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 吉
(西藏自治区那曲市色尼区农牧业科学技术服务站,西藏那曲 852000)
牛炭疽病的传染性较强,具有发病速度快、危害严重、致死率高等特点。同时,牛炭疽病是人畜共患疾病,发病迅速,病程短,若未及时治疗与防控,容易导致牛群全部死亡,使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对此,养殖场要高度重视牛炭疽病,明确牛炭疽病的危害性,通过制定完善的防治措施,切实降低牛炭疽病的发病率,保障牛群健康成长。
炭疽杆菌是牛炭疽病的主要病原,属于革兰氏阳性大杆菌,其体型较大,在动物体内与培养基中的形态不同。炭疽杆菌在动物体内为短链状,在培养基内可繁殖为数十个长链。炭疽杆菌的繁殖体抵抗力较弱,在沸水中仅能存活5min左右。在气温较高的季节,炭疽杆菌的存活时间为24~96h。但结炭疽杆菌的芽孢抵抗力较强,在光照充足的区域下可存活96h,在极为干燥的环境下可存活10年之久[2]。
炭疽杆菌主要通过患病牛传播,当健康牛感染牛炭疽病后,其分泌物、排泄物,包括溃烂脓液中都含有炭疽杆菌。同时,病死牛体内也存在大量的炭疽杆菌,是主要的传染源之一。对此,养殖场要采用无公害手段正确处理病死牛尸体,切断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在病原传播的过程中,炭疽杆菌会经由消化道进入牛的体内,或与受损皮肤接触感染[3]。此外,被蚊蝇叮咬、接触受污染土壤与水源等,也有可能感染牛炭疽病。
牛炭疽病的潜伏期在5d之内,多数患病牛为急性型炭疽病。当感染急性型炭疽病后,病牛体温可升至42℃,伴有呼吸不畅,可视黏膜出血、黏膜呈蓝紫色。同时,病牛存在腹痛、瘤胃鼓气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还会出现全身战栗、昏迷,尿液为暗红色,呼吸越来越困难,最终在2d左右死亡。病死牛病程2~5d,可见天然孔出血,视病情不同还会出现腹部、胸部浮肿等表现[4]。除了急性型,牛炭疽病还包括亚急性型与最急性型两种类型。亚急性型牛炭疽病病程在1周左右,病牛直肠、全身皮肤与口腔黏膜会出现炎性水肿,起初水肿较硬伴有热痛感,后期逐渐变冷,痛感消失。最急性型牛炭疽病的症状极为严重,个别病牛会突然发病,躺卧不起,结膜发绀。在病程内,病牛伴有全身战栗、呼吸困难的症状,而在濒死阶段,病牛鼻腔与口腔会流出血样泡沫,肛门血液呈凝固状态,在数小时内就会死亡[5]。
局灶型炭疽病的炭疽杆菌入侵较少,若病牛机体抵抗力强,加上病原毒力弱,此病型的病变位置就较少,呈局部状态。炭疽病的本质为病牛器官局部组织出现病变,如出血坏死性等,病变中心坏血比较紧实,颜色为黑褐色,病变周围有红色出血点,扩散处为黄红色[6]。炭疽集中于皮肤与直肠处,皮肤炭疽分布在胸部、腹部,直肠炭疽较多分布在十二指肠。全身型炭疽也称作败血型炭疽,病牛尸体容易腐败,腹部极为肿胀,鼻腔与肛门处血液凝固。解剖病死牛尸体可见全身淋巴肿大出血,脾脏肿大至原体积3倍左右,用手触摸质感较软,呈暗红色[7]。
通常情况下,可根据病理学资料与临床症状对牛炭疽病进行诊断,但为了避免炭疽杆菌受到空气影响产生芽孢,因此在确定是否为炭疽病前,不能解剖病死牛的尸体,应先进行实验室检查[8]。
将病死牛的末梢血液制成涂片,随后可使用伊红美兰染液进行染色处理,若观察出血液中含有荚膜与粗大平直的杆菌,结合根据病牛的临床症状,基本可判断为炭疽杆菌感染致死。
首先采集病牛的血液与其他体液,随后分离培养炭疽杆菌进行观察。若采集病牛的骨粉与毛发作为病料,要先制成悬液进行加热处理,随后放置于琼脂平板上,若存在炭疽杆菌,会逐渐形成灰色,单个状的光滑菌落,外观为黏液样[9]。
