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MRI 表现

2022-07-28 02:47陈苍松李玉萍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母细胞脊髓结节

陈苍松,黄 婷,吴 丹,叶 攸,李玉萍

(1.福建省老年医院放射科,福建 福州 350000;2.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福建 福州 350005)

血管母细胞瘤又称血管网状细胞瘤或血管内皮细胞瘤,是由中胚叶形成的血管细胞发生的良性肿瘤,以小脑最常见,脊髓内较罕见[1]。由于脊髓内血管母细胞瘤发病率较低,且临床及影像学相关资料较少,对其临床特征认识不足,使得髓内肿瘤术前诊断率较低。MRI 具有组织分辨力高、多方位成像等特点,可清晰显示肿瘤的大体形态学特征,较好评估脊髓血管母细胞肿瘤[2]。基于此,本研究搜集2016 年6 月至2020 年6 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8 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和MRI 资料,分析其MRI 特征,旨在提高术前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 例中,男5 例,女3 例;年龄18~42 岁,平均(28.35±2.16)岁。临床表现因病灶位置不同表现为相应节段的感觉运动障碍;大多为慢性起病,进行性加重,多表现为疼痛、运动障碍、感觉异常,其他包括走路不稳、反射亢进、肌肉无力等。

1.2 仪器与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 平扫及增强扫描。使用联影United UMR560 MRI 扫描仪和脊柱专用线圈。扫描序列及参数:矢状面、横断面及冠状面TSE T1WI,TR 567 ms,TE 10 ms;TSE T2WI,TR 4 000 ms,TE 104 ms;快速反转恢复序列(TIRM),TR 4 000 ms,TE 81 ms;层厚3 mm,层距1 mm,采集次数2 次;颈髓视野260 mm×260 mm,矩阵320×240;胸髓视野320 mm×320 mm,矩阵320×256;腰髓视野280 mm×280 mm,矩阵320×240。轴位T2WI,TR 3 140 ms,TE 104 ms,视野200 mm×200 mm,矩阵256×218,采集次数2 次。增强扫描经肘静脉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Gd-DTPA,剂量0.1 mmol/kg 体质量。

1.3 图像分析 在CE AW4.6 工作站观察和分析图像,测量肿瘤大小,分析瘤体实性部分MRI 信号特征、病灶内部和周围是否存在流空血管影,以及病灶强化程度与信号特征。

2 结果

8 例共11 个病灶,其中单发5 例,多发3 例。发生于颈髓4 例(50.00%)、胸髓2 例(25.00%)、腰段椎管内2 例(25.00%)。5 个病灶最大径≥3 cm(45.45%),6 个最大径<3 cm(54.55%)。

11 个病灶中7 个表现为类椭圆形结节,肿瘤所在的节段脊髓增粗,脊髓可因严重受压导致移位、变形;其中6 个T1WI 呈稍低信号,T2WI 呈高信号,边缘较清晰;1 个T1WI 呈不均匀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4 个病灶表现为大囊小结节,肿瘤呈囊性,有典型囊壁形成,边缘光整,与脊髓分界清晰,内有壁结节,附壁结节大多位于脊髓中央和背侧,1 个囊内有分隔;增强扫描囊内分隔及囊壁不强化(若囊壁由胶原纤维构成多不强化),囊液一般不强化,附壁结节明显强化。

11 个病灶中5 个表面可见粗大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8 个病灶内部及周围见增粗、迂曲流空血管影,增强扫描呈蚓状、斑点状高信号强化影;余3 个未见流空血管影。8 例中5 例出现脊髓空洞症,T1WI呈低信号,T2WI 呈高信号,增强扫描不强化。

