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卫安 韩雪云
小规模学校已成为我国农村地区重要的办学形态。2017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农村(镇区和乡村)共有小学和教学点24.1万所,其中小规模学校10.7万所,占农村小学和教学点总数的44.4%。基于小规模学校在农村所占比例较高的现实,办好农村小规模学校对提升农村教育整体办学水平意义重大。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这标志着加强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已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小规模学校因自身特质的原因,其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改造和提升非常困难。俄罗斯作为与我国有着众多相似之处的大国类型,同样存在着大量的小规模学校。借鉴俄罗斯发展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成功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1-2010年,俄罗斯进行了长达10年的学校结构调整,在调整过程中因撤并农村小规模学校出现了学生上学远、上学难等一系列的问题。俄罗斯认识到发展农村教育不能单单仅从效率、资源等经济角度出发,还需要兼顾教育公平。
2.农村小规模学校对学生及村民有教育作用。
3.农村小规模学校对村落的存留有重要作用。
4.农村小规模学校为学生提供就近学习的机会。
我国海域两大盆地的原油剩余可采储量及所占比例均有所增长。与上世纪后期珠江口盆地领先相反,本世纪初渤海的增储上产明显超过珠江口并使原油剩余可采储量在全国的排名中居第三位,略低于鄂尔多斯、松辽,而略高于相邻的渤海湾陆上。
1.提高教师待遇。
2.组织教师培训。
为了加强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俄罗斯培训机构要求教师进行职后教育补充培训,培训形式包括面授和函授。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俄罗斯教师培训与教师评价考核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俄罗斯组织教师在进修学院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每个层次的培训内容都有区别,各有侧重,培训结果需要通过考核鉴定。中小学教师培训主要是在高校的教师进修所、各个地区的教师进修学院、区计算机中心进行。
3.重视教师职业评定。
4.举办教师竞赛。
1.利用社会资源促进小规模学校发展。
2.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小规模学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