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聊斋志异》中辛十四娘的形象与女性意识的觉醒

2022-07-29 02:59王一斯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文化产业 2022年19期
关键词:人世间蒲松龄聊斋志异

王一斯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蒲松龄在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描写了许多爱情故事,也塑造了许多美好的女性形象。《聊斋志异》中辛十四娘就是其中一个非凡而又极具灵性的狐妖奇女子,她容色娟好、机智聪颖、秀外慧中、坚强善良,集世间女子的美好品质于一身。但同时辛十四娘的经历也引人深思。着眼于辛十四娘的人物形象和经历,以辛十四娘的人物成长为轴线对小说中所体现的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辛十四娘的形象本身对蒲松龄的映射为主进行分析研究。

辛十四娘的人物形象

容色娟好、脱俗不凡的狐妖奇女子

在小说中,十四娘的出场便是别致的美丽。“昧爽偶行,遇一少女,着红帔,容色娟好。从小奚奴,蹑露奔波,履袜沾濡。”晨霜晓露之下,偶遇一位妙龄少女,身着一袭红衣,身旁跟一位奴仆,身姿灵敏,奔波于此,不小心沾湿了罗袜。在冯生眼中,她仿佛是下凡的仙女,她在冯生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十四娘第二次出现时,是冯生乘着醉酒掀开幕帘之时。“果有红衣人,振袖倾鬟,亭亭拈带。”在那半隐半现的幕帘后,看见生人的十四娘有些许的惊讶,依旧一袭红衣,发鬟倾侧,亭亭玉立。如此仙姿使得十四娘更为脱俗不凡。这是文中仅有的两次描写十四娘的外貌,此后我们只能从小说的描写中得知她是一位“刻莲瓣为高履,实以香屑,蒙纱而步者”的女子。“莲瓣”意为出淤泥而不染,“香屑”则会使人心神激荡,这些美好高洁的意象用来形容十四娘是对她品性气质的最大赞美。“蒙纱”更为十四娘添一丝神秘感。蒲松龄先生笔下的十四娘本是一位来自深山的狐女,却在字里行间被赋予了仙女的容貌和气质。

重礼尚德的贤良女子

辛十四娘是一位注重礼法礼制的狐族女子,她身为中国古代的传统女子,受封建礼教约束使自己成为一个符合三从四德的贤惠女子,因此她身上有着普通凡间女郎的羞涩矜持和知理懂礼。兰若寺初见冯生时,冯生醉酒贸然掀开幕帘,她表现出的是闺阁女子的羞涩。在辛十四娘接到郡君命令初见郡君时,她首先是“望妪俯拜”,面对长辈,极度尊敬,谨遵礼法。当郡君准备把冯生说与她成婚时,她“娉娉而立,红袖低垂”,腆然曰:“还以告之父母。”由这一句即可窥察到,辛十四娘虽然对冯生心生爱慕,但仍誓死遵守着古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封建礼教,因此她的身上深刻着儒家的传统文化思想,遵礼守法,注重礼节。她“回首见生,羞缩不安”。当郡君问十四娘平时在家做些什么的时候,她回答:“闲来只挑绣。”由此可见她的日常生活也透露着大家闺秀娴静的气质。但这样一个矜持羞涩、注重礼法的女子在面对强势的郡君时,也依旧毫无惧色,她誓死遵守古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礼教,拒绝郡君让她即刻嫁给冯生的要求。因此,辛十四娘的身上有着传统大家闺秀的矜持和规矩,但同时辛十四娘也是一位性格刚直、重视孝道的传统儒家女子。

秀外慧中、坚强善良的凡俗贤妻

辛十四娘在嫁给冯生之后就成为一个传统的古代贤妻,将自己作为男子的从属,一切以夫家利益为重,她的所作所为都忠于自己的丈夫和家庭。她的贤惠不仅体现在她勤勤恳恳地照顾冯生一家,更在于她能够规劝冯生交友。辛十四娘曾多次对冯生竭力相劝,避免冯生与小人有任何接触,恳劝他远离祸患。但世事难料,有些事情想躲避却非人力所能及。最终在楚银台的连环设计下,冯生被诬蔑入狱了。

