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峰
(岫岩满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辽宁 岫岩 114300)
母猪产后瘫痪又叫产后麻痹、产后风,是成年母猪产房分娩常见的一种营养代谢疾病,多发在中小型养猪场,不同年龄的猪、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节较高发,尤其是高产、高龄和体弱的母猪发病率更高。该病多发生在母猪产后的6~10小时或2~6天内,致死率低,但会影响母猪的繁殖能力和仔猪的生产发育,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做好母猪的科学饲养和管理尤为重要。
精神沉郁,后肢无力而站立不稳,走路摇晃,跛行或拖地行走,病猪的皮肤神经敏感,驱赶时会尖叫。患病严重的母猪不食,精神迟钝或失去知觉、昏迷,瘫痪不起,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时间长了肌肉萎缩。个别病例会出现局部肌肉震颤和发抖。发病后母猪产奶量少,病初部分母猪会发热,体温高达38.5~40℃,鼻头干燥,结膜潮红,尿量少,大便干燥。后期母猪消瘦和衰竭,如果能及时治疗,调整饮食管理,大多数病例会恢复如初。
该病是由于母猪生产时体能消耗太大,产后体内血钙流失严重而导致。分析其具体原因如下。
如果饲料中的钙含量少,或者钙磷配比不当,母猪对饲料不能有效吸收或利用,不能满足分泌乳汁的营养需要,那么母猪就会调动骨骼中的元素去促进乳汁的分泌,这样就会导致严重缺钙。有些精饲料的磷含量高,能阻止机体对钙的利用和吸收。另外饲料单一或使用大量的精饲料或为了节约成本,用米糠和麸皮喂猪,都会因饲料营养不全价,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而导致发病。因此,预防母猪瘫痪需要从饲料入手解决问题。
后备母猪还在生长发育阶段,机体和骨骼还未完全发育成熟,骨骼中钙的沉淀还不足,如果在这个时期对母猪进行配种,机体中的钙就会在产后随乳汁排出,此时如果饲料中的钙再不足,排出钙量大于机体摄入的钙量,机体内血钙失衡,在这种清况下,母猪发生产后瘫痪的几率也很大。
妊娠过程中胎儿生长,羊水日渐增多,压迫腹腔器官,影响了胃肠消化功能,进而影响对钙的吸收,导致发病。如果母猪产仔数量多,会加大乳汁分泌能力和骨盐降解速度,导致血糖水平低下造成血钙,最终发病。如果胎位不正或胎儿过大,容易造成子宫大出血或后肢神经损伤,进而引起出血性或神经性瘫痪。
母猪居住环境较差,如圈舍阴暗潮湿、光照不足、不消毒或消毒不彻底、冬季保温差、夏季炎热不通风、活动空间小、母猪缺乏运动等因素,都能引起产后瘫痪。
母猪产后瘫痪需要与风湿病、链球菌病、猪口蹄疫和猪四肢炎症性外伤相区别。
猪风湿病表现为发热,腱鞘、肌肉和筋腱疼痛和肿胀,关节变粗,活动迟缓等症状,母猪产后瘫痪只表现出运动障碍,并不具备上述症状。
母猪关节炎性链球菌,会出现关节肿大,或者长脓包,而产后瘫痪不会。
口蹄疫,即五号病,在蹄壳与皮肤的边缘处有水泡,水泡破后有溃疡,严重的五号病,在乳房和鼻镜上,也会有水泡,而缺钙性瘫痪不会有这些症状。
外伤或者炎症会引起的四肢跛行、站立不稳或者瘫痪,大部分是由于并圈或上下产床驱赶不当引起的。这种情况下可以检查母猪的蹄壳,有无物理性开裂,脚上有无外伤,以及红,肿,热,痛等炎症。
治疗以营养性补钙为主,根据病情的程度选择饲喂或者注射。
中医可用红花15克、地龙18克、当归20克、防风18克、乌蛇20克、地 虫15克、血蝎11克研磨成面后用温水调服,服用1~2副即可。
西医治疗可用葡萄糖溶液、葡萄糖酸钙、安钠伽注射液、维生素B1进行静脉注射,根据病情情况可在8~12小时后再注射一次,注意注射速度不能过快,剂量大小应根据母猪的体重来定。或在日粮中加石灰水,2天喂服一次,连用几次之后病症较轻的母猪就会好转。
总之,做好饲养管理是预防该病的关键,广大养殖户要提高防范意识,防大于治,坚持做到以预防为主,避免母猪繁殖过早,使用全价饲料,保证母猪生产营养,提高圈舍环境卫生条件,做好消毒工作,生产时助产得当,避免应激刺激,做好产后护理工作,如发现母猪出现疑似瘫痪症状,应及时排查病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症治疗,减少养殖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