进行普测,选取量表均分≥1(均分≥1为阳性,即存在童年虐待[16])67人纳入虐待组(SN),选取量表均分<1且普测结果排分最低的后45人纳入对照组(NC)。分别对两组被试进行结构化访谈,SN中剔除自述原生家庭幸福、父母关爱较多等被试,NC中剔除自述原生家庭不幸福、父母频繁辱骂等被试;排除不适合参与眼动实验的群体。入组标准:①年龄18~30岁;②无色盲、色弱、眼睛散光程度高等情况,能够正常完成眼动实验;③无重大躯体疾病以及精神障碍。在研究中,为确保眼动数据质量,剔除眼动结果采样率≤ 75%的被试,最终SN纳入34人,NC纳入32人。入组被试均为男性,其中SN与NC年龄范围:(22.18±2.64)岁vs(22.16±2.04)岁,受教育年限范围:(13.37±2.35)年vs(13.03±1.82)年,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本实验经中国临床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ChiCTR800019761),获得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批准(许可证号:KY20182047-F-1),所有被试皆签署知情同意书。
使用的CTQ由美国心理学家BERNSTEIN等[17]编制,对童年虐待或创伤经历进行评估,采取5级评分的评定标准,量表得分越高,则童年虐待经历越严重;量表划分为5个维度:情感虐待(EA)、躯体虐待(PA)、性虐待(SA)、情感忽视(EN)、躯体忽视(PN)。该量表由赵幸福等翻译为中文,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18-19]。
采用的眼动设备为瑞典 Tobii 公司生产的 Tobii Pro Spectrum 300,其可允许研究者在不干扰被试的条件下自然地探究人类的行为、认知过程及快速眼动机制。显示器的屏幕大小为 23.8 英寸,质量为 3.8 kg,分辨率为 1 920×1 080 p,采样率为 300次/s。连接Lenovo E490 笔记本电脑与眼动仪,作为主试机控制实验程序、进行数据存贮。眼动程序使用 Tobii Pro Lab 软件设计呈现。
将量表的指导语与条目都制作成标准化的图片导入Tobii Pro Lab软件中。把每张图片划分为三个兴趣区(area of interest, AOI),分别是:题干兴趣区(AOI a)、选项兴趣区(AOI b)、整体兴趣区(AOI c)。在电脑端用Tobii Pro Lab软件呈现量表题目,在实验过程中先进行九点校准,校准结果符合要求后进入实验阶段,在实验过程中被试按键作答,记录作答过程中的眼动数据。在实验期间,所有参与实验的被试皆在安静舒适且光强固定的实验室内完成实验,被试距离眼动设备60~65 cm。
1.3.1 量表应答结果处理 在 Tobii Pro Lab 软件的 Data Export 选项,选择 Participant、Event、Event Value三项导出,利用 R Studio(3.6.1 版本)清洗。
1.3.2 眼动指标处理 眼动原始数据由 Tobii Pro Lab 软件的 Data Export、Metrics 导出,利用 R Studio(3.6.1 版本)清洗,利用 Python 软件对清洗好的数据进行相关指标计算。
两组被试在量表总分有显著统计学差异(t=13.81,P<0.01),在EA、EN、PA、PN及SA五个分量表得分上皆有显著统计学差异(tEA=5.56,PEA<0.01;tEN=10.64,PEN<0.01;tPA=8.25,PPA<0.01;tPN=11.36,PPN<0.01;tSA=6.03,PSA<0.01,表 1)。
表1 两组被试量表答题分数统计分析
采用两因素方差分析对四个眼动指标(总注视时长、注视点个数、回视个数以及眼跳个数)下的组别、AOI及交互效应进行处理(表2)。
表2 四项眼动指标的两因素方差分析
在总注视时长(F=16.07,P<0.01)、注视点个数(F=12.41,P<0.01)、眼跳个数(F=10.66,P<0.01)及回视个数(F=6.59,P<0.05)上交互作用皆显著,故进行简单效应分析。
2.2.1 总注视时长 总注视时长是指被试在某一区域所有注视点持续时间的总和[20]。在AOI a(F=24.3,P<0.01)、AOI b(F= 6.6,P<0.05)、AOI c(F=26.3,P<0.01),简单效应均显示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图1)。
aP<0.05, bP<0.01。图1 两组人群在三个兴趣区的总注视时长
2.2.2 注视点个数 注视点个数是指在一张实验刺激材料或图片上的某AOI内的注视点数量。在AOI a(F=19.18,P<0.01)、AOI b(F=6.59,P<0.05)、AOI c(F=21.00,P<0.01),简单效应均显示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图2)。
aP<0.05, bP<0.01。图2 两组人群在三个兴趣区的注视点个数
