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燕
《西游记》里的“二师兄”,大家一定很熟悉。天蓬元帅被贬下凡间,掉进了猪圈,结果变成了一头猪。于是,“二师兄”成了猪的另一个称呼。它的存在,对我这样的农村孩子来说,不仅仅是餐桌上的清炖排骨、红烧猪蹄、梅菜扣肉……更是一段难忘的童年回忆。
每年春节过后,父亲都要花上几百块钱,从很远的地方买来几只小猪。那时候本地不出产猪苗,得到别的地方去买。刚买来的小猪很可爱,个头小,身子白(在我们这个地方带点儿黑色花斑的猪卖不出好价钱)。父亲一松开麻袋,小猪马上从袋子里拱出来,在猪圈的水泥地上撒欢打转,红红的猪鼻子往前凸着,上面镶嵌着一双小小的眼睛,黑色的小眼珠骨碌碌地转着,好奇地东张西望,一副活泼机灵的模样。与其他动物相比,小猪的眼睛格外清亮,大猪的眼睛格外慈祥。不知怎的,一看到大猪的眼睛,我就会想到奶奶。
“二师兄”贪吃,这是众所皆知的事情。它们一旦肚子饿了,就扯着嗓子大叫,声音又尖又亮,此起彼伏,吵得人头痛。你走到猪圈旁,想责骂它们几句。它们却以为你喂食来了,一拥而上,把两只前蹄搭在猪栏上,大鼻子对着你,呼哧呼哧地喘着气,似乎在说:“快点!快点!你终于来了!”你挤着我,我挤着你,还一个劲儿地摇着短尾巴。力气小的被挤下去了,又抓着同伴的脊背爬上来,就像是一群没有老师管着的看表演的小朋友。如果等了一会儿,见你还没有动静,它们就开始第二轮尖叫,叫得更起劲了。这时候,你不得不先抓一把草丢进去,先安抚一下。
趁这个机会,我赶紧把装有猪食的铁桶拿过来。“二师兄”似乎能预先感知似的,丢下青草,迫不及待地凑过来,挡在猪栏上,让人无法下手。“笨猪,快让开!你挡着,我怎么给你们吃?”我腾出一只手,敲打最前面那头猪的头。它大概听懂了,马上把前蹄从猪栏上放下来。我把铁桶搁在猪栏上,微微一倾斜,猪食就倒了下去。“二师兄”们你撑着我的脊背,我踩着你的脚趾,把脑袋都塞进了食槽,低头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根本不顾及铁桶里还没倒完的猪食。于是,余下的猪食就毫无悬念地落在了埋头大吃的它们的头上、脖子上、身子上。如果猪食是刚烧好的,还有点儿烫,它们觉得不舒服了,也只是摇一摇头,把猪食从上面甩下来,可嘴巴却丝毫不曾停下。有时候,为了抢食物,还彼此用鼻子拱着对方,想把对方从食槽里拱出去。
“二师兄”的世界里,除了吃和睡,似乎没有第三件事情了。它不像鸡鸭鹅等家禽,吃完了还想着做个游戏,或者出去溜达一圈。“二师兄”的生活空间就那么大,小时候跟同伴生活在一个猪圈,稍大一些后,就会单独住一个猪圈。但它们也并不总是那么听话,偶尔也会来次越狱,只是目的非常简单,那就是找吃的。
有一次,我们外出的时间有点长,只为“二师兄”提供了早餐。下午回来后,发现一个猪圈的栅栏被撞开了,“二师兄”不见了。这可是花了几百元钱买来的,得赶紧出去找。幸好它走得并不远,就在家附近的一块空地上吃草。我拿着扫把过去,它看到有人过来撒腿就跑。我们在村子里展开了人猪大追逐。“二师兄”是没有预定的逃跑路线的,看到哪里能过去,就从哪里过。路过二伯家的菜地,就从一棵棵青菜上踩过去,顺便啃上几口;路过小婶家晾晒着的干菜架子,一头就撞了上去,结果干菜倒了一地……小伙伴看见了,加入到赶猪的队伍中来。几个孩子拿扫把的,拿木棒的,嘴里吆喝着,大叫大嚷着。“二师兄”不知道是吓怕了,还是乐得与我们玩,反而跑得更快了。这样一来,遭殃的可就更多了。
邻居二婶子看不下去了,喝止了我们这群小孩子。她从自家拿出一个脸盆,装上猪食,慢慢向“二师兄”靠近,嘴里还“喏喏喏”地叫着。猪不知是被她的叫声唤回来的,还是被猪食吸引过来的,竟然慢慢地走了过来。二婶子拿着脸盆在前面倒退着走,二师兄在后面跟着,慢慢地,慢慢地,就回到了我家的猪圈。一看猪进了猪圈,大伙儿一齐用力,马上把猪栏关上。这时候,我才发现,拴着猪栏的铁丝都被二师兄咬断了,只得重新换上一根,然后去收拾刚才追赶时留下的那片狼藉。可是“二师兄”却是一副什么都没有发生过的样子,早把头埋进了食槽,“呼哧呼哧”地吃着二婶子倒进去的那点猪食了。
如今,家里早就不养猪了,但那段有关“二师兄”的记忆,依旧是我们家人之间茶余饭后的谈资,常谈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