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文贵
在打造全球伙伴关系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殷文贵
(深圳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深圳 518060)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核心内容,旨在建立一种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全球性伙伴关系。在全球疫情和百年变局相互叠加的时代背景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要以打造全球伙伴关系为着力点,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秉承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坚持重义轻利、弘义融利、义利兼顾的正确义利观,构建发展中国家命运共同体。
全球伙伴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周边命运共同体;发展中国家命运共同体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再次强调,“经过持续努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核心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叠加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一项着眼于人类前途命运、跨越时空国界的“建构性方案”和“新世界蓝图”。它从根本上超越了传统国际关系中的霸权、均势、结盟、对抗策略,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平等协作关系和一种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家间友好交往关系。在此意义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追求的国际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伙伴关系,即包括大国关系、周边国家关系、发展中国家关系在内的全球性伙伴关系。这就启示我们,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政策宗旨,积极打造全球伙伴关系,不断扩大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努力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以及亲、诚、惠、容的周边命运共同体和重义轻利、弘义融利、义利兼顾的发展中国家命运共同体。
大国是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主要行为体,大国关系是世界格局演化发展的关键所在,直接决定着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的未来走向,影响着全球治理体系发展变革的成效。冷战结束后,世界总体上是和平与发展的,但大国与大国之间或明或暗的政治博弈却从未中断,并且呈现愈演愈烈的态势。这就启示我们,在国际交往中,大国之间只有坚持对话协商原则,努力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才能打造全球伙伴关系,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目标。
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美两国经济总量约占世界1/3,人口约占世界1/5,贸易总量约占世界1/5。如此领先的国际优势,致使中美关系已经远远超出了双边关系的范畴,越来越具有全球战略意义,越来越具有现实影响力和未来穿透力。与此同时,随着中美关系逐渐由普通大国与超级大国之间的关系转变为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之间的关系,美国的不安全感愈发明显,美国政府将中国视为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和最潜在的威胁,并且不遗余力地从地缘、经济、意识形态等问题上对中国施加压力,由此给中美双边关系乃至整个国际关系的未来走向带来很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在打造全球伙伴关系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要以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为出发点和着力点,加深对彼此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道路的认知,多一些理解和信任,少一些隔阂和猜忌,防止战略误解、误判,彻底打破“修昔底德陷阱”的历史魔咒,切实避免“大国政治的悲剧”重演;要本着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协商谈判的原则,有效管控台湾问题、南海问题、经贸摩擦问题等敏感问题,努力把这些敏感问题转化为合作问题、发展问题;要积极深化双方在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等多边机制以及重大国际问题上的沟通合作,加强双方在执法、反腐、环保、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务实合作;要积极开展公共外交和人文外交,加强两国政党、政治组织、民间团体、各界人士的友好往来,广泛培植人民友谊,夯实中美关系发展的社会基础。
俄罗斯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大国,同时中俄两国互为最大邻国,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中俄两国建交70多年来,历经国际风云变幻,经受住了历史和实践的深入考验,既造福了两国人民,也树立了全球伙伴关系的典范。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强调:“中俄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组双边关系,更是最好的一组大国关系。一个高水平、强有力的中俄关系,不仅符合中俄双方利益,也是维护国际战略平衡和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保障。”[3]275值得庆幸的是,经过20余年的共同努力,中俄双方已经建立起平等互信、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19年6月,在中俄两国建交70周年之际,中俄关系直接升华为更加成熟、稳定、牢固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两国关系迎来更大发展新机遇、更广阔发展前景。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下,未来中俄双方应该本着平等信任、睦邻友好、战略协作、合作共赢以及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原则,加强经济贸易、政治建设、安全保障、人文交流、全球治理等方面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充实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进一步推动两国关系向着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迈进,使两国真正成为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的压舱石和稳定器。
欧洲是世界多极化的重要推动力量,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习近平主席强调:“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联合体,中欧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作为世界上两个重要经济体,中欧是促进共同发展的‘两大市场’;作为东西方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中欧是推动人类进步的‘两大文明’。”[4]欧洲的繁荣稳定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也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的历史节点上,中欧作为世界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合作什么,已经远远超出双边范畴,蕴含着全球性战略意义。习近平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演讲时明确提出,“要共同努力建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座桥梁,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5]102。中欧双方应该坚持和平共处、开放合作、对话协商的原则,共同维护多边主义,抵制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更加有效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积极推动经贸、投资、绿色经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合作取得更多成果。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关键时期,中欧双方要积极加强在世界卫生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内的合作,推动国际抗疫合作,维护自由贸易,促进中欧和世界经济稳步复苏;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和配合,维护全球产业供应链稳定,共同促进世界经济复苏;要加强疫苗研发合作,努力让疫苗成为普惠可及的全球公共产品,充分照顾疫苗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要有序恢复人员往来,为货物跨境流动提供便利;在充分尊重非洲国家意愿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对非三方合作[6]。这是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打造全球伙伴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条件。