典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影像学图像见图1,2。

图1 女,33 岁,左侧肢体麻木、无力1 年余 图1a T1WI 矢状面图像示约L5 椎体水平见病灶呈低信号(箭头)图1b T2WI 矢状面图像示病灶呈高低混杂信号,内见血管流空影(箭头)图1c T2WI 矢状面图像示颈段脊髓内脊髓空洞征呈高信号(箭头)图1d T1WI增强扫描矢状面图像示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箭头)图2 男,57 岁,双上肢麻木感觉异常5 年 图2a~2d 分别为T1WI、T2WI、脂肪抑制T2WI、增强扫描矢状面图像,示C3~6 椎体水平颈髓内病灶,T1WI 呈低信号,T2WI 及脂肪抑制T2WI 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可见病灶后壁结节呈明显强化,其余部分不强化(箭头)图2e T2WI横断面图像示呈不均匀高信号(箭头)图2f 脂肪抑制T1WI 增强扫描轴位图像示后壁结节状强化(箭头)

3 讨论

脊髓血管母细胞瘤是临床较少见的一种椎管内良性肿瘤,多发生于中青年,无明显性别差异,多发生于胸髓。脊髓血管母细胞瘤主要是髓内病变,单发病灶较常见,患者多因慢性起病、临床症状逐渐加重而入院就诊,及早发现病灶并手术切除,可使患者获得痊愈机会,因此,早期诊断对提高该病的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3]。

MRI 可准确、清晰显示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位置、瘤体结构特点,以及病灶与邻近脊髓的关系。本研究8 例中,4 例肿瘤位于颈髓,2 例位于胸髓,2 例位于腰段椎管内,与文献报道常发于胸髓的结论[4]不一致。本研究11 个病灶中,4 个(36.36%)为大囊小结节,7 个(63.64%)为类椭圆形结节。5 个(45.45%)最大径≥3 cm,6 个(54.55%)<3 cm。

髓内血管母细胞瘤的MRI 表现具有较好特异性[5-7],其囊性肿瘤的瘤结节位于囊壁,增强扫描瘤结节不均质强化。病灶内信号是否均匀,与病灶内有无流空血管或出血有关,当存在血管流空影时,MRI 呈低信号。脊髓血管母细胞瘤富含血管成分,病灶实性区域强化明显[6]。实质性肿瘤多呈圆形或类圆形,T1WI 呈等或低信号,T2WI 呈高信号,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呈显著不均匀强化,其内可见大量网状纤维丰富毛细血管,或胞浆丰满的空泡状间质细胞,并含大量脂质。

脊髓血管母细胞瘤应与以下疾病鉴别:①室管膜瘤,好发于颈髓或脊髓圆锥,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呈较明显均匀强化,常见出血及囊变,囊变分为瘤内囊、肿瘤头尾两端囊腔,陈旧性出血T2WI 表现为肿瘤两端低信号帽征,其强化程度远不及脊髓血管母细胞瘤;脊髓血管母细胞瘤在T2WI 上常伴典型血管流空信号[8]。②星形细胞瘤,好发于颈胸段,其瘤体边界不清,肿瘤呈膨胀性、浸润性生长,增强扫描呈散在斑片状不均匀强化,T1WI 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囊变多见,可伴出血、空洞,无流空血管影,儿童多见;脊髓血管母细胞瘤边界清晰,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多发生于中青年。③脊髓转移瘤,多为肺癌转移,常有其他原发性肿瘤病史,多见于颈髓,水肿明显,囊变少见,多伴椎体破坏,髓外多见,沿蛛网膜下腔播散,增强扫描可见大的囊变区内肿瘤结节,脊髓空洞和流空血管影较少见[9]。④髓内海绵状血管瘤,是胎儿期神经管闭合不全致毛细血管和连接的动脉血管异常分化,多表现为椎间孔扩大,骨质无破坏,信号较均匀,T1WI 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 呈高信号,极少数可合并瘤内出血、钙化、纤维化,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均匀强化[10]。另外,强化的肿瘤结节也可用来区分肿瘤囊变与非肿瘤囊肿及脊髓囊腔。因此,MRI 表现特征对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MRI 可准确显示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病灶位置、结构特征等,进而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提高诊断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母细胞脊髓结节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软骨母细胞瘤样骨肉瘤穿刺标本免疫组化H3F3B、IMP3、Clusterin 联合H3F3B 基因突变检测的意义
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神经母细胞瘤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中医针灸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优势探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查出肺结节,先别慌
胶质母细胞瘤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2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了解这些,自己读懂甲状腺B超报告
这种恶性肿瘤,3岁以下是高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