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沈娟,卢德生,顾建霞
(如皋市中医院麻醉科,江苏 如皋 226500)
髋关节置换手术是髋关节疾病患者主要治疗方式,可帮助患者重新恢复关节功能,但患者常因术后疼痛而限制早期的康复训练。因此,术后疼痛管理成为患者关节功能逐步提升重要方法,不仅降低患者术后不适,也有效提升患者训练时主动性。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是最常见的术后镇痛方式,主要优势为操作相对简单,且可依据患者自主感受选择用药剂量,但其主要为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较多。而B超引导下“领结征”髂筋膜阻滞则可阻滞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及闭孔神经,相当于前路的腰丛阻滞,发挥镇痛作用,由于“领结征”髂筋膜阻滞属于局部用药,因此,不良反应也相对较少。有研究[1]提出,当两种不同镇痛方式联合使用时可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8 年6 月至2020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102 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B 超引导“领结征”髂筋膜阻滞联合PCIA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镇痛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 年6 月至2020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102 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男24 例,女27 例;年龄60~90 岁,平均(72.16±1.43)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25 kg/m2,平均(22.17±0.37)kg/m2;出血量150~380 ml,平均(251.16±50.00)ml。观察组男23例,女28 例;年龄60~90 岁,平均(72.25±1.50)岁;BMI 19~26 kg/m2,平均(22.21±0.40)kg/m2;出血量142~395 ml,平均(252.40±52.50)ml。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凝血指标正常;②年龄60~90 岁;③临床基础数据完整;④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⑤符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I~II 级。排除标准:①存在神经系统疾病者;②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③合并呼吸道慢性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气管插管联合术后PCIA。镇痛泵配方:100 μg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国药准字H20054171,规格:1 ml∶50 μg)、10 mg地佐辛注射液(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329,规格:1 ml∶5 mg)、12.5 mg甲磺酸多拉司琼注射液(辽宁海思科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0067,规格:1 ml∶12.5 mg)+100 ml的0.9%的氯化钠水溶液混合。首次剂量2 ml,维持每小时1.5 ml,锁定时间20 min。
观察组采用B超引导“领结征”髂筋膜阻滞+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气管插管联合PCIA。B超引导“领结征”髂筋膜阻滞要在全身麻醉前实施,使用M-Turbo由索诺生产的彩超,探头(5~10 MHz)垂直放于腹股沟韧带,辨别“领结征”。采用平面内技术,穿刺针由尾侧向头侧进针,针穿过髂筋膜后采用水分离技术,回吸无血后,注入局麻药35 ml的0.375%的盐酸罗哌卡因(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716,规格:10 ml∶75 mg),其他步骤同对照组一致。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 scale,VAS)评分,评分范围0~10 分,无痛为0 分,严重疼痛为10 分。比较患者术后3、6、12、24、48 h 的VAS 评分。②比较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包括尿潴留、嗜睡、恶心、皮肤瘙痒、呼吸抑制。③比较两组术后PCIA 按压次数及满意度评分,满分10 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满意度越高。④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生命体征参数,包括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血压。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术后疼痛程度比较 术后3、6、12、24、48 h,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疼痛程度比较(±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pain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s)
表1 两组术后疼痛程度比较(±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pain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s)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51 51术后3 h 4.62±0.32 2.41±0.41 30.345 0.000术后6 h 5.91±0.60 3.54±0.57 20.451 0.000术后12 h 7.68±0.96 4.29±0.84 18.979 0.000术后24 h 7.35±1.24 4.51±0.98 12.832 0.000术后48 h 6.19±0.76 3.20±0.40 24.863 0.000
2.2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3 两组PCIA 按压次数、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 组PCIA 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PCIA按压次数、满意度评分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PCIA compression times and satisfaction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3 两组PCIA按压次数、满意度评分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PCIA compression times and satisfaction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注:PCIA,自控镇痛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51 51 PCIA按压次数(次)7.12±2.32 5.46±1.98 3.887 0.000满意度评分(分)7.60±0.50 8.64±0.71 4.305 0.024
2.4 两组生命体征参数比较 术前,两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前术后生命体征参数比较(±s)Table 4 Comparison of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vital sig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4 两组术前术后生命体征参数比较(±s)Table 4 Comparison of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vital sig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51 51心率(次/min)术前75.36±6.27 75.41±6.32 0.040 0.968术后79.84±7.12 94.89±7.84 10.149 0.000血压(mmHg)术前102.16±10.12 102.20±10.16 0.020 0.984术后107.21±12.04 137.85±14.11 11.797 0.000血氧饱和度(%)术前92.63±5.13 92.67±5.26 0.039 0.969术后96.49±1.34 98.63±1.02 9.075 0.000平均动脉压(mmHg)术前91.65±6.15 91.69±6.22 0.033 0.974术后105.47±9.94 93.58±8.23 6.580 0.000
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常见治疗方式,因多数患者年龄较大,耐受力差,术后疼痛发生率高,因此,选取有效镇痛方式对降低患者术后疼痛,帮助患者快速康复具有重要意义[2-3]。常规术后镇痛主要是自控泵干预,患者自主控制可有效降低疼痛,但因多方面因素导致镇痛效果有限,且不良反应较多。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3、6、12、24、48 h,观察组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B 超引导“领结征”髂筋膜阻滞+全身麻醉联合PCIA时,麻药分布于髋关节周围组织,麻醉周围神经,可有效控制患者的静息痛和运动痛,术后3~48 h 内各时间段疼痛明显减轻。髂筋膜间隙为髂腰肌与髂筋膜之间腔隙,浅层主要为阔筋膜,侧面主要被阔筋膜、髂筋膜覆盖[4-6]。闭孔神经、股神经及股外侧皮神经主要出现在髂筋膜后,采用“领结征”髂筋膜阻滞时可提高上述神经的阻滞率,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主要优势为对患者全身影响较小,且血流指标相对稳定,术后患者可快速恢复,配合超声精确定位则可提高成功率,也可最大程度降低局部麻醉药物中毒风险[7-9]。当患者采用全身麻醉联合PCIA 时,可依据患者自身感受,有效弥补单一镇痛方式的不足,增强镇痛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CIA 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B 超引导“领结征”髂筋膜阻滞+全身麻醉联合PCIA 镇痛效果佳,疼痛感减轻,有效减少自控泵用药。因全身麻醉诱导前先行“领结征”髂筋膜阻滞,术中全身麻醉药物用量相对减少,麻醉效果更好,从而整体用药剂量减少,因此,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PCIA 按压次数减少,且满意度较高。多数研究认为,通过B 超引导“领结征”髂筋膜阻滞+全身麻醉联合PCIA可有效增加术后镇痛效果[10-11],与本研究结果一致,与本研究不同的是,其分别探讨超声引导下仰卧位腰丛阻滞与髂筋膜阻滞、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的作用。
生命体征稳定是保证患者顺利手术、降低手术风险及保证苏醒质量的关键,因此,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观察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B超引导“领结征”髂筋膜阻滞+全身麻醉能够降低对机体的刺激,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全身麻醉能降低患者面临手术的恐惧和围术期疼痛,但全身麻醉药物用量大,联合B超引导“领结征”髂筋膜阻滞能够减少麻醉用药量,减轻对呼吸系统抑制及心血管刺激,促使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综上所述,B超引导“领结征”髂筋膜阻滞+全身麻醉联合PCIA用于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减少不良反应及PCIA按压次数减,提升患者整体满意度,有助于患者快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