周边是中国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长期以来,中国始终将周边外交置于首要位置或者优先地位,以巩固和拓展周边睦邻友好关系为己任,致力于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2013年10月,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3]2972014年11月,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再次表示,抓好周边外交工作,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就要“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深化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和互联互通”[5]201。此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以及国内外相关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都做了相同或者类似的阐述。至此,在周边国家关系问题上,中国逐步形成一种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亲、诚、惠、容”。这是中国打造全球伙伴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所谓“亲”,就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存在一种天然的地缘政治关系,有着扎实的历史文化交流经验基础,所以要善于从地缘上的亲近感、情感上的认同感出发,“坚持睦邻友好,守望相助;讲平等、重感情;常见面,多走动;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使周边国家对我们更友善、更亲近、更认同、更支持,增强亲和力、感召力、影响力”[3]297,以此夯实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情感基础。所谓“诚”,就是要充分发扬中华民族诚实守信、以诚待人、以信取人的优秀传统,坦诚面对中国与周边国家存在的矛盾和分歧,诚心诚意地加强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结交更多的伙伴,争取更多的朋友,以此夯实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信誉基础。所谓“惠”,就是要本着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互惠互利的理念,与周边国家加强经济、贸易、科技等领域的合作,让更多周边国家搭乘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快车”“便车”,同时也使中国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中获得利益和实惠,以此夯实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利益基础。所谓“容”,就是要秉持开放包容、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大国胸襟,尊重周边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妥善处理与周边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分歧,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公共外交、民间外交等,以此夯实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总之,“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提升到情感和道德的高度,体现了中国对周边国家奉行睦邻友好、坦诚相待、互惠互利、开放包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展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以及睦邻、安邻、富邻的自信和自觉。
进入新时代,我们做好周边外交工作,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就要将“亲、诚、惠、容”理念付诸现实,使之成为我国和周边各国共同遵循、秉持的行为准则与实践指南。在东北亚问题上,中国应该继续维护好、巩固好、发展好中朝关系,尤其是要继续通过对话协商、政治谈判的方式解决好朝核问题,真正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切实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中韩两国应该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念,深入开展政治安全对话与合作,从根本上解决以“萨德”事件为代表的地区安全问题。中日两国应该审时度势、立足大局和长远,进一步挖掘合作潜力,加强政治对话、经贸往来、人文交流,推动中日关系沿着正确轨道发展,推动中日历史遗留问题、领土争端问题顺利解决。在东南亚问题上,中国和东南亚各国应该牢牢把握“中国―东盟”战略合作的大方向,依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推进现有经济走廊和重点项目建设,构建“中国―东盟”多式联运联盟,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打造更高水平的战略伙伴关系,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与此同时,中国与东南亚相关国家应该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以平等对话和友好协商的方式同当事国解决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奠定扎实的政治基础。在南亚问题上,中国和巴基斯坦应该坚持守望相助、心心相印、世代友好的理念,全面深化中巴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将中巴命运共同体打造成为中国同周边国家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典范。中国和印度应该正视领土边界等历史遗留问题,及时有效开展战略沟通,增进战略互信,化解猜忌和疑虑,争取早日找到公正合理、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同时,要以建立高级别经贸对话机制为契机,加强中印两国经济发展战略对接,促进国际和地区事务合作,把中印两国建设成为紧密的发展伙伴、引领增长的合作伙伴和战略协作的全球伙伴,进而推动中巴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与“一带一路”建设有机衔接、共同发展。在中亚问题上,中国应该同中亚五国在双边和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深化战略互信,加强务实合作,合力打击“三股势力”、走私贩毒、跨国犯罪等,为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营造良好的环境;应该本着“阿人主导,阿人所有”的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鼓励和引导阿富汗各派别、各民族加强团结,通过对话协商和政治谈判找到一个符合阿富汗国情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体制,尽快实现阿富汗政治平稳过渡,让阿富汗人民彻底远离战乱;应该继续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同中亚五国发展战略对接,进一步扩大贸易规模,就推进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建设、建设“健康丝路”和“数字丝路”,汇聚更多共识,采取更多举措。
