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
(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产品中心,北京10010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发布了越来越严格的排放标准。昆明市2020 年4 月发布的地方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5301/T 43-2020)A 标准要求CODCr≤20mg/L、BOD5≤4mg/L、氨氮≤1(1.5)mg/L、TN≤5(10)mg/L、TP≤0.05mg/L;因其TN、TP分别要求小于等于5(10)mg/L、0.05mg/L,本文简称为“双五”标准。针对此排放标准,结合现有项目,分析、选择经济可行的工艺路线。
昆明市某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3万t/d,原水以生活污水为主,基本没有工业污水。现状采用“粗格栅及提升泵房+配水井+细格栅及曝气沉砂池+AAO 池+二沉池+混凝沉淀池+二级提升泵房+V型滤池+消毒接触池”的工艺路线,现设计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提标改造后达到昆明市地方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5301/T 43-2020)A标准。
本项目提标改造前设计进出水水质见表1。
表1 原设计进出水水质
统计2019 年1 月-2020 年6 月实际进、出水水质,如表2、表3所示:
表2 2019年1月-2020年6月实际进水水质
本项目实际平均日处理量2.36万t/d,最大日处理量3.6万t/d,实际出水水质可以100%达到现设计出水水质(一级A标准)要求,现状水厂出水达到“双五”标准的达标率详见表3。
表3 2019年1月-2020年6月实际出水水质统计
根据实际进水95%涵盖率的水质指标,同时参考原设计水质,并适当留有余量,确定本项目提标后设计进水水质,本项目提标后设计进、出水水质见表4。
表4 提标后设计进、出水水质
本项目出水要求比较高,CODCr、BOD5、TP、TN、NH3-N均是本项目的去除重点、难点。
污水中CODCr、BOD5主要通过生物方法去除,生物方法难以去除的有机物可通过深度处理中的物理、化学或物理化学方法进一步去除。
“双五”标准要求出水CODCr≤20mg/L、BOD5≤4mg/L。对现状出水采集20 组数据,分析出水总CODCr和溶解性CODCr,在平均水量2.33万t/d的情况下,此水量折算生化池实际停留时间12.9h,出水总CODCr的最大值为34mg/L,溶解性CODCr均在20mg/L 以下,溶解性CODCr平均占比为70%,分析结果见图1。
图1 出水总CODCr和溶解性CODCr化验结果
图1 表明现状出水总CODCr虽已经降低到了很低的水平,但不能稳定达到“双五”标准的要求,而出水溶解性CODCr浓度能满足“双五”标准。因此,在深度处理中可通过去除大部分非溶解性CODCr和部分溶解性CODCr以保证出水有机物达标。
本项目现状出水中95%涵盖率TP浓度为0.23mg/L,提标后要求TP≤0.05mg/L。现采用的“生物除磷+混凝沉淀池化学除磷+过滤”组合工艺,一般可处理到TP≤0.1mg/L,不满足本项目出水要求,需选择更高效的除磷工艺。
本项目AAO 实际出水总氮的95%涵盖率和最大值分别为9.6 mg/L、15mg/L,出水氨氮95%涵盖率和最大值分别为2.1mg/L、4.9mg/L;“双五”标准要求总氮处理到5(10)mg/L、氨氮1.0(1.5)mg/L。本项目要求TN 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5.7%和96%,仅靠一级AAO生化池难以达到“双五”标准,需要设置深度脱氮工艺和强化硝化功能。
预处理现状出水采用“粗格栅+提升泵房+配水井+细格栅+曝气沉砂池”工艺,其中,粗格栅采用钢丝绳牵引式格栅除污机,细格栅采用回转式细格栅。
预处理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后续构筑物的正常运行。本项目生化系统拟改造为MBBR(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工艺,污水中的毛发和纤维状物质会对MBBR 填料的拦截系统造成堵塞。为了保证MBBR系统的正常运行,本次提标将细格栅更换为内进流孔板格栅,孔隙选用3mm,截留毛发和纤维状物质,减少拦截系统的堵塞。
AAO 生化池现状设计停留时间为10h,其中:厌氧区1.5h,缺氧区2.5h,好氧区6h。本项目要求CODCr、BOD5、TP 、TN、NH3-N 的去除率均比较高,尽量在AAO生化池提高上述指标的去除率,强化生化池的处理能力,减小后续处理的负担。
本项目实际运行水温≥13℃。在设计水温13℃时,计算生化池各段所需的水力停留时间为:厌氧区1.5h,缺氧区3.0h,好氧区8.5h,总停留时间13h。由于本项目占地有限,没有条件新建生化池,建议在生化池中投加MBBR 填料,通过增加生物量提高生化池处理能力。
设计将好氧区分割出1h池容作为缺氧/好氧可调节区,在进水水质不同时,可实现好氧和缺氧两种工况切换。提标后生化池各段的停留时间为:厌氧区1.5h,缺氧区2.5h,缺氧/好氧可调区1h,好氧区5h。在好氧池投加MBBR填料,投加量为好氧池池容的10%~15%;设计AAO 出水TN 为10mg/L,TN 去除率71.4%,硝化液回流比250%。
若新建项目,建议优先采用多级AO工艺,提高生化池脱氮能力,减小深度脱氮的压力。
