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燕CHANG Yan;周雪ZHOU Xue;汪立WANG Li
(①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资产部,延安 717500;②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志丹采油厂,延安 717500)
自2016 年国际原油价格断崖式下跌,给油田企业带来巨大的冲击,如何应对成本压力,有效地降低自身生产成本、提质增效成为油田公司生产经营决策的迫切需求[1,2]。由于油田生产受地质条件,工艺流程等因素影响,辅助油田生产的项目繁多,随之产生庞大、冗余的成本项目,影响企业经营决策。精细化管理是企业适应激烈竞争环境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谋求发展的必由之路[2]。立足油田产量效益最大化,开展以“单井效益”评价工作为抓手的投入产出分析,建立以“单井”为基础的经济效益模型,由点及面,为管理量化决策、技术增效提供方向,实现油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精细效益评价是把管理目标细化到生产经营的最小单元—单井,从单井生产的各个环节入手,合理核算多维成本数据至单井,得到与单井原油产量相对应的全成本。通过投入产出比计算,对影响单井效益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制约单井效益的因素,由点及面掌握油田生产运行各环节的基本效益状况,为管理层提供科学量化决策依据,提高油田经济效益。
单井效益评价将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连接在一起,实现了以效益为导向的业财融合[3]。要推动经济运行模型的研究、完善和推广应用,需要成立以分管领导、职能处室及相关开发单位为成员的组织机构,明晰权责,并建立行之有效的跨专业、跨层级协同运行机制。同时围绕“一体化协同”的核心思想对各部门所有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进行梳理、完善和优化,明确节点。节点是油田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耗成本的基本单元,是成本费用发生的主体。在油田生产过程中,根据节点与生产的紧密程度,节点分为生产节点和组织节点。生产节点是直接为油井生产提供服务的成本发生主体。主要包括油水井、配水间、注水站、脱水站等。组织节点是间接为油井生产提供技术或服务的成本发生主体。主要包括采油站、采油队、采油厂等机关后勤部门。
2.2.1 规范单井全成本科目
单井成本核算是单井效益评价的关键,要做好成本科目的规范及录入,确保单井全成本数据资料的真实性、核算内容的全面性以及费用划分的科学性[4]。按照单井的生产过程,将成本分为开采、输油、处理、井下、注水和管理六大类费用。运用业务流程管理系统(BPM),将成本逐级划分归类,形成单井全成本,实现成本费用规范化、标准化,为生产经营决策提供科学量化依据。同时,建立“源头录取、谁用谁填、谁管谁审”录入、审核、监督多维管理机制,明确成本数据源头,规范数据渠道,保证成本数据质量。运用业务流程管理系统(BPM)取代传统财务结算方式,以业务流程的方式记录成本发生过程,将成本费用由结算时间归集到发生时间,实现了投入产出口径的一致,解决了时间关系不对等的问题。
2.2.2 明确成本核算路径
明确成本核算路径是多维全成本数据核算至单井的基础。根据油气“注入-提升-处理”的生产流程,要建立采油井与注水井、注水站、脱水站、联合站等生产节点的对应关系。需要注意的是配水间、注水站等节点的注水成本需先核算至注水井,再由注水井核算至采油井。同时,根据油井与井站、采油队、采油厂的隶属,建立油井与组织节点的对应关系。在确定成本节点与油井的对应关系基础上,规范数据匹配关系,搭建油水井数据管理系统。油水井数据管理系统涉及7 个管理模块,包含行政单位、生产节点、油藏单元、油水井对应关系、油水井设计、生产报表和电力干线管理。该标准数据库解决了技术、财务部门和软件的数据规范化和同步性,确保了成本归集路径畅通、准确。
2.2.3 统一成本核算方法
成本费用项目是核算的重点内容,包括直接产生对应到单井的成本费用,以及无法直接对应油井单井的成本费用。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以节点为中心,进行成本的汇总与流转,核算单井成本。
成本核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四点:一、发生在各节点的成本费用,直接计量;二、发生在各生产节点的成本费用,难以直接分摊至油水井。这类成本费用在计量的基础上,按照节点对应关系,以一定的分摊标准统一归集至油井,分摊标准一般有井组单井受效系数、注水量比例、产液量比例等。例如注水站的注水成本首先按照注水井注水量占比归集至注水井,再按照该注水井组的油井受效系数归集至油井;三、发生在组织节点的成本费用,在计量的基础上,按照节点隶属关系,按所属节点的油井开井数统一分摊至油井;四、发生在油水井上的维护、措施、测试等增量成本,具有“一次性发生,长期受益”的特点。增量成本的开发效果跨期显现,具有一定时间的受效期,仅计算当期效益,经济上的会计区间与开发效果不匹配。单井产生的增量成本不能核算至当月,应按照受效天数,统一在受效期内平均分摊到每月。(表1)
