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
(新疆地矿局第二区调大队,新疆昌吉 831100)
新疆叶城县阿克美其特村行政区划隶属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管辖。阿克美其特村位于叶城县南部山区,总体地貌类型属侵蚀构造中-高山区沟谷,区内的4 条泥石流沟在近几年来均曾发生过泥石流灾害,因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数百万元。通过勘查工作,对叶城县阿克美其特村泥石流灾害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图1 当地历史受灾情况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有利于贮集、运动和停淤的地形地貌条件;二是有丰富的松散土石碎屑固体物质来源;三是短时间内可提供充足的水源和适当的激发因素。
叶城县阿克美其特村的地貌类型为侵蚀构造中-高山区,微地貌为冲蚀下切沟谷地貌。总体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海拔高度2640~4620m。山体地形切割强烈,地形坡度20°~60°,局部可达60°~80°。坡面第四系坡积物覆盖且厚度较大,植被发育较差,沟谷第四系冲洪积物覆盖且厚度较大,植被发育一般。山区沟谷发育,主要发育4 条主沟和31 条规模大小不一的支沟,呈不规则树枝状展布,4 条泥石流沟的全流域面积为94.23km2,流域最大相对高差1940m。4 条泥石流主沟沟谷横断面多呈“U”型,31 条支沟沟谷横断面多呈“V”型,主沟沟谷宽度30~120m,两侧沟岸坡度10°~40°,切割深度200~500m。4条泥石流沟的沟道均较顺直,沟底大部分无堵塞淤积现象,径流畅通性较好,不仅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一定的汇水条件,也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强大的汇水动力及流动势能优势;形成流通区沟谷两岸坡积物、沟床内松散堆积层,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丰富的固体松物质来源;5~9月份常出现暴雨天气,且具有强度大、历时短等特点,暴雨形成的坡面流对坡面松散物具有侵蚀冲刷作用,汇集于沟内的洪水对沟道内松散物源具有侵蚀冲刷、再搬运作用,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强大的水动力条件。
4条泥石流的形成区、流通-堆积区均位于中-高山区,汇水面积为5.20~47.00km2,集水面积较大,流域内为封闭的“U”型谷,降雨时雨水能够通过山体坡面及各支沟迅速汇聚于主沟内,形成洪流。4条泥石流主沟纵坡降达44.31‰~60.78‰,沟道宽度30~120m,切割深度200~500m,两侧沟岸坡度10°~40°,坡面及沟底植被发育一般,沟底大部分无堵塞淤积情况,能够使洪流顺利下泄,并携带冲沟内及两岸不稳定松散物形成泥石流。
叶城县阿克美其特村的地形地貌条件有利于区域地表水向主沟道内汇集形成洪流,洪流携带松散堆积物向下游运移,沿途不断有支沟向其补给水源和物源,在主沟道内逐渐形成势能强大的泥石流,最终泥石流固体物质堆积于出山口处,洪水主要受防洪排导渠导流后进入堆积区下游,部分则漫流至沟口的村庄、林地和道路上。
4 条泥石流沟谷两岸均堆积有坡积的含砾粉土层,厚度为3.0~15.0m,在暴雨形成的强烈坡面水流冲刷作用下汇集于主沟为泥石流提供物源;4条泥石流沟床内均堆积有冲洪积的含砾粉土层或砂卵砾石层,厚度为2.0~30.0m,汇集于主沟的洪水对沟床松散物质和两岸边坡坡脚不断进行掏蚀、冲刷、再搬运作用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物源。
4 条泥石流形成的水动力条件主要是夏季暴雨形成的坡面径流及汇集于沟内形成的洪流。叶城县阿克美其特村具典型的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特点,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3.1mm,降水多集中于5~9月,此期间常出现暴雨天气,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达57.0mm,且具有强度大、历时短等特点。暴雨能够在短时间内汇集于主沟形成具有较强冲刷、搬运能力的洪流,叶城县阿克美其特村4条泥石流沟50年一遇的暴雨设计洪峰流量为14.18~33.54m3/s。不仅为泥石流提供充足的水源,也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较强的水动力条件,是泥石流灾害形成的主导因素。
叶城县阿克美其特村所在区域山体大部分基岩裸露,植被覆盖率较低,生态环境脆弱,基本无蓄水保土能力,一旦发生降雨,水体直接顺坡降方向径流至泥石流沟谷。
叶城县阿克美其特村泥石流的形成与发展与其地形地貌发育演变的关系十分紧密。如前所述,叶城县阿克美其特村地处侵蚀构造中-高山区,植被发育一般,沟谷两岸坡体上的松散坡积物和沟道内的松散冲洪积物,为泥石流的发生准备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加之该处地形切割强烈,山体陡峻,又为泥石流的运移提供了强大的动能优势。通过现场地质调查分析,叶城县阿克美其特村4条泥石流均处于形成期(青年期),每2~3 年都发生1 次泥石流灾害,并体现出明显的时间分布规律,即主要发生在短时间降雨集中的5~9月雨汛期。
叶城县阿克美其特村所在区域地形陡峭、生态环境脆弱,具备泥石流形成所必须的地形地貌条件、固体物质来源及水源条件,区内4条泥石流沟在暴雨因素激发影响,均能够发生小规模泥石流和中频率的泥石流或洪水,对阿克美其特村造成威胁。针对泥石流沟道上、中游的工程防治十分困难,生物防治不具可操作性,防治建议采取在中、下游适当区域修建拦挡工程,在堆积区修筑排导工程,让泥石流顺利穿过村庄,从而减小灾害导致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