经过生化处理后,CODCr、BOD5、TP、TN、NH3-N等指标仍达不到“双五”标准,需对其进行深度处理。
4.3.1 TN和NH3-N
本项目设计进、出水TN 分别为35mg/L 和5mg/L,脱氮率85.7%,AAO 生化池一般脱氮率为75%~80%。在池容充足的情况下,若使脱氮率达到85.7%,总回流比需要600%,如此高的回流比不仅能耗高,而且还会带回大量溶解氧到缺氧池,破坏缺氧环境,从而使反硝化难以进行。
为了提高系统的脱氮能力,拟采用“DN生物滤池+C/N 生物滤池”组合工艺,C/N 生物滤池出水回流至DN 生物滤池前端。在DN 生物滤池投加碳源,与AAO系统出水和C/N生物滤池回流来的硝态氮发生反硝化作用形成氮气去除。在此过程中,CODCr、BOD5也会进一步降低,在C/N 生物滤池中,还可确保投加的碳源充分降解,避免了碳源超量投加导致出水CODCr和BOD5超标。
设计“DN生物滤池+C/N生物滤池”组合工艺进、出水TN 分别为10mg/L、5mg/L,TN 去除率50%,“DN 生物滤池+C/N 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出水氨氮可以降低到1mg/L 以下,满足本项目需求。
DN生物滤池设1座分为4格,单格尺寸L×B×H=7×8×7m,选择粒径为4~6mm 陶粒滤料,滤料填充高度3m,设计表面水力负荷8.37m/h(含回流),空床水力停留时间21.5min。C/N生物滤池设1座分为6格,单格尺寸L×B×H=7×8×7.5m,选择粒径为3~5mm 陶粒滤料,滤料填充高度3.5m,设计表面水力负荷3.7m/h(不含回流),空床停留时间37.8min,设计回流比50%,曝气气水比1.5:1。
DN 生物滤池和C/N 生物滤池反冲洗均采用气-水联合反冲洗,并共用冲洗设备,其中气冲洗强度采用15L/(m2·s),水冲洗强度采用5L/(m2·s)。
4.3.2 TP
污水中磷去除的方法主要有生物除磷和化学除磷两种。本项目现采用“生物除磷+混凝沉淀池化学除磷+过滤”工艺,其方法是通过生物除磷去除大部分磷,在混凝沉淀池投加铝盐或铁盐形成金属磷酸盐沉淀而进一步去除,污水中悬浮物也会吸附一部分磷,通过过滤去除部分SS,吸附在SS上的磷会随过滤而去除。但是实际使用中发现这种工艺很难满足出水TP≤0.05mg/L的要求。
经中试试验,污水经生物除磷后,采用“高效气浮+砂滤”工艺,高效气浮进水TP 浓度在0.5~1.2mg/L 时,投加80~100mg/L 聚合氯化铝(28%有效含量)可以将出水中总磷稳定的控制在0.05mg/L以下。因此,本项目建议采用“高效气浮+V型滤池”工艺实现TP的深度去除。
高效气浮池采用部分加压溶气气浮,设1座分2系列,固液分离区表面负荷16m/h,单格固液分离区尺寸L×B×H=6×6.5×4.5m;设计回流比12%,回流泵设3 台,2 用1 备,单台流量75m3/h,扬程65m。
V 型滤池利旧原有构筑物,设计滤速7.44m/h,强制滤速10m/h。
4.3.3 CODCr、BOD5
由于“双五”标准要求出水CODCr和BOD5浓度极低,通过“AAO 生化池”和“DN 生物滤池+C/N生物滤池”处理后可生化的有机物基本去除;通过气浮工艺还能进一步去除部分CODCr、BOD5,但仍有达标风险,这就需要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一步处理。
根据前述分析,经过一系列生化、深度脱氮除磷和过滤等工艺处理后,水中的有机物以难降解的溶解性CODCr为主,且浓度接近排放标准,但仍有达标风险,可设置臭氧接触氧化工艺,用以对气浮池出水中的有机物进一步去除,作为出水的保障措施,以保证出水CODCr和BOD5达标。
臭氧接触氧化池设1 座分2 系列,设计水力停留时间45min,臭氧投加量15mg/L;单格臭氧接触池尺寸L×B×H=25×4×6.3m,有效水深5.5m。设置臭氧发生器3 台,2 用1 备,单台臭氧制备能力10kg/h。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议采用的工艺流程图见图2:
图2 工艺流程框图
本项目的工程内容主要有:细格栅更换为内进流孔板格栅,在AAO 池投加MBBR 填料,改造二级提升房,新建DN 生物滤池、C/N 生物滤池、三级提升泵房、高效气浮池、高效气浮池加药间、臭氧接触氧化池、臭氧发生车间、鼓风机房及配电间等。上述工程内容直接工程费约7500 万元,吨水直接工程费2500 元。本项目新增原材料和动力费0.759 元/吨水,其中药剂费用约0.57 元(含液氧)/吨水,新增吨水电耗约0.3kWh。
结合昆明某污水厂现状实际情况,采用“粗格栅+提升泵房+配水井+内进流孔板细格栅+曝气沉砂池+MBBR 生化池+二沉池+二级提升泵房+DN 生物滤池+C/N 生物滤池+三级提升泵房+高效气浮池+臭氧接触氧化+V型滤池+消毒接触池”工艺可以稳定达到昆明“双五”排放标准。
本项目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中药耗约占75%,药剂主要用于脱氮、除磷和去除有机物。为了节省运行成本,从设计角度考虑,如果是新建项目,可以将生化池设计成五段巴颠甫工艺并设置多点进水,充分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在生化池提高TN 和TP 的去除率,减少后续因脱氮除磷投加碳源和混凝剂的量。从运营角度考虑,控制曝气量,保证好氧池硝化彻底并不过量曝气;DN 生物滤池中投加的碳源应选择更容易分解的乙酸钠,并考虑设置自动投加系统,根据出水TN实时调整投加量,避免过量投加碳源,以降低运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