2.2.3 眼跳个数 眼跳个数为在一张刺激材料或图片上的某个AOI内的眼跳数量。人类通过眼跳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落入视网膜的中央位置,以进行充分加工,所以基于眼跳指标,我们可以看出被试对哪些信息是感兴趣的[21]。在AOI a(F=11.88,P<0.01)、AOI c(F=15.08,P<0.01),简单效应结果显示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在AOI b上,简单效应结果显示无显著统计学差异(F=3.68,P=0.06,图3)。
bP<0.01。图3 两组人群在三个兴趣区的眼跳个数
2.2.4 回视个数 回视是指眼跳的方向落回到之前加工过的内容[22]。在AOI a(F=9.90,P<0.01)、AOI b(F=4.06,P<0.05)、AOI c(F=14.99,P<0.01)上,简单效应均显示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图4)。
aP<0.05, bP<0.01。图4 两组人群在三个兴趣区的回视个数
2.2.5 瞳孔直径 在瞳孔指标上,因未划分AOI,故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瞳孔直径记录的是当前刺激材料下被试瞳孔直径的大小,但在大多数研究中基本采用瞳孔直径的变化值指标。在瞳孔直径变化值上,两组被试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0.5±0.2)mmvs(0.4±0.1)mm]。但从结果来看,还是可以发现SN被试的瞳孔直径变化范围大于NC。
在本研究中,控制了被试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等额外变量,操纵了组别变量,即是否是童年虐待经历者,在采用同样的刺激材料(自传体记忆提取线索)和认知神经监测手段(ETT)下,两组被试眼动指标差异显著,这表明刺激材料启动了SN被试相应的认知加工过程,进行了自传体记忆的提取。
在具体的眼动指标中,总注视时长反映人脑对信息获取与处理的时间[23],即该材料对被试的吸引程度,SN对该刺激有更长的总注视时长,这表明其对SN更有吸引力,更易捕捉注意;注视点个数反映了被试阅读刺激材料时的加工深度[24-25],SN对该刺激有更多的注视点个数,表明其对SN有着更深的加工深度;不仅如此,视觉注意程度由注视时长与注视次数共同反映,即注视水平越高,信息加工程度也越高[25],这也说明SN对CTQ的语言刺激有着更深入的信息加工;回视表明刺激材料对被试的注意吸引程度及对前后语义的整合[20],结果显示SN对刺激材料有更多的回视个数,说明该刺激更能引起SN的注意,SN对此刺激的语义进行了更深程度的整合;并且SN有着更多的眼跳个数,说明刺激材料更能引起SN的兴趣,SN也伴随着更深刻的认知加工过程;瞳孔的变化一般用来推测认知负荷的大小或情绪唤醒的程度[20],两组被试在CTQ刺激下的瞳孔变化值差异虽然不显著,但SN的瞳孔直径变化值大于NC,这可能说明SN在此过程中付出了更多的认知加工努力。以上的眼动结果表明,刺激材料启动了SN相应的认知加工过程,发生了特异性自传体记忆提取。
以往关于自传体记忆的眼动研究一般是基于两种情况:一是根据相应的提示词进行相关自传体记忆的回忆;二是在一定情绪效价的基础上进行相关回忆。目前关于童年虐待自传体记忆的相关眼动研究较少。HAJ等[26]研究发现,在发生自传体记忆提取时,实验组注视点个数减少,注视时长变短,但眼跳个数有所增加,虽然实验结果和本研究有所出入,但却给我们很好的提示,即自传体回忆是一种视觉加工过程,对自传体回忆的眼动研究很有意义;HAJ等[27]对自传体记忆提取时的瞳孔特征进行研究,发现相比于NC,实验组自由回忆时的瞳孔直径变大,此研究结果同本研究相似,不仅如此,也有研究表明瞳孔扩张反映了记忆的产生和提取[28],这充分说明瞳孔指标在自传体记忆提取中的敏感性;HAJ等[29]对儿童不同时期的自传体记忆提取进行研究发现,早期儿童记忆会引发更长的注视时长,这与本研究结果相似,但在眼跳个数上差异不显著,也存在更少的注视点个数,这可能是因为本研究的刺激材料和研究范式与其不同导致的。从上不难看出,虽然相关研究较少,并且一些研究结果也与本研究有所出入,但本研究采用的具体实验方法和前人研究方法完全不同,我们并没有采用“词”作为提示线索让被试进行自由回忆,而是采用“确定的语句”作为提取线索启动特定人群的特异性的自传体记忆。
本研究结合ETT,探究童年虐待经历者在特异性自传体记忆线索提取下的眼动特征,结果发现,两组被试在同样刺激下产生了不同的眼动模式,在控制其他额外变量的前提下,CTQ较好地启动了SN的记忆提取过程,使其表现出沉浸式的阅读。本研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若扩大样本量并结合机器学习进行人群分类,可在一定程度上辅助提高量表检测的准确性与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