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洪涛
我是一名学生,比较喜欢读书,也比较喜欢语文,但是一写作文我就发愁,觉得脑袋空空,不知道写什么,挤出来一篇也干瘪乏味,自己看着都厌烦。
你好!说到写作文,我也有过同样的感受。记得小学三年级第一次写作文,老师让写一个小动物,我对着作文本发呆到半夜,一句话也写不出来,后来还是我父亲帮我写了草稿,我才完成了自己的第一篇作文《我家的猫》。后来,一上作文课我就犯愁,一直持续了好多年。
我是怎么从害怕写作文到喜欢写作文的呢?有一件事对我影响很大。
记得读初二时,暑假开学我们班换了个语文老师——他卷舌音翘舌音分不太清,但是他说普通话,说起来还很夸张。他让我们写作文,说是要让我们“露一小手”“看看你们的小才华”“咋写都行,好玩就行”,这下班里炸了锅,我们以前一直在写有意义的事——扶老奶奶过马路啊,捡到钱交给警察叔叔啊……如今让写有趣的事,还可以放开写,那不是太自由了?我写的是《喝风比赛》,说的是我们几个小伙伴在雷雨到来前的大风天里,站在山岗上比赛喝风的事。这本来是件糗事,没什么意义,但是我真实经历的,结果一下笔,就像打开了水龙头,哗啦哗啦流淌不已。不光这样,遣词造句也生动起来了,口语俚语都写进去了,那是我第一次觉得写作文是件幸福的事。后来,这篇作文成了范文,张老师在他教的两个班里都用他那蹩脚的普通话声情并茂地朗读了,下了课同学都来和我闹着玩,我羞得满脸通红,但内心汹涌澎湃,感到非常骄傲。
从那之后,我似乎打开了写作的开关,每次写作文,经过的事、读过的书,一起奔涌而来,我再也不为写作文犯愁了。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这就算是写作文的好的经验。先别管能得多少分,只需放开手脚,大胆地写。先别想着升华意义,文章的意义在作者心中,在眼里,并不在手上,也不在词句上。读书多了,素养高了,文章立意自带光芒,不需刻意,而首要的事是打开那扇门,享受一次写作的“自由”和“快乐”。
我一直以为,写作这种表达,和说话一样,是每个人的天赋,有的人不能写作,只是没有激发出来。不识字的乡村老人,聊天拉呱,用他自己的语言,都可以把故事讲得引人入胜,让人陶醉,那难道不是一次作文吗?有时候我们害怕写作文,就是写之前人为地给了它太多的禁锢——主题、结构、意义等,那当然都很重要,但首先是“打开自己”“敞开自己”,写自己最熟悉的、印象最深的事,就可以像说话一样,“下笔千言”。
这段经历讲给你,也许能给你一点启发,期待你能这样“潇洒”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