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晓雪,罗睿勍,朱海燕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近年来,教育部文件频发,要求高校推进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原因有二,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孤岛”困境,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各行其是,缺乏联动和沟通;其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仅靠思想政治课程来开展,教育内容、方法和模式单一,这两大原因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收效甚微。时移世易,这种单一育人体系下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无法满足社会对高校所培养学生的诸多要求,亟须进行改革[1]。通过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将思政教育改革落到实处,正是各高校要面临的一大问题,为此,各大高校做出了许多尝试。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之中,为思想政治教育增砖添瓦,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茶文化正是其中的代表。将茶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在目前看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卓有成效的方法之一。
茶文化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优秀传统文化,集中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意识形态,极具中国特色。茶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品质和厚重的文化内涵,其深厚的价值理念植根于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天然地具有养生、健体、修身、启智、立德、促劳、求美等育人功能。本文基于多年来从事茶文化教学的经验,对茶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价值与实现路径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及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西方国家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等不良思想冲击着我国传统的文化生态环境,这些思想从多维度腐蚀着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2]。大学生正值三观建立的关键时期,这些不良思想对大学生影响深重。和以往的大学生相比,当代大学生的三观,尤其是价值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金钱至上,对个人利益极其看重,缺乏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此外,很多学生有迷茫、焦虑、颓废、抑郁等轻度心理问题。出现这样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大学生自身缺乏坚定的精神内核,在碰到外界环境变化时,没有扎根于内心深处的应对力量。
茶文化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价值取向,其深厚的价值理念植根于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华夏土地上几千年来先民们生产生活的缩影和思想精神的凝结,涵盖着历史、艺术、哲学、经济、政治、人文、地理、宗教等方面的知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具中国特色与气韵[3]。茶文化是典型的“体悟”型文化,即在习茶过程中通过“物我对照”和“向内自省”,自我教育,从而实现个人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的提升,这种自我求索、自我教育的方式与思政教育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目标相契合,能够为“当代大学缺乏坚定精神内核”这一问题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4]。茶文化丰富的精神内涵,如“和”“静”“清”“美”“俭”等精神品质,符合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可转换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理念、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与思政教育的理念高度契合。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树立了完美的、近乎圣人的教育目标给学生,但在生活中却提供不了现实问题的有效解决办法,究其原因,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脱离了生活,无法为当代大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与困惑,反而是将理想与现实、人与社会剥离开来,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沦为空谈教育[4]。大学生在经过高校的学习阶段后,便要步入社会。因此,高校不仅要教授给学生应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在走向社会后正确面对各种场景和抉择的能力,使学生以正确的姿态和心态融入社会。
首先,茶文化的融入可以扩充大学生的知识体系。将茶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之中,尤其像开展茶会、茶文化交流、观看茶艺表演、鉴赏不同茶叶等,一是可以让学生更系统地了解茶和茶文化以及与茶相关的插花、古琴、国画等传统文化;二是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三是可以让学生学习茶艺表演、泡茶等操作技能,再添一技之长。其次,茶文化中蕴含着的礼仪和规范在当今社会仍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许多工作场景中仍需用到这些礼仪规范去接人待物,对学生毕业后顺利融入社会和工作环境大有裨益。再如,茶文化中的“和”“静”“俭”“真”“敬”等精神理念,可以帮助学生静心正念,保持理智、宽和、豁达的心态学习、工作和生活,减轻情绪内耗,推动自身与社会、理想与现实和谐统一[3]。最后,茶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时事政治内容,一片树叶和一杯清茶中尽是世事与人情,如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到访武夷山茶区考察生态文明建设、茶产业发展和茶文化传承,在这一与茶相关的实事热点中,便包含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茶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位一体联合发展的行业规划等内容。茶文化的融入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原本的教育方向上有所延伸,给了引导学生关心时代、感知社会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使学生能够通过由浅入深、以小见大的方式了解世事,接轨社会。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忽略了知识的践行,脱离生活,凭空说教,使得育人效果收效甚微。只有采用贴近生活的方式,在生活化的场所与氛围中,讲授与生活有关的内容,及时地关联现实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知行合一,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实效,不流于空谈。
