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梅
(阜新市清河门区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阜新 123006)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养殖过程中的乳房实质、间质的多发性疾病,发病率为10%~20%。根据临诊症状不同可分为临床型、亚临床性和非临床型乳房炎。究其原因,可分为机械性刺激、病原微生物及化学物理性损伤所致。
根据临诊症状不同,临床型乳房炎又可分为急性乳房炎和慢性乳房炎。急性乳房炎表现为乳房红肿热痛等炎性症状,触诊回避,泌乳减少,乳汁有絮状物或血样凝块,pH常呈碱性。健康牛体细胞数≤25万/毫升,但急性乳房炎病牛体细胞数可≥100万个/毫升。后期病牛则呈现全身症状,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如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病原菌进入血液,则可诱发脓毒败血症甚至致死。临床型乳房炎又可具体分为浆液性乳房炎、纤维素性乳房炎、卡他性乳房炎、出血性乳房炎、化脓性乳房炎等。慢性乳房炎则会存有肿块,乳汁量少且颜色淡黄,乳腺逐步纤维化甚至萎缩。
乳汁分泌正常或略有下降,静置乳汁30分钟可见分层,上层为水样,下层为絮状物质。
慢性乳房炎奶牛乳房中有较多硬块,乳汁量少且呈淡黄色。
无肉眼可见特定症状。当实验室检验体细胞数≥50万个/毫升时,可定性为阳性乳。
对于病畜,可对症进行物理缓解。肌注或静注青链霉素等消炎药物,注意遵循休药期和弃奶期。适度补充葡萄糖溶液和多维。必要时可采用0.25%~0.5%普鲁卡因行封闭疗法。此外还应注意,加强泌乳奶牛畜舍环境的管理卫生。奶牛饲养注重营养平衡,补充新鲜全价料。减少碎石块、硬物等物理性因素和潮湿污秽霉变等化学性因素的干扰,保持牛体清洁。降低饲养密度,做好温湿度控制,减少环境应激。挤奶前佩戴无菌手套挤前三把奶,检验乳汁是否有病变。挤奶前后眼进行药浴,并用毛巾擦干,注意避免交叉感染。乳杯内衬定期更换,做好榨乳机的消毒工作。
表1 临床型乳房炎主要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