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传友,李卫东,李继宏,苏文航,马 蕊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a.农业工程学院,b.教务处,c.艺术设计学院,广西 南宁 530226)
党的十九大以来,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内容[1]。课程思政以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根本路径,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目标[2]。推进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过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由之路[3]。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解决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问题;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4]。2021年,教育部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推进会上进一步提出: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切实打通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的“最后一公里”;要不断提升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引导教师做教书育人“大先生”[5]。
过去,个别高职专业课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重知识、重技能,轻学生价值引导和职业道德培养等现象。开展课程思政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实现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有效举措[6]。
思政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农学类专业课程中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政教育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笔者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农学类专业课程“旅游茶园设计与管理”为例,从课程思政整体设计入手,深入系统地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不断积累课程思政案例和教学资源,并建立该课程的思政教学案例库。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等内容融入教学中,引导学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熟悉国家重大战略和践行生态保护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实现思政教育入耳、入脑、入心的育人效果,最终实现思政寓课程、思政融课程的目标。
“旅游茶园设计与管理”是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依托学校涉农的办学特色,对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广西特色茶产业,着力培养学生掌握茶园设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具备相应的职业素质和思政素养。该课程具有鲜明的三产融合特征,对于培养茶产业跨界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在涉茶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均占有一席之地。该课程不但是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等涉茶类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同时也是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和“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的一门课程,是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重点实践的专业课程之一,是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自治区级发展研究基地项目的重要研究载体。
“旅游茶园设计与管理”课程思政总目标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来确定:一是要充分将《纲要》中针对农学类专业课程的“强农兴农、知农爱农”指导意见与课程相结合,确定课程思政目标定位中的重点元素;二是要根据职业教育服务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要求,结合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特点,确定课程思政目标定位中的关键元素;三是要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课程特色,确定课程思政目标定位中的特色元素。笔者根据上述3个要求,结合近3年的教学实践,将该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总目标确定为:对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根据巩固广西脱贫成果的实践及广西农垦产业发展要求,同时结合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的茶特色,培养学生“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大国三农”情怀,引导学生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增强自身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争做生态文明理念的践行者。
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专业是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中的核心专业。该专业教学团队结合专业特色,更新教育理念,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层面进行课程思政设计,构建了“四梁八柱”课程思政体系,如图1所示。该体系以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作为专业思政教育的基础,遴选出8门专业课程作为思政教育的中流砥柱,分别对应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打造工匠精神共4条思政教育主线,形成了由“基础”到“牢固”、再由“牢固”到“稳固”的逐层强化思政教育效果的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体系。
图1 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专业“四梁八柱”课程思政教育架构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旅游茶园设计与管理”课程思政教育贯穿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同向、同行、同频。结合课程模块,该课程的思政教育分别设置了“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3条思政主线,同时将以“崇德强技、尚美至臻”为核心的校园“思茗”文化作为联结三大模块、贯穿课程思政教育全过程的纽带,构建了以“三线一带”为特征的课程思政内容,如图2所示。
图2 “三线一带”课程思政内容设计
“旅游茶园设计与管理”课程在教学设计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将职业素养、核心价值、逻辑思维和时代精神全面融入课程内容。课程项目和任务围绕课程思政总目标精确挖掘思政元素,使思政元素与教学知识点实现无缝衔接和自然贴合,也使思政教育做到可观测、便测量、能考核,如表1所示。
表1 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映射
续表1
“旅游茶园设计与管理”课程思政教育坚持多维度协同推进,除在第一课堂的课前、课中、课后实施,还延伸到学生的第二课堂。在第一课堂,课程思政教育设置了“课前探索+‘早茶’”“课中导学+‘午茶’”“课后延伸+‘晚茶’”三个教学环节,依托“学习通”在线教育平台,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完成知识(技能)的“探索—内化—转化”过程。在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将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成果在志愿活动、脱贫攻坚、社会服务等活动中进行实践和应用,从而实现第一、第二“双课堂”的融通,也使课程思政教育完成了“尝试—积累—消化—实践”的全过程,如图3所示。