在制茶、识茶、泡茶、品茶、茶艺表演等一系列生活化的场所和氛围里,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营造良好环境,使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互动。首先,泡茶的整个过程讲求“静”,学生在洁具、投茶、冲泡、品饮这一茶香氤氲的过程中静心凝神,有助于学生抛除杂念,领会教师所教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真谛。其次,茶事活动是体验式学习,学生学习的体验感更好,注意力更为集中,在动手实践中获得感性层面上的探索,教师加以指导,上升到理性层面上的感悟,让学生在观察、体验、感悟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理解,进而达到发展层面上的创造,比起传统思政课堂教师单向说教灌输、学生被动抗拒接受,让学生在茶香氤氲中学习茶知识、体味茶文化、感受世事人情、接受道德洗礼,更为接地气和通人气。再者,道德的行动方式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在实现茶文化知识学习和茶艺技能、泡茶技能学习的同时,使茶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品质与道德规范,在潜移默化下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之中,并将其运用到生活之中,知行合一,以茶文化的德性规范来要求自身,实现学生正确三观的养成和践行[4]。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基础,要做到教学内容的创新,需深度挖掘茶文化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内容。但有的课程对思政元素的挖掘“浮于表面”,只停留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引用上,生搬硬套,浅尝辄止,戴一顶“大帽子”就认为完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上,思想政治元素的挖掘并不局限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上,只要是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自信、法治意识、道德修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等内容,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可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都可以纳入课程中来[5]。
茶文化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要贴近学生需求,以学生关注的、需要的现实问题为切入点,让学生在掌握茶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侧重选取能够解决学生当前学习及未来工作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元素,将其融入到茶文化的教学中来,解决学生需求,学以致用,在潜移默化中入耳、入脑、入心,最终实现知识、情感和价值的内化。强调茶文化与时代主题和时事热点的接轨,将茶文化置于跨专业、跨学科的现实问题的观察分析中,培养学生跨学科兼容并蓄、融会贯通的能力,丰富高校思政教育内容。在茶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时,应注意思政元素与茶文化本身之间的逻辑性和契合度,将茶文化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内容适时、适度、适当地融入到思想政治教学之中来。有机融合名茶文化、茶人故事、茶叶外交等思政元素,并针对性地引入生态、养生、美学等边缘知识,尤其要重点加强文化自信、工匠精神、职业操守、知农爱农、审美修养和礼仪观念的教育,促进学生智力、身心、道德、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协同发展,不断强化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时效性和交融性。
茶文化有很强的实践性、趣味性和文化性,融入茶文化后的思政教学可以充分发挥该优势,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打破传统思政教育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动抗拒接受的局面。例如在茶文化课程教学中,设计“采茶春早”实践活动,学生到茶园采摘鲜叶、制作红茶或绿茶、品饮自己所制茶叶、并对自制茶叶进行审评,在一系列活动中使学生深化对茶树品种特征、茶叶采摘、茶叶手工制作、茶叶冲泡品饮和茶叶审评知识的了解,并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在茶事实践中,教师从一旁示范指导,重在释疑、纠错、点评和剖析,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师生感情,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在茶文化的实践过程中分工合作,重在自学、实践、探讨和展示,在茶香氤氲中动手、动脑、动心,感悟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体悟出为人处世的道理(图1)。
图1 “采茶春早”实践路径图Fig. 1 Implementation of “Picking Tea Early in Spring” program
将思政教育有机地融入教学各环节,以学生为中心,在实践中体现教育的人文关怀,劳教结合,师生共建,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又注重学生体验,激发学生对茶文化的学习兴趣,彰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内生式学习,使育人范围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从课堂渗透到生活,从大学延伸到终身,实现“春风化雨,美乐育德”。
现如今,融媒体发展迅速,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极高,微信朋友圈、短视频、公众号、微博、直播等是大学生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学生的生活状态、精神风貌甚至价值观等内在涵养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展现出来,作为教育者不仅可以从社交媒体平台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动态,也可通过社交媒体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采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将茶文化与思政教育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互联网时代下教育技术与教学方法的融合,决定了采用融媒体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当代大学生学习的碎片化、个性化需求,进而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对于此,探索茶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媒体教学模式,形成学习路径多渠化、师生互动及时化、信息推送协同化、资源建设开放化的强有力教学支持矩阵,已成为高校教师将茶文化有机融入思政教育过程中的重点工作(图2)。
图2 “四化”教学模式,联通个性学习与终身学习Fig. 2 “Four Modernizations” teaching model that connects personal and lifelong learning
课堂之内,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室、学习通平台和AR、VR等先进的虚拟教学技术,让知识生动直观呈现,提升学生的体验度,多元化地开展教学,并利用各学习平台和社交媒体增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及时的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6]。在课堂之外,可建立与课程相关的微博、抖音、微信公众号向学生推送茶文化知识,并将茶文化知识进行创造性转化,使其更符合当前大学生的话语表达体系;充分利用中国大学MOOC、学习通、学习强国、微课等教学资源平台,设立开放性茶文化课程和线上学习资源库,不局限于学生阶段,使学生即使在毕业后依然可以依据自我需求和个人兴趣,在自由的学习时间内,获取所需的茶文化知识,实现个性化学习与教学资源有效互动,借助教学资源,更新自身知识储备,塑造个人特色,以应对急剧变化的社会形势,在不断充实自身的过程中实现终身学习[7]。
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取之不尽的育人素材。茶文化的融入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模式上的全新尝试,将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升与理想信念、道德观念的内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滴水微香中不仅实现知识的学习,而且植入对热爱的生活、对生命的尊重,陶冶健全的人格,引领高尚的人生价值观,实现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茶文化的融入实现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素质教育的多向互动,可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