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前交通微小动脉瘤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

2022-08-01 15:02李鹏徐东晓
临床医学工程 2022年7期
关键词:栓塞导管直径

李鹏,徐东晓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介入手术室,2神经外科,河南 洛阳 471000)

颅内微小动脉瘤的治疗是临床治疗的难点,通过显微外科手术可直达病灶进行治疗,然而由于微小动脉瘤的解剖位置较为特殊,加上病理生理机制特殊,手术治疗的创伤较重,且术后并发症多[1]。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支架栓塞治疗逐渐被临床用于颅内微小动脉瘤的治疗,Leo、Neuroform、Solitaire、Enterprise等支架为常用的支架,然而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均存在提升的空间。LVIS支架是一种新型金属支架,其通过金属编制成型,其覆盖面密度大,网孔直径小,仅为1 mm,因此其在用于小型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时可配合更小的弹簧圈,提升治疗效果。李立等[2]利用LVIS支架治疗直径5 mm以下的小型颅内动脉瘤,结果显示其栓塞率较高并且患者长期预后改善较好。本研究探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前交通微小动脉瘤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前交通微小动脉瘤患者。纳入标准:①影像学检查证实为前交通微小动脉瘤;②动脉瘤直径<3 mm;③Hunt-Hess分级0~Ⅲ级;④接受动脉栓塞治疗。排除标准:①失访;②术后未接受CT、DSA等复查。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32~75岁,平均(55.67±8.67)岁;动脉瘤直径(1.21±0.64)mm。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4~75岁,平均(56.19±8.90)岁;动脉瘤直径(1.26±0.69)mm。两组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观察组采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术前给予肝素钠50~70 U/kg全身肝素化,利用三维旋转造影了解动脉瘤结构,选择可清晰观测到动脉瘤瘤颈的角度,在动脉瘤远处载瘤动脉处放置Headway-21支架微导管,前端超出动脉瘤颈2 cm,将Echeon-10置于动脉瘤腔内,用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在弹簧圈环即将突入载瘤动脉内时,沿支架微导管置入L VIS支架,推入释放,将其完全覆盖在动脉瘤瘤颈后方,填塞弹簧圈,至动脉瘤完全栓塞;造影确认动脉瘤栓塞满意,载瘤动脉顺畅,手术结束。对照组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常规消毒铺巾,用Selidinger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植入6F动脉鞘,将6F指引导管推至颈内动脉岩骨段。微导丝引导微导管接近动脉瘤,在DSA辅助下选择合适角度将微导管送至动脉瘤内,稳定导管,选择合适的弹簧圈单纯栓塞。所有患者手术结束后均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放置支架过程中静脉推注替罗非班,首次剂量8μg/kg,3 min内完成,后以0.1 μg·kg-1·min-1静脉滴注24 h,滴注结束前2 h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300 mg,后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服用6个月。

1.3 观察指标①观察两组患者的动脉瘤栓塞程度。完全栓塞:瘤腔及瘤颈均无造影剂;次全栓塞:瘤颈处可见造影剂,瘤体致密填塞;不完全栓塞:瘤体内可见造影剂。②统计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③对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统计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动脉瘤栓塞程度观察组术后即刻、术后12个月的栓塞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动脉瘤栓塞程度比较[n(%)]

2.2 随访情况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手术相关死亡事件。观察组有1例(2.00%)出现术中支架内急性血栓,1例(2.00%)术后9个月复发。对照组有2例(4.00%)出现弹簧圈脱出,7例(14.00%)复发,复发时间为术后6~12个月,其中3例接受支架辅助栓塞,血管造影显示均完全栓塞,后随访未见再次复发。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4,P=0.558);观察组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χ2=4.891,P=0.027)。

3 讨论

颅内微小动脉瘤为直径低于3 mm的动脉瘤,该类动脉瘤的瘤壁较薄、易破裂,瘤腔较小,采用微导管治疗其较难进入合适的位置,并且置入微导管后稳定向较差,导致栓塞效果差,部分动脉瘤直径较宽者弹簧圈易逸出,故长期预后效果不佳,复发率高。因此其治疗成为神经介入治疗的难点。

随着微创介入支架技术的发展,支架的材料、性能不断提升,对于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不再局限于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逐渐受到临床医师的青睐。术中应用支架可增强弹簧圈栓塞动脉瘤的效果,防止弹簧圈脱落后造成载瘤动脉狭窄;此外,支架尚具备一定的金属覆盖率,发挥血流导向作用,有效减轻血流对动脉瘤壁的冲击力,减慢动脉瘤内血流速度,预防动脉瘤内血栓形成,降低复发风险[3]。目前临床常用的支架有Neuroform支架、Enterprise支架、Solitaire AB支架及LVIS支架,其中前3种支架的网孔直径较大(2~3 mm),栓塞动脉瘤时弹簧圈可出现突入支架情况,需进行多次调整,延长手术时间,但围术期或术后弹簧圈逃逸现象时有发生。研究[4]表明,Neuroform支架、Enterpris e支架辅助栓塞动脉瘤的完全栓塞率分别为61.1%、74.7%。LVIS是新型的支架,其输送导管的直径更细,通过性更好,支架到位率高于其他支架;支架两端设定4个标记点,体部安装2个显影丝,显影性更好,可帮助医师实时了解支架张开情况,保证支架可完全覆盖动脉瘤颈,有效避免置入期间支架中段未完全打开;LVIS支架网孔直径仅为1 mm,而传统的支架网孔直径在2~4 mm,较小的直径可有效预防弹簧圈逃逸,提高栓塞率;此外,LVIS支架在释放过程可对支架展开发挥部分控制作用,可在一定程度发挥弹簧圈的功能,有助于减少术后复发的发生,并可发挥保护分支血管的作用。张明铭等[5]将LVIS支架辅助栓塞用于17例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发现完全栓塞率为76.5%,且患者预后转归较好。Santillan等[6]的研究中利用LVIS支架栓塞直径≤2.5 mm的动脉瘤,完全栓塞率为70.00%。

本研究采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前交通微小动脉瘤,结果显示,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患者术后即刻完全栓塞率为70.00%,且围术期未发现出血、神经功能损伤、死亡事件;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患者术后12个月完全栓塞率为90.00%,且仅1例患者出现复发,表明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短期及长期效果均较好,可改善患者预后情况,考虑原因为LVIS支架可减轻血流对瘤壁的冲刷作用,且该类支架的覆盖面积大,可更好地贴合瘤壁,促进瘤颈处内膜的修复,防止术后复发。

综上所述,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前交通微小动脉瘤的栓塞效果理想,术后并发症少,患者远期预后较好。

猜你喜欢
栓塞导管直径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不同年龄段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医用弹性导管定长切割系统研制
胫骨平台骨折并发肺脂肪栓塞综合征一例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各显神通测直径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爱虚张声势的水
直径不超过2的无爪图的2—因子
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30例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