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福仙 梁苇茜 庞欣杰
肾性骨营养不良是由慢性肾功能衰竭所致的骨代谢异常,是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患者多伴有瘙痒、疲乏无力、骨痛等症状,加重了患者的身体负担,同时也影响其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血液透析是维持肾性骨营养不良患者生命的重要方式,但很难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甚至会加重患者的症状和身体负担[1-3]。本院提出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的方式予以治疗,通过两种治疗方法相结合,弥补各自的缺陷,以尽快解除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次研究将本院收治的120例肾性骨营养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借鉴,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在2021年1~6月收治的120例肾性骨营养不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32~80岁,平均年龄(52.18±9.37)岁;血液透析时间1~5年,平均透析时间(2.35±0.89)年;原发病:糖尿病肾病24例,高血压肾病14例,狼疮性肾炎5例,其他17例。对照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34~81岁,平均年龄(52.24±9.59)岁;血液透析时间1~5年,平均透析时间(2.42±0.86)年;原发病:糖尿病肾病22例,高血压肾病16例,狼疮性肾炎3例,其他1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患者明确诊断为肾性骨营养不良;基础资料完整,且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良好;血液透析时间>1年;对于本次研究的目的和过程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心肺、肝脏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合并认知障碍或意识障碍;合并精神障碍,既往有精神病史;治疗依从性差,中途退出研究,或随访丢失者。本次研究符合医学研究的伦理道德要求。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血液透析治疗:取患者平卧位,对手臂部位进行消毒,选择内瘘处为进针点,导入人体血液后,置换成温度适宜的碳酸氢盐透析液,血流速度为200~250 ml/min,透析液流速为400~500 ml/min。治疗过程中用肝素抗凝,透析时间4 h/次,3次/周,连续治疗1个月。
1.2.2 观察组 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准备3000 ml含有肝素的生理盐水,以150 ml/min的速度对血液灌流器进行预冲,使血流灌流器的树脂充分肝素化。连接血液透析器和灌流器,对患者进行血液灌流,灌流器连接透析器2 h后再单独行2 h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方法同对照组,1~2次/周,连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临床疗效判定标准[4]:显效:治疗后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均消失,患者无明显疼痛感,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改善,患者伴有轻中度疼痛感,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治疗后患者的病症加重,生活质量未改善,或生活质量下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磷、血钙水平进行测定,并将治疗前后两组的测定结果进行组间和组内比较。③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测两组患者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并将测定结果进行组间和组内比较。④准确记录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临床症状主要包括骨痛、疲乏、瘙痒,并将两组的症状消失时间进行组间比较。⑤统计治疗期间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不良事件症状主要包括低血压、血脂代谢紊乱等,计算比较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磷、血钙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磷、血钙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磷、血钙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血磷水平低于对照组,血钙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磷、血钙水平比较(,mmol/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磷、血钙水平比较(,mmol/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比较(,ng/L)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比较(,ng/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4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瘙痒消失时间、骨痛消失时间、疲乏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周)
表4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周)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5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发生低血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7%;对照组中有3例患者发生低血压,有4例患者发生血脂代谢紊乱,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67%。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肾性骨营养不良是慢性肾衰竭的常见并发症[5,6],加重了患者的身体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于肾性骨营养不良患者而言,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是改善其临床症状、提升其生存质量的关键所在。本研究比较了单用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磷、血钙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血磷(2.08±0.11)mmol/L低于对照组的(2.56±0.23)mmol/L,血钙(2.85±0.19)mmol/L高于对照组的(2.21±0.3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甲状旁腺激素(395.62±14.16)ng/L低于对照组的(485.84±15.1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此种治疗方法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此外,观察组瘙痒消失时间(1.05±0.17)周、骨痛消失时间(1.14±0.28)周、疲乏消失时间(1.13±0.22)周均短于对照组的(2.69±0.32)、(2.46±0.19)、(2.28±0.46)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采用此种方法进行治疗更有利于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的身体负担。治疗期间仅有少数患者发生不良症状,且未经干预患者的症状消失,这说明此种治疗方法具备较高的安全性。血液透析是基于清除小分子毒素的低通量透析方法,但对于大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较差[7-9]。而血液灌流是血液经体外循环通过吸附装置清除毒素从而达到血液净化的方法,吸附能力较强,可吸附大分子和中分子[10-12]。将两种方法联合,可增加对磷的清除效率,拮抗活性维生素D对甲状旁腺激素的抑制性作用,可充分发挥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势和协同作用,更有利于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肾性骨营养不良兼具有效性和安全性,可缩短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及早解除患者的痛苦,同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优势突出,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