在冯生锒铛入狱后,辛十四娘并没有因此灰心丧气舍弃自己的丈夫,她用聪慧去营救丈夫,一方面,她沉着冷静,上下打点,细心筹谋,让冯生少受皮肉之苦;另一方面,她派自己的狐狸丫鬟去找寻皇上,在如此周全精密的安排与计划下,最终冯生获得自由,得救重生。

辛十四娘在冯生入狱后,并没有自乱阵脚,而是内外兼顾,一边让自己的狐狸丫鬟寻求机会为冯生翻案,一边料理家中事务,稳定家眷。并且在解救丈夫的过程中她却没有使用任何法术,完全遵守凡尘俗世的法则,用人世间的规则解救冯生。这对于一个初出人世的狐妖来说不仅需要一定的胆识,还需要十分坚强的心智。在为解救冯生奔走的过程中,辛十四娘感受到了这凡俗尘世的世态炎凉,但她仍旧不会向小人屈服。

辛十四娘也是有着极其善良的心性和慈悲的胸怀。当冯生再次惹怒楚银台时,辛十四娘说:“我不忍见君流落,请从此辞。”她本打算离开,但不忍心看冯生的苦苦哀求,便与冯生约法三章,可见她的内心十分柔软。后来冯生入狱,她表面上云淡风轻,暗地里常常“昼去夕来,无停履,每于寂所於邑悲哀,至损眠食”。她不想将悲伤的情绪带给整个家庭,所以她必须“出则笑色满容,料理门户如平时”。在她下决心要离开冯生的时候,她不想留冯生孤零零地在世间,便为他寻得良人,就算辛十四娘离世了,她曾经日夜辛劳为冯生攒下的钱财也能让冯生余生衣食无忧。辛十四娘是一位聪慧善良的女子,这也注定了她成仙的结局。

超脱红尘终成仙的逍遥女子

辛十四娘因为想与爱人幸福度日而步入尘世,进入尘世后,她注重礼数,一心为夫,遵从人世间的种种,不敢有丝毫逾矩。然而辛十四娘救助丈夫时,尝尽人间冷暖。这一切让她身心俱疲、心力交瘁,对人世间的一切感到失望,厌烦红尘俗世。于是她下定决心离开,想从红尘里寻得超脱去寻求自在的理想。但是她在做这一切之前必须先结束和冯生的这段情缘,所以无论丈夫冯生怎样苦苦哀求辛十四娘留下,辛十四娘终究没有让步妥协,最后为丈夫觅得一贤惠的女子以了结牵挂,远离这红尘俗世,去寻了逍遥自在,最后名列仙籍。

《辛十四娘》中体现的女性主义色彩

辛十四娘“女助男”情节体现人文主义的觉醒

辛十四娘本本分分地勤俭持家,与丈夫生活平稳安定,本以为可以一辈子平稳地走下去。然而进入俗世的路注定坎坷,丈夫与阴险小人相交过甚,十四娘曾多次劝告也无济于事,最终丈夫被阴险小人陷害进狱。辛十四娘只能靠自己的胆识和力量营救冯生,在周全精密的营救计划下,冯生终于平安归来。这一切都体现了辛十四娘的勇敢和机智,打破了传统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是男女平等思想的雏形。

儒家文化要求“三纲五常”,其中“夫为妻纲”即传统的女子应该以男子为中心,安心相夫教子,为男子服务。而男子应该建功立业保卫国家。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产生,人文精神也在逐渐觉醒,男女平等、女性地位提高等意识逐步出现。蒲松龄笔下的《辛十四娘》以女子营救男子的形式体现出传统的封建束缚逐渐被打破,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文人入仕坎坷、生活困顿、饥寒交迫,迫切需要一位有能力的女子相助,借助她们的力量惩恶扬善,实现理想的愿望,也突显了女子的英勇与机智,使女性的地位在小说中有所提升,充满了人性的光辉。

