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塑料大棚瓠瓜栽培技术(上)

2022-07-29 13:30汪李平
长江蔬菜 2022年10期
关键词:雌花葫芦栽培

汪李平

瓠瓜,别名瓠子、扁蒲、葫芦、蒲瓜、夜开花等,为葫芦科葫芦属一年生攀缘草本植物。中国是瓠瓜的原产地之一,考古学家在7 000~8 000 a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裴李岗的考古发掘中就发现过瓠瓜的残果和种子遗存。目前,瓠瓜主要分布在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热带非洲、哥伦比亚和巴西等地,瓠瓜也是这些地区的重要蔬菜。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多食用瓠瓜嫩果,西非则以其嫩苗和嫩叶作菜。其成熟果还可作容器,近年来还将其作西瓜的嫁接砧木防西瓜枯萎病。

瓠瓜嫩果质地清凉,水分多,味清淡,适合大多数人的口味,可炒食或作汤,还可加工制成脱水瓠瓜、瓠瓜蜜饯等。营养丰富,嫩果可食率为90%,每100 g嫩果中含水分约93 g、蛋白质约0.7 g、脂肪0.1 g、碳水化合物3.1 g、粗纤维0.8 g、灰分0.4 g、钙16 mg、磷15 mg、铁0.4 mg、硫胺素0.02 mg、核黄素0.01 mg、尼克酸0.4 mg、抗坏血酸11 mg。

瓠瓜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据战国和秦汉时期的文献记载,瓠瓜在中国当时的食物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管子·立政》(公元前7世纪)中指出“瓜瓠、荤菜、百果不具备,国之贫也……瓜瓠、荤菜、百果具备,国之富也”。汉代《汉书·食货志上》(公元前1世纪)还强调在边角地种植“瓜瓠果蔬”。东汉《释名》(2世纪)记载:“瓠蓄。皮瓠以为脯,蓄积以待冬月时用之也”,说明在汉代时人们已经将瓠制成脯,当作干粮储备。瓠瓜还有广泛的药用价值,明代《本草纲目》(1578年)中记载“葫芦气味甘平,主治:消渴恶疮;鼻口中肉烂痛;利水道;消热;除烦”。瓠瓜有“治心热、利小肠、润心肺、治石淋”之功效,而且,不仅其果实有食用药用价值,其叶、蔓、卷须和花“气味甘平”,都可“解毒”;其种子“主治齿龋或肿或露,齿摇疼痛”。现代医学也利用葫芦及其制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糖尿病,并制成高效抗癌新药——葫芦素。

瓠瓜喜温暖和湿润的气候条件,我国南方普遍栽培,北方较少种植,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以及西南部分地区供应夏淡的主要蔬菜之一。

1 品种类型

目前我国南方的主要栽培地方品种有浙江长瓠子、南京面条瓠子、江西青蒲、湖北孝感瓠子、广州大棱、江苏棒槌瓠子、湖北狗头瓠子、七叶瓠子、江西木勺蒲、武汉百节葫芦、广州青葫芦、大花、花葫芦等。

1.1 按植物学分类

①瓠子变种 果实长,嫩果可食,果皮绿白色,果肉白色,柔嫩多汁,中国普遍栽培。按果形可分为长圆柱形和短圆柱形2类。长圆柱形的果实长42~66 cm,最长可达1 m,果实横径7~13 cm,如南京面条瓠子、湖北孝感瓠子、广州青葫芦、四川长瓠瓜等;短圆柱形的果实较短,长20~33 cm,横径13 cm以上,如江苏棒槌瓠子、湖北狗头瓠子等。

②长颈葫芦变种 果实圆柱形,蒂部圆大,近果柄处较细长,嫩果可食用,老熟后可制成器皿。

③大葫芦变种 主蔓第20节发生第1雌花,果实扁圆形,直径15 cm,单瓜质量2.5 kg,大者达5 kg。嫩果可食用,老熟后可作瓢用。如湖北晚熟大葫芦、江西圆葫芦、广州细花和花葫芦、舟山扁蒲等。

④细腰葫芦变种 果实蒂部大,近果柄部较小,中间缢细,嫩瓜可食,老熟者可成器。单瓜质量2 kg,果皮绿色,肉厚、白色,味稍甜,品质好,晚熟,如湖北青皮葫芦、广州大花和青葫芦、厦门葫芦瓠。