将病料制作为培养悬液,接种到小白鼠身上,采取“皮下接种”的方式观察小白鼠的后续状态。若小白鼠在4d内死亡,进行分离鉴定后可知是否为炭疽病。炭疽沉淀反应诊断此病时,需要将病料稀释,在煮沸后过滤20min,随后将过滤干净的澄清液滴入血清试管中,观察病料与炭疽沉淀的反应,若二者的交界处产生白色沉淀环,则可判定为炭疽杆菌[10]。
在规模化养殖下,我国牛炭疽病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但牛炭疽病的发病区域相对分散,并未发生大规模疫病问题。当前针对牛炭疽病,养殖业要坚持以预防为主,加强日常养殖管理。对于特殊地区,有关部门则要针对性地开展疫苗接种工作[11]。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强牛炭疽病的宣传工作,提高养殖户的重视程度,使养殖户掌握牛炭疽病的防控方法,切实降低牛炭疽病的发生率。
健康牛在接种疫苗时,应选择无毒型的炭疽芽孢疫苗。此疫苗在15d左右会产生抗体,增强牛只的免疫力,时效为1年。为了确保牛群健康成长,养殖场需每年对健康牛接种1次炭疽芽孢疫苗,加强牛群对炭疽病的免疫力。养殖户注意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合格疫苗,严格按照说明书接种,接种后密切观察牛的状态,以免出现疫苗过敏与不适症状[12]。一旦牛群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问题,养殖户要尽快上报防疫部门,随后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
当前尚不存在可完全根治牛炭疽病的特效药,但血清与抗生素疗法也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当牛感染炭疽病后,无论采取哪种治疗方法,都需要养殖户及时发现疫病、尽早控制疫病,才能将炭疽病的危害降到最小。采用血清疗法时,可结合病牛的实际情况进行血清注射,若病症处于早期阶段,在炭疽病毒抗性血清注射12h后可起到显著的治疗效果,病牛体温会逐渐恢复正常。若病症较重,为了加强治疗效果,可先后注射两次抗体血清,加快病情的改善速度。治疗炭疽病的常见抗生素分为四种:一是青霉素,二是链霉素,三是土霉素,四是四环霉素。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肌肉或皮下注射,具体疗程为3~5d。抗生素的使用量也需要根据病牛的实际情况而定[13]。需要注意的是,若抗生素注射次数过多,在后期会对牛产生一定副作用,进而影响牛肉的质量。为了保障畜产品的安全质量,相关部门要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次数。
炭疽杆菌的传播速度较快,病原抗体较强,因此在根本上控制炭疽杆菌的传播极为重要。尽快切断炭疽杆菌的传播途径,可显著降低牛炭疽病的扩散概率,对保障牛群健康成长、维护养殖效益具有重要帮助。首先,养殖户要及时隔离已经感染炭疽病的病牛,随后观察其他健康牛的反应与状态。其次,养殖户要全面清理病牛接触过的物品,如食槽、水槽等,并进行无公害化销毁处理,避免病菌传播与扩散。养殖户哈要定期开展消毒工作,每日消毒3次,彻底消灭炭疽杆菌病原[14]。再次,在隔离病牛后,养殖户要及时为其他健康牛注射抗体血清,防止健康牛继续感染。最后,若病牛死亡,养殖户要正确处理病牛尸体,如深埋、焚烧等,不可随意丢弃,避免病原扩散。
防疫部门要高度重视牛炭疽病,加强宣传力度。防疫部门还可定期开展培训指导工作,要求养殖户积极参与、认真学习,切实掌握牛炭疽病的相关知识,通过有效管控与治疗,降低牛炭疽病的发生率[15]。
作为人畜共患疾病,牛炭疽病的危害较大。除了要采取正确方法及时诊断牛炭疽病,养殖场还要严格落实疫病防控工作,及时为牛群接种疫苗,通过加强日常养殖管理,降低牛炭疽病的发生率。