辛十四娘从天真无邪到成熟坚决体现了女性形象的成长

蒲松龄笔下辛十四娘的性格有着非常清晰、层次分明的发展脉络。最初的辛十四娘天真无邪,年幼貌美的她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环境简单,无忧无虑。然后走入婚姻后的辛十四娘不得已被命运裹挟着不停地向前走,从刚嫁人的秀外慧中、贤良可人到日益成熟、坚定果决,再到最后为了丈夫苦心相劝、奋力营救,她在这个过程中的成长是惊人的。在冯生入狱后,她沉着冷静、思维缜密、心思细腻,遣婢入京,再寻佳人,安排善后,这已是非一般男子可以周全的重大策略部署。在后期得知真相时的辛十四娘面无表情,但却在最后的紧要关头飒然一笑。这一笑是为自己把握了局势,把握了事态而笑,是带着稳操胜券的自信和成功的喜悦;这一笑象征着辛十四娘终于从一个受人驱使摆布、天真无邪的弱女子升华为自主自决,掌握自己命运的勇敢女性。

辛十四娘的结局象征着女性独立自由意识的萌发

蒲松龄笔下辛十四娘的结局非常耐人寻味,它不同于以往经历了波折苦难的夫妻最终幸福生活的大团圆式结局,而是选择了为辛十四娘安排了毅然离去,名列仙籍的特殊结局。这种结局恰恰是蒲松龄遵从了故事的内部逻辑而产生。辛十四娘本是来自幻域的无忧无虑的小狐狸,误入凡尘俗世中,对人世间的黑暗和蝇营狗苟已经达到了非常厌恶的境地。为红尘所累,她不愿在这种环境中继续忍受和生活,所以在为冯生的生活做好了一切准备之后,毅然选择了回归自己的宁静世界,脱离红尘,最后位列仙班。辛十四娘没有把自己跟冯生永远地捆绑在一起,而是适时做出了最适合自己的选择。这是她独立意识的体现,远离人世间也是为了追求自己宁静的世界,选择了自由的生活而不是在三纲五常中被规矩捆绑一生,体现了辛十四娘自由意识的萌发。

辛十四娘的形象体现了女性意识的勃发

蒲松龄在《辛十四娘》中对男女描写和批判的角度与以往的小说是有很大不同的,他借批判冯生的形象,来塑造女性的形象。蒲松龄的这种描写在《辛十四娘》中并不是孤篇,放眼蒲松龄《聊斋志异》小说篇目中,类似于辛十四娘的美好女性形象也远远不止这一处。在小说中,蒲松龄对辛十四娘性格和容貌的极力描绘满怀着对女子的崇敬和喜爱之情。这颠覆了以往的传统小说模式,展现的女性则是集智慧与美貌于一身的独特形象,充满了女性意识。因此《辛十四娘》无疑是对“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的传统形象的颠覆性改变。

《辛十四娘》映射了蒲松龄的内心世界

辛十四娘的坎坷经历反映了蒲松龄的人生观

辛十四娘从入世到出世可谓经历了百般滋味,受尽了人世冷暖。而她的经历与蒲松龄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蒲松龄19岁初应童子试,便以县、府、道三试第一考中秀才。文章深受山东学政施愚山先生的赏识,一时名声大振。那时他年少入世,踌躇满志,但之后屡试不第,遭受百般挫折,一直郁郁不得志。他渐渐地也看透了人世间的沉浮冷暖,毅然出世。往后他一面教书,一面应考,就这样蹉跎了四十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回家,结束塾师生活。他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于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从蒲松龄一生的经历可以看出,他这一生都在与命运斗争,出世的种种如此短暂,仿佛昙花一现,眨眼间便成为浮云。回到现实中他不得不面对着生活的压力和窘迫,而在与命运斗争的过程中,他也逐渐从儒释道中感悟出了脱离红尘俗世的快乐。因此辛十四娘的人物形象也可以看作蒲松龄真实形象的一种理想化。