发展中国家是当今世界最庞大的群体,是国际秩序发展变革的重要力量。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成员,是发展中国家的同路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就一如既往地强调自身的发展中国家身份,将自身的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把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共同发展作为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为更好地贯彻落实这一方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现实,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创造性地提出了处理同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基本观念——正确义利观,并以此为指导推动中非命运共同体、中拉命运共同体、中阿命运共同体等发展中国家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正确义利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内容,是打造全球伙伴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应有之义。正确义利观之“义”,反映的是我们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国家的理念。这个世界上一部分人过得很好、一部分人过得很不好,不是个好现象。真正的快乐幸福是大家共同快乐、共同幸福。我们希望全世界共同发展,特别是希望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正确义利观之“利”,就是要恪守互利共赢原则,不搞我赢你输,要实现双赢。我们有义务对贫穷的国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有时甚至要重义轻利、舍利取义,绝不能惟利是图、斤斤计较[7]。由是观之,所谓正确义利观,就是在同广大发展中国家交往和合作中,要坚持真诚友好、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做到重义轻利、弘义融利、义利兼顾;要善于站在发展中国家的角度考虑问题,耐心倾听发展中国家的心声,尽己所能伸出援手,不嫌贫爱富,不损人利己,不恃强凌弱;要善于履行大国责任和义务,支持和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对包括非洲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发展和安全上的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要始终恪守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武力威胁和恐吓他国;要始终做公道人、说公道话、做公道事,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确定自己的立场、态度和政策,绝不屈服于任何第三方压力。
具体而言,以正确义利观为导向构建发展中国家命运共同体,我们应该从三个维度着手:一要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中国和非洲国家的关系源远流长、历久弥新,有着共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发展任务、共同的战略利益,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早已结成了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继续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采取政府援助、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融资等方式,深入推动“八大行动”的贯彻落实,推动构建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幸福共享、文化共兴、安全共筑、和谐共生的中非命运共同体,谱写中非合作和南南合作新篇章。二要努力构建携手共进的中拉命运共同体。“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尽管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相距甚远,但都同属发展中国家,而且中拉互动合作的历史悠久。不论在治国理政问题上,还是在全球治理问题上,中拉都拥有共同理念、共同语言、共同利益。当前,中拉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各领域的交流合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要以投资、贸易、金融合作为动力,推动中拉互利合作深入发展;以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信息技术、能源资源等为合作重点,推动中拉务实合作全面发展;要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加强教育、体育、文化、旅游、新闻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开展文明交流对话,使中拉人民在文化上相互欣赏、情感上相互共鸣,不断夯实中拉关系长远发展的民意基础;要积极描绘共建“一带一路”新蓝图,着力打造一条跨越太平洋的合作之路,把中国和拉美两块富饶的土地更加紧密地联通起来,“努力构建政治上真诚互信、经贸上合作共赢、人文上互学互鉴、国际事务中密切协作、整体合作和双边关系相互促进的中拉关系五位一体新格局和中拉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8]141。三要努力打造务实合作的中阿命运共同体。中国与阿拉伯人民虽然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但古老的丝绸之路很早就把中阿人民联系在一起,并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中并肩奋斗、患难与共,结下了深厚友谊。今天,地处亚洲、非洲、欧洲交汇地带的阿拉伯国家,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是强化同发展中国家传统友谊和合作基础的重要对象。在中阿友好合作的全新历史起点上,推动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就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以消除和平之殇、破解发展之困为使命,坚持公道正义和政治解决的原则,继续以劝和促谈、斡旋调解的建设性姿态,敦促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保持克制、停火止暴、重启和谈,推动叙利亚问题朝着政治解决的方向发展,推动伊朗核问题早日解决,为缓和海湾和阿拉伯地区的紧张局势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要凝聚共识、加强合作,与阿拉伯国家共同参与制定网络空间国际反恐公约,携手打击恐怖主义和极端势力,为共建“一带一路”创造安全稳定的地区环境;要积极拓展和深化中阿在石油、天然气、核能、太阳能、风能、水电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共同构建务实合作、互惠互利、长期友好的中阿战略伙伴关系。
[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2).
[2]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1).
[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4] 建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座桥梁:习近平主席关于中欧关系的重要论述[N].人民日报,2015-10-16(3).
[5] 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6] 习近平同德国欧盟领导人共同举行会晤[N].人民日报,2020-09-15(1).
[7] 王毅.坚持正确义利观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N].人民日报,2013-09-10(7).
[8]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习近平外交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21.
The Logical Path of Building a Human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in Building Global Partnership
YIN Wengui
(Shenzhen University, Shenzhen 518060, China)
As the core of Chinese diplomacy in the new era, building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CSFM)aims to establish a global partnership with dialogue rather than confrontation, partnership instead of alliance. With the global epidemic and the Century Change, the building of CSFM needs to focus on a global partnership among major countries with overall stability and balanced development. The neighborhood diplomacy should be friendly, sincere and beneficial. Justice should be emphasized and benefits should be balanced to build up the CSFM among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global partnership; CSFM; CSFM for neighborhood countries; CSFM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D820
A
1006–5261(2022)03–0001–06
2021-11-05
2019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9JZD008)
殷文贵(1991― ),男,云南曲靖人,助理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 叶厚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