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范舒婷
2019年,董徐军再一次受任,踏上前往埃及的征途,加入斋月十日城铁路项目。这个项目来之不易,是保利华信在非洲的第一个海外轨交项目,也是中国轨道交通系统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又一新突破。
埃铁项目全长约70km,连接起开罗市区、斋月十日城和新行政首都。涵盖12 座车站、1 座车辆段、1 个控制中心、2 座牵引变电站、3 个分区所,保利华信提供完整的通信、控制、信号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并负责从系统设计、供货、安装调测到验收和12年维保的端到端服务。
董徐军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此之前,他作为现场工程师先后参与了北京、深圳地铁的乘客信息系统车地无线通信系统技术支持。由于技术功底扎实,他又被委派至土耳其安伊高铁项目,随后是埃塞俄比亚工业园区的弱电集成项目。他逐步积累起海外项目的执行与运营经验,成为保利华信海外团队中成长最快的中坚力量。埃铁项目是他工作的第三个海外工程项目,从控制技术主管,一路成长为项目副总经理,日常负责团队管理与项目运营工作。
董徐军是上海人,非洲的气候给了他一个“下马威”。埃及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通常白天温度都超过40℃,有时还会超过 50℃,而相对湿度会下降到 5% 甚至更低。昼夜温差极大,每年4月至5月间还常有来自撒哈拉沙漠夹带沙石的干热风侵扰,适应埃及当地环境是他扎根的第一步。其次是语言,埃及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英语、法语也是常用语种,董徐军为了能更好地与当地人员交流,为后续项目开展奠定良好基础,业余时间自学这些语言,以备不时之需。
对董徐军来说,项目初期最重要的是与业主、监理以及总包方、设计院等各方协调沟通。在他看来,想要做好一个项目,首先是梳理清楚客户需求,了解客户文化背景与行事风格。与埃及客户接触中,他发现客户注重细节、精打细算。这也意味着团队需要严格把控项目内各项预算,降本增效,设备、服务依照最严苛的质量标准,拿出最优的解决方案,才能使客户满意,获得客户信赖。
2020年,董徐军遇到了一个巨大的挑战。保利华信与中铁二院完成初步设计对接工作后,开始着手设备采购等相关工作。由于铁路项目涉及的通信子系统涵盖十几个,设备的采购厂验文件又需要交由业主方一一批复,只有文件批复完成后,业主、监理才会动身前往进行厂验。由于供货商生产基地基本都在国内,留给董徐军组织各项系统工作的时间非常短暂。那段时间,董徐军忙得团团转,为了赶上厂验时间,他经常单枪匹马奔赴业主办公室,逐个落实业主方庞杂多变的核验标准,确保设备配件符合技术配置,第一时间完成了整套设备采购。
2021年11月,埃及交通部长Kamel al-Wazir 亲自参与了“动车观光试乘”活动,从New Heliopolis 站登乘电客车至Badr 站,参观了车站各项设备,体验AFC 设备购票、过闸,车站PIS、广播等服务,最后乘坐电扶梯出站,部长对于埃铁项目各项建设工作表现出高度认可。
今年是董徐军在埃铁项目现场工作的第3年,41 岁的他将更多精力用到了培养团队青年力量之上。他深切地感受到,一个大型的国际项目涉及的专业领域繁多,单靠一个人,力量有限,团队作战才是根本。在两年的项目执行中,董徐军所在的核心团队已从原先的6 人增加至9 人,从“70 后”到“90 后”,在他看来,这是一支“成分完美”的团队,尤其是中青年人,不仅是创新的源头,也是热血的骨干。
如今,埃铁项目已经顺利通车。董徐军不知不觉已在埃及待了15 个月,创造了他最长的海外出差记录。他说:“几年来,陪伴家人的时间很少,错过了小家的团聚,换来了项目的不断突破与推进,这一切都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