图3 “旅游茶园设计与管理”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优化
1.将时事热点与教学任务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程组的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87.76%的学生喜欢在课后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用手机浏览微信公众号、快手、B站、微博、抖音小视频等新媒体,通过这些途径了解社会热点问题。因此,课程教学中可将知识要点与时事热点相结合,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茶园空间表现”任务中,将抗击疫情等热点问题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在茶园建筑三维模型任务环节中,可结合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将专业建模知识与全国上下团结一心的“抗疫”精神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在“茶园环境表现”任务中,引入“抗污染植物景观带”的设计理念,将专业知识与抗污染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的理念。
2.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穿教学全过程,引领课程价值取向
生态保护理念与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高度吻合,笔者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讲话精神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教学内容更具说服力,从而帮助课程更好地实现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在“茶园设计前期分析”任务中,笔者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主要任务,如“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7]等内容,列举了一些地方出现的建大亭子、大牌坊、大公园、大广场、推山削坡等有违乡村建设内涵,偏离乡村振兴发展方向的反面案例。这一做法可使学生在了解乡村振兴内涵和根本遵循的同时,树立保护乡村环境的理念,从而在生活和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践行生态保护理念。
3.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项目,引导学生传承文化
在“茶园环境表现”任务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引入前人“时宜得致,古式何裁”的设计理念,教育学生既要不忘初心、乐于借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也要与时俱进、善于创新。其次,笔者结合岭南优秀造园文化,引导学生学习岭南造园文化的精髓,同时强调要与时俱进,在具体设计时要善于与茶园环境相结合,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项目中。在茶园环境表现元素细分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告诉学生:茶园环境设计中的重要内容是景观小品设计,并向学生展示了壮、侗、瑶等广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元素及茶文化元素;教导学生在设计茶园景观小品时,可将广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元素及茶文化元素融入其中,这样可提升茶园环境的文化内涵。最后,通过将优秀民族文化与茶园环境表现的结合,引导学生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实现了知识技能与思政元素的自然融合。
4.教学任务紧扣规范和标准,引导学生自觉培养工匠精神
设计标准和规范是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笔者在茶园设计的教学中结合各类标准和规范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养成遵守规范、严谨制图的精神。比如:在“茶园内部道路设计”的教学任务中,笔者列举了道路设计的各种规范,并以茶园内不同道路的设计为例,阐述茶园支路的设计方法,如茶园支路的宽度以能通行手扶拖拉机和人力车为准,宽度一般为4~5米。学生在茶园道路设计过程中如与规范不符,会导致无法开展正常生产,给国家或企业带来财产损失。培养学生树立遵守规范和标准的意识,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也是一种思政教育。
在“旅游茶园设计与管理”课程教学中,笔者通过对比实验、问卷访谈、观察等方法,将思政元素与教学知识点精准融合,实现了“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课程思政教学结果显示:通过课程思政建设,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对每个教学环节都进行了思政课程设计,在课前通过思政小问卷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课后再通过思政小测试完成思政目标的达成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学生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责任感,对国家的认同感更强,对于一些需反复修改的图纸表现出更多的耐心,作品的出错率也大幅下降,这也是传承工匠精神的有力体现。
根据平台连续两个教学周期的数据及其与开展课程思政前的数据对比结果,笔者发现:通过开展课程思政建设,除了参加教学活动的参与度有了显著提高,学生线上学习的活跃度和所完成作品的质量也都有了较大提升,说明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都有了显著提升。
通过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学生的学风学纪、精神面貌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迟到、旷课等违纪现象明显减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有所提高,学习成绩整体有所提升;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更为积极向上,玩手机、聊天、睡觉的人数显著降低。经调查,课下在宿舍、图书馆做作业的学生人数也呈增加趋势,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
学生社会责任感显著增强,学生主动参加志愿活动的人数也明显增多。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专业2019级和2020级259名学生中,参加疫情防控志愿者活动的有36人,其中有11人获得乡镇级及以上政府部门的表彰;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志愿活动的人数在两级学生总人数中的占比达76%;学生在学校组织的清洁校园志愿活动中表现出了对校园环境的爱护,并传播了生态环保的理念;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上,师生一起努力,为乡村振兴第一书记挂职点的茶园改造升级积极提供专业知识,共设计了7套茶园建设方案。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旅游茶园设计与管理”课程融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3条思政主线,以校园“思茗”文化为纽带,构建了课内课外联动,线上线下联动,校内校外联动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三全育人”“三融三联”“大思政”格局。课程思政教育从多个维度协同推进,除了在第一课堂的课前、课中、课后实施,还延伸到学生的第二课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个人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同时适度“借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PBL)、小组合作学习(TBL)、翻转课堂等方法,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在第二课堂开展入学教育、学术讲座、观影研讨、乡村振兴志愿者服务、精准扶贫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