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斌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山门林场,甘肃 清水 741413)
山门林场隶属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地处渭河北麓的关山林区,位于清水县山门镇,始建于1958年6月,为甘肃省清水县森林经营所。1975年1月划归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更名为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山门林场至今,全场实行场、森林经营管理所二级管理模式。林区总面积42890公顷。本区属祁连褶皱带与北岭褶皱带的结合部,秦岭地槽和陇西陆台两大地质构造过渡带,属六盘山山脉的最南端,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土壤以山地褐土为主,山地棕壤次之,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pH呈微酸性—中性。
山门林区的植物区系在我国华北、华中、喜马拉雅、蒙新四大自然植被区系交汇处,有120多种植物。主要以林地为主,但森林蓄积分布不均,集中分布于长沟河和牛头河两侧深沟的天然林区,林区腹地和林缘区资源差异较大。
林区树种繁多,组成复杂。全林场乔木树种80多种,主要以阔叶混交、栎类和针阔混交林为主,面积分别占36.08%、28.5%、8.86%,蓄积分别占46.47%、34.98%、4.63%。
中幼龄林比重大,成熟林少,可利用资源少,后备资源丰富。国有有林地面积20280.5公顷,蓄积752801立方米,其中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面积比为8∶1∶1,蓄积比为7∶2∶1。
全场主要树种材积平均生长率为3.38%,枯损率为0.42%,净生长率为2.96%,林分生长潜力大。
依据山门林场森林资源现状,根据不同的树种结构与林龄特征,制订森林经营技术措施为森林抚育、林分改造、采伐利用3种经营类型。
对幼、中龄林适时采用割灌除草、人工促进更新措施,加快幼中龄林分从高生长阶段向胸径生长过渡。总计规划实施面积20208.4公顷,其中包括人工幼林割灌除草实施面积为5875.5公顷,占森林抚育总面积的29.1%;人工促进更新实施面积为14332.9公顷,占森林抚育总面积的70.9%.
近熟林采用低效林改造的方式进行林分类型更新,以便提高林地生产力。规划施工面积13.8公顷。
成熟林采用抚育间伐、渐伐的措施,调整林分密度,降低林分成熟期,以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规划施工面积54.8公顷。
经研究,山门林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发展从其结构层面分析,主要从3个方面着手。一是树种选择。以阔叶混交林、栎类林为主要培育对象,通过有序经营,逐步形成树种多样、结构完整、功能强大的生态公益林顶级群落。二是林龄选择。以中幼龄林为主要培育对象,通过人工促进更新、割灌除草、透光间伐等技术措施,逐步形成稳定、优质、速生的后备资源。三是起源选择。将天然林作为修复的主要对象,针对林地生产力较低而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段,通过间伐措施提高森林自我更新的能力,或通过更新措施建立新的人工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