辛十四娘的出现反映了蒲松龄的真实愿望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许多狐狸变成的女性形象,但这些狐女与以往文学作品对所谓“狐狸精”的批判有很大不同。蒲松龄笔下的狐女并不是心地恶毒、自私自利的恶女形象,而是向往人世间的美好,努力修炼,甚至相信且盼望得到人世间情爱的单纯善良的形象。她们总出现于乱世,帮助贫穷孤苦的书生排忧解难,改善他们的生活以及坎坷的仕途。自从宋代以后,文学衰微,大多数文人陷入了坎坷的仕途、腐败的官场,生活贫困潦倒,感觉未来的人生陷入了深深的黑暗。于是他们逐渐希望可以有别样的力量给予其帮助,他们希望能够有一位温良贤淑同时在仕途上可以给予帮助的女子出现,帮助他们掌握命运,惩恶扬善,实现理想。蒲松龄将这样的狐女形象写于《聊斋志异》中,也是反映了他希望有这样一位女子来帮助自己在科举、仕途上实现理想的愿望。

辛十四娘与冯生的感情反映了蒲松龄的爱情观

辛十四娘与冯生在蒲松龄笔下过着非常恩爱的日子,两人的亲密羁绊是蒲松龄想拥有的理想爱情,也是蒲松龄的典型爱情观的代表。从冯生初见辛十四娘时的惊叹:“昧爽偶行,遇一少女,着红帔,容色娟好。从小奚奴,蹑露奔波,履袜沾濡”可以感觉到,冯生对辛十四娘一见钟情。这一见钟情里不免掺杂着对辛十四娘惊为天人的美貌的喜爱。同时灵动可爱,在水边蹦蹦跳跳沾湿鞋袜的辛十四娘也拥有着独特的个性,从面貌到性格,这一切瞬间击中了冯生的心,让他对辛十四娘生出了好感。而这样的初见恰巧也反映了蒲松龄对于貌美个性的女子的喜爱和欣赏,充分体现了蒲松龄对觅一良人拥有感情的渴望。小说的结尾,辛十四娘在寻觅逍遥而脱离红尘前也为冯生找了一位贤惠的女子禄儿,以了牵挂。冯生在百般不愿后依旧与禄儿幸福生活在了一起,并共同养育了儿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蒲松龄的爱情观,他对传统封建制度的一夫多妻以及婚姻制度的认同。可见蒲松龄笔下的《聊斋志异》虽有颇多女性意识的觉醒,但也有无法脱离时代的传统观念。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里塑造了许多美好的女性形象,有天真爱笑的婴宁,有大胆寻爱的红玉,有善良自尊的房文淑等。但独独辛十四娘,她的超凡脱俗、她的勇敢机智、她的空静灵动、她的果断放手让我们深深难忘。她从超凡脱俗到积极入世,融入尘世,最后为红尘所累,脱离俗世。她的心智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淬炼,最终成就了一种女性伟大的品格,也象征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同时狐女的社会化历程也反映着蒲松龄对社会现实的看法和独特见解。纵观蒲松龄的人生历程,我们会发现他在坎坷中汲取到了很多灵感和力量,这也是他创作《聊斋志异》的强大动力。同时,他的坎坷与小说中的人物也有着许多契合点,一定程度上小说中的人物反映了他的内心,是他精神层面的另一种理想世界。

猜你喜欢
人世间蒲松龄聊斋志异
看《人世间》谈家庭教育
人世间
解密电视剧 人世间
人世间最美的遇见
《聊斋志异》:不一样的魑魅魍魉
『别人家的孩子』蒲松龄
《神探蒲松龄》:并没有那么差!
蒲松龄
成语连线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