⑤观赏葫芦变种 果实小,长10 cm以下,中部缢细,下部大于上部,成熟后作为儿童玩具,无食用价值,观赏用,如小葫芦。

1.2 按果实形态分类

①长圆柱形 果实长42~66 cm,可达1 m,横径7~13 cm,如孝感瓠子、南京面条瓠子。

②短圆柱形 果实长20~33 cm,横径13 cm以上,如江苏棒槌瓠子、湖北狗头瓠子。

③长颈形 果实圆柱形,蒂部圆大,近果柄处较细长,如长颈葫芦。

④扁圆形 果实近圆形,有些扁平,横径20 cm左右,如大葫芦、细花、花葫芦。

⑤细腰葫芦 果实蒂部大,近果柄部较小,中间缢细,如大花、青葫芦等。

⑥小葫芦 果实小,葫芦形,无食用价值,观赏用,如小葫芦。

1.3 按用途分类

按用途还可分为菜用、观赏用、器皿用,有些既可菜用也可制作成器皿,如长颈葫芦、大葫芦、细腰葫芦等。

1.4 按熟性分类

按熟性可分为早熟、中熟及晚熟3个类型,早熟品种有线瓠子,三江口瓠子,湖北孝感瓠子,丰都瓠子及华瓠杂1、2、3号等;中熟品种有细花、青葫芦、云阳葫芦瓜、三河瓠子等;晚熟品种有忠县当当、丰都葫芦、大腿瓠等。

1.5 按果实大小分类

按果实大小可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3类,大型种老熟瓜大的可达8~10 kg,小型种有的尚不足0.1 kg。

1.6 按嫩瓜皮色分类

按嫩瓜皮色有深绿、浅绿、白色、白底带青花斑等。

1.7 按嫩瓜品质分类

按嫩瓜品质有柔滑型、硬肉型(硬于黄瓜)等。

1.8 按嫩瓜口味分类

按嫩瓜口味有淡味型、甜味型、清苦型、剧苦型等。

2 栽培特性

2.1 形态特征

①根 瓠瓜为浅根性作物,根主要分布在20 cm以内的耕作层,水平方向伸展范围广,但再生能力弱,不耐渍。

②茎 瓠瓜为一年生攀缘草本作物;茎、枝具沟纹,被黏质长茸毛,老后渐脱落,变近无毛,茎蔓长3~4 m以上,分枝力强,茎节易生不定根,卷须分杈。以侧蔓结瓜为主,栽培上常常进行摘心,摘心可促进侧蔓发生,达到提早结果的目的。

③叶 瓠瓜叶面大而薄,单叶互生,心脏形或肾形,不分裂或稍浅裂,叶缘有小齿,叶柄长,顶端有2个腺体,叶面有茸毛。基部几片叶较小,多数品种叶全缘,俗称板叶。以后随着蔓的伸展叶面积增大,出现本品种的固有形态,其叶的大小、叶柄的长度因品种不同而异。

④花 瓠瓜花白色,单生,花梗长;雄花花托漏斗状,长约2 cm,花萼裂片披针形,长3 mm左右,花冠裂片皱波形,披茸毛或黏毛,长3~4 cm,宽2~3 cm,雄蕊3枚,药室不规则折曲;雌花花萼和花冠似雄花。雌雄异花同株,虫媒花,异花授粉。雄花、雌花均在傍晚开始逐渐开放,第2天8:00~9:00花冠凋萎,雄蕊、花粉也失去活力,“夜开花”之称由此而来。其绝大多数品种侧蔓着生雌花早于主蔓,侧蔓除着生雌花外也可着生雄花。不同品种雌花出现的时间、节位、数目、雌雄比例差异显著。一般雄花的发生早于雌花,其花芽的分化和发育随着瓜蔓的伸展由低节位向高节位顺序推进,有时雌花也可能早于雄花2~3 d出现,但第1朵雌花因植株营养面积过小而大多为无效花,没有保留的价值。当瓠瓜进入盛花期后,在不整枝的情况下会出现2~3朵雌花同时开放的现象。

⑤果实 瓠瓜雌花受精后第2天子房(幼果)开始伸长增粗,但以伸长为主,果柄也相应伸长。受精后雌花并不是都能发育或发育成理想的商品瓜,这与雌花的质量,受精时植株叶片数、叶面积大小、肥力供应情况、根系的吸收能力以及当时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同时还与开始发育的幼瓜数密切相关,一般能同时正常膨大的幼果数为2个,其余的幼瓜都会在受精后1~2 d停止发育。瓠瓜幼瓜发育较快,多数品种开花后10~15 d即可食用。成熟瓜的瓜形大体可根据雌花子房形态来确定,因此生产上可充分利用其雌花多的特性,及早去除不符合要求或子房畸形的雌花。瓠瓜嫩瓜瓜面具有白色茸毛,茸毛的疏密与品种有关。果皮有白、浅绿、绿色等,且与栽培时的受光量有关,一般背光面颜色较浅,而爬地栽培的着地面多为黄白色。瓠瓜果肉均为白色,单瓜质量0.2~4.0 kg,老熟瓜不堪食用。

⑥种子 瓠瓜坐果后40 d左右进入老熟期,茸毛渐褪,果皮转白色或黄褐色,果实大小基本定型,果壳日趋坚硬;50 d后多数留种瓜种子达到生理成熟,种瓜采摘后需经1~2周的堆放后熟,种子才能完全成熟。种子成熟的时间与品种及其果实发育期间气温密切相关。瓠瓜种子扁平,但形态差异较大,有卵圆形、纺锤形、尖三角形等。长瓠子类种子外壳有毛,葫芦类种子无毛或稀少且短,多数品种发芽孔上方有2对对称的突出点。种子上毛的多少、有无,种子色泽也与种瓜后熟的堆放时间有关。未充分堆放后熟的长瓠子种子也可能无毛,色浅。堆放时间过长的葫芦类种子也会出现较多的毛。正常种子的种仁(子叶)应为白色。一般每条种瓜可收籽250~350粒,千粒质量125 g左右。

