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灿荣
中国与非洲相距万里,但中非人民的友好往来却源远流长。
早在汉代,中国的丝绸就已通过西域远销地中海海岸,辗转流向非洲。郑和船队曾四次造访这片土地。他们带来了平等互惠的贸易、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以诚待友的价值理念,这一优良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1956年5月,中国与埃及建交,开启了新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外交关系。此后,相继获得独立的非洲国家陆续与中国建交。那时候的中国尽管自身并不富足,却仍竭尽所能地帮助非洲兄弟。在基础设施上,有中非友谊的丰碑坦赞铁路;在友好交往上,有成百上千的中国“赤脚医生”行走在非洲大地治病救人。
进入21世纪,中非宣布建立“长期稳定、平等互利的新型伙伴关系”。特别是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坦桑尼亚、南非和刚果(布)三国,开创了中国国家元首首访访非的先例,体现出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对中非关系发展的高度重视。也正在此次访问中,习近平主席提出了“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郑重宣布“中国永远做非洲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
千百年来,丝绸之路早已将中非这两大悠久的文明联系在一起;近代以来,风起云涌的亚非民族独立解放运动又使得拥有共同历史遭遇、相似奋斗历程的中非人民结下兄弟般的情谊;“一带一路”上,从亚吉铁路到埃及斋月十日城轻轨,中非更是互联互通,民心相通。展望未来,在中非领导人和广大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携手奋进、亲诚惠容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一定能够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