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迁,金忠芹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江苏 苏州 215003)
意外伤害和中毒是危害儿童健康的两个主要问题[1]。急性中毒是小儿常见疾病,因其发病急、进展快等特点,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安全,也是引起小儿死亡的原因之一[2-3]。处在发育阶段的儿童身体和认知功能均未成熟,对外界事物缺乏认知,更易发生误服中毒事件,且临床表现与成年人大不相同,对儿童误服事件进行分析,并实施防治措施,对维持公共卫生安全非常重要[4]。为分析探讨儿童误服中毒的相关因素和特点,现对2020年6月—2021年5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住院诊治的152 例误服中毒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1 一般资料 以2020年6月—2021年5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住院诊治的152 例误服中毒患儿为观察对象。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经医生确诊为误服;②误服原因明确;③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排除标准 ①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②患者存在严重威胁生命的其他疾病。
1.4 研究方法 对152 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发病季节、毒物的种类、误服原因进行归纳和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一般临床资料 152 例儿童误服中毒病例中,男90 例(59.2%),女62 例(4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幼儿期 (1~3 岁)最高发为1 0 7 例(70.4%),其次是婴儿期(<1 岁)18 例(11.8%)和学龄前期(4~6 岁)15 例(9.9%),学龄期(7~14 岁)人数最少为12 例(7.9%)。在各年龄分组中,婴儿组以生活中的化学制剂为主,其他种类没有,幼儿组、学龄前组、学龄组以误服药物为主,学龄组没有误服有毒制剂的患儿,各年龄组误服的种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不同年龄患儿误服的种类[例(%)]
在误服发病季节上,夏季最高发为73 例(48.0%),其次是秋季44 例(28.9%)和春季23例(15.1%),冬季人数最少为12 例(7.9%)。误服有毒制剂(如农药、杀虫剂、老鼠药)主要发生在秋天达47.4%(9/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误服种类药物、生活中的化学制剂、其他种类在不同季节的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不同季节患儿误服的种类[例(%)]
2.2 误服物质种类 152 例患儿误服物质分类:误服药物共79 例(52.0%),其中大人常用慢性药41例,儿童常用药19 例,家中备用药5 例,外用药13 例,不详药品的1 例;误服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制剂共47 例(30.9%),其中各类清洁剂或消毒剂29例,工业碱2 例,蚊香液4 例,干燥剂3 例,水银2例,其他生活日品7 例;毒物共19 例(12.5%),其中农药2 例,杀虫药9 例,老鼠药8 例;其他种类7 例(4.6%),其中误服有毒植物5 例。
2.3 误服原因 误服原因分为两种:由于儿童自身好奇主动误服142 例(93.4%),由于看护人的过失行为有10 例(6.6%),其中3 例给患儿喂了含水垢清除剂的奶;家长给药过失误喂药物过量的有6例,擅自给药的1 例。
近年来本地区儿童急性中毒发病持续处在高位,与儿童自身年龄发育特点密切相关。在发病年龄上,有研究[5-6]显示中毒在14 岁以下年龄的儿童中大多发生在1~4 岁,常见的中毒原因包括误服药物、毒物或化学制剂等。与本研究结合大致相符,本研究显示幼儿期(1~3 岁)误服人数占比最多,占总人数的70.39%(107/152)。可能与此阶段儿童开始建立自我意识且有一定活动能力,对周围环境的探索范围扩大,好奇心强但识别危险能力差,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有关。
潘春予等[7]研究显示,儿童误服(90.7%)是儿童药物中毒的主要病因,中毒药品种类居前3位是抗高血压药、精神药物和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类药。在误服的种类上,本研究显示误服种类最多的是药物79 例(79/152,51.97%),药物种类主要为成人常用慢性药(41/79,51.90%),如心血管药、抗精神病药、非甾体抗炎药等,其次为儿童常用药(19/79,24.05%)。有国外的研究[8]显示,在调查的300 个家庭中只有168 个(56%)家庭将药物放在家庭药房中,儿童不易接触到。儿童误服药物与药物存放不当密切相关,因此,需加强对家长安全用药和家庭备用药物管理的宣教工作,提高日常生活中的安全用药意识,消除可能引起儿童药物误服的危险因素。
误服种类第二的为生活中的化学品占30.92%(47/152),其中主要以各类清洁剂消毒剂为主。此类化学品有16 例为强酸强碱类物质(管道疏通剂8 例,84消毒液4 例,工业碱2 例,强力洁厕剂2例),其中有8 例完善胃镜检查,4 例示浅表性胃炎,2 例有腐蚀性食管炎,2 例有糜烂性胃炎;有3 例误服量不多且口腔黏膜光滑,无不适主诉未行胃镜检查;有1 例患儿仅咬破瓶装84消毒液瓶盖处的包装,有口腔黏膜破损,未行胃镜检查;有1 例拒绝胃镜检查;上述13 例患儿经住院治疗后均好转出院,后期门诊随诊均痊愈。其中有3 例在入院第二天或第三天自动出院,建议外院继续就诊。误服强酸强碱类物质是儿童消化道腐蚀性损失导致食管狭窄的最主要原因[9-10]。此类化学品危害极大,但在日常家庭生活中管道疏通剂、84消毒液应用较为广泛,放置较随意,因此家长需对此类物品加强管理,避免儿童接触,如误服,立即予口服牛奶,立即就医。
误服高发时间上,夏季最高发7 3 例(48.03%),明显高于其他季节,这可能与儿童夏天穿衣服少,行动灵活有关。误服的直接原因主要还是儿童自身好奇主动误服142 例(93.42%),由于看护人的过失行为有10 例(6.58%)。
综上所述,儿童误服的发生重在预防。家庭成员必须将家庭中的药品、化学制剂及毒物放置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加强物品的管理。同时强化监护人安全用药意识,做好儿童的监护工作,由专人看护,时刻不能离开看护人视野。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增强儿童的健康教育,严防误服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