2.2 生长发育过程

瓠瓜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可分为种子发芽期、幼苗期、抽蔓期和开花结果期4个时期。

①种子发芽期 从播种后种子萌动至子叶展开幼苗破心为种子发芽期。瓠瓜种子在充足的水分、空气和较高的温度(30~35℃)下可迅速发芽出土。

②幼苗期 从子叶展开真叶出现至4~5片真叶展开开始抽蔓前为幼苗期。此期地下部生长快,地上部生长较慢。应注意通过调节温湿度,保证充足的光照,促使幼苗稳长稳发。

③抽蔓期 当第5~6片真叶开展后,茎叶生长加快,节间伸长,进入抽蔓期。此时叶腋开始发生卷须。主蔓上从叶腋抽生子蔓,子蔓上又抽生孙蔓,以后随着茎蔓生长,各个茎节的腋芽生长,发生大量子蔓,子蔓又抽生孙蔓。栽培条件适宜时,可抽生多级侧蔓,形成繁茂的茎叶系统。

④开花结果期 一般主蔓第5~6节开始发生雄花,以后各节都发生雄花,主蔓节位很高后才可能发生雌花;而子蔓在第1~3节就开始产生雌花,孙蔓产生雌花的节位更早。瓠瓜一般以侧蔓结果为主。主蔓长至6~8片叶时,可及时摘心,促进子蔓生长。瓠瓜雌花刚开放时,子房长6~7 cm、开花后10~15 d即可达到果实的食用成熟期,应及时采摘上市。开花后40~50 d可达果实的生理成熟期,后熟10 d左右剖瓜取种。

2.3 对环境要求

①温度 瓠瓜喜温,不耐低温。种子在15℃开始发芽,适温30~35℃。生长和结果的最适温度为20~30℃,15℃以下生长缓慢,10℃以下停止生长,5℃以下开始受冷害。瓠瓜能适应较高温度,在35℃左右的高温下仍能正常生长和结果。但在营养生长时期对温度的反应,因品种类型不同而有差异。圆葫芦较长瓠子耐高温,而长瓠子类型中以长圆柱形瓠瓜品种较短圆柱形耐低温能力强。具体表现在低温下发芽快、整齐,根系生长快、发根多,株高、茎粗、鲜质量、干质量受低温影响小。

②光照 瓠瓜对光照要求较高,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病害少,生长和结果良好,产量也较高。若阴雨连绵、雨水多、光照不足,则炭疽病严重,且易化瓜、烂瓜,果实发育也迟缓。瓠瓜的雌雄性分化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特别受光周期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影响。瓠瓜属短日性植物,苗期短日照可以使主蔓提早发生雌花,应用乙烯利液(1 000~2 000 mg/kg)处理也有同样的效果。这是因为短日照和乙烯利处理均能使雌蕊原基的内源脱落酸(ABA)含量提高,抑制雄蕊原基进一步发育。但短日照和乙烯利处理只有在雄蕊原基短于0.4 cm才有促雌效应。

③水分 瓠瓜喜水、喜肥,瓠瓜生长前期喜湿润的气候,结果期喜晴天,开花结果时若空气湿度过大,叶、花、嫩果都容易腐烂,因此雨季要注意清沟排水。瓠瓜适于在排水良好的地块栽培,长瓠子属浅根系,不耐干旱,而圆葫芦的根系入土较深,耐旱力较强,但都不耐渍。

④土壤及营养 一般长瓠子不耐瘠薄,以富含腐殖质、保肥保水力强的壤土栽培为宜。圆葫芦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但其生长期长、果实较大、产量高,因此,生长期间仍需要一定量的氮肥,结果期需提供充足的磷、钾肥。

3 栽培季节

瓠瓜原产热带,喜温暖的气候条件,在长江流域瓠子适于早熟栽培作夏菜供应,也适宜晚熟栽培作秋淡菜供应;葫芦适于晚熟栽培,作伏秋淡菜供应。

春瓠子露地栽培,多在惊蛰(3月5~6日)前后播种于温床或冷床进行育苗,而葫芦一般在清明(4月4~6日)至谷雨(4月19~21日)露地直播,露地栽培一般在5月底至7月中下旬采收上市。

利用大棚、小拱棚等,春季早熟栽培1月上中旬大棚内采用电热温床育苗,2月下旬3月上旬定植,4月下旬5月上旬即可开始采收上市。秋季延迟栽培则于7月下旬至8月下旬播种,8月中旬至9月中旬定植,9月中旬至12月初采收。

猜你喜欢
雌花葫芦栽培
“葫芦镇”上喜事多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夏秋栽培番茄 要防早衰
油麦菜栽培要点
宝葫芦
帮花授粉
画葫芦
不同品系橡胶树的花序性状差异研究
巨大的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