表1 成本归集及分摊方法
根据中国石油油气完全成本的定义,原油完全成本包括操作成本、折旧折耗、期间费用、税费、人工费等其他费用[5]。结合油田实际,依据生产的相关性,确定单井开井就会发生的成本为运行成本,包括提升、处理、注入生产过程的成本。在运行成本基础上,增加压裂、旧井挖潜等维护、措施、测试成本为操作成本。操作成本加上折旧折耗、人工成本、期间费用等相对固定成本为完全成本。单井效益包括三个部分即成本、油价与产量。通过单井的投入产出进行计算,并根据单井成本的3 条成本线,将油气生产井分为盈利高效、边际有效、增效低效和运行无效4 类。
Ⅰ类为盈利高效井,是指油气税后收入大于操作成本加上折旧折耗、人工成本、期间费用等相对固定成本之和即完全成本的井。
Ⅱ类为边际有效井,是指油气税后收入小于完全成本,且大于操作成本的井。
Ⅲ类为增量低效井,是指油气税后收入小于操作成本,且大于运行成本的井。
Ⅳ类为运行无效井,是指油气税后收入小于运行成本的井。
表2 单井效益分区
针对单井成本核算采用手工录入方式,数据标准不统一,核算工作复杂繁琐。以志丹采油厂为试点,搭建了志丹采油厂单井效益评价系统。通过自动采集延长油田日度采集系统的生产数据,同步整合BPM 系统的成本数据,按标准数据库的节点对应关系对成本进行归集分摊。
图1 单井效益评价系统与三大软件系统关系图
图2 单井效益评价系统架构
图3 志丹采油厂单井效益评价系统用户界面
单井效益评价系统不仅提高了数据录入、处理的效率及运算精度,还确保了评价方法和投入产出口径的一致性,实现了前台同步采集数据,分析平台计算直接出结果。该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功能:一是对单井成本精细剖析,实现单井效益分级和效益穿透功能;二是实现“厂—队—站”、“油藏—单元—单井”、成本单项等多级多维度经济效益对比;三是实现“队—站—单井”月度运行成本、增量成本、固定成本跟踪对比;四是实现对多个成本单项最优和最差指标的自动识别,为后续的管理决策,技术增效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五是实现运算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分类汇总,促进效益评价工作升级迭代,提升油田精细化管理水平。
通过成本归集与分摊,将成本数据核算至单井,对高成本耗点和无效、低效原因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突出先算后干,严格落实“以效定产、以收定支、量入为出”,开展事前算赢,分类评价“老井是否开,新井是否投;增量措施是否上,维护是否扶”,做到“没有明确方向的坚决不上,没有准确把握的坚决不上,没有明显效益的坚决不上”;开展成本分层、节点展开,找准成本优化的“一井一策、一块一法”,为开发职能部门提供了事前算赢、跟踪评价的工具。创新了以“三比”为核心方法的多层次、全方位对标评价体系。从“厂—队—站”、“油藏—单元—单井”等角度,基于节点成本,与选定的对象进行指标的环比、同比比较,开展“横向比先进、纵向比进步、规模比贡献”,找出单位挖潜增效的方向,落实“一切成本都可控”的理念,是效益优化的核心工具。
推进企业成本预算和过程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整合生产指挥、开发数据和效益评价数据,促进技术和财务管理的双向融合,培养了一批成熟的专业技术、财务和管理人员,促进各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有效,实现多部门、多层级协同增效,实现管理聚焦。掌握了所辖的每口油井、每个区块投入产出的真实情况,摸清了高成本井及高成本区块生产的原因,对于决策层的科学决策、地质工艺部门的科学评价和论证、油井的科学管理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比”对标评价体系能够将评价主体成本按照生产过程逐级打开对标,找出成本挖潜点。及时发现各评价主体的短板,督促采油厂或采油队有针对性地改善经营管理,形成企业管理水平持续提升机制,为质量效益提升和深化改革提供科学参考,不断促进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加快建设具有竞争力公司的步伐,促进了管理方式由生产型向效益型的转变。
单井效益评价系统在志丹采油厂运行以来,效益分级,分类施策。在新井、技改挖潜事前算盈,优化产量结构、关停无效站点,运距优化,错峰采油和机采效率优化等方面取得不错成效。自2018 年以来三年累计降低成本1.3亿元,创造利润1.6 亿元,经济效益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